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海豹吃了也不逃跑的翻车鱼,为什么还没灭绝?
图中的海豹实际上是海狮,海豹没有这么调皮,而且这张图片是2015年在美国加州海域拍摄的,图中的海狮是加利福尼亚海狮。我们时常在网上看见这样一些说法:
鲸头鹳太蠢了,将自己玩成了濒危动物;
蜜獾太横了,敢去打狮子,将自己玩成了濒危动物;
巨骨舌鱼太好奇了,将自己玩成了濒危动物……
以上这种句型就是关于动物类谣言的一般形式,稍微有些常识的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这些都是无良自媒体胡编乱造的,用来骗流量。翻车鱼也是深受谣言危害的动物。某些人看见翻车鱼被海狮像啃大饼一样活活吃掉,丝毫没有反抗或者逃跑的意思,就将其解读为“愚蠢”,认为这么“愚蠢”的动物为什么还不灭绝?
经过数亿年生存淘汰赛存活下来的动物会是蠢货?翻车鱼都在海洋里生存几千万年了,生存力能力远远超过人类,多数人认为的“愚蠢”只是它特殊的生存之道。
翻车鱼的概况翻车鱼学名翻车鲀,与河鲀(俗称河豚)、刺鲀同属鲀型目,所以它的面部与河鲀有些许相似。翻车鲀科约在8000万年前从鲀科或刺鲀科当中分化出来,走上了一条独特的演化道路。翻车鲀科包含3属5种,分别为翻车鲀属的普通翻车鲀、拉氏翻车鲀、牛翻车鲀;二齿鲀属的矛尾翻车鲀;长翻车鲀属的斑点长翻车鲀。▲左上斑点长翻车鲀,左下矛尾翻车鲀,右拉氏翻车鲀
翻车鲀(普通翻车鲀)平均体长1.8米,平均体重超过1吨。最大的翻车鲀科个体记录体长3.1米,两鳍之间相隔4.3米,体重2.27吨,是现存最大的硬骨鱼类(鲨鱼、蝠鲼是软骨鱼)。翻车鱼生活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中,分布范围非常广。每年夏天都会有大量的未成年翻车鲀跟随暖流来到加利福尼亚海域,这里生活的加利福尼亚海狮遇到翻车鲀就会好奇的对它进行撕咬,也就出现了图中的画面。海狮并不喜欢吃翻车鲀,海狮的主食是小鱼和头足类,翻车鲀不好吃,海狮只是调皮,把撕咬翻车鲀当做游戏,就像陆地上的花豹一样,花豹杀死蟒蛇只是为了玩耍,蟒蛇太腥臭了,猫科动物不喜欢吃蟒蛇。
而且,被海狮啃咬的翻车鲀多是未成年的,体型不大,完全成年的翻车鲀皮肤很硬,可以抵抗海狮的啃咬。
那翻车鲀为什么不跑呢?因为翻车鲀游速太慢了,根本跑不掉。
那毫无自卫能力的翻车鲀是怎么在海洋中生存8000万年之久的呢?
翻车鲀的生存之道1、翻车鲀分布广泛
上面说过,翻车鲀分布在三大洋的温暖海域,分布区域非常广阔,但翻车鲀被海狮啃咬的情况多数出现在加利福尼亚海域,翻车鲀生活的大多数海域是没有海狮的。除了海狮之外,翻车鲀还会受到大型掠食性鲨鱼的威胁,比如虎鲨,虎鲨号称“海洋垃圾桶”,食性广泛,但它仍然无法对翻车鲀的数量造成威胁。所以,没有哪种动物会将翻车鲀当做主要捕食对象。翻车鲀最大的苦恼是寄生虫,翻车鲀身上有多达50种寄生虫,这些寄生虫让翻车鲀痛苦不堪,所以翻车鲀时常平躺着漂浮在海面晒太阳,或者寻求清洁鱼类和海鸟的帮助。
2、翻车鲀体型巨大
上面已经说过了,翻车鲀是体型最大的硬骨鱼类,完全成年的翻车鲀在自然界没有天敌,因为太大了,而且长相奇特,只有充满好奇心的海狮和虎鲨偶尔会攻击翻车鲀。另外,网上流传的翻车鲀的奇葩死法均为杜撰。
3、翻车鲀产卵数量为脊椎动物之最翻车鲀为脊椎动物产卵冠军,一次产卵最多可达3亿枚,但存活下来并成年的不到30枚,虽然成活率低,但存活数量已经非常可观了,足以维持翻车鲀的种群数量。
翻车鲀最大的威胁是人类捕杀和海洋污染。翻车鲀味道不好,但日本人喜欢吃,所以目前翻车鲀最大的威胁就是日本人的大量捕捞。海洋污染对翻车鲀的危害更大,太平洋中部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垃圾岛,无数的塑料垃圾在海绵漂浮。翻车鲀的主食是水母,塑料垃圾对翻车鲀有影响。
所以,广泛的分布、巨大的体型、庞大的产卵量就是翻车鲀的生存之道。除了生存环境剧变和人类捕杀之外,一个物种是没那么容易灭绝的。
平时大家在上网的时候要注意分辨,不要被一些营销号牵着鼻子走。
被海豹吃了也不逃跑的翻车鱼,为什么还没灭绝?
翻车鱼又叫翻车鲀,属于海洋大型鱼类,成年时体长可以达到3-5.5米,重约1400-3500千克。在海洋之中摄影师曾经拍摄到了一组海狮啃咬翻车鱼的照片,在照片中海狮已经将翻车鱼的外面皮肤都啃掉了,但翻车鱼还像没事人一样悠闲自在,根本没有躲避的意思。 我们知道,躲避天敌是生物的本能,如果生物在演化中没有保留对天敌的反应,那么该生物很容易被灭绝,那么为什么翻车鱼没有被灭绝呢?
翻车鱼翻车鱼之所以面对天敌的啃咬不逃跑,其实是因为跑不掉,它们的游泳速度实在是太低了,甚至连人类步行的速度都不如。
我们知道,鱼类游泳需要快速摆动自己的尾鳍,但翻车鱼是个奇葩,它们在演化时不小心把自己尾巴弄丢了,以至于游泳速度非常慢。
从海洋生物的角度来看,翻车鱼体型大,速度慢,妥妥是行走的能量来源。但是实际中,很少有生物吃成年翻车鱼,因为成年翻车鱼的皮肤实在是太粗糙了,皮肤的厚度甚至达到了7厘米,也就是说,很多生物在啃咬翻车鱼时,只能啃咬到翻车鱼的皮肤,很难撕开它们厚厚的皮肤吃到里面的肉质。
海狮在啃咬翻车鱼时,如果很难撕开它们的皮肤,它们便会把翻车鱼扔到水面上,紧接着海鸥会赶来,利用长长的鸟喙将它们吃掉。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成年翻车鱼很少遭到天敌的攻击。 虽然成年翻车鱼具有厚厚的皮肤,但是翻车鱼幼年时期并没有自保能力,所以许多动物会把翻车鱼的后代当做能量来源。既然如此,为什么它们的天敌没有把幼年时期的翻车鱼全吃光,造成翻车鱼灭绝呢?
翻车鱼的繁殖其实,翻车鱼之所以没有灭绝,是因为它们在每次的繁殖季时,会繁殖出大量的后代。
翻车鱼的繁殖方式非常有意思,在它们种群中,并不是由雌性承担繁衍后代的任务,反而是雄性。
在求偶期时,雄性翻车鱼会在海底选择一个空地,用身体修建一个凹形的求偶场所,等到雌性来到这里时,雌性会将卵子排在这里,然后便会离开。
而雄鱼则会在这些卵子上面排出精子,让卵子受精。也就是说翻车鱼的受精过程并不在体内,而是在体外进行。
雌性翻车鱼每次能产出3亿多枚卵子,但是大多数卵子由于没有受精成功而无法繁殖出后代,能够成功受精的后代又会面临天敌以及环境的威胁,导致翻车鱼的幼崽成活率非常低,大约3亿多枚卵子中,只有大约30条才能存活到成年。
这种生殖策略虽然谈不上多高明,但却比较节省能量。我们知道,哺乳动物在繁殖后代时,不仅要在雌性子宫内孕育一段时间,而且出生后还要跟随妈妈生活一段时间,因此哺乳动物在繁殖后代时,需要倾注大量的能量,才能保证后代的存活率。
翻车鱼的这种生殖策略,让它们不用花费大量能量来照顾后代,尽管后代的成活率比较低,但好在它们每次能繁殖足够多的后代数量。
翻车鱼的奇特结构翻车鱼虽然是鱼类,但渔民经常把它们当成海怪,这是因为它们的身体结构实在是太奇怪了。
首先它们的身体非常扁平,像是一个盘子一样。再者它们的体型非常庞大,但嘴巴特别小,以至于很多人担心它们是怎么通过这个小嘴巴来获得每天的能量需求。
其实,关于这一点科学家已经证实清楚了,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水母以及浮游生物为食,它们生活的地区食物比较丰富,所以它们即使游泳速度不快,也能捕获足够的食物。
总结翻车鱼之所以天敌众多、游泳速度较慢,但仍未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翻车鱼的繁殖能力太强了,它们每次能生产3亿多只卵子,而人类每次只能生产1个,少部分情况为2个。
这意味着即使有大量的后代没能存活至成年,但仍有极个别的后代能够参与到下次繁衍。再加上翻车鱼的皮肤非常厚,很多大型动物在啃咬翻车鱼后会因为难以下口而放弃。种种原因导致了翻车鱼这种可爱的生物,仍然生存至今。
不过由于人类过度捕捞,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翻车鱼生存状况并不是很好,如果人类再不注重环保的话,或许翻车鱼这种可爱的生物将会永久消失在人类的视野中。
被海豹吃了也不逃跑的翻车鱼,为什么还没灭绝?
首先纠正一个常识错误,常有人说海豹啃翻车鱼,其实那不是海豹是海狮。另外,翻车鱼只是俗称,规范的名字应该叫翻车鲀。2015年,摄影师拍摄到了“海狮啃大饼”的画面,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翻车鲀像个大饼一样被海狮啃得面目全非,却没有丝毫逃跑或反抗的行动,只是挨啃等死,这是为什么呢?
海狮把翻车鲀当饼啃
何为翻车鲀?首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翻车鲀。翻车鲀,因人们经常看到它身体侧翻浮于水面,就像翻了车一样而得名。实际上它是在晒太阳,它有时长时间在冷水中寻觅食物,需要晒晒太阳给自己的身体升温,另外这样做也可以吸引海鸥帮它清除一下身上的寄生虫。
翻车鲀的形态非常独特,它的身形很高,但又很短、很扁。从侧面看,它是椭圆形的,而正视或俯视则发现它是扁平的。它的尾巴完全退化,连尾椎骨都没有了,身体后端到背鳍和臀鳍的地方就结束了,看起来好像只有个鱼头。
翻车鲀的“翻车”其实是晒太阳
翻车鲀不是一种鱼,而是一个科的总称,包括3属共5种鱼。其中,翻车鲀属包括翻车鲀(Mola mola)、拉氏翻车鲀(Mola ramsayi)和隐翻车鲀(Mola tecta)3种。该科还有矛尾翻车鲀(Masturus lanceolatus)和斑点长翻车鲀(Ranzania laevis)两个种。
为什么不逃跑,也不反抗?翻车鲀的主要天敌有虎鲸、大型鲨鱼和海狮。它遇到敌害既不逃跑,也不反抗,只是一味地挨啃,生死完全看天敌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不逃跑?因为跑不了。不管是鲸豚还是鱼类,游泳都主要是靠尾鳍驱动的,而翻车鲀尾鳍退化了,取而代之的是背鳍和胸鳍末端融合成的“假尾”,对游泳没什么帮助。它的胸鳍也没有驱动功能,只能起到辅助平衡的作用,其游泳就全靠背鳍和臀鳍摇摆了,有人觉得它的泳姿很像是在跳曼波舞,因此把它们叫做曼波鱼。翻车鲀游泳速度非常缓慢,只有0.4-0.7米/秒,比人走路还要慢。
翻车鲀的正常游泳姿态
为什么不反抗?因为无力反抗。翻车鲀性情很温顺,只能吞食小鱼、乌贼、甲壳动物、水母和海星等小动物。它的嘴特别小,牙齿退化成了一个喙,全身唯一的牙齿在咽部(咽齿)。这个小嘴别说伤到敌害了,连咬一口都做不到,因为它的嘴是无法完全闭合的。翻车鲀浑身上下就找不到一个武器能伤到敌害分毫。
因此,不是翻车鲀愿意挨啃,而是它根本不具备逃跑和反抗的能力。类似的就是河马在陆地上遇到一群狮子,翻车鲀比河马更惨,河马还有大嘴长牙可以威慑一下,翻车鲀是什么招也没有。
翻车鲀,温和的巨人
翻车鲀那么菜,为什么还没灭绝?遇到敌害只能挨啃的翻车鲀能繁衍至今,是因为它有下面几个绝招。
首先,体型大。翻车鲀太大了,是最大的硬骨鱼类,成体通常重250千克至一吨,最大可达3.3米、2.3吨。拉氏翻车鲀体长不及,但由于更粗壮,体重可能更大。文章开头海狮啃的翻车鲀只是未成年个体,一旦长到成年海狮就难以伤害它了。
1910年捕获的翻车鲀,重1.6吨
其次,皮厚。翻车鲀的皮太厚了,腹部皮肤可达7.3厘米厚,而且富含大量网状胶原蛋白,表面为一层细齿和粘液覆盖,非常粗糙。根据研究人员实测,一只1.2米的未成年翻车鲀皮肤就有3.8厘米厚。成年翻车鲀的皮,一般掠食者根本咬不动。
再次,肉难吃。你以为穿破翻车鲀的厚皮就能美餐一顿了?做梦!翻车鲀的肉质非常差,其皮下是厚厚的胶质层,成年个体中胶质层的含量可占全身总重量的44%。虎鲸和鲨鱼只要咬上一口,就知道这是营养价值极低的猎物,根本不愿意吃它。
在西北大西洋延绳钓渔业中,684只被钩住的翻车鱼只有一只被掠食者咬过。这在远洋延绳钓中简直是奇迹,说明大家都不爱吃它,免费的都不要。海狮捕杀翻车鲀也往往出于游戏心理,而不是真的想吃它。恶趣味的海狮常常撕掉未成年翻车鲀的鳍,看着翻车鲀沉到海底等死。
海狮捕杀翻车鲀
最后,就是翻车鲀繁衍至今的最大法宝了,就是能生。成年雌翻车鲀一次可释放3亿颗卵细胞,是所有脊椎动物中最多的。尽管鱼苗存活率极低,据说只有千万分之一,但即使这样,雌翻车鲀每次产卵也能有30个后代长到成年。
翻车鲀的鱼苗只有2.5毫米长,几毫克重,成年后能长到其出生大小的6000万倍以上,为所有脊椎动物中最极端的。而且这种鱼生长很快,蒙特利湾水族馆的一只幼鱼只用了15个月的时间就从26千克长到了400千克。
成年翻车鲀体型巨大
失败的进化?生物的进化都是为了适应环境,任何生物只要能繁衍至今,就都是成功的。不过在大众眼里,翻车鱼确实挺“废”的,白长了那么大个,只能靠皮厚、肉难吃、能生才得以活到今天。尽管翻车鲀繁殖能力惊人,但它在海里算不上是常见的物种,这侧面说明了这种鱼的进化不是很成功。
人们将翻车鲀制成美食
现在,翻车鲀正在面临新的挑战——人类的威胁。日本人和台湾人不嫌它难吃,把它制成了美味佳肴。另一个威胁是塑料袋的污染,翻车鲀可能把塑料袋当成水母吞下去,导致窒息或活活饿死。现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翻车鲀评定为易危物种,它需要人们的保护。
被海豹吃了也不逃跑的翻车鱼,为什么还没灭绝?
感谢悟空邀请。先放上一张翻车鱼图片,被网友戏称为最蠢萌的动物,自己已经被海豹咬了多口也不挣扎逃跑,大家都很好奇就这货在竞争很激烈的大自然中竟然可以存活下来没有灭绝。这是一位摄影师拍摄的画面,翻车鱼已经被咬了多口,但是它愣是没反应,最后摄影师比较好奇认为这是一条已经死去的翻车鱼,就上前去查看,但这个翻车鱼并没有死,它的鳃一直在动作。
翻车鱼是翻车鲀科下动物的统称,一共有三属三种,都属于大型的大洋性鱼类,体长最大的可以超过5米,成年后体重可以达到3吨左右。当体型较小的时候比较活跃,会经常的跃出水面,但是体型大了之后就比较笨重,行动缓慢常常在海面上晒太阳活的有滋有味,因此又有人称它为太阳鱼。翻车鱼总体来看就是一种笨重、毫无攻击性、特别呆萌的物种,渔民经常会看见它们在海面上晒太阳,可想而知这种鱼一定是其它物种最喜欢的大餐。翻车鱼还是一种长相奇特的奇葩动物,胆子特别小很容易受惊而亡,还有人说它们经常晒太阳把自己晒死。
翻车鱼这样呆萌,它们是怎么在残酷的自然界活到现在的哪?很多凶猛的动物都灭绝了,是不是不太公平?翻车鱼之所以不灭绝原因很简单机是生的多长得快,可以保证自己种群内的数量即可,当然前提是人类不能加入进来大肆捕捞,否则就会失衡了,翻车鱼早晚会灭绝。一般雌性翻车鱼体内都含有三亿多颗鱼卵,这在海洋生物中绝对算的是首位,一般大型海洋鱼类卵数量在500万颗就算是最多的了,但翻车鱼要比这多得多。
人家呆萌死亡率高,但是架不住人家能生啊,这样也就保住了种群的数量,自然不会灭绝。但我们看海洋中实际上翻车鱼的数量并不是特别多,主要还是因为产卵多但是成活率是特别低的。其次就是翻车鱼生长速度比较快,从3毫米大小可以长大3米长,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成年了。
当然了大家也不要认为它们生的多长得快,肆意的捕捞它们,其它物种对它们的威胁还可以勉强应付,但如果人类也加入这个大军,会加快它们灭绝的。
文/杜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
被海豹吃了也不逃跑的翻车鱼,为什么还没灭绝?
野生动物摄影师赫尔曼曾经拍到过惊人的一幕,照片里,有一条海狮正从翻车鱼的下方咬掉一块肉,而翻车鱼还浑然不觉,一点也没有表现出害怕,或者逃跑的迹象。
我们知道这种现象非常反常,这是因为当生物遇到危险时躲避,或者搏斗是自然反应,根本无需后天学习,可为什么翻车鱼面对危险时没有逃跑,而是任由对方啃食自己呢?
其实,这是因为成年翻车鱼的游泳速度非常慢,再加上它们的皮肤厚度到达了7厘米,一般的小鱼小虾根本无法对它们造成严重的伤害,只有大型食肉鱼类或者哺乳类才是它们的天敌。
尽管如此,翻车鱼仍然没有在海洋里灭绝,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原因。
翻车鱼翻车鱼,学名Mola mola,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鲀形目 ——翻车鲀科的物种,是河鲀科的亲戚。
翻车鱼虽然是鱼类,但在人们印象里,翻车鱼属于海怪类,这是因为它们外表非常奇特。
成年翻车鱼的体型非常大,身长可达3米多,体重可达2吨重,翻车鱼的体型一般呈扁状,像个碟子一样,翻车鱼的头非常小,嘴巴也非常小,因此如此巨大体型的它,主要的食物是小鱼小虾和水母。
翻车鱼的尾巴很有特点,有一种翻车鱼的尾巴非常长,像是古代军人使用的长矛一样,因此这种鱼又叫做“矛尾翻车鱼”。
翻车鱼在幼年时期,大约只有0.25cm长,不仔细看根本无法观测到它们的存在,但成年只有的翻车鱼体型可以达到3米多长。
美国加尼福尼亚州的水族馆,曾经养过一条重约26千克的翻车鱼,结果后来这只翻车鱼体型长到了将近1.8米,体重达到了将近400千克。最后水族馆实在是放不下,只好用直升机将其放生到大海。
翻车鱼的生长翻车鱼虽然成年时期的体型比较巨大,但幼年时期的翻车鱼非常萌,在幼鱼时期,翻车鱼的外观有些类似河豚,圆滚滚的身体上布满了突触的刺。
等到翻车鱼再长大一些时,它身上的刺会逐渐退化,但依然保留部分突触,身体也从圆滚滚变成了扁扁的模样。
根据人工模拟出的生长曲线,翻车鱼想要从如此体积长到3米长,至少需要20年时间,所以它们的生长速度其实很慢。
翻车鱼为什么没有灭绝?翻车鱼游泳慢,面对天敌无法快速逃脱,再加上它们生长速度很慢,按照正常逻辑来说,应该非常容易灭绝才对,那么为什么翻车鱼至今还未灭绝呢?
事实上,这和它们的繁殖能力有关。
翻车鱼一次可以产大约2500万-3亿的卵,这和人类的精子数量差不多,但这些鱼卵并不能全部活到成年。
由于海洋环境恶劣,再加上翻车鱼的天敌众多,在大约3亿的鱼卵之中,大概只有30条能存活至成年。然后再一次在交配季节时,产下3亿枚鱼卵。
可以说翻车鱼的这种情况是生物界的一朵奇葩。但是高出生率弥补了高死亡率所带来的问题,进而保证了翻车鱼短时间内不会灭绝。
被海豹吃了也不逃跑的翻车鱼,为什么还没灭绝?
先来看下“被海豹吃了也不逃跑的翻车鱼”是什么梗。就在前几年的一天,美国野生动物摄影师理查德•赫尔曼,在加州圣迭戈海岸下,无意间拍下一组画面,一只海狮正在撕咬一条3米多长的翻车鱼,翻车鱼的头后部都被咬出了一个大洞,而画面中的翻车鱼似乎像没事似的,一点也不挣扎,甚至连躲避的姿势都没有,像是懵逼了,自己的肉都没了,还耍啥萌呀!
翻车鱼由名翻车鲀,属于硬骨鱼纲鲀形目翻车鲀科翻车鲀属,基本遍布热带到寒带的海洋。翻车鱼是一种大型的海洋鱼类,体长可以达到3-5米,体重可达1.5-3.5吨,以海藻、软体动物、小鱼等为食。
翻车鱼身体很大,呈扁圆体形,但尾鳍非常短,它们在水里的运动受限,看上去非常笨重。实际上它们对外界的反应真的非常慢,当海豹来捕食的时候,别的鱼都吓跑了,只有翻车鱼还在不紧不慢的游动,即使被咬去很大一块肉,也没有反应,等反应过来,海豹已经吃饱游走了。
像这么“傻呆萌”的鱼,在海洋这么复杂危险的环境中为什么没被吃光灭绝呢?这和它们强大的繁殖能力有关。一条雌性翻车鱼一次可生产约2500万枚以上的鱼卵,有时甚至高达3亿枚,在海洋中应该是产卵能力最强的鱼类,除却没有孵化、幼鱼被其它动物吞食、大风大浪等而死亡的以外,只有极少一部分(十万分之一以下)能够长到成年,这是翻车鱼既没有灭亡、也没有泛滥的原因。
另外,成年翻车鱼生命力还比较顽强,即使被海豹或者其它海洋大型食肉动物咬伤,甚至咬掉一小半的肉,也不会死亡,仍然坚强的活着,虽然还是那样的呆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