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埃及人不把尼罗河水引入沙漠,让沙漠变绿洲?
埃及人在上世纪末就试过了,结果赔了一大笔钱,差点把国家都搞垮了。另外你这个“绿州”连水都没有,没有水根本就诞生不了绿洲。
就尼罗河那点水量,引入蒸发旺盛的沙漠里马上就会蒸发掉,在地表留下一层盐,不但滋养不出绿洲,反而会加重土地盐碱化。把珍贵的河水引入沙漠里“晒盐”,简直是天大的浪费。
绿洲是靠源源不断的水源滋养出来的,水源补给主要是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岛纬度低,里面的绿洲主要是靠地下水补给。我国西北的沙漠纬度高,而且周围有很多高海拔山脉,除了地下水外,还有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埃及在本年初人口突破1亿,成为全球第14个人口上亿的国家。但埃及是个沙漠国家,全国96%的面积是沙漠,绝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尼罗河沿岸和尼罗河三角洲,靠全国面积3%的耕地养活。
为了养活大量人口,埃及想方设法的扩大耕地面积。
埃及人在1997年开始实施一项著名的引水计划,叫新河谷计划(图什卡工程),结果毫无疑问的失败了,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和资金,还和尼罗河上游国家闹得很不愉快。如今这项工程在埃及几乎成了忌讳,没人想提起。
1997年1月9日埃及正式开启了新河谷计划,计划主要为在纳赛尔水库附近的图什卡湾建一座巨型扬水站,并修建长70公里的主渠道和4条28公里的支渠组成灌溉网,每年取水50亿立方米,将图什卡(Toshka)盆地附近的土地开垦为300多万亩良田。
1998年尼罗河发洪水,为了减轻阿斯旺大坝的压力,埃及将洪水引入了图什卡盆地,形成了面积1540平方公里的湖泊群,在沙漠当中非常显眼,甚至被太空中的宇航员观察到了。
这使埃及政府信心倍增,几乎是连论证工作都没做,直接提出造价高达865亿美元的一揽子工程,计划在20年内完工。
结果在投入60亿美元之后就烂尾了,连一期工程计划目标的3%都没有达到,开垦出来的土地因为土壤盐分高几乎无法耕种,沙子吸水以及高蒸发量使大量珍贵淡水白白浪费。所以这个工程从开工之日起就受到埃及国内外的激烈反对,后来埃及局势动荡,工程被搁浅,彻底成为失败的代名词。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埃及先后提出十几项计划,但几乎没有一项能够实现。
为什么埃及人不把尼罗河水引入沙漠,让沙漠变绿洲?
事实上,关于把尼罗河水引入沙漠造地这件事,埃及人不是没有做过,称为“新河谷计划”。可惜最后失败了,浪费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却没能把沙漠便绿洲。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气候干旱,自然环境相当恶劣,全国100.2万平方公里国土的96%为茫茫沙漠。全国98.5%的人口挤居在仅占全国面积4%的尼罗河流域。20世纪初,埃及人口仅2000多万,到2016年已发展到9500多万,即将破亿。与快速膨胀的人口相比,可利用的耕地资源早已达到极限,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若不尽快开拓发展空间,埃及人将面对严重的生存危机。
△沙漠占全国面积96%的埃及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埃及人把目光锁定在了西部的沙漠,这是一片接近全国40%领土的土地。经过探查,沙漠之下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如果能好好治理一番的话,将会得到大量耕地,再造一片新的尼罗河谷。就这样,一个疯狂的计划开始萌芽,到1958年,埃及启动了新河谷计划,并在计划地区新建“新河谷省”。
△因工程而建的“新河谷省”
起初,埃及人打算利用地下水治理沙漠,但是一番操作下来,发现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都几乎不可能完成,计划便被搁置下来。
1971年,苏联援建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建坝形成的纳赛尔湖的蓄水量达1640亿立方米(世界第五大水库),相当于尼罗河两年的流量,埃及政府重获建设新河谷的信心与决心。
△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形成的纳赛尔湖
经过多年的综合研究,1997年1月9日,穆巴拉克总统正式重启了新河谷计划(普遍称为图什卡工程),计划包括在阿斯旺水库附近的图什卡湾建一座巨型扬水站,并修建长70公里的主渠道和4条28公里的支渠构成灌溉网,每年取水50亿立方,将图什卡(Toshka)洼地附近的土地开垦为300多万亩良田。
△穆巴拉克在工程启动仪式上
1998年,尼罗河上游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大洪水,汹涌的洪水涌向阿斯旺大坝。埃及政府担心阿斯旺大坝受损,在水库上游打开了泄洪渠道,洪水纷纷从渠道冲向了图什卡洼地,在后续的2个月里,这里形成了大大小小20多个湖泊群,总面积1540平方公里!
△“一夜而成”的图什卡胡群
这次的洪水事件,不仅冲出了超级大湖,也冲晕了埃及政府的头脑,更宏大的项目渐渐在埃及人的闹中浮现。
看到这么多水冲向沙漠,埃及人深受启发,不断扩大工程规模,最终的方案规模远超1958和1997年的版本,将整个工程造价推到865亿美元(三峡工程总投资260亿美元),20年内完工,媒体将其称为“穆巴拉克的金字塔”。
△图什卡工程引水方案
这座新世纪的“金字塔”,通过日抽水量达2500万立方米的穆巴拉克泵站可以每年取水50亿立方,为埃及用水量的十分之一。通过一系列的灌溉渠,将西部沙漠中的可耕地和6个主要绿洲连为一体,构成和尼罗河并行的一条新河谷。若整个工程顺利完工,开发面积将达26万平方公里,46%的西部沙漠土地将得到开发利用,其中耕地面积达到1890多万亩,相当于再造一条尼罗河谷,为埃及立下不世之功。
△纳赛尔湖边的穆巴拉克超级泵站
然而现实非常残酷,在经历了管理不善,贪污腐败,军方干预,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后,图什卡工程不可避免的烂尾了,先期投入的60亿美金打了水漂,第一阶段新开垦350万亩耕地,只完成了3%,第二第三阶段工程更是永久搁置。
△现存灌区
已开垦的耕地同样问题重重。沙改土地由于盐分太高,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改造土地,并且改造后的土壤又使得机械化操作非常困难,使得在此投资的农场大都无法盈利。而“美丽的意外”因洪水而来的图什卡湖群,在失去水源后,迅速萎缩,终是“昙花一现”。
△迅速萎缩的图什卡湖群
雪上加霜的是,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卷埃及,强人穆巴拉克倒台,埃及国内陷入动荡。此外图什卡地区靠近边境,与苏丹、利比亚相邻,地区局势动荡不安,国内外投资商更是望而却步。
△2011年,埃及民众在解放广场游行示威
无论是纳赛尔时期的新河谷计划,还是穆巴拉克时期的图斯卡工程,都是由政治强人推动,立项和方案没有经过仔细论证而且在后期随意扩充,政治意志完全压倒了科学依据与工程决策,项目的实施也根本没有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其失败的结局已成必然,不世之功终成黄粱一梦。
为什么埃及人不把尼罗河水引入沙漠,让沙漠变绿洲?
荒漠想要被改造是非常艰难而且复杂的,并非单纯被淡水灌溉就可以变成绿洲的。实际上,荒漠想要被彻底改造成适合耕种的绿洲,需要大量的淡水不停灌溉,并且彻底改变当地的气候与土地条件才可以成功。埃及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实际上当地也缺乏这样的自然条件。
整个埃及大约95%的地方都是荒漠与戈壁,仅有尼罗河两岸与三角洲地区有适合耕种居住的土地,改造荒漠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最重要的还是水源。尼罗河作为世界最长河流,可实际上尼罗河的水量相当有限,埃及目前正常使用都捉襟见肘,更别说用来灌溉改在广袤的荒漠了。
如今的非洲北部,存在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荒漠撒哈拉,埃及境内的沙漠也是其延伸部分。千万年前的北部非洲也曾经水草丰美生机盎然,是后来才变成荒漠的,所以理论上,埃及想要将荒漠改造成绿洲也不是不可能,只要有充足的淡水资源就可以。以色列等国用实验已经证明,荒漠若能长时间得到充足淡水灌溉,加上植被覆盖等辅助手段,就可以变成绿洲。
埃及的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除了尼罗河沿线之外基本都是荒漠,是世界上荒漠占比最高的国家之一。除此以外,埃及是目前非洲第三个人口过亿的国家,也是非洲主要经济体之一。长久以来,水资源供应不足都是埃及最头疼的问题之一。由于近年来人口不断增加,加上工农业用水不断上升,埃及水资源紧缺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表面上埃及的世界上最长的河流,然而这条大河的水量却相当有限。尼罗河源于东非草原与埃塞俄比亚高原,本来水量就不多,而且流经区域几乎都是热带草原与荒漠,补给极少的同时蒸发还有其他损耗量却非常大。埃及地处尼罗河下游,虽说拥有尼罗河流域最肥沃的土地,可得到的淡水量也相当少。
尼罗河是一条国际河流,流经多个国家,包括人口众多的埃塞俄比亚、气候干旱的苏丹等。东非向来都不是什么水资源充足的地方,对于尼罗河水源的争夺也一直都是该区域内的重要问题。近一个世纪以来,埃及就因为尼罗河水分配问题,与流域内的国家龃龉不断,若是埃及想要获得更多河水,并没那么容易。
除了缺乏充足的水源之外,技术能力方面也是很大的问题,在荒漠地区通常也会偶尔出现大规模的降水,然而单纯的大水猛灌非但很难将沙漠改造成绿洲,反而会弄巧成拙。沙特就曾经出现过大水猛灌荒漠之后,出现了绿洲的情况,结果由于沙漠地区气候干旱绿洲迅速消失,而且剧烈改变了当地的地质条件,引发了诸多地质灾害。想要将荒漠变成绿洲,不仅需要淡水,也要诸多辅助措施一起推进。
荒漠想要变成绿洲,不仅要大量的淡水,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植被覆盖等手段从根本上改变当地的地质与气候条件,使得荒漠能够存贮足够的水源才可以。埃及目前的经济实力非常薄弱,不仅缺淡水,也没有那么多的财力去推进荒漠改造计划,尼罗河能做到的也就是养活埃及人了,想要改造荒漠那真是强河所难了。
为什么埃及人不把尼罗河水引入沙漠,让沙漠变绿洲?
历史上埃及人也曾幻想过,最后也付诸实现了,把尼罗河引入沙漠造地,让沙漠变绿州,最终失败了。
这让笔者想到了引藏水入疆工程,我们是不是也应吸取一下埃及失败的教训,不那么狂热,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该不该启动这么大的跨流域引水工程,相信我们中华民族是有智慧的,能够做出科学决策。
上图,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总长度6600多公里,流经埃及国家就有1500多公里,它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及附近地区,由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量非常丰富。它由南向北流动,穿过广袤的沙漠地区,注入地中海,冲积淤积了世界上闻名的尼罗河三角洲。
埃及地处尼罗河下游,尼罗河所经过的地区植被覆盖少,干草原、沙漠面积广阔,这些地区都会提供丰富的泥沙,所以含沙量很大。尽管河道也有摆动,由于河道宽阔,并不象我们黄河那样任性改道,相反这些泥沙淤积在河流两岸,活生生地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给埃及人造出了肥沃的土地,这是上帝送给埃及人的礼物。埃及100.2万平方公里国土,有96%为茫茫沙漠,全国98.5%的人口“挤居”在仅占全国面积4%的尼罗河流域。相比我们国家爱辉--腾冲线(胡焕庸线)的西北干旱地区,占我们国土面积的64%,却仅有4%的人口;而中东部沿海地区,仅有36%的国土,却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足可以说明埃及人生活太委屈了,过着“蜗居”生活。
另一方面,人口在无节制地增长,上世纪之初人口才300万,1998年,埃及人口剧增到6300万。尽管埃及又开垦了大量的农田,但这些农田不断被侵占。目前,埃及人均耕地仅0.78亩。到2029年,埃及全国人口将达到1.23亿,若不尽快开拓新空间,埃及人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粮食安全问题成为悬在埃及人头上的利剑。
埃及人也一直在治沙填海开垦新的土地,但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土地开垦的速度,因此早在50年代埃及政府就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占国土总面积37.6%的西部沙漠。经过专家勘察,表明这一地区有4725万亩的土地经治理后适合耕种,而这一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以开发利用,对于埃及人来说这块地方将成为新的尼罗河谷。
1958年纳赛尔总统启动了开发西部沙漠的计划,他将这项工程正式命名为新河谷项目,计划用井水来灌溉农田。但很快纳赛尔意识到了这项工程的耗费远非当时刚刚立国的埃及所能承受,因此这个计划被放弃了。
但随着1971年阿斯旺大坝的建成,纳赛尔湖的蓄水量达1640亿立方米(5倍于三峡水库),相当于尼罗河两年的流量,这增添了埃及政府开发西部沙漠的信心和决心,最后确定了灌溉工程的实施方案。引纳赛尔湖水,让西部沙漠变绿州,如上图。
1997年1月9日,埃及历史上最大的沙漠改造新河谷计划正式动工。为了保证工程按期完工并达到预期目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其中包括:
资金:吸引国际组织、阿拉伯和其他国家的有关机构对工程进行投资,世界银行、阿布扎比基金会已同意为该工程提供9亿多美元的贷款。沙特农业发展公司承建了新河谷1号支渠工程,挪威、英国和日本等国承担了造价达4.4亿美元的扬水站建设工程。科威特和沙特的发展基金会也都表示提供资金。
免税:埃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在新河谷地区进行生产的国内外公司企业,可享受20年的免税。
造势:国家领导人亲自关注工程,设立由公共工程和水资源、农业、国防、电力和能源、工业、农村发展等部组成的图什卡工程部长委员会,负责制定施工计划、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调动各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为工程建设献计献策。
宣传:计划完工后将提供数百万个工作机会,将有助于吸收每年成千上万的的大学毕业生,可以转移埃及近20%的人口。
上图是实施新河谷计划之后,西部沙漠地区图什卡湖群变化的卫星图片,从1987年至2000年引尼罗河水之后的湖水面积增大,到2007年湖泊正在萎缩,2013年几乎又回到从前。为什么新河谷计划失败了呢?
首先,新河谷计划采用的动力引水,这无疑提高了用水成本,加之沿用了最古老的传统大水漫灌的方式来进行农耕生产,沙漠地区蒸发旺盛,就得要不停地灌溉压碱压盐,防止土地盐碱化,势必造成用水量大增,单位面积上农产品产值所消耗的用水成本再次攀升,相当于在用我们的“农夫山泉”灌溉,农场主根本没有了盈利空间,谁还会有后续投资。
其次,埃及只处于尼罗河下游,而降水量主要集中在上游埃塞俄比亚高原及附近地区,近几十年来,不仅是埃及人口增长,用水出现危机,上游的非洲各国人口也在高速增长,也在消耗更多的水,他们在上游修建水库,拦河大坝,相应减少了下游流量,这无疑卡住了埃及人脖子,从长远来看,新河谷计划未来可能面临无水可调的局面,各国之间因为水的纠纷矛盾重重,战争一触即发。
第三,新河谷总投资高达865亿美元,预计20年内完工。相比而言,我国三峡工程总投资才260亿美元,面对人口不到1亿的发展中国家,而且地处自然环境这么恶劣的沙漠地区,国民经济生产撑不起这么大的工程消耗。
第四,这里政治动荡不安,处于和苏丹、利比亚相邻的边境地带,安全问题堪忧,发生过多起恐袭事件,更使外资望而却步。此外还与埃及政府管理,出现工程腐败问题有关。
埃及新河谷计划远比我们引藏水疆来得接地气,毕竟引水距离近在咫尺(直线距离134公里),相当于在尼罗河边开凿了一条运河,比我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还小,而我们的引藏水入疆长达3000多公里,跨整个中国,引水去塔克拉玛干沙漠,有着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也不合时宜。
改造沙漠,让沙漠变绿州,仅靠我们人类的引水,是难以实现了,只有气候的改变,才能让沙漠消失,改了天才能换地。
为什么埃及人不把尼罗河水引入沙漠,让沙漠变绿洲?
很困难,怎么讲呢?你这么做无非有两个问题没有办法避免。
首先第一点,你如果说长时间的这么做会造成的结果就是土地盐碱化。
水里面是带有一定的盐分的,即便是自然界最纯净的淡水资源,它仍然还是不可避免地携带着一些盐分,而这些盐分会储存在水里面,即便是水被太阳晒得蒸发掉了,这些盐分仍然还是会留在地上,这一点可以去看一下我国西北地区那些盐碱地的情况。
有的一些盐碱地是天然形成的,但是有的一些以盐碱地纯粹就是人工悲剧,怎么讲原先这个地方不适合种地,但是当地的人必须得开屯荒地,所以他就选择把这些不适合耕种的干旱地区的土地给圈起来,把水从其他地方引过来,然后灌到这个土地上面。
一开始的时候确实这个地方能够种植作物,并且能够获得很大的分手,但是时间长了这个地方就开始减产,甚至于最后绝收什么回事儿的,就是那上面白白的一层盐粪水灌到这个地方之后它不会顺着其他地方流走,而是直接被太阳给蒸发掉盐分留在地上,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同的水浇到这个徒弟。你上然后被蒸发带走,而留下的盐分是一层接着一层,就形成了这么一块难以开垦种植的盐碱地,这个纯粹就是人工悲剧,而你想要把尼罗河的水引到埃及的沙漠地区,并且不停的灌溉所造成的悲剧,我敢保证,比这个造成的问题可能还要大。
因为埃及靠近整个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在这个地方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碎屑,含有盐分,矿物质,这些东西会随着风力吹散到其他地区,比如说红海地区,我们通过卫星图片就可以发现这个地方有一大堆的云雾,而且红海地区的缘分是所有海域里面盐分最高的也正是因为从撒哈拉沙漠吹过来的这些盐分矿物质,(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而尼罗河几乎贯穿了撒哈拉沙漠的东部地区,而且还要接受每天将近数百吨的撒哈拉沙漠吹过来的这些阳城和飞沙矿物质这些东西一旦附着在水里面,然后再拿它浇灌这个荒地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个地区它的土壤盐碱化会越来越重,直到最后这个地区失去了任何跟踪的可能变成一块盐碱地,你连拿来土地开发的资格都没有了。
第二点用这种方法开凿出来的土地肥力一般都不高,明儿就会说了撒哈拉沙漠吹过来那么多矿物质盐份,难道这个地区土壤肥力不高吗?缺乏腐植质。
尼罗河地区为什么孕育出了古埃及文明?正是因为古埃及文明每年他都会接受一次尼罗河的汛期,尼罗河汛期的时候,尼罗河的上游冲刷下来的养料会附着在尼罗河下游地区的土地上,然后洪水退去之后,这些原先的土地上面会变得十分的肥沃。因此这个地区适合耕种,所以古埃及的帝国正是建立在尼罗河所带来的养料之上。
你用这些普通的尼罗河水去开凿出一片荒地,水里面没有肥力,土壤自身不带有任何的肥力,你光靠化肥堆积起来你会烧苗子的!
为什么埃及人不把尼罗河水引入沙漠,让沙漠变绿洲?
埃及之所以不能成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这个民族太懒惰了,没有一个人愿意吃苦。这样你就算这亚马孙平原他也开垦不出来。第2个原因,虽然尼罗河是世界三大河流之一。但是它的水量是被埃塞俄比亚控制的。说尼罗河基本上是一条季节性河流水多的时候多水少的时候少。不能从根本上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流。第3个是他们还没有找到治理沙漠的办法。直接靠水就想把世界改成绿洲,这也想得太简单了。改变沙漠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长期的工作。第4个没有人口愿意迁入沙漠。你首先要在沙漠中先建一座大型的城市,吸引人流。这样才可能把沙漠改造的过来。如果这条河换做中国人的话就成功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