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国为什么中立?比如瑞士,大战时期,仅仅因为自称“中立国”就可以避免战争吗?
在和平时期,中立国可以装装样子。战争时期,如果自身有利益牵扯其中,中立国也会偷偷地帮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或者被其中一方入侵。绝对的中立是不存在的。
瑞典,1814-1918年之间为中立国,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卷入战争,直到1918年插手芬兰内战,1919年之后继续中立。1939年插手苏芬战争,向芬兰援助了135402支步枪、347挺机枪、450挺轻机枪和5000万发弹药;144门野战炮、100门高射炮、92门反坦克炮和30万发炮弹;300枚水雷、500枚深水炸弹;17架战斗机、5架轻型轰炸机、1架DC-2运输机改装成的轰炸机和3架侦察机。如果没有瑞典的大力支持,芬兰不可能让入侵者付出惨重的代价。
二战中,瑞典向德国出口大量铁矿石,每年接近1000万吨,还允许德国用瑞典的铁路运送兵力到挪威和芬兰。
战争后期,瑞典向盟军分享了情报,1944-1945年允许盟军使用瑞典空军基地。
另一个著名的中立国——瑞士,也是同样的做法。
瑞士,1815年宣布中立,一战中为奥匈帝国传递情报。二战中左右逢源,两边讨好,与德国有大量的经济往来,向德国出售各种物资,比如精密机床、宝石轴承、乳制品和电力等,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和瑞士之间的贸易额超过40亿美元;帮德国发电,1939-1945年瑞士从德国进口了1027万吨煤炭,向德国出口了相当于608万吨煤炭的电力;帮德国搞钱,1940-1945年德国向瑞士银行出售了价值13亿法郎的黄金(大部分是德国掠夺而来的),以换取瑞士法郎和其他外币,用于从非交战国购买战争物资;德国和意大利之间的铁路运输也经过瑞士,过境物资从战前的每年250万吨增加到战争中的每年600万吨。
瑞士还允许美国在伯尔尼成立战略服务局(OSS),在盟军进攻意大利期间,伯尔尼的OSS辅助了对萨勒诺、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的军事行动。
二战中瑞士民间有一句谚语——我们每星期有六天为德国工作,第七天为盟军的胜利而祈祷。
瑞士左右逢源的高明手段使其在战争中没有遭到大规模破坏,虽然德国和盟军的战机都侵入过瑞士领空,但瑞士没有与双方发生大规模摩擦,在战争中发了一笔大财,战后继续当中立国。
瑞典和瑞士都是非常聪明的中立国,和平时期反复强调自己的中立身份,战争时期暗戳戳地勾结双方,牟取利益,只要不直接参战,就很难被抓住把柄,战争结束后,又立马扛起中立大旗,全身而退。
其他的一些中立国,因为自身和外部条件不如两瑞,无法做到进退自如。
荷兰,1839-1940年间为中立国,二战被德国占领。战后放弃中立,1949年加入北约。
比利时,1839-1914年间为中立国,一战遭到德国入侵;1936-1940年间为中立国,二战又遭到德国入侵。战后放弃中立,1949年加入北约。
卢森堡,1839-1914年间为中立国,一战被德国占领;1920-1940年间为中立国,二战又被德国占领。战后放弃中立,1949年加入北约。
荷、比、卢被称为“低地三国”,位于法德之间。他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无法成为中立国。
丹麦,1864-1940年间为中立国,二战中被德国占领。战后放弃中立,1949年加入北约。
挪威,1814-1940年间位中立国,二战中被德国占领。战后放弃中立,1949年加入北约。
奥地利,1920-1938年间为中立国,1938年被德国吞并,1955年再次宣布永久中立。
芬兰,1935-1939年间为中立国,1939年遭到SL入侵,1956年再次宣布永久中立。
爱尔兰也是国际认可的中立国,从1939年宣布中立,未卷入二战,拒绝加入北约,但爱尔兰曾向北约驻阿富汗安全部队提供了120名培训员,是根据联合国授权提供的。
哥斯达黎加,1949年解散军队,1983年宣布永久中立,获得国际认可。
土库曼斯坦,1995年宣布永久中立,获得国际认可。
阿根廷、伊朗、西班牙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持中立。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中立国有7个——瑞士、瑞典、芬兰、奥地利、爱尔兰、哥斯达黎加、土库曼斯坦。
还有很多国家自称是中立国,但身份没得到国际认可,比如墨西哥、日本、新加坡、马耳他、外蒙、摩尔多瓦、巴拿马、卢旺达、柬埔寨、塞尔维亚、乌兹别克斯坦、列支敦士登和梵蒂冈等。
中立国为什么中立?比如瑞士,大战时期,仅仅因为自称“中立国”就可以避免战争吗?
瑞士?瑞士人家是武装中立。
什么叫武装中立?就跟现在的新加坡一样。
你想打我,可以,你发狠确实也能吞并我,但是你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首先,各国的钱都存在瑞士,这带来一个效果
不管谁打瑞士,就必然代表某个国家的利益一定受损。
因为各国的黄金都在瑞士,一旦瑞士被打了,你的黄金可再也见不到了。
不但是你的黄金见不到了,甚至都无法兑换外汇来买军用物资了。
为了国家利益不受损,就必要需要援助瑞士。
这是瑞士保命的基础。
其次,瑞士是武装中立,什么叫武装中立?
如果你所见,这是一个房子
这真是一个房子吗?
它里面藏着大炮
这是一个石头
这真是一个石头吗?
其实它是一个大炮
这是一个风景区
它真是风景区吗?
其实它藏着这样一个大炮
这是一个破屋子
它真是破屋子吗?
其实它还是一个大炮
瑞士有藏几百人的地道。
瑞士的银行家是能变身为飞行员的。
瑞士的公路是可以起降战斗机的。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小国是想要“中立”的。
可是,你知道中立国的代价吗?
瑞士是“永久中立国”,而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是写在海牙第五公约的《中立国和人民在陆战中的权利和义务公约》和第十三条约《关于中立国在海战中的权利和义务公约》的。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号称是永久中立国,但是没有几个国家做得到。
比如说奥地利,芬兰,爱尔兰,马耳他,瑞典,哥斯达黎加,列支敦士登,土库曼斯坦,梵蒂冈,也有曾经是中立国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柬埔寨,老挝。
为什么中立国就那么难?
因为中立国必须要真正的中立。
曾经日本也宣称自己是中立国,最后加入了《美日安保条约》那就不是中立国了。
比利时也号称中立国,后来和法国结盟了。
包括爱尔兰,都很难称其为中立国,因为爱尔兰在二战时期和同盟国眉来眼去。
而瑞典,瑞士,土耳其和纳粹德国有微妙关系
这个世界不存在完完全全的中立国,中立国往往是一些小国迫不得已的自保的手段,自称中立国并不能完全保证本国不受他国的侵略,是不是中立国,能不能做到中立,还是要看本国真正的实力。
瑞士中立很久了,且自1815年起就是中立国,是在《巴黎条约》确认其中立性的,对于中立国来说,很难抵制的住来自于结盟的诱惑。
迄今为止,瑞士都不是欧盟的成员国,迄今为止,瑞士也不是北约的成员。
可是要知道来自于欧盟的诱惑有多么大。
当中立国,不容易的。
中立国为什么中立?比如瑞士,大战时期,仅仅因为自称“中立国”就可以避免战争吗?
首先要指出的是,作为中立国,并不能保证自身不被侵略。中立国只是一个“意识”与“态度”和国际社会的一个纸面上的保证,并无任何保障,真要德国入侵瑞士也是没辙。至于说,瑞士二战期间没有被侵犯,关键在于瑞士做好充分的准备,德国入侵不得偿失。再就是瑞士为了防止德国入侵,与德国进行经济合作。做了德国经济上的“帮凶”。才的得以幸免。
目前经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确认的中立国一共28个。( 中立国分战时中立国和永久中立国)世界上第一个中立国(永久)就是瑞士,最后一个是土库曼斯坦 。我们所熟知的瑞典 芬兰 列支敦斯登 爱尔兰都是中立国。中立国意思是指在发生武装冲突时,交战国的任何一方都不的入侵中立国,中立国在战时恪守国家中立政策。但中立国是可以拥有军队,瑞典虽然也是中立国,但瑞典拥有7万军队,而且武器精良,现在瑞典武器依旧十分抢手。哥斯达黎加对外宣布,放弃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是唯一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袖珍国家不算)。
至于说到瑞士,虽然是中立国,但却是全民皆兵,瑞士宪法规定:凡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必须义务服兵役,受4个月军训,尔后定期复训,一直要到50岁。这个训练在俄罗斯都没有。瑞士自1837年以来,既无内战又无外战,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但危机意识始终存在,瑞士国防预算基本保持在60亿美元左右,这对瑞士这个中立国来说不低了。一旦有外敌入侵。瑞士会经有由联邦政府任命一名上将为总司令,直属联邦政府,统一指挥全军作战。而且会把境内所有桥梁道路破坏。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占领瑞士无利可图。
在二战中,瑞士之所以得以幸免,关键在于瑞士的狡黠市侩,他为了免于入侵,成为了德国纳粹的帮凶,而且发了“战争财”隐瞒和“贪污”大量犹太人的财富。瑞士为德国提供了在金融财经方面资助,再就是借钱,瑞士一共向德方提供1.5亿瑞士法郎贷款(在当时可是巨款),为德国提供了极大帮助。秘密开放旧圣哥达隧道。连接德国和意大利,为他们的联系提供方便。德国掠夺来的金子存在瑞士,最后是瑞士贪污大部分黄金。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关注和点评。
中立国为什么中立?比如瑞士,大战时期,仅仅因为自称“中立国”就可以避免战争吗?
非也。历史证明,即使想做中立国也需要机遇、而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靠的是实力。
1.中立国失败的代表就是二战初期的比利时,中立国成功的优秀代表就是瑞士。
2.比利时平原地形利于德国法西斯机械化军队进攻,中立国就是噱头。一战期间比利时被德军占领。1936年利奥波德三世声明“绝对中立”,结果二战期间比利时再度被法西斯德国占领,1940年5月28日投降。比利时不战、也不准备战、更不会战,只玩外交结盟,仰人鼻息,就是别人嘴边的肉。
3.成功的代表就是二战中的瑞士联邦。但是哪怕是在二战期间,整个西欧、东欧全部被法西斯德国钢铁洪流侵占,但是唯独瑞士德国法西斯却不敢染指。
瑞士的地理位置
瑞士是西欧平原里的“珠穆朗玛峰”---有“欧洲屋脊”之称,海拔4810米的阿尔比斯山脉最高峰勃朗峰就位于位于法国、意大利和瑞士的三国交界处。瑞士东邻奥地利,南邻意大利,西邻法国,北邻德国,是近代欧洲大陆历史上的主要角色,哪个也不是善主。
瑞士中立国的由来
1798年,瑞士国境被拿破仑法国占领。1815年,拿破仑战败,瑞士每个州都派代表参加维也纳会议,最后各强国达成一个共识:瑞士“永久中立国”的地位。
瑞士中立国的底气
一战爆发后,各大强国围着瑞士边界开展,还真把瑞士瞎了一大跳。1914年8月3日,瑞士宣布(提醒)中立的同时开始做战争动员,所有28-40岁的男性都被征召入伍,举国皆冰、高度警戒。瑞士虽小却如满身带刺的刺猬,肉不多还扎人,所以才被各交战强国避而远之。
二战中,法国沦陷后,瑞士国内的兵役最高年龄更是从48岁提高到了60岁,并依据有利地形修筑高山堡垒、防线。
瑞士人的机遇
瑞士国虽小但行政区却不少,有26个州,可以分为法语区、意语区和德语区,也就相应居住着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和德意志人。三个种族的高度团结使得三个临近强国都不敢主动吞并肢解瑞士,就像希特勒德国吞并苏台德地区一样。
同时,由于瑞士的中立,瑞士的民族构成和语言特点,瑞士成为二战期间各国情报部门获取情报的中心,各国间谍穿梭在这个中立国,想刺探敌国情报。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真的就认可瑞士的中立国吗
其实法国沦陷后,德国就制定了侵入瑞士的进攻计划,但由于瑞士扩军备战、地形复杂,也没有自然资源,一旦陷入政治上对其很不利,毕竟是维也纳会议各强国确立的中立国。还有,可能耽误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所以进攻瑞士的计划始终就是个计划。
瑞士官方真的保持中立吗
瑞士人也不光举着枪备战。北部德意志人跟德国法西斯进行交易,南部意大利人跟意大利也有往来,互通有无,一时间两国留着这个中立国还有意想不到的用处。当然,瑞士人参加同盟军的也大有人在。
总结:
瑞士政府多头下注、左右逢源,再加上自己时刻不放松警惕、依据有利地形举国皆兵、高度备战,才保住了中立国地位。
中立国为什么中立?比如瑞士,大战时期,仅仅因为自称“中立国”就可以避免战争吗?
在当今世界上近200个国家中,有七个普遍得到国际社会认同的永久中立国,它们分别是瑞士、奥地利、瑞典、芬兰、爱尔兰、哥斯达黎加和土库曼斯坦。
在这些国家之中,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瑞士。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个永久中立国。瑞士在近两个世纪中一直保持着中立的身份,成功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置身事外。
(网络配图)
那么,难道只要宣布自身为永久中立国,就能够成功地避免战争吗?
所谓永久中立国,其实是根据国际条约的承认,或者单方发表的宣言,在平时和战时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国家。
瑞士是全世界第一个永久中立国,其身份是在1815年的《巴黎和约》上,得到了参会各国一致认定的。
不过,永久中立国其实并不代表绝对的安全。比如比利时就在1831年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并且还得到了英、法、俄、奥等国家的一致担保。但在1914年,德国却对比利时发动了入侵,破坏了比利时永久中立国的地位。
和比利时处境相同的国家还有卢森堡。卢森堡是在1867年与英、法、俄等国家签订条约,成为永久中立国的。但在一战之中,卢森堡同样是遭到了德国的入侵,从此失去了中立的立场。
那么,为什么瑞士能够不被入侵,始终保持中立呢?
首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瑞士的中立是属于武装中立。尽管身份是中立国,但瑞士对于战争的准备却是非常充足的。
(瑞士军人)
瑞士的宪法规定:凡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必须履行服兵役的义务。最初经过最初4个月的军训后,瑞士男性公民每隔一段时间,都必须回到军队中进行复训。并且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50岁。
也就是说,虽然瑞士这个国家的领土面积小,人口数量也不多,但却是处于全民皆兵的一种状态中。一旦发生战争,所有的男性公民都可以作为预备兵踏上战场。
更重要的一点是,瑞士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国家。其政府长年预留着数十亿美元的国防预算。一旦有敌人入侵,瑞士将会迅速进入战争状态,对敌人进行重点火力打击。如果情况极端不妙,那么瑞士会优先破坏国内的交通要道,阻滞敌人的推进。
这样一来,敌军想要在瑞士推进将会耗费巨大的精力。并且哪怕瑞士被占领,敌人也得不到太多有价值的东西。
反观比利时和卢森堡,其军事力量就要相对薄弱一些。由于缺乏自我保护的手段,也就造成了它们轻易被德国占领。
瑞士的地理位置,对于其保持中立有着不小的作用。
瑞士是一个中欧国家,其国土北邻德国、西靠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在四周都是强国的情况下,瑞士就具备了巨大的战略缓冲价值。从目前的环境来看,一旦有任何一国对瑞士发起进攻,那么周围的几个邻居肯定都是不愿意失去这块战略缓冲地的。如此一来,瑞士甚至可以不用出兵,仅仅依靠邻国就解决问题。
(二战德军)
当然了,如果出现了一个二战时期德国那样的强大存在,瑞士和邻国显然也是无法抵挡的。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德国在二战中没有入侵瑞士呢?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永久中立国。尽管瑞士没有在近两百年中没有参与过任何一场战争,但它却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保持着微妙的关系。
比如在二战之中,德国和瑞士的关系就是非比寻常的。
在当时瑞士的总人口中,有近六成的都是日耳曼人,和德国人可谓是同宗同源。并且当时的瑞士政府中,亲近纳粹的极右分子占据了绝大多数。所以希特勒在侵略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瑞士当作一个必须占领的目标。
实际上,当时德国军部曾经策划过一个占领瑞士的计划。但瑞士的国土面积狭小,其地形是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这就使得希特勒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
一来这里并不适合德国的装甲部队推进,进攻会非常麻烦;二来这里也没有德国战争所需要的各种战略资源,攻打下来毫无意义。
在这样的考虑下,希特勒最终将瑞士作为了一个暂时性的“仓库”。德国纳粹从犹太人那里抢夺的资产,有很大一部分都被藏在了瑞士。
二战之后,瑞士为了继续维持永久中立国的身份,拒绝了一切形式的结盟。比如直到今天,瑞士仍然没有加入欧盟,也没有加入北约。就连加入联合国,也是在考虑了近60年后才同意。
(参考资料:《瑞士史》等)
中立国为什么中立?比如瑞士,大战时期,仅仅因为自称“中立国”就可以避免战争吗?
所谓的中立国,并不是说中立就可以中立的,这由多方面所决定。比如实力。没有实力,那么就得靠战略地缘的位置,有的国家,因地缘战略的重要性,也容易选择中立。根据国家自身的利益,很多国家,都会选择中立。
二战中,瑞士选择中立,也是根据国家的需要。一方面是瑞士在国际的地位,瑞士领土不大,但很多国家在这里都有利益,他一直都是中立国。一方面瑞士是德国连接意大利的交通要道。在这些情况下,瑞士才能获得中立,这不是说想中立就能中立的。
二战中,美国也选择中立过,只是到了后期,退出中立,宣布加入战争。前期的中立,美国两头通吃,大发战争财,这就是实力派,可以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那么中立国是如何出现的?为什么说不是想中立就可以中立的?
中立国在国际关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般都是小国的优先选择。1815年,《维也纳条约》诞生了法理上第一个中立国瑞士,有不少国家根据自身利益,也选择中立。在大国体系中,中立国同样变得很脆弱,因为实力决定一切。想要成为中立国,不是说想成立就能成立的。他需要法理上的约定。只有许多国家在条约上确定你是中立国,这才算是。
在一些战争中,第三方选择中立,这是中立国吗?比如日俄战争中,中国选择中立,谁也不帮,那中国算中立国?这不算,因为中国在等日俄两国战后,选择收回东北,中立国是不能出兵的,也不能或者从中收获利益,这违背中立国的原则。
中立国的定义,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国家才是中立国?
1:主体为第三方国家,非冲突当事国,2:对冲突各方保持公正、不偏向的态度,3:承担义务,并享受相应的权利,4:被冲突各方国家所承认。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才能成为中立国。这里还要分为永久的中立,和战时的中立。
像瑞士,就是永久性的中立,中立成为瑞士的国家战略。从历史来看,想要成为被其他国家承认为中立国,除了瑞士外,真的太少了,所以想永久性的中立,没那么简单。而大国对中立国的威慑也是巨大的,因为达到一定的实力,中不中立,还是你说了算。
不过,只要被其他国家所承认,又有条约的规定,中立国还是容易获得中立的地位,除非法西斯国家,彻底抛弃这一切约束,在他们眼里,这只是一块土地和巨额金钱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