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化有可行性吗?
你这个设想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人提出了,也就是“引渤入疆”计划,在网上被骂了几十年。
我国西北有大片沙漠,这些沙漠大多数是自然形成的,因为新疆是全世界距离海洋最远的区域,位于亚欧大陆的最中心,海洋上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蒸发量极为旺盛,风力大,由此形成了广阔的沙漠。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就位于新疆南部,它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还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这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生活在这里的动植物早已习惯了沙漠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这里的动物甚至会夏眠。因此盲目的绿化反而会破坏这里的生态环境,是对自然规律的挑衅,得不偿失。
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化只需局部就行了,也就是植树种草防止几条穿越塔里木盆地的公路被吞噬,防止沙漠吞没农田和农场。
并不是所有的沙漠都必须被消灭,我们时常在网上看到治理毛乌素沙漠的新闻,为何要治理毛乌素沙漠呢?因为它离人口密集区太近,它的东边不远就是华北地区,为了防止沙漠进一步东扩,保护珍贵的耕地和牧场,就必须对其进行治理。经过70年左右的努力,陕西境内的毛乌素沙漠正在变成绿洲。2020年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表示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但只是从陕西境内消失,毛乌素沙漠在内蒙还有很大的面积。
毛乌素沙漠总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治理起来就如此艰难,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难度可想而知,只有一些脑洞大开的幻想家才敢的提出一些“治理方案”,简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为了解决新疆的干旱问题,数十年来正式的或民间的“幻想家”提出了多个设想,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炸山导汽、藏水入疆、引渤入疆。
“炸山导汽”大家都听说过,提出者据说是牟其中,就是把喜马拉雅山海拔西段炸出一个缺口,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入新疆。这个看看就行了,根本不现实。
“藏水入疆”就是红旗河工程,还处于争议当中,成本高的难以想象。
“引渤入疆”更大胆,就是抽取渤海的海水,引到新疆的咸水湖里,扩大湖泊面积,通过增加水汽蒸发来改善新疆的干旱气候。
“引渤入疆”这个话题最早提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2010年和2014年争论达到高峰,人们把这个设想与牟其中的“炸山导汽”并列为两大狂想。
“引渤入疆”路线有两条:一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的三大盆地,全长5000余公里。
二是从天津附近的渤海取水,分级加压让水向西运行500公里,输送到内蒙古的黄旗海,利用天然落差和扬水设施,经过内蒙古西部的几个沙漠,将水送到罗布泊,再送到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此路线全长3200公里。
这两条路线听起来就觉得异想天开,挨骂是对的。
“引渤入疆”过度放大晒水改造沙漠的“生态效益”,却完全回避了由此带来的生态灾难,完全不顾及沿途海水渗漏、新疆盐碱化严重、高盐黄海海水入侵渤海等现实问题。为了一个无法实现的增加水汽目标,置整个渤海、新疆以及沿途数千公里的生态灾难于不顾,这不是在改善环境,而是明目张胆的破坏环境。
脱离实际情况的设想,只能当作笑话看。
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化有可行性吗?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流动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比华北平原的面积还大,与德国和日本的国土面积差不多,然而我国华北平原上却生活着超过4亿人,是我国最大的人口集中地,也是我国经济、农业和工业等方面的重要区域,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华北平原的纬度几乎相同,然而这边区域中却是黄沙漫漫,荒无人烟,是我国国土上最为荒芜的地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之中,塔里木盆地的面积则更大,面积达40多万平方公里,如果将这里改造成为与华北平原一样的沃土的话,那简直是不要太好啊!
然而要改变这片沙漠又谈何容易?因为这里缺少一种关键的资源——地表水,缺水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大特色,有人计算发现这里的蒸发量高达每年1000~3000毫米,比我国降水较为丰沛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年降水量还大,然而这里的年降水量平均只有几十毫米,想把这样的地方变成绿洲,当然是极为困难的。
实际上塔里木盆地的地下有着丰富的地下水,这是因为塔里木盆地的地质构造本身就是盆地地形,而盆地的周围都是高山,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在进入盆地的沙漠地质之后就会渗入到地表之下,形成地下水,我国地质学家考察后认为塔里木盆地的地下水资源甚至要比贝加尔湖蓄水量还要大很多,如今在塔里木盆里的不少地方也开发了一些靠地下水灌溉的农田,是依靠盆地中的地下水来改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话,却不具有可持续性,因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巨大,虽然这里的地下水很分配,但是如果一直开采的话,地下水水位会迅速下降,某些地段也会出现地下水干涸的现象,无法给地表持续供水,而且抽取地下水灌溉地表植被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比如抽水方面就需要很多的电力投入,所以在方式上有不可持续性,经济上也不划算。
不过据《澎湃新闻》报道,美国NASA卫星拍摄的照片显示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某些地域正在变绿。
↑塔克拉玛干沙漠靠近昆仑山的一侧,上图为2020年2月23日拍摄的照片,下图为2020年4月29日拍摄的照片。从照片拍摄的时间来看,主要体现了春天到来后塔克拉玛干沙漠有地表水的地方的植被变化。但实际上从近10年的幅度上来看,这里的植被也在增多中。
比如通过人力物力的投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种植了越来越多的植物,在横贯塔里木盆地南北的长达500多公里的沙漠公路的两边,也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这样可防止这条高速公路不受沙尘暴影响。
而从气候上来看,近几年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有增多趋势,这也是塔里木盆地中植被增多的主要原因,不过相对于该地区的蒸发量,这里增多的降水量还是相差巨大的,而且降水量增多并不具有气候上的可持续性,所以目前来看并没有条件将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大规模的绿化改造,就现有的条件来看,没有充足的地表水和降雨,改造这片沙漠基本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5月6日文章《NASA卫星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变绿》
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化有可行性吗?
从技术上讲,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化是有可能的,但是这么做的性价比不合算丶划不来。因此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化,是不可行的!
若要开发塔克拉玛干沙漠,可以在青藏高原上大建风力电站,将雅鲁藏布江的水抽上来,通过管道运输,将水输往塔克拉玛干,用于工农业生产,用于民众生活。充足的风电,能为管道运输加压,因此不存在水运输的动力问题。
至于说绿化塔克拉玛干沙漠,可以用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去绿化沙漠。
个人认为,社会资源很宝贵,个人不支持那种,对提高普罗大众收入没有帮助的,纯粹的环保举措。
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化有可行性吗?
以现有条件来说,只要能遏制塔克拉玛干沙漠不断扩张,就算成就非凡,想要将其完全绿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一般来说,绿化沙漠需要两大必备条件,一是要有适宜的气候,二是要有一定量的水,这两个条件是缺一不可。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而言,这两个条件没有一个能满足的。有人可能会问,那毛乌素和库布其沙漠是怎么绿化的?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两个沙漠的绿化情况。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北部,面积有1.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7大沙漠。
毛乌素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与陕西榆林之间,面积有4.2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4大沙漠,与库布其相邻。
我国对这两个沙漠的治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库布其沙漠的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53%,有3200平方公里。
毛乌素沙漠治理成果更加丰硕,植被覆盖率超过80%,陕西境内的毛乌素沙漠即将变成绿洲,恢复千年前景象。
很多人可能会纳闷,为何这两个沙漠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治理成就?
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两块沙漠在历史上本是水草丰茂之地,具备绿化的自然条件。
在一千多年前,毛乌素沙漠一带水草茂盛,呈现出郁郁葱葱的景象,这在史料中是有记载的。
这种生态一直持续到唐代中期,毛乌素一带才因环境被破坏而开始沙化。库布其沙漠的大概情况与毛乌素相当。
由此可见,这两块地区原本并非沙漠,只是因环境改变或人为原因才造成沙化的。因此其具有治理的先天条件。
比如毛乌素沙漠的年降水量可达到260到450mm,气候也比较适宜绿草生长。库布其沙漠仅靠毛乌素也是如此。
再回到主题中来,塔克拉玛干沙漠显然不具备上述天然条件。以现有的条件来看,塔克拉玛干沙漠很难被绿化。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有33万平方公里,也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与上述两个沙漠大得多。
单单一个流动性,就在无形中增加治理难度。这还不是致命因素,致命的是其年均降水量不到100mm,甚至是10mm。
这个沙漠极度干旱,酷暑高温可达67℃,昼夜温差达40℃,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20℃,一年有百余天是风沙日。
单单依靠远距离供水,是根本本可能绿化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历史上这一带也是水草丰茂区,但那是千万年前。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特殊环境,是由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在3000万年前,板块撞击使得青藏高原隆起,喜马拉雅山迅速抬升,挡住了印度洋水汽通向新疆南部的通道。
与此同时,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天山也阻挡了来自北冰洋的水汽,西部的昆仑山脉同样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水汽。
这使得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在的塔里木盆地三面被高山环绕,只有东面进来的西伯利亚寒流使这一带更加的干旱。
有人提出用调水来解决干旱,但这只能解燃眉之急,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环境问题。
若从渤海调水,首先是西高东低问题导致的工程量巨大,再一个是海上盐度太大,可能会使沙漠一带更加盐碱化。
若搞藏水入疆,那工程量也不亚于海水入疆。能否实现先不说,就算能调水到这一带,也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还却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气候因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不是靠水就能改变的,与地理有大关系。
也就是说,只要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的整体气候条件没有改变,没有形成良性的水汽循环通道,绿化就无从谈起。
再看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需要大量的水力资源,而调水的投入有太巨大,可能会造成投入与产出严重不符。
仅靠调水来绿化塔克拉玛干沙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整体气候不改变,绿化的可能性就很低,除非能让印度洋水汽进来。
以现有的条件,只要能遏制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扩张,就算在治理上取得了成果。目前谈绿化还为时尚早。
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化有可行性吗?
只要人类想干的事基本都有可能,只是时间、成本核算的问题!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在我国西部高原,环境恶劣,人际罕至,但在沙漠外围,有数个新疆的城市,现在已经修建了一条横跨沙漠腹地的高速公路!中国是荒漠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治理沙漠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内蒙古的库布齐沙漠已经变成了绿洲,就是最好的典型!中国采用独创网格化育苗方式,固定沙丘,加上天山季节性雪山融水,和广大治沙人的不屑努力,肯定可以实现!但目前成本太高,利用价值不大,暂不是首先治理的地方!
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化有可行性吗?
有句话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意识大家应该懂,所以将塔克拉玛干沙漠变成绿洲不是不可能,我们需要看有没有必要做,将其变成绿洲的意义大不大,以及会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所以对于人类来说,这是需要有“一杆秤”来进行衡量,并不是说任何的沙漠变成绿洲都是一个好事情,当然如果真的有一天,人类需要将塔克拉玛干沙漠变成绿洲,那么这项工作可能又是一个创纪录的事件。
但是对于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来说, 既然它是属于天然形成的沙漠,我们也没有必要改造,只需要将其维持就行了,而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下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化有可行性吗?
能将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沙漠)绿化吗?沙漠改造对人类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水资源是必需品,对所有的植物或者动物来说,要生存都需要水的支撑,而整个塔克拉玛干沙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所以基本只有“输出”“没有输入”的。这要想将植物种活,必须要依靠人工送水才种植才行。
同时就算是有水,也未必能够种活,塔克拉玛干沙漠,系暖温带干旱沙漠,酷暑最高温度达67.2℃,昼夜温差达40℃以上,这样的温度如何让植物活下来,所以我们看到该沙漠的植被极端稀少,几乎整个地区都缺乏植物覆盖。
只有在一些低洼地区,可见稀疏的柽柳、硝石灌丛和芦苇。动物相对来说要比植物多一点,例如可见成群的羚羊,还有野猪、猞猁、塔里木兔、野马等生物。
但是这些都是居住一些条件稍微好点的地带,这相当于是沙漠地带的食物链。所以我们从这种条件来说,将塔克拉玛干沙漠绿化是“非常困难”,但是还是那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有一天人类需要进行沙漠改造,那么总会想到办法让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转变,我想这也不太可能有人去做这个事情,要改变需要百年甚至千年的时间才可能做到。所以综合情况来说,确实也没有必要针对这种极端性的气候现象沙漠地带进行改变。
包括在2020年的时候,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图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变绿,其实这个变绿只是部分因为气候的变化所带来的,所以这完全不属于人工改造,算是自然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基本上也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气候条件满足的话,人类还可以借助气候的问题转变来进行改变,但是这个可能性极低了。
NASA发现的时候,也只看到了和田附近一部分沙漠出现了绿色的情况。也是达到了一定的满足条件才出现,话说回来,我国还真有改变沙漠的潜力,我们来说个典型的例子。
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在2020年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林木覆盖率由0.9%提高到34.8%。
其中80%的毛乌素沙漠得到治理,水土也不再流失,黄河的年输沙量足足减少了四亿吨。所以这座被称为“沙漠之都”的变成将变成了“大漠绿洲”。
当然从条件上来说, 毛乌素沙漠的气候条件,以及降雨量这些情况,都是比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情况好很多,所以治理起来,我们单独比较这两个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肯定是要困难一些,但是我们从毛乌素沙漠即将消失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有沙漠改造绿洲的潜力。
但是真的要改造,从时间上来说并非是一朝一夕,所以毛乌素沙漠的成功还是让我们看到希望,但是这并非易事,所以还得重复一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沙漠变绿洲会带来什么影响?从我们上面毛乌素沙漠的改造情况来看,确实带来的好处还是很多,但是如果改造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可能也会带来“双重效应”,我们只看到了生态系统相对我们人类来说的好变化。
但是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来说,沙漠系统也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塔克拉玛干沙漠作为世界性的大沙漠,在调节气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它的面积相当于很多小国家的整体面积。
所以综合情况来看,沙漠变绿洲如果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实现了,那肯定会导致气候的部分波动,这也许并非是好事情,这个具体要看整个生态系统的一个转变,所以“双重效应”的情况是无法预估,如果未来真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地球也将会出现另外一番景象,包括我国的气候都会出现波动,所以是“双重效应”,这就看如何去衡量。当然改变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可能性还是有,但是不大,这就是对整个问题的看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