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生5.5级地震,情况如何?专家说还可能发生8级强震?
美国今年发生了好几次5级以上的大地震,都发生在美国地震频发的西部,人员伤亡情况未知。人类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所以谁说哪里会发生地震直接无视就行了。
美国西部濒临太平洋,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西部地震频繁,小震居多,大震很少。2020年3月18日(当地时间3月18日6时9分),犹他州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20年4月1日(当地时间3月31日16时52分),爱达荷州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2020年5月15日,内华达州15日凌晨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并伴随数次余震,有的余震达到5级以上。
2020年5月20日,内华达州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8.5公里。
2020年5月22日,内华达州托诺帕市以西53公里处发生震5.3级地震。
2020年6月3日,加州里奇克莱斯特市发生里氏5.5级地震。震中距离洛杉矶241公里。这一地区在过去10天里发生了5次3.0级以上的地震。目前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以上就是美国今年发生的部分5级以上地震。美国及北美历史上被记录下来的最大地震发生在1964年3月27日阿拉斯加,里氏震级约8.5,而矩震级为9.2,导致139人的死亡,经济损失5亿美元。
所以美国有发生8级地震的可能,但是没人能够预测它会在哪里发生,很多专家做出的预测只能起到警示作用。根据2020年1月地震局发布的《2019年地震年报》显示:2019年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19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为9次,级别最大的地震为5月26日秘鲁北部7.8级地震,打破了2004-2018年全球每年都有8级以上地震发生的状态。
2019年全球地震共造成244人死亡,6000余人受伤。6级以上地震造成200人死亡,我国15人,国外其他地区185人。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9月26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6.4级地震,造成41人死亡。上图是2011-2019年国外6级以上地震人员伤亡情况。
可见2019年地震的影响相比2015-2018年小了很多(不清楚2014年是什么情况),人类防震救震的意识和方法都有所进步。
几乎每年都有人说:“今年的地震比往年多”,但事实数据却无法支撑这一说法,因为主观感受无法决定客观事实。全球平均每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18次,5级以上地震几百次,每年发生大大小小的地震数百万次。每年的地震次数都会围绕平均值上下波动,但是波动幅度不大。
美国发生5.5级地震,情况如何?专家说还可能发生8级强震?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害人害己,出头的椽子先烂,祸不单行。这是文明古国用漫长时间凭经验总结的硬道理。在当前的美国又一次得到精准的验证。天灾人祸大势所趋。
称霸世界,仗势欺人,无理取闹,搅扰天下。再凶猛的野兽终有克星,不科学的说:真是天意。
一场疫情遍布世界,在正义的努力下各处都能够有所缓解。可是这个(新冠)好像看懂了这个世界,倔性大发,就是不服硬,非要跟大腕比个高低,就在霸主的温馨花园里不走了,悠哉悠哉,流连忘返。迫使霸主疫情反势递增,用甩锅起哄掩盖失策。
就在这火候还忘不了军事挑逗煽动他国分裂制造他国混乱。报应立杆见影紧,罕见的举国大游行爆发了。这个还能甩锅给亿万国民吗?这个确实甩不起,可是搞战争侵略的枪口正要向他的国民旋转。
大戏连台,惊悉地震来袭,苍天参战了。怎么甩?怪地球的质量不好吗?
多行不义大势所趋,对专家的预测只能静候佳音。
美国发生5.5级地震,情况如何?专家说还可能发生8级强震?
如果是真的,那可真算是老天开眼啦!
以前总听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全部报销。可一直未见实现这个说法。
如果这一次实现了,我就服了。
美国发生5.5级地震,情况如何?专家说还可能发生8级强震?
【特朗普大帝】:怎么搞成这个样子?加利福尼亚州发生5.5级地震!是不是全世界都在针对我?
【特朗普大帝】:一定是境外敌对分子的非法研究导致了低翘的不规则运动,我已经看破!这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咬牙坚持)
【特朗普大帝】:我从加州土地上的裂缝已经看出,这是疫情即将过去的征兆,请大家相信我…(我太难了)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消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200公里范围内有4座大中城市。目前为止,还不清楚震中城市的伤亡和房屋倒塌情况。不过美国最近也真够乱的,先是疫情控制不住,然后是黄蜂袭击,再接着是游行和骚乱,现在又赶上地震!真的是天灾人祸一起来,这到底是怎么了?场面有点乱乱,不知道特朗普的情绪还能不能控制住,仿佛全世界都在针对我!
美国目前疫情确诊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90万,这个数字实在是太恐怖了。这还是目前很多,地方的抗议没有结束,估计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疫情的严重性!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目前尚未有专家确认,未来可能会有八级以上的地震,这个概率不大!不过人生充满了巧合,特朗普可能比较头大!昨天刚宣布了与中国禁止通航,今天就发生了地震,这预示着什么?开玩笑,大家不要胡乱关联。只是地震又够特朗普忙一段时间了!正在和疫情如何控制也是即将要考虑的问题。
5.5级的地震,其实并不严重,但是真实的看过地震的图片后,还是有影响的。地面上产生了大量的裂痕,很多老的房屋也既需要修缮,美国发生地震的频率并不高,相信应对地震方面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可以提前多准备一些物资!以防止万一,真的大地震来临后,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美国发生5.5级地震,情况如何?专家说还可能发生8级强震?
先来点低级别的,慢慢的再来几次高点级别,最后来一次翻天覆地的,最好是把美国的核武库给震沉下去,从此世界太平了。美国人现在忙不过来了,既要防疫 又要防乱 还要防震,特不靠谱之流身体估计吃不消了哦。
美国发生5.5级地震,情况如何?专家说还可能发生8级强震?
美国又地震了!等级5.5级,为何地震这么频繁?当地专家还表示有可能会再次发生8级地震,美国本次发生地震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6月以来,关于地震的消息又成为了大家的焦点,确实发生的次数还是比较多,根据中国地震监测网数据显示,在北京时间6月4日9时32分,美国又出现了地震,等级大小为5.5级。震源深度为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5.57度,西经117.41度。美国地质调查局也显示本次地震为5.5级,这也是6月全球第6个5级以上地震。所以说从6月以来的地震数据来看,短时间还是比较多。
美国本次地震的原因是什么?当然属于正常的地震情况,本身来说这附近地区的地震已经出现了很多次,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4次,最大地震是2019年7月6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的6.9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25公里),同时在此地区,过去10天里,发生了5次3.0级以上的地震。所以这算是地震相对比较活跃的地区。
按照scsn公布的数据显示,杰西莱该地区可能发生更多的余震,但是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只有大约5%的可能性,同时1932年以来,该地区10公里的范围之内,出现了58次4级或以上强度的地震,所以大家不用担心,而断层可能是引起这次地震的主要原因,其中最有可能是东部小湖断层,概率为96%,这就是基本的情况。而在这次地震的附近,还有几个断层的覆盖,分别为Garlock断层带,Little Lake断层带,和Straw Peak南部的未命名断层。
早期美国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成果称,观测到美国加州加洛克(Garlock)断层可产生8.0级地震,原因是同年的里奇克莱斯特(Ridgecrest)地震,破坏了附近断层的稳定性,所以如今该断层带附近出现地震一定需要重视起来。
6月什么地方出现了地震?我们接到上面的5级以上地震情况来看,总计本月已经记录到6次5级以上的地震,除了美国才出现的5.5级地震之外,还有日本本州岛的5.1级地震,斐济群岛以南5.8级地震和6.1级地震,智利北部的6.8级地震,印尼巴厘海的5.7级地震,所以等级强度都不算低,特别是在6月3日发生的两次强震,等级都比较大,比较幸运的是本月地震的影响都不大。
综合数据上来说,本次6月暂时也就是两次6级以上强震,这就是大概的情况。当然对于4级以上的地震范围就更多了,这里我们只能期待这样未来强震少一点就行。2020年以来我们遇到的较强地震还是不少,甚至还看到了几个7级以上的强震,所以说2020年地震不算多也不算少,只要大家随时具有地震防御的知识就行。
地震在科学之中可以预测吗?很明显,地震在科学之中是无法进行预测的,如果能够预测也不会每次出现地震的时候就担心影响问题了。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对于大多数地震而言都是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或者火山带上,部分位于陆地板块,而地震发生最多的影响可能就是板块运动或断层带滑动带来的地震,包括这次地震一样,也是预估由断层带所引起的,所以断层带由于属于活动状态,也是科学界难于预测地震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里值得说明下,很多人说地震鱼,地震云,生物异常出现可能与地震有关,这里还是那句话,科学界并没有找到证据说明存在关系,而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自然因素的出现,最后又刚好出现了地震,这就是一种“巧合”的模式,这里需要重点说明下生物异常,自然影响是最多的,完全不具有参考价值,只要地球上的生物遇到任何情况,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异常,所以这就无法辨别了。这就是我们已在强调地震无法精确预测的原因。
而地震预警是如今大家用得最多的,那地震预警属于地震预测吗?很明显也不是,地震预警虽然在我们感受到地震影响之前就已经发出了预警,这主要还是因为人类的预警系统比较先进,能够在地震波传播到破坏区之前率先给出预警时间,所以大家不要搞混了,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测完全不是一样的,这里要分清楚,如今我国也是实施新预警系统,未来将可能提供更多的预警实现,还是比较期待的,再次强调,地震无法精确预测,这是科学界公认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