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史前动物巨大,而现代动物都不是很大?
这就属于典型的以偏概全了,地球史上已知的最大动物蓝鲸都还在呢,弓头鲸、北太平洋露脊鲸、抹香鲸、北大西洋露脊鲸极限体重都能破百吨,所有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也不缺巨兽,那为何我们总觉得史前动物更大呢?因为科幻影视剧的影响,加之对未知事物的猎奇心理,让我们觉得史前动物更加神秘,更加巨大。
而且很多古生物的体型都是虚高的,因为化石不足,或者发掘者为了引起大众关注,提升自己的名气就故意将古生物的体型估算得很大,也就是“放卫星”,等以后更多化石出土后再进行修正,所以很多著名的史前巨型动物的体型都在缩水,比如霍夫曼沧龙,最新复原它的体型已经比虎鲸大不了多少了。而一海一陆两大“终极卫星”新西兰大鱼龙和易碎双腔龙的神话都接连破灭,蓝鲸坐稳了地球已知最大动物的宝座。
恐龙当中最大的类群就是蜥脚类,它们的体型确实比现存的陆地动物要大很多,但其他的恐龙并不一定都很大,像鸡那么大甚至更小的恐龙也有不少。而海洋里,蓝鲸的体型都超过了所有的史前巨型海爬。所以,史前动物不一定都很大,现存动物不一定都很小,而且拿现存动物与数亿年诞生的无数动物相比较也是不合适的,就好比拿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相比一下。
很多人都认为,史前动物体型巨大是因为氧气浓度高,实际上这也是错误的。地质史上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石炭纪,距今约3亿年前,而恐龙时代氧气浓度和如今差不多,所以大气含氧量对动物体型的影响不大。肯定又有人会问:为什么蜥脚类恐龙灭绝之后陆地上没有再出现那样巨大的动物呢?为什么阿根廷龙可以达到70-90吨,而现存的非洲草原象最大只有8吨左右?目前最主要的解释是食物论。
恐龙时代地球比如今要温暖,二氧化碳的浓度更高,地表的植被茂盛,但蜥脚类的主食蕨类、杉、松、柏等植物的营养不高,所以需要大量进食,进食量增加就需要更大的消化系统来消化植物获得营养,有的巨型蜥脚类恐龙一天能吃两吨食物,而且是直接吞咽的,为了装载和消化这巨量的食物,就需要巨大的体型才行,加上其他与消化有关的原因,身体就逐渐开始巨型化。
所以,动物的体型与其消化系统有关。就好比羊的消化系统没有象大,所以羊无论如何也长不到象那样大的体型。
为什么史前动物巨大,而现代动物都不是很大?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说,这主要是生存条件决定的,动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不断进化,从而使动物的体型逐渐变小。
为什么史前动物巨大,而现代动物都不是很大?
恐龙🦕翼龙都没有消失!只是相对变小了一点而已!如大象鳄鱼鲸鲨天鹅大雁丹顶鹤等等!
为什么史前动物巨大,而现代动物都不是很大?
史前体型小的动物也非常多,不过不如大型动物化石那么震撼人心。如果只是对比陆地动物的话,现代最大的非洲象也确实比不上大型恐龙,而海洋中的蓝鲸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动物。
一提到远古地球,总有人觉得那时候的动物都很大,其实自动物登上陆地之后,体型特别大的物种只是少数,侏罗纪的霸王龙最高14米,但是在更早的时候,体型最小的霸王龙还没有人高。整个地球的生态能够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在恐龙时代地球远比现在更加湿热,陆地植物茂盛,能够从阳光中固定更多的能量,由此才能为恐龙种群提供足够的能量,恐龙种类和数量也很多,恐龙生存的年代正好位于已知的第四次和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之间,那段时期地球环境相对稳定的时期,而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非常残酷,大体型存活率更高,使恐龙体型逐渐攀升,但总体上仍是有大有小的。而我们现在烧的煤,很多都是那个时期茂盛的植物倍掩埋后形成的,工业史近两百年,煤炭仍是很多地区的主要燃料之一,足见远古时代地球的植物有多繁茂。
而在6500万年前,地球经历了小行星撞击等极端事件,地球环境迎来了大幅度的变化,气温比之前降低了很多,导致陆地植物的类型和数量都发生了变化,大气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那么阳光能为陆地植物提供的能量也相对减少了,能够供养的生物减少了,虽然经历了6500万年的时间,地球陆地上再也没有了马门溪龙那样体长超过100米的巨型生物,而海洋中相对来说环境更稳定且更易保持,在数千万年的时间内有了迄今位置地球上体型最大的动物——蓝鲸。其实在恐龙灭绝后的时代,陆地动物也经历过几小波动物体型巨大化的趋势,只不过最高的也只有十几米,远远没有马门溪龙等巨型恐龙和蓝鲸那样夸张,而如今陆地上体型最大的物种非洲象最高也不过四五米,体重数吨而已。
生物需要和地球无机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决定生物演化最重要的因素是环境的稳定性和光能以及化能自养生物固定的能量多少,然后再经过漫长的生存竞争,才能产生体型较大的生物。生物的体型也不是可以随意增长的,地球重力也不允许出现体型过于庞大的物种,那会让它们寸步难行,大体型带来的竞争优势反而会被拖累,自己被自己压倒在地,被别的物种活啃都无力反抗。
为什么史前动物巨大,而现代动物都不是很大?
史前动物如巨型蜥脚类恐龙、霸王龙、乳齿象、猛犸象、巨犀等体型非常大。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环境因素,如空气中较高的氧含量和较大的陆地面积(即更大的空间)被认为是造成它们体积庞大的原因。
柯普法则是另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解释,该法则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物会变得越来越大。人们认为史前动物在两次大规模灭绝之间的数千万年间进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当下一次大规模灭绝发生时,巨大的动物灭绝了,新的更小体型的动物取代了它们的位置,然后变得更大,直到下一次灭绝。 柯普法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今天没有巨大的陆地动物,至少按照史前的标准来看是这样的。
自上次大规模灭绝——白垩纪大规模灭绝,灭绝了恐龙,距今已有6600万年。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在柯普法则下,这还不够长,不足以让生物变得巨大。 然而,最近的化石研究对这两种理论都提出了质疑。这些研究表明不同大小的恐龙同时存在。在某些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变得越来越小,而不是越来越大。 基于这一证据,一个新的解释出现了,为什么有这么多巨大的恐龙。它们骨骼和肺的生理学,与鸟类相似。
最大的恐龙,易碎双腔龙被认为重达220吨,大约相当于24头非洲象。它们的骨头里有空腔,这减轻了它们的重量,并防止它们随着变大而垮掉。它们也有非常有效的肺,所以它们的呼吸和热交换可以更好地支持更大的体型。易碎双腔龙从体形上是最大的恐龙,也是史上最大的陆地动物。因为它们生活在水中,可以利用水的浮力平衡体重,能长的比普通陆地动物还要大。
然而,巨大的动物不仅仅是史前时期的事情,事实上蓝鲸一点不比史前最大动物小多少。蓝鲸被认为是已知地球上生存过体积最大的动物,长达33米,重达181吨。
为什么史前动物巨大,而现代动物都不是很大?
史前的动物应该是指陆地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肯定会是傻、大、黑、粗的。其生活方式和适应环境也是很原始的。对食物的需求量大,并且也是相当粗的原始食料。所以体型都巨大,也很笨重!
由于在地球史中长时间,近亿地球年的进化,由一代,二代,三代,…… ,数数代的进化,又在地球史的长河中适应环境,生物也就精制了,浓缩了 ,精典了。体型也就变小了。所谓的浓缩的都是精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