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和艾草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有什么功效?
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益母草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夏季开花。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
食用功效: 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益母草和艾草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有什么功效?
1,益母草和艾草不同的区别是:
1),益母草是“活血调经药”。
2),艾草是“温经止血药”。
益母草,辛散苦泄,善于活血调经,祛瘀血通经络,治女人血瘀痛经,闭经,可以单品熬膏服用,如益母草膏,益母草流浸膏(中华药典)有记载。为妇科经产病的要药。
2,艾叶,气香味辛,溫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症,尤宜冲任不固引起的崩漏下血,月经过多,可以单品用水煎服,或者配阿胶,芍药,干地黄等药为伍共用,如“艾胶汤”(金匮要略)有记载,为温经止血之良药。
益母草和艾草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有什么功效?
艾草和益母草很好分啊,最好分的就是那个味道了,一个艾草的香味和一个几乎没有那么大味道。艾草可以驱虫,益母草是妇科圣药。
艾草,为菊科植物蒿属艾,辛、苦,温。归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安胎,逐寒湿,理气血的功效。一般煎汤3-10克。
药理作用:抗病原微生物;抗凝止血作用;抗炎作用;抗诱变和肿瘤作用等。
益母草,为唇形科益母草和细叶益母草的全草。辛、苦,微寒。归肝、肾、心包经。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治疗月经不调,经闭,小便不利,水肿等。禁忌:月经过多,阴虚血少,瞳仁散大禁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兴奋子宫的作用(是调经止血药,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增强张力);保护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保护肾脏,增强免疫力。
选方:治痛经:益母草30克,香附9克,水煎,冲酒服。治尿血:益母草汁一升。
治产后血晕,心闷乱,恍惚:生益母草汁三升,地黄汁二合,小便一合,鸡蛋清三个,煮沸三四次,加入蛋清不搅拌,一次服用。
益母草和艾草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有什么功效?
益母草和艾草从外貌上看上去差不多,最主要的区别是茎部,益母草在我们家乡别名叫"四方梗艾",意思就是茎部是四方形的,而艾草茎部是圆型的。
益母草味道辛苦,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产后血晕,胞衣不下,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益母草还有利尿消肿、收缩子宫等的作用。
艾草有温经、去湿、驱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防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制艾条还可供艾灸之用。
益母草和艾草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有什么功效?
艾草温经散寒,可以辅助活血化瘀,益母草活血化瘀,温经谈不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