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白与杜甫相遇,有无成为朋友的可能?
千寻君来回答。
刚看到这个问题我一脸懵逼,什么叫“有无成为朋友的可能”,两人本来就是同时代的人,是很好的朋友。看了这个问题下的很多回答后,我心态更崩了。杜甫无一例外的被塑造成了“舔狗”人设,甚至有不少人大言不惭的说李白从未给杜甫写过诗,这些人显然都受到了地摊文学的毒害,希望我的这篇回答能带大家了解杜甫和李白之间真实的关系。
李白与杜甫李白同杜甫是同时代的人,两人不仅认识还曾一起出游。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李白比杜甫大11岁。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与杜甫在东都洛阳初次相遇,这时候的李白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在长安结识贺知章,向其献上《蜀道难》,贺知章看了之后惊为天人,认为李白是太白金星下了凡间,并称李白为谪仙。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力荐下,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大为欣赏,并招李白进宫。进宫当天,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
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李白被授为待诏翰林,一时间李白成了大唐文坛最闪耀的明星,用李白自己的诗《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中的诗句来形容就是“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
而彼时的杜甫,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以赴兖州省亲为名,开始齐赵之游。这样的杜甫见到李白的确是粉丝见到偶像一样,不过天宝三年的李白也时运不济,被玄宗赐金放还,两个失意者见面,名满天下的李白在杜甫面前没有一点倨傲之态,两人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相约下次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再会,是年秋天,两人如约在梁宋会面,还遇到了诗人高适,三人结伴而游,讨论诗文和时事。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的秋天,李杜二人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两人一起访仙逐道,还拜访了著名书法家李邕,一起到这年冬天两人才分手。
年龄相差十一岁,文坛地位天差地别,李杜二人却在短短两年间三次相会,足以称得上是知交了。
杜甫是不是“舔狗”?舔狗是指毫无尊严的去跪舔他人,并且得不到回应,自降身价的人。许多人称杜甫为“舔狗”的原因是杜甫给李白写了很多诗而李白却对杜甫爱理不理,反而写诗赠给孟浩然和汪伦等人。
那么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首先,杜甫确实给李白写了很多诗,我统计了一下,一共有十五首。分别是:
《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赠李白》(“二年客东都”)、《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饮中八仙歌》、 《冬日有怀李白》 、《春日忆李白》 、《梦李白》(“死别已吞声”)、《梦李白》(“浮云终日行”) 、《天末怀李白》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不见》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遣怀》、《昔游》。这些诗无一不是杜甫以朋友的身份写给李白的,抒发对于李白的想念之情,“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这种交往如何能称之为舔狗呢?
这个提问下的许多答主说李白从未给杜甫写过诗,接下来就由我来打脸了。李白一共给杜甫写了三首诗,下面我将这三首诗贴出来。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沙丘城下寄杜甫》 :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尤其是这首《戏赠杜甫》,更体现了两人的交情之深,因为这个“戏”字并非戏耍之意,而是好友之间开玩笑的意思。
而许多人鼓吹李白与汪伦的交情,其实李白也就给汪伦写了一首诗,只是这首《赠汪伦》太有名,汪伦这个人也成了妇孺皆知的人物。杜甫以朋友的身份写诗赠给李白,李白也有三首赠给杜甫的诗,所以玩玩梗可以,千万不要将“杜甫是李白的舔狗”这句话信以为真。
结论李白与杜甫是志趣相投的知交,优秀的人在一起当然能成为朋友,更不用说李杜两位宗师级的诗人。大家也不要给杜甫安上各种“舔狗”“卑微”人设了,李白将杜甫视为朋友,而杜甫将李白视为朋友和偶像。
如果李白与杜甫相遇,有无成为朋友的可能?
脑残
出题者
木文化
鉴定完毕
友情提示
好好翻
李白杜甫
诗集
事迹
唱和
大唐星空🌃
珠联璧合
绝代双骄
同塌而眠
正所谓
诗仙诗圣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如同
孔子三会
老子
苏轼拜会
王安石
王相公
高光
高光
高贵
中华历史
天空因此
格外
灿烂辉煌
两家喜相逢
后辈有幸观
诗仙友诗圣
从此再无双
如果李白与杜甫相遇,有无成为朋友的可能?
李白,杜甫。都是大唐的著名诗人。由于他们的执着不适合官场。李白豪放。杜甫谨慎。他们的诗词。为大唐文化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游流转1000多年。是为后人敬仰。
如果李白与杜甫相遇,有无成为朋友的可能?
这话怎么说的?公元744年,32岁的杜甫与赐金放还的李白(时年43岁)在洛阳相遇,两人即成好友。不过这时的李白早已名满天下,是名符其实的天皇巨星,而杜甫则还是一默默无闻的文艺小年轻。
可以想象,一介书生的铁杆粉丝遇上自己崇拜已久的偶像,心情是如何激动,怎么描写都不过分。李白生来豪放,性情豁达,除达官贵人、当朝权贵外,对一切追随者都视若好友,乐于交往,当然,也有“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味道。但杜甫就不同了,这次一见,便视为知己,终身不忘。杜甫怀念李白的诗,传世的就有十几首,如流传最广的《饮中八仙》写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里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最深情、最意切《梦李白二首》诗写在李白获罪被流放夜郎时: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写此诗时,杜甫不知道的是,李白这时在流放路上,喜获大赦,幸运而还,心情大好,同时写下了其著名诗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没办法,贵人多忘事,那个当年的小年轻,早就被李白忘到九霄云外了。谁叫那时没有手机呢?
如果李白与杜甫相遇,有无成为朋友的可能?
假如相遇:…
有可能成为朋友!…但只是朋友而已!…
两人也许会相互欣赏对方的才华、也佩服对方的艺术水平!…
但两人的性格不一样: 一个浪漫豪洒、一个务实沉静!…
另外: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也不同、爱好也可能不同、……
所以: 他们可能会是一般的朋友、但也会是互相尊重、互相尊敬的朋友!…
如果李白与杜甫相遇,有无成为朋友的可能?
看到这个题目,忽然想起了网红教授戴建业老先生的一个视频。“找仙人,炼仙丹,采仙草”,这九个字,让我笑了好久。但你仔细想想,两个人若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追求是走不到一起的。好像是共同寻找了三年,杜甫比李白更理性,“老哥,我不干了,你自己找吧,我回了”(戴建业视频)。杜甫对于李白来说是朋友,李白对于杜甫来说是亦师亦友。
头条的朋友们听懂了没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