有哪些能吃但却在中国物种泛滥的动物?
中国官方在2003年、2010年、2014年、2016年发布了四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列出了71个危害严重的入侵物种。但是我国的入侵物种远不止这71个,而是有至少660个,这71个只是有代表性的入侵物种。
我翻了翻四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找出那些能吃或者曾经被当作食材的动物,有非洲大蜗牛(褐云玛瑙螺)、福寿螺、牛蛙、小龙虾(克氏原鳌虾)、巴西龟、清道夫(豹纹脂身鲇)、红腹锯鲑脂鲤(食人鱼)、尼罗罗非鱼、红棕象甲。
牛蛙、小龙虾和罗非鱼算是最受欢迎的入侵物种了,在夜市上经常看见,但是食客们大口朵颐的大多是养殖的,在野外,它们依旧在兴风作浪。
福寿螺携带着多种寄生虫和致病菌,食用没做熟的福寿螺容易患上广州管圆线虫病,但在餐馆里,福寿螺仍然很常见,遇到了要注意,如果没有做熟,坚决不要食用。
非洲大蜗牛最初就是被当作食材引入我国养殖的,但是这种大蜗牛并不受中国食客喜欢。非洲大蜗牛也携带多种寄生虫和致病菌,它携带广州管圆线虫的概率比福寿螺还要高,绝对不要食用。
巴西龟在不少地方被当作食用肉龟,但它的肉比较腥臭,不受欢迎。清道夫在网上有人吃过,能吃是能吃,但是长得难看,影响食欲,而且它在不干净的水域长大,也携带着多种致病菌。
食人鱼在它的老家南美洲就是深受当地居民喜爱的美食,煎着吃、烤着吃、炸着吃都很美味。
红棕象甲这种奇特的虫子为啥可以吃?去年年初网上传出一个大新闻,广西不少养殖户饲养红棕象甲,将其当作竹象出售,供给餐厅或者私人。一旦饲养的红棕象甲逃逸扩散,将对全区棕榈和甘蔗等植物造成极大破坏,林业局查获了上千万只。
其他可以吃的入侵动物还有几种鳄龟、佛罗里达鳖、麦瑞加拉鲮、镜鲤、露斯塔野鲮、短头梭鲃、泰国高体鲃、短盖巨脂鲤、斑点叉尾鮰、褐首鲇、革胡子鲇(埃及塘鲺,在污染严重的水域生长出来的不能食用)、蓝鳃太阳鱼等几十种。
有哪些能吃但却在中国物种泛滥的动物?
这样的动物其实还是挺多的。不过,多是一些入侵动物。
第一种:小龙虾。
小龙虾原名:克氏原螯虾。它是我国外来引入的动物。本来是养殖来作为食用的,它也非常受欢迎,但因为养殖管理不当,且它非常适应中国的水生环境。于是,它便在中国泛滥成灾。它喜欢在河岸边打洞,于是一些田埂、水坝等都深受其害。
第二种:福寿螺。
福寿螺同样是作为食物而引入我国的。它曾经是烧烤、小炒等菜的霸主,独霸一方。但是,自从寄生虫广州管圆线虫被发现以来,它就慢慢的退出了餐桌。福寿螺可能会携带广州管圆线虫,所以,人们对它的需求便没有之前高了。再加上养殖管理不当,它现在已经在南方众多淡水水域泛滥成灾。只要把它做熟,一般就不会被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了。与此类似的还有:褐云玛瑙螺。
福寿螺
福寿螺的卵。
第三种:罗非鱼。
罗非鱼同样也是从外国引入养殖的鱼类,养殖它的目的就是吃。但还是一样,由于养殖管理不当及罗非鱼适应能力超级强,罗非鱼就成功的泛滥成灾了。最常见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的淡水水域,就算是入海口也有罗非鱼生存。
这些只是小举一些例子,除了这些,还有:牛蛙、食蚊鱼等等。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不是入侵动物却也能吃还泛滥的动物。
有哪些能吃但却在中国物种泛滥的动物?
仔细想想还蛮多的,补充几个。
1. 罗非鱼
罗非鱼是一种来自非洲的入侵物种,又称非洲鲫鱼。适应能力极强,在我国很多南方水域泛滥,它们耐低氧、杂食性、繁殖能力强。罗非鱼是作为肉用品种引入的,味道也还不错。但是依然还是泛滥了。入侵物种一旦站稳脚跟,想通过吃来消灭是很难的。
罗非鱼,图自网络
2.克氏原螯虾
克氏原螯虾,还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小龙虾。原产美洲的小龙虾也是作为食用物种引入的,结果一旦泛滥,再多的吃货也解决不了。小龙虾也是繁殖能力强、没有它们不吃的,如今从南到北很多水系、公园池塘都能见到小龙虾的身影。
小龙虾,图自网络
3.非洲大蜗牛和福寿螺
非洲大蜗牛,又叫褐云玛瑙蜗牛,个大、肉多、鲜美。原产非洲东部,后来就扩散到世界各地了。此外,福寿螺也在我国大肆入侵,很多南方靠近水的地方都能见到一团团红色的卵,那便是福寿螺产下的,非常煞风景。
非洲大蜗牛,图自网络
4.美洲牛蛙
相信很多人都吃过牛蛙,肉质鲜美。但是原产北美的美洲牛蛙却在我国泛滥了,从南到北,春夏季节经常能听到它们声如洪钟的叫声。美洲牛蛙什么都吃,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
美洲牛蛙,图自网络
有哪些能吃但却在中国物种泛滥的动物?
巴西龟、牛蛙、罗非鱼、食蚊鱼、清道夫、鳄龟、雀鳝、食人鲳等生物,都是入侵我国的主要生物种群。并且这些物种的繁殖能力非常强,所以很多入侵物种进入我国之后,就出现了快速泛滥的情况,我国赤坎水库就报道出了“清道夫鱼”泛滥的情况,其中水库之中至少有10万斤清道夫鱼,然而我们有办法进行处理,所以基数非常大,而这一种外来物种就是入侵我国的主要物种之一。
并且至今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泛滥”的情况,根本没有人愿意去触碰这种鱼,相对于小龙虾等生物来说,清道夫鱼让不少人看到又大又恐怖,这又是什么情况,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情况。
清道夫鱼清道夫鱼属于外来物种,在我国部分地区也叫“壮腰龙、壮腰鱼”等等,由于这种鱼不受欢迎,所以也有人叫它为琵琶鼠、垃圾鱼等等。这种生物长相非常的奇怪,鱼体呈流线型,眼小,口下位,长有突出的上额及肉厚的吻,外表有非常多的“条纹”,所以我们对这种生物都不要喜欢。
当然,对于清道夫鱼来说,由于并非是我国物种,但是它喜食水族箱的残饵、污物,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也算是对它已知的好处了。该鱼类繁殖能力非常强,在我国内又没有天敌存在,所以让清道夫鱼的规模扩张非常快,同时加上部分人还有养殖这种鱼类,所以更加提升了该生物种群的扩大,不少养殖这种鱼的人,在没有合理处理之下,随意释放,导致了覆盖的空间变得更大。
确实,这里得说明下,如今在全球范围之中,宠物潮引发的物种入侵越来越多,我国也是一样。在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海关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多达14000多种,其中包括外来物种710种,所以数量非常的大,这也说明了外来物种的入侵少不了我们自己带来的,这也是物种入侵范围较大的渠道之一。
清道夫鱼我国多地泛滥曾经,由于清道夫鱼比较容易养殖,并且生存的基础条件要求不高,所以受到消费者和养殖者的欢迎。这种生物虽然属于鱼类,但是相比其他物种来说,这种鱼在消费者的群体之中根本不受欢迎,最多的就是将其作为观赏利用,而不是将其作为食物食用。因为清道夫鱼的皮肤非常地硬、肉质非常粗糙,也不好吃。
所以,就算是低价处理,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吃,这就导致了清道夫鱼在我国多地出现泛滥的情况,特别是在南方地区,清道夫鱼的泛滥情况比较明显。所以这里还得再次提醒下,这种鱼在养殖之中,千万不能随意往外释放。如果大量繁殖的话,会吞噬其他鱼卵,导致其它鱼的灭绝。
所以南方某些地方此鱼已泛滥成灾,导致整条河流本地原生鱼类灭绝殆尽,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非常地大,这就是关于清道夫的情况。所以看上去是大家所喜欢的鱼,但是不好吃的情况之下,依然会出现泛滥的情况,这就是“不好吃”状态之下所引发的情况。
当然,也可能是大家还未开发出一种适合清道夫的吃法,不然也不太可能出现泛滥,我们连小龙虾这种低营养的物种,都能吃起来,清道夫鱼可能未来也会被吃。
总结清道夫鱼就是一种能吃但却在中国物种泛滥的物种,并且至今都没有走上人类的市场,就算是有些地区能够吃少部分的清道夫鱼,但是依然对市场的需求不大,所以我国南方多省地区确实出现了泛滥,至今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进行对清道夫鱼的彻底消灭,所以到底多久能不能够将这种生物清理掉,暂时没有一个说法。
并且这种鱼的价值也不高,是一种营养极差的物种群,所以更加不适合人类的食用了,我们就看未来是否会引入一些关于清道夫鱼的天敌来进行处理,但是整体上来说,清道夫鱼竟然在我国找不到天敌,那意味着我们如果引入天敌的话,也是引入了新的外来物种进入我国,所以说过去说过来都不是一个好事情。
只能说暂时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处理,确实也没有一个好办法,大家还有什么办法来进行处理吗?
有哪些能吃但却在中国物种泛滥的动物?
这个我觉得先说狗吧。
焖狗肉、炖狗肉、狗肉煲汤、香辣狗等等,都是狗肉菜系。
中国有个地方,(我就不点名了,反正是差不多都知道)还专门设立了“狗肉节”,到那天万人空巷,均以食狗肉为乐!
狗这动物,从历史上就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也从来都是人类的好帮手。且还能帮助人类干好多事情。但,越是亲近、忠诚人类的温顺动物,却变为刀俎,去满足人类的馋欲,这不能不说是狗们的悲哀!
吃狗肉之风虽然仅限于个别地域,没在全国泛滥蔓延,但其他地区也不乏狗肉上餐桌的现象。
另外就是羊肉了,纵观全国各大城市,羊肉饭店遍地都是,烤羊肉串的布满大街,(现在环保查的紧,烤串的不见了)曾几何时,亲朋好友、家人聚餐,非涮锅、撸串不食。曾经的蒙古代蒙古军人行军餐,登上了各大城市饭桌上的大雅之堂。而且生意空前火爆!
现在有的人专好吃羊肉这一口,还上了瘾,馋瘾上来,不惜跑个三五里、七八里去羊肉馆,大快朵颐一番。
论菜种之多,恐非羊肉莫属了。羊肉就不说了。什么羊腿、羊蹄、羊筋、羊肚、羊舌,羊肾、羊外腰、羊肠、羊尾、羊骨架等等,等等。这么说吧,凡羊身上的所有零部件,都是饭店里的特殊食材!
所以各种烹饪花样百出。什么煎炒烹炸咕嘟炖,烧烤蒸煮焖煨涮等,各种菜品、汤类,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饭店做不到的!
呵呵,看来羊这个动物,就是让人吃的。不信你看这个“羊”字怎么写的?把上边两只角去了,不就剩下1串了吗?不烤它干嘛?
羊说完了,就轮到小龙虾了,(如果也算动物之列的话)对这种外来侵入的生物,我敢打赌,国人要说没吃过的,几乎没有!即便是有真没吃过的,肯定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得说吃过!因为这么大个人,跟别人说没吃过小龙虾,还真怕别人笑话!
所以就是没吃过,也得违心的表示吃过!这样说你大概也知道了,小龙虾这东西在中国有多泛滥了吧!
下一种就该说不该说,不能吃的动物了。
相信,现在这种物就是泛滥成灾,你也不敢吃!这是只有那些个嘴馋吃货们猎奇,冒死才敢吃的野生动物。
它叫“果子狸”!。。。害怕了吧?
今年的新冠肺炎病毒在我国爆发,就是有人吃它传播的!
原来的非典也是它的原罪!但有些人不知是脑残还是忘性大,非典才过去了十几年,就把那担惊受怕的日子给忘记了!又去做那个第二个“吃螃蟹的人”!结果,没有结果了,引发了全球灾难!
你说你特么这不是缺德么!
还美其名曰,吃纯天然高营养动物!
这东西当真有营养吗?记得前几天我发布了一篇问答文章,就专门谈到了这个事情。
在上古地球上有了人类活动时,我们的老祖宗就对各种野生动物,进行了严密的筛选,把那些对人类有益无害的动物,通过进行训化和饲养。从而才有了今天的,鸡、鸭、鹅、羊、猪、马、牛、羊等,能安全食用并对人体有益的动物食材。
对那些吃了于人体有害的动物,就直接抛弃了,任其自生自灭。如家鼠、壁虎、屎壳郎、蜘蛛等。
凡这些落选的动物,肯定是吃了对人体百害而无一利的东西。并且一看就叫人恶心!
而果子狸这种野生动物,不用说就是老祖宗们弃选的动物了。
既然是被摒弃的动物,它的肉人吃了后,绝壁是对人体有害无益的了!我们的老祖宗,绝对不会比现代那些个吃货们傻!
然而,就偏偏有些脑残吃货们,严重怀疑老祖宗们的智慧和眼光。并且还是非得亲身挑战、验证一番方可。于是,便杯具了,大杯具了!你说这不是胡扯淡嘛!
你们不怕死也就算了,而为了你的嘴巴解馋,拉着全国全世界都跟你们倒霉,这就太缺了大德了吧!
看来,这动物该吃的吃,不该吃的还真不能瞎吃!相信老祖宗们的选择诚不欺我!
现在,特殊时期,好象除了几种常吃的动物肉食外,其他的东西都不保险了。否则,一向高贵常吃的食材,三文鱼碍着谁了?也出人意料的出事儿了!
总之,再馋,也要管好自己的嘴吧!人命为天,尝鲜算个啥?
大家说对不?
有哪些能吃但却在中国物种泛滥的动物?
物种泛滥在当下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从澳大利亚的穴兔泛滥到意大利的野猪泛滥,再到美国的亚洲鲤鱼泛滥,最后到荷兰的小龙虾泛滥等等。每一种物种的泛滥大都是入侵物种造成的,但是以上这些泛滥物种在我国的“吃货”眼中都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这些物种都是“美味”。那么,在我国究竟有没有能吃但是还泛滥的物种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盘点几种成功入侵我国的物种。
罗非鱼罗非鱼又称非洲鲫鱼,它是原产非洲的一种鱼类,与我们常见的鲫鱼不同的是,鲫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它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鲫属,而非洲鲫鱼则是辐鳍鱼纲鲈形目慈鲷科罗非鱼鱼属。因此,从生物学分类上看,罗非鱼与鲫鱼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鱼类,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罗非鱼长的有点像鲫鱼,而这恰恰也是它非洲鲫鱼名字的由来。
罗非鱼能来到我国还要从20世纪40年代说起。早在二战时期,日本从台湾地区强行征集了许多当地的青壮年从军,他们被称为“台籍日本兵”,在其中有两位名为吴振辉、郭启彰的人,他们在1946年从新加坡返台时将罗非鱼带回到台湾。由于罗非鱼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都很强,所以,从那以后,罗非鱼一度成为了台湾主要的肉类来源之一。
在9年后,也就是1954年,罗非鱼作为一种经济型鱼类从台湾引入到了我国的华南地区。由于养殖业的兴起,再加上雨季一些鱼塘的罗非鱼被冲到其他的水域中,让罗非鱼成功的到了野生环境中。
罗非鱼的适应能力很强,它们不但能够适应淡水的环境,甚至是低盐度的海水中它们都能生存,而且它们属于杂食性鱼类,对食物从不挑剔,无论是水中的植物(比如水稻的根茎)还是浮游生物,它们统统来者不拒。再加上罗非鱼的成长周期短(6个月性成熟)、繁殖能力很强(平均每次可排1000颗以上的鱼卵),最终造成了罗非鱼在我国南方的多地水域中泛滥。
小结:罗非鱼作为一种食用型鱼类被引进,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依然凭借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在我国的水域中泛滥。所以,罗非鱼是典型的能吃且在我国泛滥的入侵物种。
福寿螺与罗非鱼一样,福寿螺对于我国来说也是“入侵物种”。福寿螺原产南美洲,从外观上看,福寿螺与我们常见的田螺非常相似,但是,它们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物。首先,在我国分布的田螺属于腹足纲中腹足目田螺科圆田螺属,而福寿螺则属于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福寿螺属,也就是说两种生物从科开始就已经分化了,如果用两种动物做类比的话就是狼和老虎(同目不同科)。
其次,除了生物学分类不同外,从外观上看,福寿螺与田螺的区别也很大。第一是个头,田螺的直径通常在1.5厘米以下,而福寿螺的直径大都在2.5厘米左右;第二是颜色,田螺的椎尾较长且尖,而福寿螺得椎尾比较扁平。
福寿螺引入我国与罗非鱼的引入惊人的相似。由于福寿螺个体较大,肉比较多,而且其外壳大都呈淡黄色,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所以,在20世纪的70年代,我国的台湾首先引入了福寿螺。但是,由于其味道没有达到预期,所以,许多养殖户将福寿螺扔到了野外。在野生环境下,对食物不挑剔的福寿螺首先就对水稻等农作物“下手”了,再加上强大的繁殖能力(一只雌性福寿螺一年平均可以产卵30次,每次可产下平均约600颗卵),福寿螺迅速的泛滥成灾。据统计,仅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福寿螺的破坏,就造成了12亿人民币的农业损失。
从台湾地区到广东,福寿螺用了11年的时间,到了1981年,福寿螺首先在广东省的水域中被发现,至此,福寿螺的全面入侵正式开始,在当下,福寿螺几乎遍布我国南方的各大淡水水域中。它们的泛滥不仅对水稻等农作物有着极大的破坏力,而且由于数量多、食性杂甚至影响到了我国本土的田螺的生存。
小结:同样作为肉食引进的福寿螺,由于其口感较差且含有大量寄生虫被放生,最终成功的入侵,最后泛滥成灾。
(上图为福寿螺的卵)
总结虽然许多人说吃能够解决物种泛滥的问题,但是,通过以上这些物种泛滥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吃是解决不了物种入侵的问题的。而且凡是能够成功入侵且泛滥的物种,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比如清道夫、巴西龟等等这些都是在我国成功入侵的物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