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非洲的乍得湖称为“怪湖”?
非洲的怪湖有很多,乍得湖还算不上最怪的,但它绝对是最惨的,乍得湖曾经比现在的里海还要大,但如今都快要消失了。
乍得湖确实很奇怪,因为它是一个位于沙漠里的淡水湖,大部分湖区在乍得,乍得(Chad)是一个国家,因为贫穷落后,所以知名度很低。乍得湖是乍得、尼日利亚、尼日尔、喀麦隆共有的一个湖泊,乍得占据面积最大。“乍得”在当地语言中是“水”的意思,乍得共和国的国名就来源于这个湖泊。乍得湖曾经是全球最大的湖泊之一,它和里海一样,都是海洋的残余,在约7000年前,乍得湖面积广达40万平方公里,在5400年前,也有30万平方公里,水深达160米。至少在三四千年前,乍得湖还与非洲的两条大河――尼罗河、尼日尔河相通,并成为尼罗河的河源之一。在1963年时,只剩下了2.6万平方公里,这是雨季的面积,在旱季时只剩一半。按雨季面积算,乍得湖在当时是非洲第四大湖泊,排在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之后。乍得湖是位于沙漠中的内流湖,它的北方就是撒哈拉大沙漠,但乍得湖却是淡水湖,湖的西部和南部全是淡水,因为大部分入湖河流都在西部和南部,南部的沙里河占入湖水量的95%。东部和北部湖水盐度也不高,矿物质含量仍没有超过1克/升。因为在乍得湖的东北部,是低矮的博德累盆地。盆地最低处海拔是155米,大量湖水从地下源源不绝地向盆地渗流过去,经过沙层的过滤,到达博德累盆地时水中矿物质已经所剩无几了。
乍得湖最深只有12米,平均深度只有2米,湖中盛产泥鳅、尼罗河鲈鱼、鲶鱼等。和咸海的命运一样,乍得湖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萎缩,2006年只剩下了1350平方公里,尼日尔和尼日利亚都已经喝不到乍得湖的水了。
乍得湖萎缩的原因与咸海、罗布泊都是相同的,都是人口增长致使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急剧增加。乍得湖流域有五个国家,即湖岸四国加上中非共和国。1970-2013年间,五国为了争夺水资源,各自沿着沙里河-洛贡河和科马杜古约贝河等河流修建了许多水坝、水库以拦截河水,致使入湖水量锐减。70-80年代大干旱时期,乍得湖面积严重萎缩,为争夺水资源,沿岸国家爆发了激烈的军事冲突。乍得湖周边分布着70多个族群,他们大多分布在该湖的南岸,灌溉、养殖、畜牧和饮用都依赖乍得湖。从本世纪开始,为了争夺水资源,这些族群间的对抗和冲突日渐升级,使地区安全问题引发世界关注。
由于湖区萎缩,沿湖居民失去生计,有些居民为了生存铤而走险,比如臭名昭著的“博科圣地”,其部分成员就来自乍得湖周边。
乍得湖已经很难恢复到上世纪60年代之前的面积,随着人口暴涨,乍得湖周边的环境和局势还将进一步恶化。
为什么把非洲的乍得湖称为“怪湖”?
干旱酷热的全球最大荒漠撒哈拉旁边,居然有个超大湖泊;湖水只有流入没有流出,居然几乎都是淡水;这样的乍得湖,不“怪”吗?
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仅次于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与马拉维湖。与其他三个处于热带草原或者热带雨林地区的大湖不同,乍得湖所在地区,相当干燥炎热,终年高温少雨,降水量极少蒸发量极高。
作为内流湖,乍得湖的水主要来自于周围几条内流河的汇入,其中发源于中非的沙里河提供了乍得湖水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按道理来说,只有流入没有流出的内流湖几乎都是咸水湖,比如罗布泊、纳木错、大盐湖等,可乍得湖却是个例外——湖水含盐量只有千分之零点几,大部分的湖水丝毫没有咸味,正儿八经的淡水湖。
对于乍得湖这个怪异之处,曾经也是个“未解之谜”,后来才发现乍得湖的湖北有个巨大的盆地,乍得湖湖水虽然地表没有流出,却从地底向北方大盆地不断渗透,水中的盐分与矿物质随着水流冲刷与沙土过滤所剩无几。
乍得湖是远古时期的“古乍得海”的一部分,形成大型内陆淡水湖后,曾经是尼罗河与西非大河尼日尔河的源头之一。乍得湖最大时期,面积在30万到40万平方公里之间,不小于如今的里海,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淡水湖。
如今的乍得湖,在气候比较湿润的时期,湖水面积能够短暂达到2万平方公里,而气候干燥时期,会锐减到5000平方公里不到,水面变化相当剧烈。
除了气候变化,乍得湖流域内的人类活动对乍得湖也造成了巨大影响——随着棉花种植业、采矿等发展,乍得湖的湖水以及其主要补给水源沙里河河水都被大规模消耗,湿地被大量破坏以后,乍得湖湖岸地区也开始迅速盐碱化。
为什么把非洲的乍得湖称为“怪湖”?
乍得湖是一个沙漠湖泊,与撒哈拉沙漠接壤。它是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们的重要水源。它被四个国家包围,包括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
乍得湖是一个非常浅的湖,根据干旱条件,它的大小可以有很大的不同。这个湖经历了非常高的蒸发量。由于这种高蒸发率,乍得湖几乎主要是沼泽地。
“乍得”这个词当地语言本身的意思是大片水域。从地质学角度来说,它是前内陆海的一部分。在其地质历史的某个时期,它比位于亚洲的里海还要大。
巨型乍得湖曾经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1000年前覆盖了中部非洲360000平方公里,然后迅速缩小到现在355平方公里的规模。
古大乍得湖湖水位历史研究表明,北非潮湿期随着撒哈拉地区降水量的增加,在大约5000年前突然结束,现在是大气尘埃的主要来源的博德莱盆地可能要到大约1000年前才会干涸。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变化仅仅在几百年内就发生了,比以前认为的要快得多。
为什么把非洲的乍得湖称为“怪湖”?
很高兴能够看到和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悟空问答爱好者,我每天都在关注各个方面的消息,每天收获也蛮多的。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经验认真回答这个问题。
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泊,是中部和北部非洲内陆的淡水湖。湖泊面积因季节而异,雨季面积为2.2万平方公里,旱季面积超过一半。海拔281米,西部平均水深1.5米。水位每年变化在0.6米至0.9米之间。
这些湖泊的盐度只有千分之一,比东非五大湖泊的盐度还低。淡水广泛分布在东非大湖的西部和南部,咸水分布在东部和北部。这是为什么把非洲的乍得湖称为“怪湖”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这种现象一直令人困惑,在许多神话传说中都有记载。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谜团被揭开了。
在乍得湖的东北部,有一个地势更低的地方,那就是非洲大陆著名的疲劳盆地。
盆地的最低高度为155米。大量的湖水从地下源头渗入盆地。大量的矿物质,包括各种盐类,通过沙子渗入水中,才到达盆地。
乍得湖除了靠近中非沙漠和撒哈拉沙漠外,还有许多不同于非洲其他主要热带湖泊的特点。水位经常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雨季的到来,大量雨水的涌入,加上乍得湖经过大大小小的河流,导致湖水急剧增加,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过度放牧、砍伐森林、大规模灌溉等原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湖泊面积明显减少。
这个湖泊的水主要来自两条河流,logon和Chari,也叫charilogon。这条河流供应了乍得湖80-85%的水,其余的水来自库马杜古-乌比河。这是为什么把非洲的乍得湖称为“怪湖”的重要原因。
乍得湖上有几条河流,但都无法进入。没有水的湖泊经常处于停滞状态。在阳光的照射下,水分蒸发速度快,盐度必然增加,通常形成盐湖或盐湖。乍得湖的西南部完全是淡水,其他地区只有轻微的咸味。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和世界上最温暖的地区之一苏丹的干旱草原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内陆湖,那里的水非常新鲜。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乍得北部只有350到400公里的湖泊,河谷,盆地,其中海拔越远,乍得湖的海岸越低,湖水还是通过岩石或地下的含水层涌入乍得峡谷的最低点,导致大量的湖水盐分被水冲走。所以没有明显的泻湖。这是为什么把非洲的乍得湖称为“怪湖”的重要原因。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见解和回答,可能不能如您所愿,但我真心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不清楚的地方您还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每日精彩科技”我将竭尽所知帮助您!
码字不易,感觉写的还行的话,还请点个赞哦!
为什么把非洲的乍得湖称为“怪湖”?
乍得,所以不得。
为什么把非洲的乍得湖称为“怪湖”?
乍得湖 乍得湖是非洲第四大湖,内陆淡水湖 ,位于非洲中北部 ,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乍得盆地中央;由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湖面积随季节变化,雨季时可达2.2万平方千米,旱季时可缩小一半以上,湖的海拔281米;西部深,东部浅,平均深度1.5米,最大深度12米。水位年变幅0.6~0.9米。 中文名称 乍得湖 地理位置 非洲中北部 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 占地面积 2.2万平方千米(湿季) 湖面海拔 281米 简介 乍得在当地语言中意译为水,用作湖泊的名称,有“一片汪洋”的意思。乍得共和国的国名就是以这个湖名命名的。
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与它接壤的有四个国家,包括:尼日利亚,乍得,尼日尔和喀麦隆。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 乍得湖卫星摄像 水源主要补给者为沙里河,占总补给量的2/3;其次有科马杜古约贝河、恩加达河、姆布利河和富尔贝韦尔河等注入。 湖东部被水道隔成许多岛屿,较大的有库里岛、布都马岛等。湖滨多沼泽,长芦苇。 湖中水产资源丰富,产河豚、鲶、虎形鱼等。沿岸多鸟类。沿湖为重要灌溉农业区。 由于气候持续干旱,蒸发强烈,湖面正不断缩小。 今日乍得湖形状多变,浅平宽广。 湖泊东部有很多岛屿,岛屿四周芦苇丛生,鱼儿穿梭不停。 肥沃的土壤、广布的沼泽、茂盛的芦苇,使湖区成为重要的农业区。
历史 卫星图片 乍得湖是由大陆局部凹陷形成的,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据地质学家们提供的研究报告指出,乍得湖发育在古老大陆上的一个原始盆地里。 大约1万多年以前,乍得湖湖区是一个很大的内海地区。 据考证,在过去的12000-5000年间,乍得湖曾三度扩大,最后一次发生在5400年前,当时的乍得湖水深160多米,最大面积为30~40万平方公里,除了里海以外,比世界上所有的湖泊都要大。 后来,地壳运动,沧桑变迁,内海悄悄地消失了,留下了今日的乍得湖。 考古学家们还发现,在三四千年以前,乍得湖曾经同尼罗河是连在一起的,是尼罗河的河源之一。 在盛水季节,湖水经常漫溢到尼日尔河的最大支流贝努埃河,一直通向大西洋。 乍得湖同尼罗河、尼日尔河本来是相通的,后来由于地形变化,天长日久,出口河道泥沙淤塞,乍得湖与尼罗河、尼日尔河渐渐失去联系,尼日尔河同尼罗河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才使乍得湖演变成今天的“内陆湖泊”。 在地质史上,乍得湖也经历过比现代还要干旱的时期,今天深入到湖里的沙丘岛弧,可以看到过去古乍得湖湖岸的遗址。 资源状况 水质 湖水的含盐度只有千分之零点几,比东非各大湖泊的含盐度都低,湖区的西部和南部全是淡水,东部和北部也只是略带一点咸味。
乍得湖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这种现象感到迷惑不解,因而被传成许多神话或奇谈。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慢慢揭开其中的奥妙。 原来,在乍得湖的东北部,有一个比它低得多的地面,这就是非洲大地上著名的博得累盆地。 盆地最低处海拔是155米,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源源不绝地往盆地渗流过去,水中的大量矿物质,包括各种盐类,在流动过程中,经过沙层的过滤,到达博得累盆地时已所剩无几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