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死时只有14岁,古人为什么那么早熟?

林黛玉死的时候不只14岁,而是17岁。古人结婚早不是因为早熟,是根本没熟,古人寿命短,死亡率高,需要更早结婚来补充人口,大量女性身体还未发育成熟就结婚生子,加上营养和医疗水平低,女性生产死亡率和婴儿夭折率很高。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林黛玉说道:我长了今年十五岁。”

所以人家15岁的时候都还活着,你还认为她14岁就死了。

关于林黛玉的死亡年龄,读者一般认为是刘姥姥讲的一个故事在暗示,刘姥姥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这个“茗玉”极有可能就是林黛玉,而根据其他的信息也能大致推测出林黛玉是在17岁时死亡的。

古人结婚早并不是早熟,而是被迫的,古代战争、瘟疫、饥荒、天灾都会死亡大量人口,常常十室九空,人一死税收就少了,兵源也少了,统治者为了多收税多征兵,就鼓励民众早婚早育。而十几岁就结婚,身体还未发育完全,生产时死亡率极高,时常一死两命,即使生下来,幼儿也很难活到成年。古代遭逢盛世,统治者鼓励生育,人口就会暴涨,遇到乱世人口就会锐减,所以人类古代几千年一直处于“多生-多死-多生-多死”的恶性循环。

即使现在发达国家也无法完全做到妇女生产0死亡,我国发达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是8/10万,也就是每10万个孕产妇会死亡8个,在全世界来看死亡率算是较低的。

古代礼仪中,男子20岁加冠,女子15岁及笄,加冠和及笄相当于成人礼,行完之后就表示可以婚配了,但也有很多王公贵族根本不遵守这个,比如鲁襄公13岁加冠,宋高宗16岁加冠,朱常洛15岁加冠。既然王公贵族都不遵守,那么平民更没那个闲心,早婚早育非常普遍。

而统治者为了增加人口,会强制规定结婚年龄,比如勾践曾下令:丈夫二十不娶,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汉惠帝也规定:女性15岁以上还没出嫁的,要收5倍的人头税。在这样政策的影响下,古代女性一般在十三四岁就会结婚。管你成不成熟,到了年龄必须得嫁。

东汉三国时期,男女平均结婚年龄为17岁;两晋时期男平均15岁女平均16岁;南北朝时期女平均13岁,而男子就更早了,一大把的皇帝王子在12岁之前就结婚了,怪不得活不长。

清朝规定男子16岁,女子14岁就算达到结婚年龄,但直到上世纪50年代,民间还有众多6、7岁就被卖作童养媳,为了移风易俗,1950年我国规定法定结婚年龄是男20女18,1980年改为男22女20。晚婚晚育实则是在保护女性权益和身心健康,但在现实中,落后地区女性在义务教育阶段结婚的仍有很多。

林黛玉死时只有14岁,古人为什么那么早熟?

林黛玉的年龄一直是个争议,但绝对不是在十四岁死的。

林黛玉六七岁时母亲去世,十岁拜贾雨村为师学习,十一岁死了父亲,从此就一直住在贾府。而此时贾府正好开始修建大观园,林黛玉之所以能常住贾府,是因为林黛玉父亲的巨额财富随林黛玉寄存在贾府,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巡盐御史,是古代非常有油水的官职,由此可见林黛玉父亲的财富不比贾府少多少。林如海的财富被贾府拿来修建了贾元春省亲别墅大观园,大观园落成时林黛玉十二岁。贾元春省亲的巨额花费,均来自林如海的遗产。贾元春省亲之后,林如海的财富也是耗尽之时。林如海的财富被贾府耗尽时,林黛玉对贾府再也不重要了,林黛玉对此也非常明白,所以她是非常悲惨的,古代的女孩子对父亲的遗产没有支配权,只能任人宰割。在大观园林黛玉生活了“风刀霜剑严相逼”(林黛玉《葬花吟》)的五年后,也就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的那晚,林黛玉去世了,时年仅十七岁。古人并不早熟,只是古人看的远罢了!

林黛玉死时只有14岁,古人为什么那么早熟?

首先林黛玉死的时候不是14岁,而是17岁。林黛玉之死的伏笔在刘姥姥讲的故事里,说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茗玉小姐的身世遭遇和林黛玉极其相似,场景也与“冷月葬诗魂”相合。

黛玉五岁的时候,贾雨村做了她一年老师,期间生母贾敏因病去世,

初进贾府时六岁,宝玉七岁,故事真正展开的时候是薛宝钗进贾府,此时黛玉十一岁、宝玉十二岁,宝钗十四岁。

黛玉十二岁,元宵,黛玉偷偷为宝玉作诗《杏帘在望》。二月二十二群芳入住大观园,黛玉住进潇湘馆。

三月黛玉葬花,林黛玉、贾宝玉共读《西厢记》,宝黛爱情开始萌芽。四月二十六日葬花,吟唱《葬花吟》。五月初二,宝黛大吵至初四和好。初六黛玉作《题帕三绝》。

林黛玉十七岁生日,当天宝玉、宝钗大婚,黛玉泪尽而逝。

古人不是早熟,我国古代实际是一个早婚的国家。因为在古代因为人的寿命和战争等影响所以规定的法定年龄都很早,都是为解决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制定。长期战争或刚刚结束的时候,战祸使很多人死亡,造成人口锐减,政府就会来制定婚龄的年龄。

历朝历代政府都有关于婚龄的法规,大概为两类:一、常规的,也就是规定到了多少岁男女才可以结婚,来确定法定结婚年龄。二、临时性的,就是根据当前国家和社会的具体情况来定。

春秋战国时候的越王勾践宣布:“女子十七岁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把男子20岁,女子17岁规定为最迟的结婚年龄。

到了汉惠帝规定,家中要是有女子15岁到30岁还没有嫁人的,要罚款600钱。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下诏:男20岁,女15岁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唐安史之乱期间,又改为男15岁,女13岁以上。

到了明朝政府规定为男子16岁、女子14岁以上。

古人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当政府开始明令法规后,这个婚姻年龄也慢慢被大家接受,也渐渐成为了一种习俗。

古人的法定结婚年龄,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生育,同时还代表着重大社会问题的出现。

林黛玉死时只有14岁,古人为什么那么早熟?

14岁就死了!应该好好的为她开个追悼会!13岁葬花,14岁焚稿,12岁作诗,11岁谈恋爱,10岁读西厢,9岁踢毽子,8岁斗地主,7岁识字,6岁学拼音,5岁玩手机,4岁,4岁你说吧![捂脸][捂脸][捂脸]黛玉永垂不朽[大笑][大笑][大笑]把宝玉带上来,哭灵罢!

林黛玉死时只有14岁,古人为什么那么早熟?

女子二七十四,男子二八十六,即可生育了!

林黛玉死时只有14岁,古人为什么那么早熟?

首先要定义成熟 才能解释早熟。

成熟有两个方面的生理上和心理上。

首先生理上的成熟,应该是个体具备繁衍能力 即性成熟,这个古人今人没太大区别,女性月经初潮是在10岁到16岁。

关键的心理成熟,这才是古人和今人的区别。这个在学术上没有定义,但我们看一个人说话是不是成熟 大体上是看他或她的语言 行为是不是异于大多数成人。而语言和行为,取决于阅历 取决于知识。

从这点看古人肯定成熟较早。古代大多数人连字都不认识,一辈子就在一亩三分地 阅历有限 知识有限。幼儿很容易就达到成人标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