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老鼠泛滥,200万只野猫被捕杀,靠鱼类能否消灭老鼠?
澳大利亚的流浪猫无法遏制鼠灾,鱼类更不可能。
FoxNews上说澳大利亚的老鼠数量已经开始稳定,因为它们在南半球的冬季会停止繁殖,目前最大的工作是清理死掉的老鼠。国内大媒体报道澳大利亚鼠灾的新闻多数是5月份的,本月没怎么报道,只有一些自媒体在蹭热度。
“让鱼吃老鼠”这个想法估计来自前几天的一个新闻。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一个钓客在麦格理河钓到一条肥美的虫纹麦鳕鲈,谁知这条麦鳕鲈在挣扎的时候吐出了未消化的老鼠,而且从鱼张开的大嘴可以看到它肚子里全是老鼠,把这人给恶心坏了,赶紧把鱼放掉。
虫纹麦鳕鲈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淡水鱼,它会捕食老鼠、蛇和蛙类,但以水生动物为主要猎物,它对遏制澳大利亚的鼠害没有帮助,可能是老鼠吃了杀鼠剂后死在河里被麦鳕鲈吃掉。
还有不少自媒体将鼠害和捕杀野猫(流浪猫)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大概意思就是“如果不捕杀200万只猫,泛滥的老鼠很快就会被猫吃掉”。这种想法是荒唐的。
猫对澳大利亚来说是比老鼠危害更大的入侵物种,早在2015年澳大利亚就计划到2020年扑杀200万只野猫,在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扑杀了21万只,但对控制野猫数量毫无作用,猫强大的繁殖能力在短时间内就填补了被扑杀的数量。而且反对者太多,所以计划基本是失败了。
这些猫在此次鼠灾中毫无存在感,外国媒体没有报道这些猫会捕食泛滥的老鼠。比起农场里的老鼠,猫更喜欢捕食澳大利亚本土的有袋类、爬行类和鸟类。
对付鼠灾,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杀鼠剂。
新南威尔士州订购了5000升禁用杀鼠剂溴敌隆,但这时唱反调的人又站出来了,他们担心这种毒药不仅会杀死老鼠,还会杀死以老鼠为食的动物,比如楔尾雕和宠物。不过农药和兽医部门已经还是获得了紧急许可证,批准生产比平时毒性翻倍的毒诱饵,让农民进行更有效的灭鼠行动。
FoxNews6月22日发布新闻称,老鼠研究员史蒂夫·亨利说,老鼠的数量已经开始稳定,因为它们在南半球冬季会停止繁殖。
自从1788年欧洲人将小家鼠(Mus musculus)带到澳大利亚以来,这里就爆发了数十次鼠灾,这次鼠灾还算不上最严重的一次。1996年,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鼠灾发生在昆士兰州的图文巴和达令唐斯地区,估计造成了30亿美元的农业损失。
澳大利亚老鼠泛滥,200万只野猫被捕杀,靠鱼类能否消灭老鼠?
原谅我没忍住笑了,一个陆地上,打地洞蹿来蹿去的老鼠,一个河里的鱼,基本两者不沾边儿的,然而现实是在澳大利亚补捉的一条鱼,肚子里竟然发现未被消化的老鼠尸体。
这下让人脑洞大开,指望鱼来消灭老鼠,这真的是无稽之谈了。首先鱼肚子里有陆地上的老鼠,只能反应两种问题,一是澳大利亚老鼠已经泛滥成灾,难免有几个落水老鼠,巧合被大鱼吞掉,二就是澳大利亚鱼类泛滥成灾,吞食一切落入水中的生物,这种情况概率小,但也有可能发生。
根据权威媒体报道可知,澳大利亚老鼠已经泛滥成灾,这情况怎么说的,好像习以为常了,澳大利亚本身就属于小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老鼠还猫或者其他鸟类。蛇类,都有可能泛滥成灾。动不动就泛滥成灾。说到底还是现在交通发达,各个板块物种一个不查就容易引起大范围的繁殖,最后导致成灾。
那这次鼠灾能否靠鱼来消灭呢?百分百百不能的,首先两种生物生存环境不一样,一个在陆地,在土里,一个在水里河中,不说八竿子打不着吧也差不多,当然除非是老鼠们集体投河自杀,比如旅鼠有时候繁殖太多,会进行自杀,以保持一定数量,能均衡发展生存下去,但澳大利亚鼠灾明显不是旅鼠,不存在集体自杀现象发生。
其次澳大利亚的鱼类的食物也不是以老鼠为主,只能说老鼠落在鱼肚子里,算是发生了一个意外,鱼肚子有什么都不足为奇,比较陆地上去河里海里活动的生物大有人在!
最后生物链来看,也没听闻或者有任何证明鱼可以捕捉老鼠,只能说多少事个意外,好比曾经看到过一个大的鲶鱼一口吞下正在河边喝水的鸟类,只能说鲶鱼饿晕了,把鸟误当食物了。毕竟一个河里游的,一个天上飞的,要不是突然死亡掉入河里一般鱼类想吃到天上飞的还是挺难的。
由于澳大利亚相对地大物博,老鼠天敌少,土地肥沃由于气温适宜各种植物生长,更是纵容老鼠兔子等能打洞繁殖能力又强的生物,肆意妄为。若引进其它天敌来捕捉老鼠或者兔子,有点儿得不偿失,毕竟引进来的老鼠天敌,一看其它生物,哇塞,可以吃的太多了,比如考拉,袋鼠,或者其他生物,何必费力不讨好去捉老鼠或者兔子,又不是太好吃的!何况引进来的生物也容易泛滥成灾,成为一个隐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