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遇到野鸡能不能抓?抓后能不能吃?

野鸡(山鸡、雉鸡、环颈雉)是“三有”动物,也就是“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三有”动物抓多了会判刑,但是农村偷猎野鸡的现象很猖獗,只要没被发现就没人管,不过要是抓野鸡吃了然后明目张胆的发到网上,被举报了多半要受处罚。目前已经实现了野鸡的人工饲养和繁殖,今年5月份发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明确将野鸡列为特种畜禽,但仅限于养殖个体。

还需注意的是,不要把其他一些与野鸡长得很像的鸟类当成野鸡抓了,因为它们很可能是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保护等级比“三有”动物高一大级,受到的处罚也更重。

野鸡,又叫雉鸡、环颈雉,学名Phasianus colchicus,是保护等级最低的三有动物,一般抓20只以上才会立案。但野鸡的很多亲戚都是不能惹的。

蓝鹇、黄腹角雉、灰腹角雉、孔雀雉、褐马鸡、红胸角雉、黑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等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雪鸡、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原鸡、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所有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些鸟类和野鸡长得很像,估计一般人分不出来,但它们都是一、二级保护动物,可不是野鸡那种三有动物能比的,抓了它们所受到的刑罚比抓野鸡重多了。

▲白冠长尾雉

比如2018年一河南男子捕杀四只野鸟吃了,他以为野鸡,哪想到,他捉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冠长尾雉,案发后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10000元,赔偿20000元,事后有不良自媒体造谣说“河南男子捉野鸡被判五年罚三万”。不良自媒体真是社会和网络的毒瘤,他们啥都不懂,却“笔耕不辍”,坚持歪曲事实。

所以,正确的方法是,所有的野鸟都别碰。

我老家就在农村,偶尔回去一次,公路两边就时不时飞起几只长尾巴的大鸟,有好几种,除了野鸡之外,最容易认出的就是金鸡,也就是红腹锦鸡。我现在的居住地后边的防滑坡上住了一窝鹌鹑,住了好几个月,但这几天没看见了,估计是天气转凉找更暖和的地方去了。

现在不缺肉吃,没必要把野生动物抓来吃,不仅不安全,还很容易触犯法律,得不偿失。

野外遇到野鸡能不能抓?抓后能不能吃?

野鸡是一个容易让人误会的词,因为有的人认为野鸡就是家鸡的野生版本,其实,野鸡与家鸡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野鸡是雉鸡的俗称,而家鸡是由野生的原鸡驯化而来的。所以,野鸡是雉鸡,不是原鸡。那么,野鸡和原鸡有什么区别呢?在野外遇到能不能抓呢?我们简单的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家鸡、原鸡和野鸡

在开始我们说过,家鸡是由野生的原鸡驯化而来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二者无论是从基因和性状上都最为接近的,而且关键是二者是可以正常繁殖产下后代的,因此,家鸡被划分为原鸡的一个亚种。

在以前,科学界普遍认为最早把原鸡驯化成家鸡的是印度,因为在印度多地发现了4000年前的家鸡残骸。但是,科学家根据在我国发现了的鸡骨骼测算,家鸡在我国已经有超过7000多年的历史了。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最先将原鸡驯化为家鸡的是我国勤劳的古代人民。

原鸡

原鸡属于鸡形目雉科原鸡属原鸡种,在原鸡种下一共有5个亚种分化,除了家鸡外,另外四个亚种为:滇南原鸡、海南原鸡、印度原鸡和爪哇原鸡。在我国分布的原鸡一共有两个亚种,它们是滇南原鸡和海南原鸡,其中滇南原鸡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而海南原鸡分布较广,除了云南有分布外,海南、广西南部等地也有分布。

原鸡属于一种林栖鸟类,它们主要栖息在热带密林之中,体型小于家鸡,但是雄性原鸡的羽毛要比雄性家鸡亮丽很多,并且尾羽也更长。而且在人类的定向培育下,雌性的家鸡几乎每天都可用产卵,而雌性的原鸡一年只有发情期才会产卵(每年的3-5月)。

由于目前原鸡的整体数量一直在下滑,所以目前我国的两个原鸡亚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如果在野外遇到原鸡,不但不能抓,更不能吃。当然如果算上家鸡的话(毕竟也是原鸡的亚种之一),吃是没有问题的。

最后就是野鸡了。野鸡学名雉鸡,它与原鸡同属鸡形目雉科,但是野鸡属于雉属,与原鸡是同科不同属的动物,这就好比是老虎和猫的区别一样(同是猫科,但老虎是豹属,猫是猫属)。除了生物学分类不同外,雉鸡的外观也与原鸡有着很大的区别,无论是雌雄雉鸡都没有原鸡那样的“大鸡冠”,而且雉鸡的脖子上有一圈白色的羽毛,因此它又被称为环颈雉。其次,雉鸡有一条长且直的尾羽,尾羽上还有着褐色的横斑。

从分布上看,雉鸡广泛的分布在亚洲大陆上,目前已被引入到欧洲以及美洲。目前,已知的雉鸡有30多个亚种分化,仅在我国分布的雉鸡就有超过10个亚种,它们在我国的南北方都有分布。与原鸡一样,雉鸡也有固定的发情期,不同的南方的雉鸡比北方的发情期要早一些,具体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7月。

相比较原鸡来说,在野外遇到野鸡(雉鸡)的几率要大的多。记得小时候,每年的冬天都有人去山上下野鸡套,而且小时候冬天去山上大概率会有意外收获,我就捡到过好几只已经被野鸡套套住奄奄一息的野鸡,并且我还看到过一个老大爷从山上下来,最多的时候手里拎着十几只野鸡。不过,到了现在,我们老家这边的野鸡已经凤毛麟角了,这与当年人为的捕杀有着极大的关系。说实话,小时候吃过一次野鸡肉,完全没有散养的家鸡好吃,肉质非常的柴,也没什么鸡油,而且脱毛之后,一只野鸡还不足1斤肉。

由于以前野鸡受人为猎杀比较的严重,所以,在我国早在2000年就把野鸡列为了“三有动物”,因此,在当下,如果野外遇到野鸡也是不能抓的。

总结

野鸡就是雉鸡,虽然它的保护级别没有原鸡高,但是它依然是“三有动物”,受国家保护,因此,在野外,遇到野鸡不能私自捕杀,吃就更别想了。其实,野鸡是一种具有很强飞行能力的鸟,而且它们生性小心谨慎,一旦遇到人,它随便一飞就是几十米,甚至是上百米开外,所以,野鸡并不好抓,也不好吃,再加上它是保护动物,我们还是打消去抓野鸡的想法吧~

野外遇到野鸡能不能抓?抓后能不能吃?

在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野鸡我们时常会遇到,它主要栖息在權木丛,草丛,田间和丘陵地带,在我小时候还经常看到有人抓很多野鸡来路旁叫卖,我们平时在山路上行走时,不经意间突然会从草丛里窜出一只野鸡,从我们眼前飞过呢,有时也会餐桌上吃到,味道我觉得并不好吃,肉质很柴,没有我们农村里散养鸡好吃。

现在要比以前少了,很难见到了,主要大量人为捕杀,农药等环境变化,野鸡数量锐减,现在国家制订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野生动物保护,野鸡己列入三类野生动物保护对象,不得随意捕杀,现在野鸡数量己开始逐步多了起来,我们现在来认识一下,那些动物叫野鸡,它与我们家庭养的鸡有什么区别,才能避免捕杀野鸡。

我们饲养家鸡,是5000年前从野生的原鸡训养进化而来的,现在所谓野鸡与家鸡没有任何关系,从生物学名上称之为雉鸡,它们同属鸡形属,是同属不同种。

原鸡,也称野鸡,但与雉鸡完全是二码事,原鸡才是家鸡祖先,它的形态与家鸡基本相似,在野外很难分辩,雄性原鸡体形稍大,羽毛鲜艳,尾巴稍长,飞行能力比雉鸡差,一般有动静就立即钻进草丛和權林丛中,飞行主要靠滑翔,所以在野外遇到时统称野鸡,

雉鸡,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野鸡,但是与我们的家鸡是不尽相同以,雉鸡体形较小,体重一般在1公斤左右,雉鸡羽毛比较鲜艳,尾巴比较长,头部有红色,颈部有一白圈,雄性雉鸡尾巴很长,羽毛色彩非常鲜艳,雌性雉鸡,羽毛比较暗,尾巴稍短,羽毛沒有雄性鲜艳,特别尾巴花纹非常好看,对称花纹,有很强飞行能力,机警灵活,警惕性极高,稍有动静,立即远走高飞,一般徒手很难抓到。

现在我们知道了野外生存的野鸡有二种,(雉鸡,原鸡),按照法律规定,保护生态环境,首先我们不要去捕杀野鸡,如果发现有受伤野鸡,拿回家养护好了后,放回自然,千万不要进行杀了,虽然不是一类保护动物,如野外捕杀将受法律制裁,不要去碰这些野生动物为好。

野外遇到野鸡能不能抓?抓后能不能吃?

雉鸡又叫野鸡,在其他国家比如美国,一般用来打猎,在我国也可以吃。

但很多人以为的“野鸡”其实并不是雉鸡,而是另外一种,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如何区分它们呢?

经过资料查找,我决定做个小小的辟谣(以下的数据都来自国家和第三方组织),让大家认清野鸡和原鸡的区别,以免犯了错误,导致受到惩罚。

如果数据中有错误的地方,请有理有据地在评论中指出来,我将立马改正。

1.什么是野鸡?

野鸡一般是雉鸡的一种通俗说法,雉鸡的别名很多,除了野鸡之外,还被称为七彩山鸡、环颈雉,它的学名是Phasianus colchicus,雄雉鸡由于驯化以及和绿雉(日本的一种雉鸡亚种)进行杂交的缘故,所以形态各异,毛色也大不相同,羽毛颜色从黑到白整个区间都有,而雌性毛色单调,通体呈灰色或棕褐色以及这两个颜色区间种的颜色。

为何叫做环颈雉呢?顾名思义,这种鸟脖子部分的羽毛颜色和周身色彩有明显区别,环绕着脖颈,故被称作环颈雉。这种鸟原本来自亚洲,但因为不挑食(以果实种子为主,同时也吃昆虫、蚯蚓等动物。),生长周期迅速(大约3个月成熟),奔跑速度快(时速可达40到90公里),被引到其他国家作为狩猎时的猎物。

2.很多人以为的“野鸡”

很多人以为的野鸡,一般是原鸡,这种鸡的雄性和家养的公鸡很相似,但是体型比较小。因为长得像,所以被认错的概率就增加了。原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吃了有什么后果,你自己知道。

为何跟家鸡这么相似呢?这其实跟狼和狗的区别一样,我们的祖先正是把原鸡驯化后,得到了现在的家养鸡。

那么,如何分辨这种鸡呢?原鸡在中国多分布于南方,比如海南、云南、广西等省份,在国外则是印度和缅甸等地。如果在这些地方的野外遇到了这种鸡,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是否是原鸡,第一:体型,原鸡一般小于一公斤,而家养鸡则在两公斤左右;第二:飞行能力,原鸡每次能飞行几十米到几百米,而家鸡大部分飞不起来,或者只能飞行很短的距离。这样就能避免误捉原鸡了。

3.在野外抓到真的野鸡怎么办?

如果是真的野鸡,抓到后任你处置,因为野鸡(雉鸡)是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物种,列入这个目录的还有鸡鸭鱼鹅兔牛等动物,说明按照一定流程饲养的雉鸡也算家禽,可以吃没有任何问题。

但我个人不建议吃,因为野味有风险,比如可能存在寄生虫或者携带某种病毒,所以还是放生吧。

假如抓的是上文中所说的“野鸡”,也就是原鸡,那就不要吃了,因为这是国家保护动物,吃了后果很严重的。

野外遇到野鸡能不能抓?抓后能不能吃?

遇到野鸡,当然要抓,当然要吃,但是,那仅仅是一种“奢望”。因为野鸡的飞行能力极强,警惕性极高,不是那么说抓就可以抓到的,哪怕是近在咫尺!

野鸡在山区很普遍,就和野兔一样,并不稀缺。在本人的印象里,公野鸡(雄鸡)长得漂亮,羽毛非常美丽,叫声洪亮动听,母野鸡(雌野鸡)长得一般,羽毛灰麻色,咕咕的叫声并不诱人。大致在春季,公野鸡出没于山林草丛中,有时会在地里出现,他们为了寻找配偶,就叫一阵停一阵,还把翅膀扑通扑通扇得非常“响亮”。

那个时候的山区,许多家庭都有猎枪,火药、‘洋硝’、铁沙子(子弹)。每到农闲的时候,这些打猎爱好者就满山遍野追逐兔子、狐狸(毛狗子)、野鸡,指望能够打倒“野物”,吃不吃是其次,主要是一种乐趣。有一种猎手,他们专打野鸡,因为他们随身多带了一种东西——母野鸡;本人那是小,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打野鸡,还要带一只野鸡,不嫌是个累赘?最后一问,人家一细讲才知道,这些猎人带母野鸡就相当于钓鱼之人拿的“鱼饵”一样。当他们发现对面或者那座上坡上有公野鸡叫或者扑腾,就慢慢靠近,选一个离目标不远的地方,埋伏下来,再把母野鸡放出去(母野鸡的脚上绑有细长绳子),公野鸡在鸣叫的时候,母野鸡就会发出咕咕的回应声音,你想呀,母野鸡长期关在笼子里,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同类,哪能不兴奋?一来二去,公野鸡就被吸引过来,等到了猎枪的射程之内,枪声响起,公野鸡倒地,打猎结束。

本人放牛、找猪草,经常和野鸡遭遇,但往往是自己被吓一跳,野鸡也被吓一跳,本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人家扑棱扑棱飞走了。当然,遇到母野鸡在草丛里巴窝下蛋,鸡飞走了,蛋还在,当然就成了战利品。

山区的野鸡,能从这面山坡飞往另外一个山坡,当然是下飞,人力根本没办法挑战。即使在平川之地,野鸡的飞行距离也不是你人力可以追逐的。

总之,题目所言是想得美。

2020年12月22日 17.25

野外遇到野鸡能不能抓?抓后能不能吃?

现在农村野鸡逐渐的增多,因为现在野鸡受到国家的保护,人人都有保护野鸡的责任 ,野鸡也经常出现人们的面前,虽然人们看到野鸡都望而生畏,不是怕它而是抓不到 ,野鸡是会飞的禽类,徒手抓野鸡是抓不到的,如果给野鸡下套 ,或者用其它办法捕捉野鸡,才能把它们抓住,但是抓住野鸡后也得放生 。

去年的时候我回老家 ,老家在黑山小东方向 ,坐汽车的路上就看到大地里有很多野鸡,这野鸡看到客车它们都不害怕,看来这些野鸡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等到下车的时候我就徒步往我老家走,走到大地里的时候,看到有很多的野鸡在那里找吃的 ,我快走到它们的跟前,它们就腾 一下就飞跑了,看来它们的警惕性还是挺高的,如果想有心情抓住它们,我想还真是不可能 ,如果能空手捉野鸡那就成笑谈了 ,只是过把抓着瘾而已。

到了我大哥家,跟我大哥说 ,现在野鸡还真的不少 ,想办法抓几只野鸡叫我尝尝,毕竟这里是山沟子地方,抓几只尝尝也没人知道 , 看来我是想吃野鸡都馋蒙了,我大哥告诉我 ,现在谁都别想抓野鸡了,如果谁家里抓一只野鸡,那消息可灵通了,马上就会有乡里来人 ,到时候劝你放生,不服可以交罚款 ,还可以拘留 ,我大哥跟我说,你说咱们选哪样呢?我当时的馋瘾就过去,看来这野鸡还是抓不得。

这野鸡还真不能抓,就是你想尽办法抓住一只 ,你也会马上放生的 ,因为野鸡是受国家保护的二级鸟类 ,谁也不能拿自己的名誉开玩笑 ,到时候为了吃一只野鸡 ,全屯的的人都会戳脊梁骨 ,全屯的人都会笑话,为了吃一只野鸡拘留,这样有点得不偿失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