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历史里有没有开国后杀功臣的例子?

当然有,不胜枚举,这是全人类的共性,并非民族特性,所有国家的历史都是血腥残暴的。

我们先来谈谈为什么要杀开国功臣,这其实是个政治经济学问题。

杀功臣是报酬和价值不匹配所造成的矛盾而引发的具体现象,具有普遍性,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就必须杀掉一些人。如果总利益向一个人集中,也就是报酬向某个人集中,造成了可分配给功臣的报酬较低。

如果需要分配的利益较多,也会导致需要分配的利益多于可分配利益。

这两个条件,在中国表现最为突出,因为古代中国的集权程度较高,建国集团分工明确,形成了庞大的军功团体,分走了一大块功劳。

而且起点越低的开国君主,杀功臣就越厉害,比如朱元璋和刘邦。

起点越低的君主,他和他手下的功臣的地位就越平等。他当了皇帝,手下的功臣却仍然是臣子。这就是一个报酬差距急剧加大的过程。功臣们心理不平衡,会出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理,君主认为臣子的欲望无法满足,两者的矛盾越来越深,所以“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自私自利是全人类的共性,所以外国历史上自然也会出现杀开国功臣的现象,比如法国大革命之后的大乱斗和SL的大青溪。我来讲两个关于我们邻国的。

越南后黎朝开国君主,后人称为黎太祖黎利,在蓝山起事后驱逐了明朝的驻军,使越南获得独立地位,开创了一百多年或者四百多年(算上中兴黎朝)的后黎朝。黎利生性猜忌,即位后就杀戮功臣,陈元扞、范文巧、阮廌等皆被诛杀。黎利举行蓝山起事后,陈元扞在清化投奔了黎利,获封为司徒。开朝之后陈元扞私下将黎利比作越王勾践,被黎利得知,大怒,在1429年将他处死。

范文巧在建朝之后被封为太保,1430年,黎利将范文巧借故处死。1451年,黎仁宗恢复他的名誉。1484年,黎圣宗追封他为太保、胜郡公。

而最惨的阮廌被诛了三族。阮廌的相当于“越南的刘伯温”,1428年黎利称帝后被任为丞相,黎太祖赐其国姓,并封为冠服侯。1442年,黎太宗阅兵到至灵县顺路前往探望阮廌宅邸,见其小妾阮氏路有姿色,令随驾伺候。不料太宗突然暴毙,阮廌受诬陷遭到处死,并被诛三族。

其余被杀的功臣还有不少,越南历史上改朝换代基本靠篡权,上位者得国不正,杀功臣是必然的选择。

隔壁的日本历史上的政治斗争同样充满血腥。日本最著名的杀功臣案例,就是源赖朝逼死源义经。源赖朝是日本镰仓幕府首任征夷大将军,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源义经是他的异母弟弟,源义经与兄长源赖朝一齐举兵讨伐平家,在著名的战役源平合战中战功彪炳,威名显赫。但也因功高震主为源赖朝所猜忌,遭到追捕,源义经在走投无路之下再度投靠藤原秀衡,秀衡死后,其子藤原泰衡继为家督,泰衡因畏惧源赖朝,领兵突袭源义经,源义经自知必死,把自己锁在佛堂,在左右手弁庆等所有家臣战死后,源义经为避免妻女受辱,拔刀刺杀了爱妻与4岁爱女,切腹自尽。

源义经是日本人所爱戴的传统英雄之一,而过河拆桥杀功臣的源赖朝则成为在日本极不受欢迎的历史人物,被后世妖魔化。

在欧洲历史上,因功高震主被杀掉功臣数不胜数,圣女贞德就是其中之一。

外国历史里有没有开国后杀功臣的例子?

任何国家的历史都有开国卸磨杀驴杀戮功臣的例子,只是我们对外国历史了解的太少而已。

东罗马帝国时代的贝利萨留

 查士丁尼上位,当了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之后,此时的帝国版图已经支离破碎了,然而屁股还没坐热,国内爆发赛车场起义结果是贝利萨留,镇压起义,稳住了查士丁尼的宝座。

之后查士丁尼派贝利萨留去指挥对波斯战争,当时东罗马已经和波斯对峙了30多年了,结果贝利萨留一去没多久,又是决定性胜利,结果是波斯跟东罗马签了50年合约。

再往后,查士丁尼又盯上了北非汪达尔,还是贝利萨留几个月就摧毁汪达尔王国,俘虏其国王,收复北非打完外面,查士丁尼又看上了意大利,又发动哥特战争依然是贝利萨留,先拿下那不勒斯,东哥特被吓了一跳。东哥特人打不过贝利萨留,所以跟贝利萨留说,你当我们国王,我们就投降贝利萨留假装同意,但受降之后,不肯当国王。

于是,查士丁尼就慌了,把贝利萨留召回去。然而贝利撒留带着财富满载凯旋之后,面对的是……解职。贝利萨留晚年还被查士丁尼弄瞎双眼,被迫乞讨,但此事不知真假。

罗马帝国的华伦斯坦

比较典型的有神圣罗马帝国的华伦斯坦,他是一名德国容克化的捷克贵族,在三十年战争中担任神圣罗马帝国的军事统帅。

战争初期,斐迪南二世战事不利,于是招来华伦斯坦,在华伦斯坦的指挥下,扭转了战局,并且把丹麦军队赶出了德国北部。

因为战功卓著,他被称为皇帝皇冠上的第三颗宝石,并且获得了西里西亚公国作为他提供军队的补偿,并且获得梅克伦堡作为世袭封地,位及公爵,但自那以后,皇帝开始对他猜忌。1629年的归还教产赦令成为华伦斯坦和皇帝矛盾的第一爆发,最终华伦斯坦被解除职务并且驱逐回捷克。

1630年瑞典进攻德国,迫于形势,斐迪南二世不得不再次启用华伦斯坦,后来在吕岑会战中,瑞典的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死去。斐迪南二世大胜。

1634年1月24日,斐迪南二世颁布命令,解除华伦斯坦的职务,2月18日又公布了一个“公开的人权剥夺令”,2月25日,华伦斯坦在卧室被几个士兵刺死。

古中今外,功高盖主,卸磨杀驴比比皆是。在卡莱战役杀死克拉苏的安息统帅苏雷纳因功高震主被杀;在沙隆战役击败匈奴王阿提拉的罗马统帅埃提乌斯同样是因为功高震主被杀;另外还有一个更大名鼎鼎的人物:圣女贞德——查理七世在她被俘后,出于私心而并没有全力营救她,以至于她被以异端女巫的名义活活烧死。前苏联肃反运动,也称大清洗运动等等。为什么开国会发生卸磨杀驴的事呢?
  • 首先,屠杀功臣是封建专政政权的产物。
  • 再就是开国功臣影响力太大,最高统治者担心无法掣肘他们。

因此,君臣相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非分民族,地域。在特殊年代成长起来的政权,必须会形成很多专制性和排他性,因此争权夺利事件无法避免。

外国历史里有没有开国后杀功臣的例子?

当然也有,毕竟历史上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加强集权的需求都是相似的。不过,往往皇权越膨胀,中央集权程度越深的国家杀害功臣的事情比较多,所以古代东方国家开国后的政治斗争往往更加血腥,毕竟皇帝几乎无所顾忌。

说一个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例子。阿拔斯王朝崛起并推倒倭马亚王朝的过程中,一个叫阿布穆斯林的人功不可没,他是将阿拔斯派运动自神学宣传转化为政治革命这一目标实现的推动者。随着其在呼罗珊的出现,阿拔斯派运动开始进入武装起义的发展阶段。在阿拔斯王朝第一任哈里发阿布阿拔斯当政期间,阿布穆斯林作为开国元勋,出任呼罗珊总督,位高权重,号令一方。就是这位阿布穆斯林的部将齐亚德在751年的怛罗斯之战击败了大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可以说,阿布穆斯林完全是阿拔斯王朝开国的第一功臣。

哈里发曼苏尔继位后,忌惮阿布穆斯林的声威与权势,借阿布穆斯林之手除去另一强权叙利亚总督阿卜杜拉阿里后,试图削弱阿布穆斯林的权势,将其调任。原本拒绝的阿布穆斯林在得知木鹿守将倒戈后,只得听从命令去见哈里发,结果被处死于泰西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