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的泥沙为什么不让采?
不仅是钱塘江,很多江里都不允许私自开采河砂。
沙子和砾石是重要的原材料,是采掘量最大的矿物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约会使用320亿吨至500亿吨沙子,主要用来制造混凝土、玻璃和电子产品。虽然沙漠占到了地球上陆地表面积的20%,但沙漠里的沙子太过光滑无法使用。海砂需要大型装备开采,而且杂质较多,对混凝土有腐蚀性,也不适用于建筑业。适合工业用的沙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河流,河砂基本不含有机物,质地、形状和尺寸刚好适用于混凝土的需要,成本也远远低于人工制砂,成本低,门槛也低,开采河砂属于暴利行业。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每年开采的所有矿物中,砂石占到了 85%。全人类每年砂石总消耗量超过400亿吨,是地球所有河流每年输送沉积物总量的两倍,沙子的自然更新速度已经远远赶不上人类的消耗速度。
所以,合理开采和打击非法开采是很多国家保护河砂资源的重要举措。
沙子属于国家矿产资源,私自开采是违法行为,肯定要严惩。而且非法采砂船大都夜里出动,不开灯,过往船只靠近了才能看见,危害极大。
非法采砂对河道生态环境有极大的破坏力,因为河床沉积物一直都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一旦平衡被破坏,影响范围可能会延伸至上下游数十公里。重新达到平衡的过程将会很缓慢,对防汛,船运,取水等等都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采砂后水底会留下很多坑,水面容易形成大漩涡,影响航道安全。。
过度采砂还会加剧河水尤其是洪水对河岸的冲刷,导致河堤被掏空,一旦洪水来临,脆弱的防洪工程就有被冲决的危险,对岸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2019年3月份,钱塘江进入枯水期,下沙段泥沙淤积绵延数公里,少说也有五六百米宽。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工程师唐子文分析认为,钱塘江是一条主要受梅雨控制的河流,2018年钱塘江几乎没有出现过流量超过8000立方米/秒的洪水,导致淤积没有冲刷掉。泥沙淤积对钱塘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如果河口出现淤积,这时候突发洪水,上游的洪水位比较高,两岸的防汛压力比较大。如果上游淤积比较高了,下游潮水进来的相对少了,上游来水和下游潮水水体交换就少了,有污水排放到钱塘江,不利于水体净化。
既然影响这么大,为什么不把钱塘江淤积的泥沙挖掉呢?
唐子文说,为了保护河堤,这里是禁止挖沙的,其次挖沙工程量大,但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这里的沙含泥量比较大,质量不是很好,建筑上很难使用。
钱塘江的泥沙为什么不让采?
河沙目前是一种非常紧俏的自然资源,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河沙的需求越来越多,导致建筑用沙特别紧缺,市场价格一路上扬。近几年国家对河道加强管理,防止滥采滥挖,河沙更为紧缺。去年市场上有人形容一斤河沙,一斤面粉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河沙紧缺程度。
河沙的形成相对人类历史来说,是不可再生资源,它的形成经过千百万年河水不断冲蚀打磨,沉积河床上,最后形成河沙。形成的周期长,我们挖一点儿,少一点儿,直至沙源枯竭。当然有些河流河床淤积太高,挖走部分河沙对预防洪水漫堤有很大好处,为此国家对部分河道有计划开采,在不破坏大堤的前提下,科学采沙,是可以采沙的,但为什么钱塘江泥沙不让采呢?
这是因为钱塘江不同于长江、黄河河口,前者河口是侵蚀型河口,后者却属于堆积型河口,近些年来,钱墉江湾河口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于人类活动干扰,不断向海要地,南岸面积不断增大,下图中,自1984年以来,河口不断收紧,宽度收窄,为此潮水能量会不断向上顶托,河口地貌在不断地被侵蚀改变,这与钱塘江潮汐相关,但还与钱塘江泥沙来源有关。
钱塘江泥沙含量很低,远远不及长江、黄河泥沙含量。泥沙含量少,会导致河口堆积不起来,形成侵蚀型河口,河流昼夜不息,每时每刻在进行着营造与破坏,经过千百万年来的选择,河口泥沙堆积建造与海潮破坏作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当河流中挖走泥沙以后,这种平衡会被打破,河口地貌就会被侵蚀改变,究竟怎么变化,我们人类难以掌控,也许未来钱塘江湾就会消失,八月十八钱塘江潮这道靓丽的风景也会无影无踪。河口的变化还会导致生活杭州湾两岸的城市受到威胁,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我们为此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
另一方面,钱塘江泥沙天生来源就少,如果开挖河道中泥沙,会打破河床的水沙平衡,造成河道发生变化,危及河岸大堤的安全。为什么钱塘江泥沙这么少?这与河流流域内岩性有关。
黄河沿途经过疏松的黄土高原,容易被侵蚀,河流泥沙多,可钱塘江流经的区域,岩性以中生代侵入的花岗岩为主,花岗岩非常坚硬,不容易被侵蚀、风化,抗风化能力特别强,导致钱塘江中泥沙含量特别少,形成的河沙堆积也就特别少,如果你挖了河床中的泥沙,挖得快,可生成的慢,会导致河床遭到破坏,而且极不容易恢复,这也就是为什么其它河流可以挖沙,而唯独钱塘江特殊,是不能挖沙的原因。
河流泥沙少,也有好处,水质有保证,大家都知道农夫山泉就来自于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水库,今年新安江水库九孔全开泄洪,让人心疼,流出的水全是白花花的银子,这说明钱塘江的水质是非常好的,还是与流域内岩性有关。
钱塘江的泥沙为什么不让采?
钱塘江的泥沙为何不让开采?长江黄河能随便挖吗?
最近几年,随着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建筑用砂的价格越来越高。甚至在一些地方,质量好的沙子能卖出面粉的价格。这一切催生了非常庞大的挖沙行业。
我所在的山西东南部,有一条黄河支流丹河。我们村子20多年前支柱产业就两个,丹河里面的沙子挖了卖钱,山上的石头炸了卖钱。可是,最近很多年了,丹河的沙子,早就没人挖了。
只是为什么呢?在外人看来,明明能挣的钱,为何不挣?如果你去实地看一下就知道,没有任何规划的乱采乱挖,已经把肥沃的河滩地挖的千疮百孔,大大小小的沙坑水坑,到处都是。一旦洪水来临,更多的道路和农田会被冲走。同时,很多孩子喜欢在河滩地形成了沙坑水坑游泳,直接造成了意外溺水而死。我小时候一个邻家哥哥,就是沙坑里游泳淹死的,20多年前当时那种呼天抢地的哭声,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在河里或者河边挖沙,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各种安全事故。我姥爷年轻时就挖沙为业,相当辛苦。可是,挖沙往往能挖到10米深,有时候发生透水事故、塌方事故,好几个人就被压在下面。沙子不同于煤炭和铁矿石,透气性差,几分钟就能把人闷死在里面。
挖沙子这件事,一直都是我的童年阴影,身边太多因为挖沙子造成的悲剧,实在不愿意回忆。
不过,很多年以来,挖沙子这种事情,大家都不做了。毕竟,大家有更多的其他工作可做。
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对沙子的需求量更大。可是我们发现,钱塘江的沙子似乎从来没人挖过,这是怎们回事呢?
原来,钱塘江及其上游的新安江、富春江,流经的大部分地域是难以冲刷的石质土地,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很小。同时,钱塘江全线落差又比较大,泥沙很少淤积起来。以至于钱塘江到下游依然能够继续冲刷两岸,在入海口形成了非常罕见的喇叭口形状。
钱塘江携带泥沙太少,河口无法形成大规模的三角洲,甚至海水还能倒灌回来形成举世闻名的“钱塘江大潮”。这一切,都在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钱塘江太缺少沙子了。
如果含沙量本来就很少的钱塘江河道,还有人故意挖沙子,就很容易造成水流加速,继续侵蚀河岸。浙江多山,钱塘江两岸是非常重要的工农业集中地区,如果河流冲刷严重,河进人退,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都会受到非常大的破坏。
所以,钱塘江是不能挖沙子的。
反观长江和黄河,不挖沙子是不行的。
长江上游落差很大,水流速度很大,可是一出了三峡,长江水面一下子下降到了海拔100米以下,大量泥沙开始淤积。尤其是荆江一带,泥沙淤积成了非常严重的洪水隐患。截弯取直、清理河道淤积,都成了非常重要的的水利措施。
同时,长江还承担着黄金水道的运输工作,为了保障长江航运,经常需要疏浚船清理河道和港口的沙子,防止泥沙淤积造成船只搁浅。而这些疏浚船,有可能会承担挖沙子的作用。
在黄河,挖沙一样有用。长江从三门峡开始,河道逐渐走高,失去了几乎所有的支流,成了一条远高于地面的悬河,活生生的在开封等城市头顶放了一盆水。黄河下游段的疏通,也非常重要。当然,黄河三角洲山东东营一带,淤积太严重,不适合做港口,就成了面积非常广大的湿地保护区。
尊重自然规律,改造自然顺势而为,才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也许是最简单的一条启示吧!
钱塘江的泥沙为什么不让采?
钱塘江的泥沙非常多,为什么还不让采呢?
钱塘江禁止采砂,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发生洪涝灾害的安全隐患采砂活动不仅会直接破坏河床的自然结构,改变河流蓄水量,还能直接影响河流沿程的洪水水位,从而给下游的居民带来了安全隐患。
钱塘江是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堪称“浙江的母亲河”,干流总长度达668公里,总流域面积5.5万平方公里。
▲钱塘江流域的各种地质类型分布图
其实,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钱塘江上就有人开始采砂了,当时主要是使用竹竿、畚箕等简单的竹制工具进行人工采挖,效率低,采砂量也比较小;到了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了小型的吸沙船,采砂效率升高,采砂量也明显上升;90年代后期,河沙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江面上又出现了中型链斗式采砂船和体型更大的真空泵采砂船采砂量,进一步急剧上升,采砂活动也进一步向上游段发展。
▲▲原始的采砂活动
▲▲机械化的采砂活动
富春江位于钱塘江的上游,它是由新安江和兰江在浙江省建德市汇合后形成的一条江段。富春江江水是出了名的清澈,然而近几十年来的采砂活动导致河床单向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1971年和1976年间,富阳段的富春江河床的平均高程分别为-0.93米和-0.83米。到了1989年,河床高程下降到了-2.23米,1997年则为-4.33米,到了2000年,河床高程进一步下降到了-4.93米。
1997—2004年,在采砂活动的影响下,钱塘江近口段的水体容量增加了12477万立方米,平均每年增加1782立方米。近几年的采砂活动有所降低,但还是有些人在夜间偷着采砂。对于相关监察部门而言,调查范围广、采砂时间不确定,能够管理的江面有限,因此很难从根本上禁止这些非法采砂行为。
▲▲非法采砂,屡禁不止
采砂的生态危害:非法采砂会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影响采砂活动必然会使河流的悬沙量增多,破坏表层淤泥结构,最终导致水质浑浊。另外船砂船和其他工业设施可能会在采砂过程中产生油料泄漏的情况,会直接影响水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
再者,河床的沙子一般都很细腻,表面比很大,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很强,因此采砂过程中底层的沙粒会与水流充分混合,水中的有害物质浓度会急剧上升。
大规模的采砂活动会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也会受到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初级生产力的下降。而初级生产力一旦下降,食物链上游的更高营养级的生物也必然会因此遭殃。
▲清澈的富春江
▲混浊的钱塘江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还不以为意,那么不妨看一下如今濒临崩溃的长江生态。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长江中的采砂活动愈演愈烈,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有效制止。混浊的江水中浮游植物数量和种类持续下降,就连长江中大型的旗舰物种也难逃厄运,长江中已经灭绝的白暨豚、长江白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虽然采砂活动和物种的灭绝事件之间没有直接的强关联,但是“当发生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量变的积累最终总会导致质变。无论是钱塘江还是长江,非法的采砂活动都应该适可而止,只有科学合理的索取,人类才能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钱塘江的泥沙为什么不让采?
把河床挖深,不让泥沙淤积。有组织的有节划的科学开釆,合理利用,造福人类,应当还是可以的,不要盲目追风,釆取一刀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