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被中国列为入侵物种,为什么有些吃货们却不吃罗非鱼?
中国吃货下不了口的入侵物种可太多了,今年吃掉我们粮食的入侵物种草地贪夜蛾有哪个吃货能下得去口啊?宣扬“吃货解决物种入侵”的人还是歇歇吧。
正如福寿螺和非洲大蜗牛一样,罗非鱼引入我国之后也被吃货给嫌弃了,原因是罗非鱼土腥味太重,而且它生命力强,就给它打上了“垃圾鱼”的标签,导致国内罗非鱼销量惨淡,但出口规模越来越大。美国、欧洲、俄罗斯、墨西哥等国的人很喜欢罗非鱼,因为罗非鱼肉质鲜美,口感细腻,更重要的是,它没有讨厌的肌间刺。
肌间刺就是鱼类肌肉里Y字型的刺,也就是很容易卡住喉咙的那种刺,美国人因为讨厌肌间刺而对亚洲鲤鱼嗤之以鼻,而罗非鱼没有肌间刺,味道也不错,自然而然的就打开了国外市场。罗非鱼在西方获得了“白肉三文鱼”、“水里的鸡肉”、“21世纪之鱼”等各种美誉。而美国FDA甚至把罗非鱼作为“哺乳期女性首选水产品”推荐,平均每个美国一年要吃掉1.25斤的罗非鱼。
我国引入的罗非鱼有好几种,比如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以及两者的杂交品种。而被列为《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的就是尼罗罗非鱼。
1978年长江水产研究所首次从尼罗河引进我国大陆后,尼罗罗非鱼迅速在全国各地推广养殖,成为罗非鱼养殖的主要品种。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等地已经形成能够越冬的自然群体。由于尼罗罗非鱼是热带物种,对越冬地的气温要求高,所以目前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一些河流中比较泛滥,两广地区最为常见。
全球每年生产的罗非鱼近800万吨,其中有300万吨是尼罗罗非鱼,我国2018年罗非鱼产量162.5万吨,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我国罗非鱼出口量的46%是销往美国,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罗非鱼进口国,每年的需求量为250万吨,因此在贸易战时,我国的罗非鱼出口也受到了美国关税的限制。
罗非鱼被中国列为入侵物种,为什么有些吃货们却不吃罗非鱼?
您好,我是澜馋食记,美食领域青云计划获得者,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罗非鱼在中国曾经的确是入侵物种,但是现在已经吃到基本要靠养殖了。至于为什么有些吃货不吃罗非鱼,原因特别简单:罗非鱼是种好鱼,但是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它的肉质和味道差距之大,几乎可以用云泥之别来形容。
罗非鱼即非洲鲫鱼,但实际上罗非鱼是指非洲鲫鱼(鲈形目)以及淡水真鲷类(淡水鲷目)的总称。在中国罗非鱼从来都是一类鱼,而不是特指哪种鱼。就如同美国指的中国鲤鱼一样,实际上包括的是鲤鱼,鲢鱼,草鱼等多种鱼类。
罗非鱼是一种生长能力无比顽强的鱼。即使在其他鱼类根本无法生存的泥浆和污染严重的水中它也能生活的快快乐乐。但是在这种水域生长的罗非鱼,你想想看肉能好吃吗?因此很多人得出的结论是,罗非鱼又腥又臭,肉质绵软,根本就没法吃。
事实并非如此。在罗非鱼的老家,罗非鱼可是一种上等鱼类。它的鱼皮爽脆,胶质丰富;鱼肉劲道弹牙,鲜美无比,而且毫无腥臭味。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造就了这么大的差距呢?
很简单,凡是好的罗非鱼,要么生长在开阔,洁净,幽深的水域中,比如水库,大湖一类。或者生活在出海口的咸水与淡水的交界处。这两个水域生长的罗非鱼才真的称得上是好鱼。即使用白水煮,清蒸,味道也不会比鲈鱼差。而且相对于鲈鱼它的脂肪更加丰富,甚至可以与桂鱼媲美。
其实“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罗非鱼身上也非常适用。我国罗非鱼最好吃的地方,便在热带与亚热带的交界点的宽广水域以及咸水与淡水流域的交汇处。
(傣族香茅烤罗非鱼)
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了,北方自然不可能有好吃的罗非鱼,罗非鱼的真正出产应该是在两北回归线以南。云南广西广东,这三地的罗非鱼符合第1个条件。特别是云南,因为污染小的原因,出产的罗非鱼更加鲜美。
而海南符合第2个条件,最好吃的罗非鱼便出自海南的河口。这里河水与海水交汇,有强大的自清能力以及丰富的饵料。所以海南的罗非鱼可以称得上是全国之冠。既没有讨厌的腥臭味,鱼皮又爽脆膏腴,直接批成薄片下火锅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顺口提一句,在以上说的几个地方罗非鱼的价格相差非常大。那种水库的,咸淡水养殖的,就比一般的罗非鱼贵的非常多,也好吃的多。
(有胆吃一下罗非鱼生鱼片吗)
最后说一点,人们对于罗非鱼是脏鱼的看法是彻头彻尾错误的。现在对于淡水鱼类的寄生虫检测中,几乎所有的鱼都成阳性(有寄生虫),其中以鲤鱼和麦穗鱼的检出率最高。唯独没有检测出来的,就是罗非鱼。
罗非鱼具有强大的免疫能力,自身分泌的体液可以有效的杀灭寄生虫。这就是为何罗非鱼可以生活在任何地方的最重要的原因。
(洋人奉行没有刺的就是好东西)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美国人基本不吃任何淡水鱼,但罗非鱼除外,而且美国是罗非鱼的第一大进口国。罗非鱼刺少肉嫩鱼腥味,去头去骨之外,整整齐齐的一片。对于洋人粗苯的去鱼刺能力,无疑是一种福音。
(老墨喜欢的香煎罗非鱼配塔巴斯科辣椒酱)
所以罗非鱼不光适合东方人和非洲人,其实全世界都在享用。作为吃货,就要有钻研的精神,不要否定任何一种食材,这样才能从中得到美食的愉悦与感动。
本回答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笔者长期更新美食文化深度文章,现在关注我,可以使您成为餐桌上的灵魂人物。
罗非鱼被中国列为入侵物种,为什么有些吃货们却不吃罗非鱼?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其自九十年代引入我国养殖之后,已经在我国南方地区形成很大的种群。罗非鱼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及海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罗非鱼凭借着其顽强的生命力以及特殊的繁殖习性,在我国南方大量繁殖,几乎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同时其也被列入了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那么为什么有些吃货们却不吃呢?
罗非鱼在南方地区有一定的市场说吃货们不吃罗非鱼,有些言过其实了。在南方很多地区罗非鱼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主要是其价格便宜,没有小刺,肉质也不错,做清蒸以及红烧都非常美味可口。在我国南方市场,罗非鱼经常可以看到。目前来讲,罗非鱼还是主要用于切片出口。
罗非鱼生命力强,可在较差水中生长由于罗非鱼的生命力比较顽强,在很多臭水沟都可以看到罗非鱼的身影,因此很多人就误认为罗非鱼比较脏,在思想上先入为主,罗非鱼就变成了一条脏鱼,这就给很多朋友留下了一些负面印象。
南方地区养殖品种多,选择性多由于我国南方各地水网密集,养殖业比较发达,养殖品种也是多种多样,再加上很多地区靠海,可选择性非常大,很多人在请客吃饭或者是招待家人时候一般都会选择价格高一些、上档次的鱼,而不会选择随处可见的罗非鱼。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观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是珠海禾虫哥,欢迎点赞、转发,交流讨论。感谢有你!罗非鱼被中国列为入侵物种,为什么有些吃货们却不吃罗非鱼?
看了很多回答都说罗非鱼脏有毒!手痒了来回答一下!罗非鱼在我们那叫非洲鲫鱼,罗非鱼很受环境影响的!生命力也很强,觅食也很猛,易垂钓!纯野生还生活在好环境的地方,不管雌鱼还是雄鱼个体都比较鲜艳跟美丽,煎炸煮都很好吃,肉质也很鲜美不会有土腥味!相比较饲养跟环境较差的地方罗非鱼肉就不好吃了!个体以蓝灰色为主,可能除了雄鱼看起来还有点好看外!其它感觉很丑!而且土腥味也大,所以吃法跟做法都要去腥味了!说真的,小时候就很喜欢钓罗非鱼,一把竹竿,一卷钓线,一个泡沫鱼漂,一个钓钩,挖点蚯蚓就可以出发了!可惜现在好地方不多了!以前出门就有小溪,溪水也很清澈,钓点就喜欢在小溪坝下面垂钓!
罗非鱼被中国列为入侵物种,为什么有些吃货们却不吃罗非鱼?
水库罗飞的鱼生非常美味!值得一试!
罗非鱼被中国列为入侵物种,为什么有些吃货们却不吃罗非鱼?
罗非鱼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传入中国,具体时间在1954年传入到我国华南地区,作为一种淡水养殖鱼类。
它的外观像鲫鱼,又是从非洲东部约旦等地入侵过来的,便取名为“非洲鲫鱼”。曾一度从越南传入,便有了别名“越南鲫”。后来发觉这种鱼不是鲫鱼,便将此称为“罗非鱼”,音译于越南语中的发音。在八十年代时,罗非鱼已经分布国内多数地区,繁衍出许多新品种。
罗非鱼适应能力强,在淡水或咸水中都能存活。其次繁殖快,再者是杂食性鱼类,什么都吃。特别是在城市海口排污出,或者淡水浑浊地带,罗非鱼的数量居多。于是便被网友列入“世界十大脏鱼之一”,也被称为“水中清道夫”。光是这一点,已让人们心生胆却。
罗非鱼其实不是想象中那样脏的,在日本被称为高蛋白质的鱼类,还是世界水产业第一重点科研培养的养殖鱼类,而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要说差到哪去也不至于吧。
罗非鱼肚子里的黑膜,看起来确实是脏,这也是不受待见原因之一。黑膜是罗非鱼保护自己的利器,能让脏东西分隔开,避免有害物质渗入。所以这层黑膜汇聚了细菌以及毒素,不过只要清洗干净,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再来说说味道吧,有人认为土腥味重。其实不然,大水库或者湖里的罗非鱼都不会的,只是肉质相对粗糙,适合多放调料烹饪,味道还是杆杆的。而且没有什么小骨刺,很方便食用。
此外,有些人认为价格高的鱼营养才好,而罗非鱼价钱低,好像八块钱一斤吧,就认为不好。其实倒也未必,罗非鱼在淡水鱼类中,营养算是好的。
佘小厨(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