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动物都长不到恐龙那么大了?
一看到“都”这个字,就知道这个问题错得很离谱,地球史上最大的动物蓝鲸还没有灭绝,它的体重是最大恐龙的两倍,就算把最大的恐龙放在现在,它的体重也排不进前五。
除了蓝鲸之外,还有弓头鲸、北太平洋露脊鲸、抹香鲸、北大西洋露脊鲸也能超过100吨,长须鲸和南露脊鲸可以达到80吨,我们目前所处的世界仍然是巨兽横行的时代。
很多人搞不清恐龙是什么,恐龙是鸟臀目和蜥臀目的总称,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翼龙和海洋爬行动物(沧龙、鱼龙、蛇颈龙等)都不是恐龙,而现存的鸟类也属于恐龙这个大家族,目前所有鸟类物种都是在1亿5000万年前的侏罗纪-白垩纪,由恐龙总目-兽脚亚目-虚骨龙类-手盗龙类中的近鸟型恐龙分批次逐步演化而来的,“鸟类是恐龙的后代,是活着的恐龙”,这已经是学术界的共识了,很多人不承认也没关系。
说鸟类是恐龙,就和说人类是灵长动物一样。
所以,恐龙又可以分为鸟类和非鸟恐龙,非鸟恐龙就是在白垩纪时期或之前就全部灭绝的那些恐龙。
已知最大的恐龙有多大?
易碎双腔龙这个“超级大卫星”破灭之后,阿根廷龙、巴塔哥巨龙、中加马门溪龙、普尔塔龙、无畏龙、汝阳龙等巨型蜥脚类恐龙开始“争夺”最大恐龙的宝座,对于它们的体重估测差异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巴塔哥巨龙估测体重有69吨(误差为17吨),而阿根廷龙的估测可以达到90吨。
最小的恐龙有多小?
鸟类也是恐龙,所以最小的恐龙就是吸蜜蜂鸟,体长5厘米,体重只有2克。但是前不久据说发现了比吸蜜蜂鸟最小的恐龙化石。
本年3月12日,著名古生物学家邢立达等学者联合发表的一篇论文登上了《自然》杂志封面,从产自缅甸的一枚琥珀化石中发现一个长约14毫米的头骨,被初步鉴定为鸟类头骨,命名为宽娅眼齿鸟。但是论文发表后一天时间,便有多位学者联合发表质疑文章《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龙”,也许是史上最大乌龙》,认为将琥珀里发现的头骨断定为“最小恐龙”证据不足,它很可能是某种蜥蜴。
而小型的非鸟恐龙比如耀龙只有164克,小驰龙只有162克,赫氏近鸟龙则必有110克,奇异辽宁龙只有34厘米长,短羽始中国羽龙只有30厘米长,擅攀鸟龙只有20厘米。
此可知,恐龙家族内部的体型差异非常显著,并非所有恐龙都很大,迷你恐龙也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
最大的恐龙很难超过100吨,蓝鲸保守上限就有180吨,极限体重239吨,把恐龙压得死死的,堪称“哺乳动物之光”。
为什么现在的动物都长不到恐龙那么大了?
为什么现在的动物都长不到恐龙那么大了?
提起陆地动物界的庞然大物那非大象莫属,但很明显这完全不是白垩纪晚期灭绝的大型恐龙的对手,一只肉食的霸王龙直接就可以秒杀大象,而这只是恐龙界的小弟弟而已,那么最大的恐龙和现代最大的动物蓝鲸相比,哪个更大一点?为什么现在陆地上都没有那么庞大的动物了?
一、恐龙大还是蓝鲸大?
其实恐龙只是一个统称,就像将非洲大地上奔跑的各种动物统称为哺乳动物一样,所以它们的体型大小是不一的,大的超过数十米,而小的只有几十厘米!
上图是现代最大的蓝鲸体型与三个种类中体型最庞大的恐龙大小对比,从中我们基本可以了解,即使蓝鲸在上图上轮不到第一,那么也能在动物界中也能排到第二!来看具体数据:
1、蓝鲸
蓝鲸是现存世界上最大和最重的动物,最长可达33米,体重超过181吨!它的一条舌头就有2吨,头骨超过3吨,一个心脏超过500千克,全身血液总量达8吨!不过请不要看蓝鲸体型庞大,但它却以捕食磷虾和小鱼为食,偶尔也会包括鱿鱼!
2、易碎双腔龙
它地质史上存在过最长最重的恐龙,根据发掘的化石复原苹果,最大体重甚至比蓝鲸还要大。最大个体可达60-80米长,臀高10米,头高14-15米之间,体重最重超过220吨,和《侏罗纪公园》中的梁龙有一些近缘关系。
上图是人类和陆地最大动物-大象以及历史上最大的动物-易碎双腔龙和海洋中最大的动物对比图,看可以看到在体型上可能蓝鲸与易碎双腔龙不分伯仲,但体长上易碎双腔龙直接秒杀蓝鲸!
二、为什么现在陆地上没有那么庞大体型的动物了?
答案似乎很简单,因为这些巨无霸恐龙都因白垩纪晚期的小行星撞击灭绝了!但这并没有解决疑问,为何三叠纪到白垩纪数亿年里可以存在如此庞大的体型,白垩纪后期却没有重新发展出这种动物,另外为什么陆地上的动物和海洋中的动物体型相差如此巨大?
1、为什么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时代可以存在那么大的动物?
其实如果要翻老账的话,我们应该把石炭纪也一起算进来,因为巨大生物体型非石炭纪莫属了,其翼展接近70厘米的蜻蜓,超过3米的蜈蚣和马陆,都是那个地质年代的特产!其实无他,主要是昆虫的呼吸器官比较特殊,氧气交换效率比较差,而高含氧量时代的昆虫体型变大是可以理解的!
在石炭纪之后,整个二叠纪一直到侏罗纪早期,地球的含氧量是比较低的,但从侏罗纪开始含氧量逐渐增加,甚至最高到了30%以上,比较接近石炭纪时代的含氧量!在这个条件下,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恐龙犹如神助,“内心”逐渐膨胀成为了可能!
侏罗纪时代到白垩纪时代,含氧量逐渐上升
当然另一个原因食物来源非常充足,茂密的森林,无数动物穿梭其中,根本无需为生存中最大的挑战-食物担心,因此恐龙时代是一个体型优势的时代,更大的体型意味着它拥有更多的资源,无论是草食性还是肉食性!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下,生物体型膨胀成了必然选择!
2、为什么白垩纪后期陆地再无庞大体型的物种出现?
其实我们并不能如此肯定白垩纪后没有那么大体型的动物,只不过相对于易碎双腔龙,白垩纪之后的动物先得比较小而已!
比如6000万年前-5800万年前的泰坦蟒,平均深长超过12米,体重超过1吨!现存最大的亚马逊森蚺不过是它的零头而已!
大约3400万年到2300万年以前的巨犀,它是有史以来最大陆生的哺乳动物,全长5-12米,高度可达3—9米,体重可达20吨以上。
另1500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到26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时期的巨齿鲨,因其没有完整的化石,只能推测它可能超过20米,体重达70吨!
对比动物是霸王龙
但这些庞然大物都已经消失于历史长河中,为何会灭绝?无非是体型过于巨大的生物对于环境要求很高,热量需求非常大,一旦出现环境变化则难以适应,出现大规模灭绝是非常正常的!
三、为什么现在巨大的蓝鲸只能生活在海洋中?
蓝鲸是已经适应了海洋生存的哺乳动物,它已经无法回到陆地,因为它庞大的躯体比例下的骨骼与肌肉已经无法适应陆地生存,甚至搁浅就有可能会在成体重压迫各大内脏,肺部无法呼吸,最终窒息死亡,因此搁浅的蓝鲸即可能已经处在生死边缘,另外它的皮肤也不能适应干燥的陆地环境!
搁浅死亡的蓝鲸,上图这头蓝鲸头部已经膨胀,原因是死亡后体内的甲烷气体导致身体膨胀,已经不需要救援,如果各位在海滩上碰到类似情况,请勿围观,以免爆炸伤人!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现代动物并非没有恐龙时代那么庞大,只是在海洋中,各位见到它们的机会就不多了,不过真按体型大小比,蓝鲸还是比不上史前的易碎双腔龙!
为什么现在的动物都长不到恐龙那么大了?
题主的这个问题有几个误解:
现在地球上仍然生活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动物——蓝鲸,现在挖掘了那么多恐龙化石,但没有证据证明存在任何恐龙比蓝鲸大。(虽有少量的鱼龙化石暗示可能存在着巨型的鱼龙可能超过蓝鲸体型,仅仅是可能,但鱼龙并不是恐龙哈。鱼龙跟鳄鱼关系还近一点。)
不是地球上的动物长不大,而是那些本来可以活到今天的大型动物已经被人类灭绝了。例如猛犸、象鸟、乳齿象等等
恐龙也分很多种的,大型的小型的都有,所以又很多动物都比很多恐龙的体型大。
下面我们细细来看:
蓝鲸与恐龙的体型对比实际上只有两种已知的恐龙物种能够与蓝鲸相提并论——阿根廷龙或帕塔哥尼亚龙。阿根廷龙长达35米,重达80-100吨,生活在7000万年前。帕塔哥尼亚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恐龙,长37米,重达69吨。虽然长度帕塔哥尼亚龙可能略胜一筹,但蓝鲸的体重远超恐龙。
成年蓝鲸的体长达30-35米,重量则高达180吨。就重量而言,没有什么能比这种动物更重。蓝鲸绝对是有史以来最重的动物,但可能不是最长的。虽然比较陆地和水生动物的长度和重量有点不公平,因为水生动物受重力等自然力的影响相对陆地动物要小。
被人类灭绝的大型动物仅仅自1970年以来,人类已经消灭了60%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爬行动物。而在现今活着的地球人出生之前,许多大型动物都被我们的祖先吃了,相关的一些研究包括:
科学家对人类最初进入北美洲的计算机模拟显示,猛犸象、马科数个品种、巨型野牛和数十种其他大型食草动物都被人类驱逐至灭绝。
另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则揭示了澳大利亚原住民造成的对澳洲物种的一次大规模灭绝。
科学家们对于气候变化或人类狩猎是否导致12000至13000年前更新世末期30多种北美洲大型植食哺乳动物消失的有争议。这30多种已灭绝的大型食草动物包括猛犸象,哥伦比亚猛犸象;美国乳齿象; 雕齿兽;巨型野牛;和几种大地懒等。这些都是可以长到不少中型恐龙尺寸的史前巨兽。
上图: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群像。(很可能这些大型动物灭绝大部分都跟人类的猎杀有关)
所以,假如人类没有把它们赶尽杀绝的话,我们今天就还能看到很多动物能够长到非洲象的尺寸。
恐龙的体型非常多样化我们来看看各种恐龙的体型对比,从小得像猫猫狗狗的,到大得可以比肩蓝鲸的都有。
(注意:并不是所有名称带“龙”字的都是恐龙,例如鱼龙,翼手龙就不是恐龙。)
那题主所说的“长不到恐龙那么大”到底是多大呢?
为什么大型动物都不见了除了人类猎杀的粗线条因素之外,我们还可以来看看一些细微处的天然的逻辑;
大型动物显眼,肉多,对于人类这种善于狩猎的物种来说,群体围猎大型动物比捕猎小型动物的成本要低得多。杀一只够整个部落吃好久,这也是规模经济。不懂动物保育的原始社会的人类怎可舍大求小?
大型动物的个体数量少,其生存竞争力在于强大天敌少,但不利因素则是食量大,单位生境区域面积能够支撑的个体数量少,不像小型动物以数量取胜。因此大型动物往往因为数量劣势,高强度猎杀之下,其种群可能快速萎缩至难以恢复的数量下限之下,很快形成灭绝。对于蓝鲸来说,如果不是广袤的海洋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食物,蓝鲸很难长这么大。
大型动物生长时间和繁殖时间长,种群迭代缓慢,所以稍有不慎就“香火不继”了。例如:对于老鼠来说,灭掉全球的90%的老鼠也不至于导致其灭绝。但是如果灭掉90%的蓝鲸,那灭绝估计就是非常大的几率了。
巨型物种能够长那么大,是生物的遗传特征决定的,其体型是漫长的进化历程所塑造。如果这些物种因为种群数量减退,无论是因环境原因还是因人类狩猎原因,无法延续足够的种群,那么就会导致灭绝。那么我们自然没法在当代见到这些“能够长得像恐龙那么大”的巨型物种了。
不过庆幸的是,我们还有地球有史以来最大的生物与我们相伴。可是,人类仍然捕猎这些温和的巨型生物作为食物(日本恢复了商业捕鲸,仅仅是为了维持他们的文化传统,让人愤慨)。如此下去估计未来我们也见不到能长到那么大的动物了,悲哀!
为什么现在的动物都长不到恐龙那么大了?
地球上体重最重的恐龙为腕龙,成年后的腕龙体型长达25米,体重能达到40-60吨。(很多人以为腕龙体重有80吨左右,这其实是当时的古生物学家在计算腕龙体重时,不小心算错了一个数字,导致计算错误,实际上腕龙体重在40-60吨)
除了腕龙之外,其他恐龙的体重也大多介于1-20公吨之间,而现如今陆地上体重最大的非洲象,体重只有5.5至8吨,而普通的哺乳动物以及爬行动物,甚至连1吨也不到。和恐龙相比,现在的动物体型看起来格外迷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恐龙如此巨大呢?
其实,关于恐龙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巨大,科学家至今也没找到原因。主要是因为恐龙生活的年代和我们相距太远了,恐龙的生活习性以及作息规律人们掌握的实在是太少了。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还是根据恐龙的化石,以及对恐龙的研究,提出了几个恐龙之所以这么巨大的假说。
爬行动物从不停止生长假说以人类为代表的哺乳动物到达一定年龄后,骨骼会闭合,无论食物有多么充足,体型都不会生长。
而爬行动物有一个特征,就是永远不停止生长,即使成年之后,如果食物充足,环境适宜,那么它仍可以缓慢持续生长。恐龙就属于爬行动物。
但是,有科学家发现,恐龙的成长方式和爬行动物并不同,而是像哺乳动物一样成年之后就会自动停止生长,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巨温动物假说
爬行动物一般是变温动物,俗称“冷血动物”,它们体内没有调节自身温度的机制,而是通过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当外界温度变高时,冷血动物的体温也会随之上升,代谢率也会提高,当外界的体温变低时,冷血动物的体温也会随着下降,代谢率也会下降。
由于冷血动物不需要消耗自身的能量去调节自己的体温,因此它们需要的能量更少,只需要同等体积恒温动物的1/3的能量就可以生存下来,因此它们也更容易继续足够的能量。
恒温动物则相反,不管外界温度如何变化,恒温动物都会通过消耗自身能量来维持自己的体温,因此,恒温动物消耗的能量更高。
那么,恐龙属于哪种动物呢?很遗憾,恐龙两者都不属于,恐龙属于巨温动物。
所谓巨温动物,就是指由于巨大的体型和脂肪,带来的一种温度效应。咱们常说“胖子怕热”,其实也是这个说法,只不过咱们恒温动物身上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因为巨大的体型,恐龙不需要自己消耗能量维持体温,因此节省了大部分能量。
又因为是巨温型动物,因此恐龙的体温很高,体温高的生物,基础代谢也很高,而代谢能力又与生长能力有关,而鸟类的代谢能力是最快的,比如鸡,从出生到产蛋时间只需要短短120天。
一般认为,只有高代谢的动物,才能快速成长,后来科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对恐龙的骨骼研究发现,大多数恐龙的生长速度大于鳄鱼等爬行动物,但低于鸟类。
研究发现,变温动物是没有最大体型、的,也就是说它们终身都可以生长,比如乌龟。
而恒温动物和巨温动物是有最大体型的,因此恐龙和鸟类一样,有最大体型,只不过由于恐龙是巨温型动物,不需要消耗自己的能量来维持体温,还因为自身温度过高导致的代谢能力更高,因此恐龙的体型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大。
据《纽约时报》报道:
有科学家爱发现,霸王龙有一个快速生长期,生长速率非常高,每天大概能长4斤肉。这种暴发性的成长,使得霸王龙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庞大的身躯。恐龙之所以变得巨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食物特别充足,恐龙也特别能吃,据统计,一个腕龙每天能吃1500公斤的树叶,而一只大象一天仅能吃150公斤的食物。如果恐龙活到今天,恐怕会因为食物短缺而灭亡。
为什么现在没有比恐龙巨大的动物看完了恐龙之所以变得巨大的原因(目前只是假说),我们就来认真分析一下现在为什么没有比恐龙巨大的动物。
1:恐龙是巨温爬行类动物,现在主宰地球的是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由于要消耗自身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同时也存在着一个身体上限,因此巨大的体型适应不了现在环境的需求,所以现在地球上大多数动物相比于恐龙来说体型较少(个别物种除外)
2:食物的短缺
当时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小行星撞地球,导致地球上大多数生态被破坏,食物急剧减少,能活下来的都是体型微小的生物。后来地球在恢复期时,由于食物稀缺,因此在演化时能适应环境的也都是体型更小的生物,导致体型巨大的生物被自然选择淘汰了。
3:体型较大并不方便
腕龙虽然体型巨大,但有研究表明腕龙由于体重太重,导致行动缓慢,为了躲避天敌,腕龙会在有水的附近生活,借助水的浮力减轻体重的压力,同时也能够躲避食肉恐龙的追击。
而现在动物虽然体型更小,但更灵活,奔跑速度和敏捷性都比许多恐龙要快得多。而这些也是生存策略之一。
最后其实大自然中的演化并不存在方向,只要能适应环境,就是赢家。在侏罗纪时代,恐龙演化出巨大的体型有助于捕食和躲避被捕食,但是如果地球能重启一次,或许侏罗纪的恐龙会演化出另一种生存方式来适应环境。
我们人类也一样,我们能演化出智力也是一种巧合,或许地球能重启一次,人类不一定会演化出智力,而是演化出了另一套生存法则。
为什么现在的动物都长不到恐龙那么大了?
目前,地球上生活着46亿年以来最大的动物。脑洞一下,如果此刻地球来一次大灭绝,几千万年后,一个智慧物种诞生,它们也考古,博物馆里最引人瞩目的动物化石是什么?
人类的错觉在人类生存的现在,我们的博物馆里,最引人瞩目的肯定恐龙化石,因为它们大,宏伟,壮观,所以在大家的印象中,“巨大的体格”是恐龙的代名词。实际上,巨大的恐龙在恐龙时代占据的比例非常小,就像如今陆地上最大的大象、长颈鹿、北极熊的数量一样稀少。
图:猛犸象化石
因此,未来智慧物种博物馆里摆放的最引人瞩目的动物就是上述说的几种动物的化石。于是,那个时代的大多数老百姓参观完博物馆同样会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动物好大,只是因为人类、小猫、小狗的化石被大象、北极熊的光辉所掩盖。
当然,它们或许会在海中发掘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这也是地球历史以来最大的动物,没有之一(体长,不算恐龙尾巴,有的恐龙尾巴又细又长),看一下上面的对比,猛犸象与大象体重上不输恐龙多少。
图:因为人类出现而灭绝的动物
动物并没有变得越来越小,只是由于人类的出现,一些非常大的动物已经消失了。现在与恐龙的年代,地球的生物圈中一直存在着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的小动物。
图:琥珀中的小恐龙化石
除了人类主观上认为恐龙时代物种都很大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造成了人类的错觉。
图:阿根廷龙化石
- 化石因素:一只小猫的化石和一只大象的化石,谁更容易被发掘?这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大块的骨头比小块的骨头更容易在历史中保存下来,也更容易被发现,这是其一。其二,当霸王龙猎杀了一只体长35米的阿根廷龙,肯定是撕下它的肉,并无法咽下它的骨头。而面对较小的身长1.2米的畸齿龙肯定一口一个,“吃龙不吐骨头”,都被消化殆尽,因此难以遗留下化石。
- 环境因素:恐龙时代,两极不见冰雪,热带气候使植物更繁茂,意味着食物更多。爬行动物本身的代谢速度就比恒温的哺乳动物更慢,意味着能量损耗更小。在演化的道路上,更大的肠道比更小的肠道吸收效率更高,而更大的恐龙更容易存活,因为弱肉强食,掠食者肯定挑软柿子捏。食草恐龙为了不被吃,使劲变大,食肉恐龙为了不饿肚子,于是你大我也大,因此它们都走向了越打越大的深渊。越大的体格意味着在食物匮乏的时候会最先灭亡,因此在6500万年前地球被撞击,只有较小的恐龙笑到今天,演变成了鸟类。
图:胡氏耀龙
在地球上,动物的大小不可能无限变大,因为还有引力(重力)制约它们。动物肌肉的力量取决于肌肉的横截面,而质量由体积决定,如果动物的体型增加一倍,它的力量会增加4倍(2X2),但它的重量会增加8倍(2X2X2),因此动物活动要克服的重力是呈立方增长的。从骨骼中这点更加明显,更大的体格意味着立方增长的骨骼重要,而肌肉的强度是平方增长的,因此肌肉与骨骼的平衡点就是动物大小的极限。
大海中的动物是个例外,蓝鲸体积如此之大是因为水的浮力可以抵消掉质量给予的压力,但是它同样逃不过,肉和骨头的支撑魔咒。
总结恐龙很大是人类的错觉:人类对巨大的事物印象更深刻,较小的恐龙化石难以保留,出土较少,不太被人所关注。
地球上曾经也有很多大型物种,只不过人类的出现,生态位与栖息地的压制,很多都已经灭绝。
一切动物活动都需要支撑身体克服重力,因此大小都受到重力的制约,同时还要考虑肌肉对骨骼的支撑。
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物种是现在还存活在地球上的蓝鲸,因为水的浮力抵消掉了一部分地球的重力,但是它也不可能无限大。
为什么现在的动物都长不到恐龙那么大了?
有可能是因为被人杀掉/吃掉了呀,针对题主这个问题,我猜测,题主印象中的恐龙都是超大个的,而现在的动物,指我们平常能接触到,或者动物园里通常会有的,一般体型都不太大,那么最符合题主疑惑的回答可能是:因为身型高大的一些动物在环境+人类捕猎之下灭绝了。
大小都是相对的,确定维度才能比大小,题目是恐龙和现代动物,那么从平均值或极大极小值等来对比一下。
恐龙的大小恐龙,是恐龙总目的统称,包括已灭绝的非鸟型恐龙和现生鸟型恐龙,很多科普告诉我们:鸡可能是恐龙进化来的,或者说鸡是恐龙的后代,如果提问的朋友有这个认知,是想问,为啥庞大恐龙进化成如此弱小的鸡了?
说回恐龙大小,毕竟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统治地球的已灭绝的生物,我们现在对它的研究,全部来自于已被发现的恐龙化石,已确定的学术研究中有超过500属,到2008年(11年前了),恐龙记有1047种。
大型恐龙如此多种恐龙里,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已被发现,体积比较大的恐龙有:阿根廷龙、易碎双腔龙、霸王龙等,由于它们比较有名,普通人接触到恐龙形象时往往先看到的是体型巨大的恐龙,其中易碎双腔龙预测体长能有60-80米,。同时,体型巨大的它们,骨骼变为化石的概率更高,比起小型恐龙,它们的骨骼更有特点,更易留存至今并被发现。
小型恐龙而恐龙中小型恐龙:辽宁龙(骨骼仅34厘米)、近鸟龙(体长0.3米)、小盗龙(体长0.56米)等等,也有一大堆,而这些恐龙经常是单独形象出现,没有其他对比物,就会让人忽视它们如此之小。
而现在的动物,大型动物:大象、河马、犀牛等,小型动物就数不胜数了,这些是陆地上,比较常见的(动物园常见就算常见),各答主基本都提到了蓝鲸,蓝鲸的巨大就好比恐龙中大型恐龙。
这么对比起来,超大型恐龙更多一些,但现在的动物也有不逊色于大型恐龙的物种。
而小型,由于恐龙已灭绝,没法全部进行对比,总的说,这样比较,我们不能直接定论恐龙时代它们的体型要大于现在的动物。
回答最开始的回答为什么要说这个题的答案是大型动物被吃掉了呢?大家都知道猛犸象,它已经灭绝了,猛犸象的体型非常大,在陆地动物里面,排名肯定是靠前的,不止猛犸象还有一些大型动物:乳齿象、象鸟等。
关于猛犸象的灭绝,有各种分析及原因,其中一种最后归因在“人类的猎杀”,人类已经掌握了工具的使用,并且有一定的武器,同时群居的人类会配合,大肆的猎杀猛犸象这样的大型动物,食用它们的肉,并且用它们的骨骼搭建房子,人类的猎杀导致某些区域的猛犸象最终走向消亡。
人类因素更多的研究表明:猛犸象、乳齿象等灭绝的时间,与人类的扩张在时间上恰好吻合,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于此,一些科学家就把当时巨型动物大灭绝和人类扩张联系在一起。
所以我们现在很少(在动物园也看不到)能看到体型巨大的大型动物,让提问的朋友产生如此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