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出一个宽10千米的缺口,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喜马拉雅山脉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炸一个10公里宽的口子,就好比在手臂上划一个指甲印,有啥用?就算拉到了100个王多鱼那样的投资人,不惜重金炸开了一个口子,你指望水汽能翻越青藏高原吗?而且喜马拉雅山区还是地震频发区域,谁敢搞这么大的动静,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云南省、四川省、西藏的民众都能把他活活给扬了!

诸如此类的不切实际的设想可以统称为“炸山导汽”,都是在炒牟其中的剩饭,此设想早已被否决,还在被网友反复拿出来说,实在没意思。

传奇企业家牟其中在1997年提出大胆设想:将喜马拉雅山炸出一个50公里宽的缺口,让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北上进入我国大西北,改变大西北干旱的气候,使之成为鱼米之乡。

所以说,你的格局小了点,牟其中一开口就说炸50公里,你这才炸10公里,高下立判啊。但不管是50公里还是10公里,都是翻开地图、一拍脑门的狂想。

牟其中这人非常厉害,上个世纪末大街小巷都流传着他的风云事迹和惊世言论,人们称他为“狂人”。但他的粉丝和追随者不少,他的代理人夏宗伟曾这样评价:“虽然他的很多想法在外界看来是天马行空,但他有自己的逻辑和证明方式。”

1997年冯小刚等人拜会牟其中,在谈话中被牟其中这个惊世骇俗的设想彻底折服,于是把这个桥段用到了1998年上映的电影《不见不散》当中,片中葛优扮演的人物说出了这一设想(所以现在还有不少人认为此设想是葛优提出来的),使之传遍了大江南北,名噪一时。

针对这个设想,国内的专家学者也进行过大量研究论证。高登义,张文敬等经过多年研究后在2006年9月科协论证大会上对外宣布:这个设想绝不成立!

事情本该到此为止,但这个设想实在太过惊人,于是之后的十几年里在社交网络上不断的被人拿出来说,每年成千上万人一遍又一遍的“炒剩饭”,使这个话题一直保持着超高的热度,逐渐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娱乐段子。甚至有人自称是首倡者,认为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想”,问如果成功了,能不能拿诺贝尔奖。真是贻笑大方。

实际上,在牟其中之前,也有很多著名科学家想对喜马拉雅山“动手”。

1954年,归国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一个设想,将雅鲁藏布江多余的降水量从空中的云状态调整至我国西北降落下来,改变西北的干旱状况。

1987年《中国科学》上杨逸畴、高登义、李渤生联合发表《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水汽通道初探》一文,研究了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个水汽通道对青藏高原的影响。

1998年高登义等科学家带领科考队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得到媒体宣传,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的作用也被广泛传播。钱学森、钱伟长这两大科学泰斗提出一个构想:扩大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范围,使到达青藏高原的水汽输送量增加。

高登义的研究结果从气象和地形上否决这一设想:就算把雅鲁藏布大峡谷扩大到100公里宽,并且将三江源到雅鲁藏布大峡谷之间的地形改为斜坡,以历史上最强劲的一次西南季风来测算,水汽也无法抵达三江源,会在沿途降落,对改变我国西北的气候无济于事。后来叶笃正院士把此结论转告给两大科学泰斗,学术界便再也没人提此类设想了。

但是,此类狂想能满足人们吹牛的快感,所以在网上不断有人旧事重提。

如果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出一个宽10千米的缺口,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谢谢邀请,这毫无疑问是一个脑洞大开的题目,在现实世界中当然是不具备可操作性的,一方面,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出十千米宽的缺口,那是一个及其巨大的工程量,几乎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资金,那么投入产出比一定是极不合理的。另一方面,在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的当代,如果实施这个工程,那么对于喜马拉雅山脉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是毁灭性的破坏,会造成生态灾难。

喜马拉雅山脉

就凭以上两点,这个工程是绝无实施的可能,那么为什么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呢?这里,我们撇开曾经的骗局,就这个问题而言,它之所以提出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而且在理论层面进行讨论也是有一定的价值的,甚至在超级计算机模拟情况下,虚拟实施下也是有利于地理研究的,作为地理课题进行探讨论证也有一定的价值。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能够将水汽由东往西送入,我国降水量总体上由东南往西北递减,从而使得我国的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以及新疆的南疆地区降水极为稀少,是我国气候最为干旱的地区。

不过,我们发现在青藏高原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南亚地区,这里盛行南亚季风,夏季的西南季风会带来印度洋的湿润空气,从而形成丰富的降水,甚至在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年降水量可以达到两万毫米以上,被称为“世界雨极”。但是南亚西南季风的湿润空气受到了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不能进入我国西北部气候干旱地区,而两者之间的最大障碍就是喜马拉雅山脉,所以才有如上问题。那么,如果喜马拉雅山脉打开一个缺口,会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吗?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现实当中喜马拉雅山脉存在着一个天然的缺口,那就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雅鲁藏布江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自西向东流动的雅鲁藏布江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突然向南拐弯,并穿过喜马拉雅山脉流入了南亚地区,从而就在喜马拉雅山脉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通过这个缺口,西南季风把印度洋湿润的空气顺着雅鲁藏布江谷地送入青藏高原内部,使得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相对湿润,也使得青藏高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由东南往西北递减。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炸开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缺口,对区域气候改变确实有帮助,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基本无实施的可能性。

青藏高原自然带分布图

如果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出一个宽10千米的缺口,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真是服了,现在还有人在提这个问题。

第一,用炸药把喜马拉雅山炸开10公里长的口子,你知道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吗?不是说要炸开一个就能炸的。

第二即便是炸开10公里长的口子,问题是还没有科学的方法证明,砸开十公里的口子就可以能达到效果,就能够把南方的海洋暖湿气流引进过来,如果不行呢,需要20公里或者30公里40公里呢。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人论证过。

第三是把南方的暖气气流引进过来之后,可能会对内陆的水文环境造成多大的影响,现在还未可知,特别是对于天气、植被、水文这种涉及到环境的重大问题,我认为还是必须要慎重。因为你不知道会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效果。不是说吗,南美丛林的一只蝴蝶扇了一下翅膀,可能在北美造成一场风暴。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因此在没有经过充分的科学的论证之前是要干这个事情,如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谁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如果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出一个宽10千米的缺口,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西藏墨脱县是一个喜马拉雅山脉海拔600-1000米、宽80公里的“口子”,从印度洋过来的润湿空气通过这个口子进入林芝地区,造就了林芝地区大片的森林、植被。以青藏高原平均海拔2500米的高度,在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炸10公里口子没有任何意义,降低到1000米以下才能享受到印度洋润湿空气带来的雨水。

如果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出一个宽10千米的缺口,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没边没沿的如果,就和有人出了一个好点子,从地球中国这一边钻个眼直接到了美国一样。

如果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出一个宽10千米的缺口,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喜马拉雅山炸出10千米的口子,新疆也不会变成降水充足的鱼米之乡,唯一带来的好处可能也就被炸的山口一带,可能因为地形的关系,降雨量会因此而增加。其他的不说,我们来对照世界季风和降雨地图来说吧,这样更科学一点。

现在网络上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印度当地的雨水量比较多,我们新疆这里却又是干旱地带。所以,如果要将喜马拉雅山给炸开一个缺口的话,就会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给引到新疆,让新疆成为降雨比较多的鱼米之乡的。

然而,对于这样的观点,我想说的是这些人的想法实在是太过理想化了。慢说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缺口,就算是把喜马拉山给炸平了,也未必能改善新疆当地的气候。相反,炸平后带来的结果可能是青藏高原地区因气温升高,又没有充足的雪水补充,导致青藏高原都变成了阿拉伯高原那样的荒漠了。

为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看目前新疆和西藏降水比较多的地方吧。新疆江水比较多的地方是在伊犁河谷一带,而西藏降水比较多的地方则是西南角林芝河谷一带。这两个降水量比较多的特点,都是地势落差比较大,降水集中的地方又是地势非常低的地方,然而海拔稍微高点后,基本上降雨就结束了,属于那种山地雨。

好了,那么我们再看看靠近新疆西藏的印度吧。

大家知道印度的降水比较多,但是印度却是那种热带季风气候,是分雨季和旱季的。而给印度带来最大降雨的则是印度东边的印度洋环流,而印度西边因为没有洋流交替处,因此降雨范围很小,印度的干旱地带基本上都分布在中部和背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这一点,看下世界地图就知道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印度高原的地势虽然不如青藏高原,但印度洋送过来的暖湿气流却不能充分进入印度高原内。既然如此,你把喜马拉雅山炸开10千米的缺口,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喜马拉雅山是否炸开缺口,能够出现的景象顶多也就缺口所在地地势比较低的位置,降雨量会因为暖湿气流在山地抬升遇冷的关系,有明显的提升,然而对青藏高原却是没有任何的影响。至于对新疆造成影响,那就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好了,我的回答就这么多,有更多问题,欢迎关注我“小龙儿说生活”,我们一起讨论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