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鲸鱼会跃出水面然后再重重的摔进海里?

为了交流、游戏、表达心情和清除体表的寄生虫。

鲸分为须鲸和齿鲸。须鲸体型较大,种类较少,没有牙齿,以鲸须过滤小动物为食。齿鲸大部分体型较小,种类较多,有牙齿,掠食性,中小型齿鲸以鱼类为主食,能深潜的齿鲸以头足类为主食,虎鲸则分为食鱼型和食兽型。海豚、江豚、白鱀豚、河豚(亚马逊河豚、拉河豚、恒河豚)也属于齿鲸。

座头鲸、露脊鲸、抹香鲸、蓝鲸、长须鲸、小须鲸、灰鲸、塞鲸、虎鲸和小型海豚都有跃出水面的行为。一些非鲸类的大型海洋动物也会跃出水面,比如几种鲨鱼、蝠鲼和鳐鱼。

▲座头鲸跃出水面,座头鲸是鲸类跃水领域的佼佼者。

▲虎鲸跃出水面。

▲抹香鲸跃出水面

▲露脊鲸跃出水面。

▲小须鲸跃出水面。

▲蓝鲸块头太大,脑袋出水已经很不容易了。

▲海豚跃出水面轻轻松松。

▲大白鲨跃出水面。

▲长尾鲨跃出水面。

▲蝠鲼跃出水面。

鲸跃出水面的动作分为破浪(breach)和猛冲(lunge),鲸类研究人员哈尔·怀特黑德将破浪定义为至少40%的身体腾空,而猛冲定义为不足40%的身体腾空。破浪是真正的跳跃,目的是为了跃出水面,而猛冲是快速向上游泳导致鲸无意中跃出了水面。

鲸类使用两种方法来使自己跃出水面。第一种方法,常见于座头鲸和抹香鲸,是通过从海水深处垂直向上游动,然后直接离开水面。另一种更常见的方法是靠近海面并与海面平行,然后以全速向上猛拉,只需滑动尾巴数次即可跃出水面。鲸类跃出水面后会以背部、腹部或侧面砸向水面,座头鲸通常是以背部和侧面入水,其他鲸类通常是腹部入水。

座头鲸高难度的“后仰式入水”使其成为观赏性最强的鲸类之一,对于30-40吨的动物来说,这会消耗很多能量,但座头鲸会乐此不疲地连续跃出水面,记录下来的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在西印度群岛观察到的一群座头鲸,在不到90分钟的时间里连续跃出水面130次。

鲸类为什么喜欢跃出水面?主流的假设有,这是为了交流。当海洋噪声掩盖语言信号时,鲸会向其他成员发出非语言信号,会用跃出水面作为信号来交流。跃出水面产生的巨大的波浪、声响和水下扰动是无法伪造的,可以清楚地传达给其他成员。连续地跃出水面表明鲸身体健康,足以为这场表演提供能量,可以用它来确定支配地位、求偶或是警告竞争对手。

还有人认为,鲸跃出水面是表达心情或是纯粹的游戏行为。

在美国和英国,都有座头鲸被渔网缠住,被渔民解救之后,连续数十次跃出水面,媒体将其理解为向人类发达感谢,但也可能是表达重获自由之后的喜悦。而贪玩的海豚跃出水面可能更多是为了玩耍。

还有研究认为,鲸跃出水面也有清除体表寄生虫(比如鲸虱和藤壶)的作用,这种行为常见于座头鲸,游速缓慢、体型巨大、体色黝黑的座头鲸正是鲸虱和藤壶主要宿主,这些寄生虫会导致皮肤瘙痒,因此座头鲸会跃出水面并以后仰式重重的砸向水面,试图甩掉那些讨厌的寄生虫。就像熊皮肤瘙痒时会靠着树干或石头使劲摩擦一样。

另外一些海洋动物,比如姥鲨,也会用这种方式甩掉附着在体表的鮣鱼。

为什么鲸鱼会跃出水面然后再重重的摔进海里?

他是为了利用水与身体的摩擦力把身上的藤壶甩下来。众所周知,藤壶是一种极其讨厌的寄生物,吸在鲸鱼身上,鲸鱼又疼又难受,所以鲸鱼会窜出水面往下甩他们,也会通过岛礁或者舰船的摩擦来甩掉藤壶。所以看见鲸鱼碰船并不是鲸鱼攻击船,而是想把身上的藤壶弄下来。

为什么鲸鱼会跃出水面然后再重重的摔进海里?

在一些海洋纪录片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体型庞大的鲸,从水中突然跳出,然后重重地摔进海里,激起成片的水花,非常的震撼。而且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经拍到了数十种鲸有这种行为,大到蓝鲸、抹香鲸、座头鲸、小到瓶鼻海豚。那么,这些鲸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鲸跃出水面,投身空中,再落回水中的行为被称为“跃身击浪”,通常对于小型鲸类来说,它们直接能够将整个身体离开水面,而对于大型的鲸而言,它们只能将身体的2/3暴露在空中。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观察到了许多鲸有这种行为,但是导致这种行为的具体原因依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只是有几个比较科学的推断,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跃身击浪的推断之一:实力的象征

跃身击浪这个动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非常的困难,想要完成这个动作必须要具备一副强健的体魄,因为只有这样,在水中的加速度才会让它们离水,而且显然跳的越高,其越强壮,而像那些体弱的,根本就没有能力做这个动作。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座头鲸的跃身击浪大都发生在繁殖期,而且目前为止观测到的单头座头鲸连续跃身击浪最大记录是200次,而这次观测就是在繁殖期内。除了座头鲸,其他喜欢跃身击浪的鲸也同样在繁殖期会增加跃身击浪的频率。

因此,科学家们推测,这可能是雄性鲸用来表现自己强壮的一种方法,以此来获得异性的青睐,就好比陆地食草动物要通过对撞来争夺配偶一样。

跃身击浪推断二:清除寄生物

鲸类作为海洋哺乳动物,它们有相当一部分受两种海洋生物的困扰-鲸虱和藤壶,这两种生物均为寄生生物,其中鲸虱是专门寄生在鲸类体表褶皱或者伤口上的,它们有6对足,足的末端带有钩爪,它们就是通过这些钩爪将自己固定在鲸类的体表上的。虽然它们像人身上的虱子一样,但是与虱子不同的是,虱子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寄主的皮肤碎屑以及血液,而鲸虱的食物则是来自于海洋中的浮游生物。

藤壶与鲸虱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不止寄生在鲸类的体表上,而是可以寄生在大多数海洋生物身上,比如海龟、大型的鱼类,甚至是船底都是它们的“寄主”。与鲸虱不同的是,藤壶并没足,也没有钩爪,它们在寄生时,会分泌一种黏性很强的藤壶初生胶,将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寄主体表上。与鲸虱相同的是,它们也是以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为食。

虽然这些寄生生物不会直接危害到鲸,但是它们繁殖能力强,通常会聚集在鲸身上,这就好比“癞蛤蟆”一样,不咬人但膈应人,如此多的数量在身上,鲸类也很不舒服,但是它们又没有手,所以,会通过跃身击浪的方式将身上的这些寄生生物尽可能的拍掉。

跃身击浪的推测三:玩耍

众所周知,鲸类虽然生活在水中,形态也与鱼类相似,但是它们实际上与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哺乳动物,而且最关键的是鲸类的智商都比较高,比如虎鲸可以在人工的驯养下,轻松的学会各种动作。并且鲸类作为群居动物,它们成员之间也要互动,玩耍,而方式之一可能就是跃身击浪,因为科学家们观察到当鲸类母子在一起时,它们跃身击浪的频率也会升高,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跃身击浪大多数时候其实是鲸类的一种玩耍方式,就像我们开心时会手舞足蹈,甚至跳起来是一个道理。

跃身击浪的推测四:交流

最新的研究表明,鲸类跃身击浪很可能是交流的方式,这个研究来自于澳大利亚的海洋生物学家,他们用了200个小时跟踪观察了一个由76头座头鲸组成、迁徙往南极的鲸群,发现当座头鲸成员的距离超过4公里时,座头鲸跃身击浪的频率开始增加,当距离过远时,它们还会加上尾巴拍击水面的动作,这表明跃身击浪在远距离通讯时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这一发现被发表在《海洋哺乳动物科学杂志》上。

总结

鲸从水中跳跃到半空中,再回到海里这个动作被称为“跃身击浪”,这是许多鲸类都共有的一个行为,虽然目前对于鲸类的这个行为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是在笔者看来,它们的这种行为应该是包含了以上四个可能性,即:交流、求偶、玩耍、清除寄生虫。

为什么鲸鱼会跃出水面然后再重重的摔进海里?

实际上跟人一样,身上长虱子,脱下衣服抖一抖,能抖掉不少!

鲸鱼呢没穿衣服,虱子就附在身上,所以只能抖自己了身体!

为什么鲸鱼会跃出水面然后再重重的摔进海里?

一头重达30吨的座头鲸能够跃出大约6米高,他们做一次跳水运动要耗费很多能量,好好生活在海洋当中不好吗?为什么总喜欢费那么大的力气跃出水面呢?谁没事会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科学家经过研究后认为,鲸鱼跃出水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就是为了社交活动,鲸鱼靠水上活动的方式和独特的技巧来传达消息,入水时拍击水面,会产生巨大的声响,传的也足够远。此外的繁殖季节里,鲸鱼跳跃的频率也比平时要多,雄性鲸鱼会显得特别活跃,经常跃出水面来显示自己的力量来寻找配偶。还有一种认为是以单纯的娱乐行动向人类高兴时会欢呼雀跃。鲸鱼跳跃也是如此,幼年鲸鱼跳跃次数比成年多,或许是将其视作玩耍方式,最后一种主张是认为,鱼跃出水面是为了呼吸,因为鲸鱼是哺乳动物,需要给肺换气。不过这种说法也有人否决,因为鲸鱼可以依靠头顶的喷气孔进行换气,只要浮出水面上喷出水柱即可,不需要耗费巨大的能量。

为什么鲸鱼会跃出水面然后再重重的摔进海里?

痒痒 跟🐻蹭树一个意思 不过🐳比🐻的手还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