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南极高温20多度,北极甲烷将大爆发,珠峰长出绿色植被!对此,你咋看?
很多媒体为了引起人们的保护意识,不惜夸大事实,引发一大堆人在网上空喊口号,义愤填膺。题目中提到的三个事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全球变暖,反正现在地球上的任何灾害都能和全球变暖扯上关系。我一向很反感那些把局部气候变化当作全球变暖的言论,要么是制造恐慌,要么是博眼球骗流量,要么就有其他目的,总之跟环保没半点关系,跟“环保少女”一样。来看看这三个事件到底这么回事。
南极高温20多度?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外围的西摩岛测得20.75摄氏度的高温,据说这是有观测记录以来南极地区首次测得20摄氏度以上的气温值。但是,目前这个数值还未得到世界气象组织(WMO)的确认,真实性存疑。西摩岛只是一个100平方公里的小岛,而南极大陆的面积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一个小岛能代表整个南极大陆吗?西摩岛位于南极半岛西北面的威德尔海,也就是南极大陆的尾稍旁边,纬度是南纬63°,而南极圈是南纬66º34’纬线更南的范围,因此,西摩岛不在南极圈的范围里。
所以,所谓的南极高温20℃是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北极甲烷大爆发?目前没有任何主流媒体报道这件事,基本都是一些营销耗在写,说法也是乱七八糟,不做讨论。
珠峰长出绿色植被?这个事件和“南极高温20摄氏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珠穆朗玛峰就是一座锥形的大雪山,但学过高中地理的都知道,有个名词叫垂直地带性。珠峰南坡海拔5000-5500米的地方都还有植被。而这次说珠峰海拔6159米的地方长出了植被,一下子攀升了近700米,那么我想问问海拔5500-6159米这段区域内有没有长出植被呢?为啥这段区域里不长,偏偏要长在6159米的地方,是植被抢先占领高地?网上不久前有登过珠峰的网友拍过视频,说那个海拔全是一片白雪,没有一丁点植被的痕迹。那么珠峰6159米长植被的说法真实性有待考证。
地球的气温本来就是时高时低的,气温低的时候称为冰期,两次冰期之间的相对温暖时期就称为间冰期。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就是间冰期,是相对温暖的时期。人类活动使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和趋势是不争的事实,但情况还没有达到无可拯救的地步,用不着制造恐慌、杞人忧天。在网上抱着键盘喊口号没有任何用处,还不如从实际出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但只有一小部分人努力也没用,所以该干嘛干嘛,反正我们有生之年地球还不会爆炸,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
科学家发现:南极高温20多度,北极甲烷将大爆发,珠峰长出绿色植被!对此,你咋看?
北极是地球上暖化速度最快的地方之一,随着温度升高,永冻土开始融化,原本藏在冰里的甲烷也将开始大量释放到大气中,但科学家过去不确定北极有多少甲烷热点。现在,NASA的探勘机发布了惊人研究成果,确认北极至少有200万个甲烷热点。
北极甲烷释放,意味着什么?
其实甲烷释放,不仅会造成海平面,上升,还会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知道,我们的雨季、旱季主要是由洋流变化形成的,绝大多数地区的农业就是依靠这种现象来种植农作物的。假如北极的甲烷被大量释放出来,那么温室效应将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失控,人类将面临粮食短缺的危险。
再者,永久冻土层之中可能包含着病毒。我们知道冰川之下可能有生物的遗体,比如:科学家曾经从永久冻土层中挖掘到了4.2万年前的小马驹,以及10万年前的猛犸象。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从一些生物的遗骸之中提取到了病毒。
西班牙大流感虽然在人类世界中消失了将近100多年,但科学家却从永久冻土层中的人类遗骸身上提取到了这种病毒。
世界三极已经开始变化。南极气温首破20度;北极甲烷大爆发;珠穆朗玛峰长草了。
从你身边可以发现今年的冬天下雪越来越少了,甚至一个冬天下雪的次数一只手都可以数过来。
珠穆朗玛峰开始长草了(这有可能会影响到十四亿人用水的问题。人类现在饮用水只占地球百分之3)
南极气温突破20摄氏度(温室效应造成的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
北极甲烷爆发(甲烷的温室效应要比二氧化碳大上25倍)一旦爆发,会带来更严重的极端天气,如强降雨,高温天气,超级台风…
科学家发现:南极高温20多度,北极甲烷将大爆发,珠峰长出绿色植被!对此,你咋看?
地球的气候每隔数万年就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对于生物来说有时是极难适应的,通过近些年来对于地球气候的整体估计,我们可能正在经历着一个变化,那就是全球变暖,变暖可不仅仅只是我们感受到的温度升高,最重要的是由它而引起来的一系列变化,最终将导致气候发生重大变化。
南极升温在地球上,南北两极是最寒冷的地方,2020年2月13日,据外国媒体报道,南极圈附近的西摩岛上温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0.75摄氏度,身处西摩岛上的科研人员甚至都穿起了短裤。上一次记录到的该地最高气温是19.8摄氏度,那是在1982年测得的。虽然西摩岛地处南极圈边缘,但出现如此的高温也实属罕见。
最近几十年来,南极圈的气候变化很复杂,从各地的情况来看,并不是南极所有的地方都在升温,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人类在地球最南端的科学考察站,科研人员可在这里全年进行研究工作,这里气候严寒,最近几十年来表现为降温,1957年记录的最低温是零下74.5°C,没有特殊防护的情况下,这里是无法生存的。而南极半岛北部与西边升温最快,升温的幅度甚至达到了5摄氏度,科学家研究这是由增强的风力从温度偏高的海洋上空带来的暖湿气体导致的温度升高。
北极释放甲烷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还厉害的温室气体,在北极的冻土地层中富集了大量的碳,这些碳都是远古的动植物遗骸积攒下来的,由于气温太低,这些有机物富含的碳都没有跑出来,它们在冻土中只增不减,其实不仅北极有冻土,南极亦有冻土,这些冻土中富含的碳要比普通的土壤高出数十倍有余。
由于全球变暖,冻土逐渐融化,这些碳将转变为二氧化碳与甲烷释放到大气层中去,这反过来又会加剧全球变暖,进而使得冻土融化速度加快,这种正反馈效应才是最厉害的。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爱德华索尔教授认为如果冻土的融化速度不变,那么到21世纪末,单单一个北极地区的冻土带就会释放出1000亿吨的碳,这些碳将会以二氧化碳或甲烷的形式排放到大气层中,从而加剧全球变暖趋势。
珠峰长出绿色植被珠峰的顶端白雪皑皑,常年冰雪覆盖,积雪不化,科学家通过卫星监测发现在珠峰海拔6159米处长出了绿色植被,这并不是在今年长出来的,在以往的监测图像中,在珠峰海拔5000米至5500米已有植物分布,并且覆盖的范围还不小,这已经可以说明变化了,而如今,植物已经长到了原本是生命禁区的地方,这说明这里的气候正在变暖。
无论是南极圈附近20摄氏度的高温还是北极冻土带释放甲烷,还是珠峰海拔6159米处长出绿色植物,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全球气候暖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虽然在21世纪之内并不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可是这种变化是无法忽视的,因为它带来的危害正在显现,古人云未雨绸缪,有备而无患,密切注意环境变化,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毕竟,我们只有一颗地球。
科学家发现:南极高温20多度,北极甲烷将大爆发,珠峰长出绿色植被!对此,你咋看?
地球生病了?北极甲烷爆发,南极20摄氏度,我们或将面临严峻考验。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已经在地球上发展繁衍了近千万年,当然了这是从森林古猿开始计算的。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发展进化,差不多直到十几万年前,才发展到智人,也就是现代人类的直接祖先。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地球的宜居环境对于我们都至关重要。
但是在最近地球的环境貌似不断的在改变,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担忧。从2019年向2020年迈得过程中,貌似出现了太多的变化,从去年烧到今年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从去年延续到今年影响巨大的蝗灾,去年底到现在的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以及最近一段时间内南北极出现的一些变化,尤其引起我们的担心,难道地球真的生病了吗?
2月9日南极西摩岛上的一个监测站,测得了20.75摄氏度的高温,这个温度是南极地区有气象监测以来测得的最高纪录,虽然这次的数据在科学统计上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它不是持续性的高温,而是单一的。但是这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极地给人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冰天雪地,而超过二十摄氏度的高温无法想象。其实我们可以看一下南极西摩岛这个监测站,进入二月份开始测得的温度,整体上趋势上有上升,尤其是2月9日前后都波动较大,但是后续就逐渐的降低下来。现在太阳直射点还是在南半球,大约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赤道,这也就是说南半球还是在夏季。而实际测温点也并不是在南极圈内,是比较偏的位置。但无论如何这次的数据是历史之最,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而在北极也有新的问题出现,实际在最近十几年来说,全球气温升高一直都是困扰我们的问题,科学家也一直在监测。北极地区是全球温度升高最快的地方之一。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尤其是永冻土开始融化,都会释放出大量的甲烷和其它气体。
NASA的科学家为了测量这些变化,通过携带设备的飞机,在北极地区3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飞行监测,从数据来看已经发现了200多万个甲烷热点,这里的热点指的是传感器和地面之间甲烷气体的含量比正常要高。这也意味着北极地区的融化是大范围内的多点发生的。
北极地区甲烷的爆发一方面说明了全球气温上升对于北极地区产生的影响,很简单就是冰川和永冻土开始融化。第二点就是甲烷气体也是温室气体,并且它的影响要远大于二氧化碳,同量下差不多是二氧化碳的25倍,这是我们要谨慎面对的,实际上在全球的永冻区都冰冻着很多我们不喜欢的东西。例如甲烷等温室气体是一方面,最可怕的是冰冻的一些动物尸体,以及一些很久之前的病毒。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事情真的在发生,虽然目前并不会有剧变的影响,但可预见的是未来这些可能是地球生物的灾难。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太阳活动较频繁的时候可能地球会接收到更多的热辐射,温度升高,在太阳活动极小期,会导致地球进入小冰河期。
但是在这些影响下,我们要消除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伤害,尤其是对于化石能源的过分依赖,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无论如何总之地球目前的这些变化,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地球生病了,对于地球生物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我们都要与此作斗争,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文/杜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
科学家发现:南极高温20多度,北极甲烷将大爆发,珠峰长出绿色植被!对此,你咋看?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在2020年的开局,经历了复杂严峻的挑战,先是澳洲大火的持续燃烧,我国发生的疫情,东非蔓延的蝗灾,最近又先后报道了南极高瘟、北极甲烷将大爆发、珠峰长出绿色植被这些往常不可想像的现象。在人类持续性地加大对地球资源利用程度的进程中,地球也似乎变得更加脆弱了。
无论是南极摩西岛夏季首次出现2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还是北极圈内特别是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的融化可能带来大量甲烷的释放,抑或是冬季珠峰在海拔6159米处长出了绿色植被,这些无疑都是全球气温升高的一个缩影。
在近100年来,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增多,累积效应正在日益显现,特别是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甲烷、氢氟氯碳化物等温室气体也日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从地表散发短波辐射的拦截效率,使得地球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从而引起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问题。据有关机构研究显示,近10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将近1摄氏度,虽然这个数值看不去没有那么起眼,但是这个升温不是均衡分布的,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集中分布特征,特别是两极地区的升温幅度要明显大于其它地区,从而直接引发两极和高原地带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象灾害频繁、动植物栖息环境破坏甚至物种灭绝加剧等问题。
人类作为当前地球的主宰,在想方设法利用地球资源、能源为人类社会服务的同时,由于过去传统、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挤占、破坏等行为层出不穷,同时也向自然环境系统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质,当污染物质的浓度超过生态环境系统本身的调节能力时,就会打破自然环境本身的容量及平衡,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造成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反过来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比如全球可用水资源的短缺、沙漠化的扩张、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及空气、土壤环境的污染以及包括海洋在内的水污染问题,这些都是因为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所直接产生的后果,对人类来说既是预警,也是惩罚。
而澳洲大火的持续燃烧、我国发生的疫情、东非蔓延的蝗灾,虽说有自然因素的原因所致,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以及生物圈的干扰和破坏有直接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是推动地球良性发展的正确选择,而不是不计后果的去拼命索取和压榨。无论是企业、家庭还是个人,对待保护环境,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要只当成一句口号,更要去用心去实践,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真正的声音。
科学家发现:南极高温20多度,北极甲烷将大爆发,珠峰长出绿色植被!对此,你咋看?
喊了几十年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平常人一直都不当回事,因为感觉这件事离我们很遥远,还有一点就是科学家整天喊“气候变暖了”,我们也没怎么感觉到啊!这就是普罗大众一直以来对这个全球性气候问题的态度。
那么现在情况好像发生了变化,我们真真切切的能感觉到气候的异常,北方的同学应该深有体会,小时候冬天那雪下的是铺天盖地,不仅次数多而且量大,现在每年下雪的次数一只手都可以数过来,并且冬天明显能感觉到没有小时候那么冷了。所以说,全球性的气候升温已经成了我们所有人已经共识的问题。
而近几年的情况貌似比以前更加研究,就如题所说,南极出现了罕见的高温,达到了20多度,这个温度就意味着你在南极只需要穿个冲锋衣就可以了,如果爬山还会出一身汗,这跟我们心目中的南极简直是大相径庭,而北极这边又爆出了冻土层中的甲烷将出现大爆发,并且可能会释放出冰封已久的病毒,如果这些甲烷泄露到大气中,将加剧全球气候恶化,病毒如果进入生物圈,又会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地球两极的情况让人堪忧,而常年积雪的珠峰也出现了问题,在海拔6000多米的地方居然长出了植物,植物肯定是好东西,但你长在珠峰上肯定不行。这只能说明就连高海拔的地方温度也明显回升了,我们知道珠峰上的积雪是人类的淡水库,很多地区的河流水源头都在珠峰上,如果珠峰出现问题,全球大部分人的淡水资源就会受到威胁。
看来以上这些严峻的问题,我真的觉得,人类真的要停下脚步好好想想以后怎样于大自然和谐共处,全球性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大问题。说到这里,我想简单解释下,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目前的情况主要是由哪些方面造成的?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光和热来自于太阳,你可能会想,是不是太阳出现了问题?如果它变得比以前更热,地球肯定会升温,如果真是这样得话,我们人类也没办法。事实上太阳确实会随着年龄得增加,核聚变反应得速率变快,这是因为核心不停的消耗燃料就会在引力的作用下向内收缩,这是一个绝热的过程,也就是说,收缩的核心温度会更高,这就造成了核反应的加剧。
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太阳自诞生到现在光度增加了20%,正在壮年时期的太阳燃烧十分稳定,不会再短期内因为自身的变化给地球带来威胁,但在10亿年后,太阳光度会再增加10%,届时地球上的海水将会被晒沸腾。所以问题不再与太阳。那么还有哪些因素呢?
太阳光度稳定,接下来就是地球于太阳位置的关系了。众所周知地球在过去的250万年里,共经历了50多个大冰期,每一次都对地球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我们目前就处在一个间冰期,那么这些冰期的周期性是怎么来的?地球为何会在某些时间尺度上升温变冷呢?
我们认为,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有着周期性的变化,其中包括:
地球轨道周期性偏心率的不变化,也就是从近圆形轨道到椭圆轨道的变化,这个周期在96000年。
黄赤交角的变化(地球自转轴进动),也就是地球赤道平面和太阳黄道平面的角度在周期性的变化,周期为25800年。这就造成了南北极日照时间和接收到的日照量发生变化,如果南北极冰盖大面积的融化,更会加剧全球气候的变暖,因为白色的冰盖反照率更高,能反射更多的阳光,冰盖融化会吸收更多的阳光。
最后一个因素是,地球公转轨道进动的问题,也会造成地球于太阳位置的变化。但这个影响比较小,而且周期更长。
以上的因素以前被科学家认为是地球周期性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是20世纪以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就是地球大气成分的变化,也就是温室气体的增加, 是地球气候不变化的最直接的原因。
因为就算地球和太阳位置在变化,造成了接收到的日光量在变化,但这个周期特别长,再加上地球上的大气并不会吸收波段在可见光范围的光线,而是会吸收地面反射回来的红外辐射。而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等一些气体具有极强的温室效应,也就是说这些气体的不断增加就像给地球不断盖被子一样。
所以温室气体目前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和主要原因,而这些气体的来源正是由于人类活动、工业排放、各种尾气排放造成的,而反刍动物(牛羊鹿)消化食物的过程也为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为全球变暖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此,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还要改善畜牧业结构,因为治理全球变暖、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