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隔绝了5万年,全球仅剩38条的沙漠鱼,如今怎么样了?

“沙漠鱼”就是魔鳉(jiāng),全称魔鬼洞鳉,是一种2.5厘米左右的小鱼,雄性在繁殖季节身体呈蓝色,雌性为淡褐色。如今魔鳉的数量保守估计在200条以上,基本摆脱了灭绝的威胁。魔鳉生活在美国内华达州死亡谷国家公园一个叫魔鬼洞的地下水潭里,约在这里生活了5-6万年,1930年才被发现并命名。

魔鬼洞水潭目前长约20米,宽约3米,最深处有130米左右,水温常年维持在33.3-33.9摄氏度之间,这是鱼类能够承受的极限。魔鳉属于鳉形目-鳉科-鳉属,鳉形目是一大类生存能力极强的小型鱼类。

科学家将魔鳉与生活在美国西部的欧文鳉和异鳉进行基因比对,确定魔鳉在5-8万年前就与它们分化,结合地质研究推测出魔鳉的形成过程。魔鳉原本只是一种生活在美国西部沙漠里的普通鳉鱼,后来因为地质变迁被困在魔鬼洞里,逐渐演化为特有的魔鳉,只有魔鬼洞里的鳉鱼才能叫魔鳉。魔鬼洞水潭一端有一处石灰岩平台,长约6米宽约3米,平台上受阳光照射长满藻类,成为魔鳉仅有的觅食和产卵场所,如果没有这块石灰岩平台为其提供食物和产卵地,魔鳉就无法在这个贫瘠酷热的水潭里生存至今。

魔鬼洞每年有两个月的时间无法获得充足的阳光,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水潭里氧气含量降低,但魔鳉依旧挺了过来。1930年发现魔鳉时,洞里可以看见成百上千条魔鳉,到了60年代,农业灌溉使得地下水位下降,魔鳉栖息地萎缩。1967年,魔鳉成为《濒危物种保护法案》里的第一批物种,1976年,美最高法院规定要保持魔鬼洞的水位,减少地下水的抽取。90年代,魔鬼洞里的魔鳉只有500余条了,保护人员将魔鬼洞用铁丝网围起来,限制游客参观。2013年,魔鬼洞里魔鳉下降到两位数,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只好在不远处建造了魔鬼洞的复制品,对魔鳉实行人工繁育。2018年6月再次观察统计时,魔鬼洞里的魔鳉只剩38条,但不久后人工繁育出来的魔鳉就被投放到魔鬼洞里,魔鳉的数量增加到187条。目前保守估计在200条以上。

魔鳉这种小型鱼类在狭小酷热的水潭里生存了数万年之久,令人不得不感叹其强大的生命力。

只要保证魔鬼洞的水位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且没有人类对其栖息地进行破坏,外部环境不发生剧烈变化,加之人类长期的保护,魔鳉就没有灭绝的危险。

与世隔绝了5万年,全球仅剩38条的沙漠鱼,如今怎么样了?

2016年4月,沙漠鱼被三个醉汉侵害,完事后,仅剩下38条,若它们不具备特有的“超能力”的话,估计现在已经灭绝了。

你一定很好奇,在干旱的沙漠中居然还有鱼类能生存?只能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存在即有理。这种鱼的名字叫作沙漠鱼,它们拥有一种很神奇的“超能力”,可以在沙漠中翱翔。

这种鱼位于北美海拔最低、最干燥、最热的内华达州死亡谷,死亡谷位于莫哈韦沙漠与科罗拉多沙漠之间,这里夏季最高气温达到56℃,空气中的含水量几乎为零。

死亡谷中有一个魔鬼洞,这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相比外界,魔鬼洞常年水温维持在33℃,该洞穴长22米,宽3.5米,最深处大约有130米深,此环境下,生活着一群独特的沙漠鱼。

地球上的鱼类达3.6万多种,沙漠鱼属于珍稀类的一种,它又叫魔鳉,体长不超过3cm,是魔鬼洞的独有物种。

据科学家研究,沙漠鱼已经在魔鬼洞里生活了将近5万年,在没被发现时,它们过着与世隔绝,世外桃源的生活。

1930年,沙漠鱼首次进入人们视野,对于这种普遍在2.7-3.0cm长的鱼儿,体型一样,居然有两种颜色,幼体和雌性为黄色,雄性为明亮的金属蓝,这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于是,相继对它们展开了相关研究。

据测量,魔鬼洞的水温常年维持在33.3-33.9℃之间,是一个恒温水源,且洞穴的水为死水,含氧量极低,别看该洞穴最深可达130米深,可沙漠鱼只能在24米以上的水域活动,主要常见于15米深的地方。

沙漠鱼就像被施加了魔法,禁锢了一般,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像一个天然的牢笼,只要它们超出了活动范围,等待的将是死亡。不得不说,沙漠鱼在如此受限的地方,能栖息长达5万年之久,堪称进化奇迹。科学家也说过,如果沙漠中奇迹有颜色,那就是沙漠鱼色。

关于沙漠鱼是如何来到魔鬼洞的,坊间众说纷纭。

一种观点认为,在数十万年前,死亡谷存在有浩瀚的汪洋,它们的祖先就生长在这片汪洋中,早期的沙漠鱼可不止3cm长,个头较大的能达到10cm。

随着地壳运动和冰河过后,死亡谷汪洋变成了沙漠,大自然之神呼吁这里的生物赶紧离开,可沙漠鱼不听话,它不愿离开。

最后,大自然之神为了垂帘沙漠鱼,同时也为了惩罚沙漠鱼,就给它们在沙漠深处留了一块歇息地,这地方名叫魔鬼洞,它们被赐名魔鳉,并要求它们永生永世不得外出。

第二种观点为,死亡谷中的沙漠鱼为外来物种,也是因为地壳运动,改变了它们原来的栖息场所,相传在很久以前,它们是通过地下水系来到了魔鬼洞,并永远栖息于此。

第三种观点为,魔鬼洞中的沙漠鱼并没有生存五万年之久,是人类或鸟类在几千年前带进去的,据说,当地的印第安人喜欢吃鳉鱼,可能是被淘沙客携带进去的物种,也有人说道,是被横穿沙漠的鸟儿掉落于此,经过几千年进化后的结果。

自从人们发现沙漠鱼后,它的数量就没超过500条,它们的栖息地实在太小了,根本应付不了变化多端的沙漠环境,别的物种都会根据气候变化,通过迁移来繁衍生息,可沙漠鱼只能硬扛,因为它们根本就没法走出魔鬼洞。

到了1966年,它终于被科学家提议列为濒危物种,开始受保护,人们开始在水潭周边架起了2.4米高的铁丝网,在保护的情况下,没出五年,沙漠鱼的数量就来到了最多的550条。

保护是为了降低人们的伤害,可沙漠鱼年年还是在稳定的下降,到了2012年,数量一度来到了75条,这又把科学家们急得团团转,之后又研究了很多对它们有利的食物,投在了水潭中。

同时,科学家也试图圈养沙漠鱼,通过不断摸索,为它们修建了接近魔鬼洞的水温、阳光、含氧量等条件的避难所,可它们的繁殖能力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沙漠鱼每次产卵只有4-5枚,直径只有一毫米,在含氧量低的恶劣环境下,不仅孵化率低,幼体的存活率也低。科学家们折腾了快10年,只有不到50条沙漠鱼成功繁殖,据科学家说道,在培育过程中稍有闪失,就可能造成它们断子绝孙。

不过,始终要相信科学的力量,通过努力,魔鬼洞中的沙漠鱼从2012年的75条,到2016年年初时,数量已经回升到113条,科学家们也很有信心,能把它们持续保护下去。

可这113条沙漠鱼,在2016年4月30日时,被闯入的三个醉汉侵犯,差点面临灭绝的风险,只有38条命硬地挺了过去。

2016年4月30日那天,三位年轻人喝了酒开车经过死亡谷,误打误撞之下,来到了魔鬼洞,看到水潭清澈透明的池水,在酒精的催发和干燥炎热天气的双重驱动下,他们脱了衣服,就一头栽进了水潭中游泳。

舒服只是暂时的,由于热胀冷缩原理,这三人的胃部开始不舒服,其中一个人忍不住,趴在岸边一阵呕吐。要知道,此时正逢沙漠鱼繁殖期,任何的外来破坏都是灾难性的,不光影响了鱼卵发育,也对成年鱼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三个人的疯玩,造成了沙漠鱼的大量死亡,待水潭环境稳定下来后,存活的沙漠鱼仅仅只有38条了。这三人也为自己的鲁莽行为买单,分别判处五万元罚款和一年监禁。

在这里,千万也别小瞧了沙漠鱼,看似脆弱,实则他们拥有“超能力”,对于一般的鱼,高度缺氧情况下,早就死翘翘了,可沙漠鱼仍然能活蹦乱跳。

出于保护,科研人们尝试给沙漠鱼换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可沙漠鱼不但不领情,反而变异了,真是刷新了科研人员的认知。

同时,科学家也发现,早期发现的沙漠鱼稍大一些,随着年限增长,沙漠鱼在越变越小,直到从3.0cm变成2.7cm左右的小小鱼,可它们并没有因为变小而影响行动,在观察它们时,照样游得很快。

沙漠鱼为了适应沙漠里的艰苦环境,不惜压缩自己的身体器官去迎合,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表型可塑性,这与遗传学是相悖的,可沙漠鱼却拥有这种“超能力”,一种可以根据外部的环境和条件来做出重大改变的能力。

后来,科学家们才按照魔鬼洞仿造出了类似环境的避难所,通过努力,2019年时,沙漠鱼的数量又回升到了136条,不过沙漠鱼的情况一直不乐观,随着死亡谷成为热门景点,很多旅游的朋友都想一睹沙漠鱼的风采,这又给它们地环境造成了破坏,稍不注意就可能灭绝。

总的来说,1930年时,人们首次发现沙漠鱼,当时的数量不到五百条,到了1966年,沙漠鱼被列入濒危物种,开始实施保护,不到五年,数量涨到550条左右。之后逐年下降,到2016年时,仅存113条,没想到沙漠鱼在2016年4月差点被灭族,遭遇劫难后仅剩下38条。

不过,在科学家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同下,如今的沙漠鱼数量已有所回升,现在存活有一百多条,它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也在不断地缩小自己的体格,压缩自己的身体器官,照这种形势发展下去,灭绝将是必然。

沙漠鱼作为死亡谷魔鬼洞中的特有物种,体型实在太小了,都无法让环保组织正眼看一眼,更别提出资保护了,可能跟它们的生存环境有关吧,毕竟,魔鬼洞独有的生存条件,是无法完全仿造出来的。

不过,科学家们仍在坚持。

与世隔绝了5万年,全球仅剩38条的沙漠鱼,如今怎么样了?

1930年在美国内华达州莫哈韦沙漠一个神秘的洞穴——魔鬼洞里,发现存在世界上最稀有的鱼类之一——魔鱂,这是一种小鱼,最大长度仅为30毫米,个体的颜色因年龄和性别而异:雄性为明亮的金属蓝色,而雌性和幼虫则更黄。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它没有腹鳍,由于太阳能够照射洞穴中的时间短,生物量也极其微少,沙漠鱼的食物来源是个大问题,为了适应这种生活,沙漠鱼逐渐变得体型越来越小,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

除此之外沙漠鱼还进化出了一些惊人的生存本领,它们能够忍受较为极端的温度,以及高盐度的水环境,从而可以在温度发生剧烈变化、栖息水域面积减少时,还能顺利地存活和繁衍。

这也就是在今天全球气候变暖、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气候变化面前,沙漠鱼还能继续存活的原因。简直难以想象,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沙漠鱼是如何进化出这些超凡本领的。

魔鬼洞所处的位置是北美洲最低的位置,200万年前那里还是一个大湖,但是由于这里三面是山,阻挡了太平洋吹来的暖湿气流,造成当地的长期干旱,200万年的不断蒸腾导致大湖枯竭,很多动物死亡或者灭绝,但是这些小精灵在日益缩小的水域中坚强的活着。

1972年开始进行统计时,魔鱂的数量约为550只,2006年,这个数字已经减少到38只,后来逐步恢复到目前的110~130只。

鱂鱼吃几乎所有可用的食物资源,包括甲虫、蜗牛、藻类和淡水甲壳类动物,全年的食物各不相同,它的天敌是捕食性的潜水甲虫,这种甲虫在1999年或2000年首次在魔鬼洞被发现。

魔鱂繁殖全年进行,春季和秋季有高峰。然而,雌性产卵很少,从卵到成鱼的存活率很低,寿命为10-14个月,这个魔鬼洞的水温达到32摄氏度,比大多数鱼类能承受的水温还高,这说明这种鱼类的耐高温能力比较强。

这是世界上比较少见的耐高温的鱼类,为什么这些鱼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这是值得研究的。还有就是这个温度的水体中,所含有的氧气极为有限,这是对鱼类的生存十分不利的,但是根据有关人员的研究,这些鱼类已经生存了6万年,这是令人吃惊地时间长度。

除了自然的变迁对沙漠鱼构成了生存威胁,人类的活动也直接威胁着它们的生存,2016年4月,3名醉汉持枪破坏了国家公园大门,并误入魔鬼洞中,并在水中随意游泳、呕吐,而4月份正值沙漠鱼的繁衍季,因此3人的行为差点导致它们灭绝。

不过随着人们对这些顽强生存下来的小精灵的关注度的不断提高,人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善这些沙漠鱼的生存环境,希望这些小精灵能够继续存活下去。

沙漠鱼面临的还是很严峻生存挑战,这个挑战和人类的互动有很大关系,沙漠鱼的生存困境愈发恶劣,这是对人类的一个很好的教育,珍惜地球,守护自然,不要肆意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否则人类也会面临沙漠鱼所面临的困境。

沙漠鱼虽然可以在严酷的自然面前,进化出超强的生存能力,但是随着环境和生态的恶化,也许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

与世隔绝了5万年,全球仅剩38条的沙漠鱼,如今怎么样了?

“沙漠鱼”,单从名字上看,有些搞笑,毕竟鱼是水里生活的动物,离开水它们很难存活,而沙漠是地球是最缺水的地方,这里怎么可能有鱼呢?不过,凡事没有绝对的,沙漠鱼确实存在,而且它们已经在沙漠中存在了5万年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沙漠鱼。

神奇的沙漠鱼

随着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越来越多的谜团以及新物种被发现,就在今年的2月24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科学家发表一篇学术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他在鲑鱼的身上发现了一种名为“鲑居尾孢虫”(H.salminicola)的寄生虫,最主要的是,这种寄生虫可以不靠氧气就能生存。

这一发现,推翻了真核生物生存必须要氧气的常规认知。而今天的主角“沙漠鱼”也是一种新发现的鱼类,它生活在美国加州的“死亡谷”中,之所以成为“死亡谷”是因为这里是北美洲温度最高、最干燥的地方。

当然,这种鱼并不是可以在沙漠的沙土上只有游动的鱼,它也是一种离不开水的鱼。在加州“死亡谷”往东90公里的位置,有一处洞穴。这个洞穴深130米,由于这个洞穴被阳光直晒的范围较小,加上洞穴足够的深,所以在里面是有水的。

而体长不足5公分的“沙漠鱼”就生活在洞穴的水中。

(毫无生机的死亡谷)

看到这里,有的小伙伴会说:不就是在一个洞穴里面的鱼吗?有什么好说的?

其实,沙漠鱼并不只是在洞穴中的一种鱼。首先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洞穴,根据地质学家的勘测,这个洞穴至少在50万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因此这个山洞又被称为“魔鬼洞”。据生物学家分析,这些鱼在洞穴中生存的时间不超过5万年。

其次,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个山洞内虽然有水,但是水中的氧气含量低于正常值,而且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所以这里的水温常年在33℃左右,而这个温度已经是现存鱼类所能承受的极限了。

最后是食物,由于水中氧气含量较低,且温度较高,所以水中的生物非常的少。

也就是说,沙漠鱼是在高温、低氧食物匮乏的环境下坚强的生存了5万年,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沙漠鱼的现状

沙漠鱼是硬骨鱼纲辐鳍鱼亚纲鳉形目下的一种鱼类,它的学名为魔鳉鱼。鳉形目下的鱼大都为热带淡水鱼类,在美洲、亚、非洲的热带水域中比较的常见,我们常见的观赏鱼食蚊鱼就是与它同目的鱼类。

最初魔鳉鱼被发现时,数量约为300条左右,但是到了2006年,就仅剩下了38条。魔鳉鱼数量减少的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有着直接关系,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的栖息地扩张严重,对地下水的抽取也逐渐的增加,这造成了魔鬼洞中的水位下降,最终影响到了生存能力极强的魔鳉鱼。

为了保护这仅有的物种,科学家曾经试图用人造“魔鬼洞”的方法来拯救它们,但是,毕竟魔鬼洞中是50多万年前形成的洞穴,人工仿照毕竟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一些沙漠鱼在新的魔鬼洞生存后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也就是说,想要通过人造的环境来拯救魔鳉鱼是不可取的。至于现在的数量,没有任何官方的数据,不过情况肯定是不容乐观的。

总结

其实,通过沙漠鱼的生存状况和数量减少的情况就足以给人类敲响警钟了,人类的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发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让许多动物永远的从地球上消失了,如果再不提高环保和动保的意识,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与世隔绝了5万年,全球仅剩38条的沙漠鱼,如今怎么样了?

鱼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物种之一,根据科学调查数据显示,全球鱼类共有24618种(1994年统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种鱼类也在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以约150种的数量增长,所以鱼到底如今有多少种,至今没有一个确定性的答案。而如今,虽然我们也吃了不少种鱼,但是依然只是“冰山一角”。

并且还有不少的鱼类物种正在面临灭绝或消失,这主要是生态系统的演变而带来的,其中有一种鱼很少人可能也听到过,那就是“沙漠鱼”,这种鱼非常稀缺,并且人类毫无办法将其繁衍,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们来看看。

沙漠鱼

沙漠鱼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鱼类”,之所以叫沙漠鱼,就是因为它生活在沙漠之中,并且全球仅只有美国存在,生活在死寂的沼泽地“死亡谷”,美国死亡谷长225千米,宽6-26千米,之所以被称之为死亡谷,就是因为该地区的条件非常差,是北美洲地区最低、最干旱的地区,除了一些响尾蛇,沙漠壁虎,大角山羊、老鹰和黄莺等生物存在之外,根本没有其他物种存在。

所以这个沙漠鱼在里面存在,也是非常罕见,如今依然是生存在北美洲海拔最低、最干燥、最热的地区,并且所有的沙漠鱼种群都是生活在死亡谷的一个“小水潭”里面。但是由于生活鱼类的区域,出现了极端化的气候现象,由于沙漠鱼也是需要水,所以地下水的枯竭正在导致该物种濒临灭绝,这种较小的鱼类正在丧失栖息地,持续下去最终将走向灭绝。

沙漠鱼的种群有多大,为什么会在死亡谷,如今怎么样了?

根据科学考察数据显示,该物种的群体并不大,并且全球仅剩38条的沙漠鱼,没有繁殖出新的,也没有少,一直保持。然而为什么会在死亡谷出现,还是因为地质活动变化所带来的。根据地理学家分析,大约在5万年前(与世隔绝了5万年),该地区出现了一次地震,沙漠地区的洞穴顶部出现坍塌,让这些沙漠鱼和里面的水暴露出来,在表面形成了一个水潭,这就是为何沙漠鱼在死亡谷的原因,相当于地质活动将其“推动”到该地区的。

最后大家将这个水潭称之为“魔鬼洞”,然而这个天然的洞穴与普遍的水潭还有点不一样,这里的水温非常特殊,始终维持在33.3℃~33.9℃。对于这个温度来说,大部分的鱼类是无法抵挡住这个温度的,放进去都会死掉,然而沙漠鱼完全可以容忍这几个温度并且生存下来,过后就形成了依赖模式,少了这个水还真不行,后面我们会说明。

所以如今——令科学家们头疼的是,如何能够将这个沙漠鱼延续下来,如今还没有想到办法,所以这全球仅剩的38条沙漠鱼依然是生活在该地区,但是面对水资源的枯竭,这些沙漠鱼正在走向灭绝的路线上。

为什么不将其移出来?

上面我们也说了,沙漠鱼对这个地区的环境依赖已经太强了,曾经科学家们想办法,扩大过对沙漠鱼的生存环境的改善,但是结果失败了,并且还是在它的旁边进行了“水潭”的建设,结果发现,当沙漠鱼进入到“人工水潭”之后,完全出现了改变,与天然的生活在“魔鬼洞”沙漠鱼不是一样的情况——出现了变异,基因型和结构、生理、行为上表现出可塑性。

所以这个时候,科学家们才发现沙漠鱼根本就不是人类可以改变的,这完全是没有办法移动出来,只能看到沙漠鱼变成灭绝类 的生物种群,除非沙漠鱼所在的“魔鬼洞”的地下水出现了增多,不然是没有办法继续看到成长。这就是沙漠鱼如今面临到的困境。

这也是为何有人经常说,人类改变的环境与天然所存在的环境是有一定的差异化,人类并不是所有的改变都是与其一模一样的。对于生物来说,适应与原始一模一样的生态才是生存下去的根本。本来很多生物对环境要求高,做不到也就没有办法移动,这就是沙漠鱼的一个特点。所以与世隔绝了5万年,全球仅剩38条的沙漠鱼,如今的变化不大,但是地下水的枯竭正在影响生存,人类有没有办法将其移动出来,这才是最关键的。

与世隔绝了5万年,全球仅剩38条的沙漠鱼,如今怎么样了?

地球46亿年的历史,生命38亿年的历史,在这几十亿年中历史中生命从简单的单细胞生命,发展进化到现在已经有180多万个物种。也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物种,在地球上就有这样一种鱼类,它们与世隔绝五万年生活在美国加州死亡之谷的“魔鬼洞”里,1930年最初被发现的时候有三四百条,令科学家很是震惊。这个物种该有多脆弱,曾经一个醉鬼来到这“撒泼”,差点就让这个物种团灭掉。

沙漠鱼的学名为魔鳉(mojiang),由于缺粮缺氧的情况下这种小鱼已经适应了,全部都是小小的身体全场不超过2.5cm,并且全部都集中在一个坑洞的小水池内,最初被发现的时候数量至少几百条,但是现在差不多已经剩下三十几条了。在这个魔鬼洞下的20米长、3米宽、15米深的小水池就是沙漠鱼的全世界。

关于沙漠鱼的具体数量是有些争议的,在之前科学家曾多次查寻在这个小水池内发现了38条沙漠鱼,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次查寻,并且查寻了很多遍,只剩下37条了,后来发现曾经有三个醉鬼来到这个小水池游泳,并且呕吐在这里,导致了一条沙漠鱼的死亡,这三个醉鬼也被提起公诉。

地质学家发现这个位于美国加州死亡之谷的魔鬼洞,大约是在50万年形成的,而生活在魔鬼洞中的沙漠鱼的进化史差不多有5万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个物种的成员个数太少了,也没有什么多样性,非常容易全军覆没,并且几乎难以进化,再给它几万年也还是如此。

在这个魔鬼洞中的小水池水温常年都维持在25-30摄氏度左右,因为温度较高所以水中的氧气含量相对就会较少,并且这个小水池处于深洞中本来空气流动就比较缓慢,导致水溶氧会更少。几乎已经达到了鱼类的生存极限,但是这种小小的沙漠鱼已经被批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有些科学家曾提出想要帮着沙漠鱼搬家,但是这个提议被很多人反对,往往出现这样的状况,一个物种无论环境都恶劣,如果没有人类的干预都能活得很好。

正相反正是由于人类这个物种的干扰才导致后年多物种秘灭绝,因此对于这种本身就十分脆弱的小家伙还是不要轻易的动好,因为沙漠鱼的数量太过于稀少,每一条都是十分的珍贵的,有可能少了几条就破坏了它们之间的稳定性导致灭绝。但是科学家又非常的担忧,沙漠鱼生活在这里也并不是十分的安全。因为农业的发展,每当旱季来临就需要大量的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这样会导致魔鬼洞内的水池水位下降。

地球真的很大,但为什么人类的发展让这仅仅占据几十平米的沙漠鱼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哪?现在科学家已经想出了对策,因为鱼每次产卵不会像哺乳动物一样每年几胎就完事了,鱼产卵每次都很多,因此科学家会将部分的鱼卵带走进行孵化,同时并不去干预沙漠鱼的成鱼,这样才不至于让沙漠鱼全军覆没。

沙漠鱼绝对是比大熊猫还稀少的动物,但实际上几万年下来种群数量发展也挺稳定的,常常在想如果人类没有发现沙漠鱼,也许它们会生活得更好也说不准。

文/杜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