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动物的颜色都是保护色,和环境混为一体,可熊猫的颜色是黑白的,这样能保护自己吗?

千寻君来回答。

大熊猫的黑白色是为了在灰暗的丛林中和雪地上隐藏自己,这是源于大熊猫复杂的生存环境。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就对大熊猫的毛色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报告发表在《行为生态学》杂志上。研究者将大熊猫身上不同部位的颜色与其它195种食肉动物和39种熊的体色进行比较,然后将这些部位的颜色深浅度与各种生态和行为变量相匹配,从而推测它们的功能。

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大熊猫脸、颈部、腹部、臀部的白色是用来在雪地里隐藏,而手臂及背部一圈和腿部的黑色是用来在树荫处隐藏,耳朵的黑色是为了威慑敌人,黑眼圈是为了识别同类。

大熊猫生活在亚洲东部的亚热带山区,这里夏季草木葱郁,冬季白雪皑皑,大熊猫在这两种环境中生存,所以需要两种不同的体色来伪装自己。▲雪地中的大熊猫▲阴暗处的大熊猫

我们来看看其它熊科动物的体色:

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冰天雪地中,所以浑身毛发纯白色。

棕熊生活在中高纬度地区,体型庞大,天敌极少,毛发为常见的棕色或灰色。

懒熊生活在热带丛林地区,所以毛发呈黑色,是为了在阴暗的丛林中隐藏,它们所处的地区不会下雪,所以不需要白色。美洲黑熊生活在中高纬度丛林地区,有冬眠的习性,它们冬季时基本不活动,所以不需要白色毛发,但美洲黑熊控制毛发颜色的基因很不稳定,所以会出现白灵熊和冰川熊这些变种。

亚洲黑熊、马来熊、眼镜熊和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最接近,因此也需要白色毛发,但它们起源比大熊猫晚,演化历程要短一些,所以身上只有小面积的白色,亚洲黑熊和马来熊的白色在胸口,眼镜熊的白色在脸部和颈部,其它部位为黑色。▲大熊猫与马来貘

自然界还有其它黑白双色的动物,雪豹、虎鲸、企鹅、马来貘是为了伪装;臭鼬、蜜獾、银环蛇是为了警告;斑马是为了扰乱捕食者的视线,总之都是为了生存而演化出来的一种手段。

很多动物的颜色都是保护色,和环境混为一体,可熊猫的颜色是黑白的,这样能保护自己吗?

熊猫看似温柔

实质也有凶猛的一面

在其栖息地没有天敌

无所畏惧

其通常不捕食其它动物

主要以竹子为食

既无外在动物威胁

又无捕食习惯

故,保护色对熊猫生存无用

凌远长著

保护色对其生存无

很多动物的颜色都是保护色,和环境混为一体,可熊猫的颜色是黑白的,这样能保护自己吗?

谢邀。

正如题主所说,大多数动物的颜色都是保护色,有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比如皮肤颜色会随着环境而变的变色龙,有的是为了更好的捕猎,比如剧毒的与环境几乎同色的加蓬咝蝰等。也就是说,动物大都需要“保护色”,这更有利于它们的生存。那么,大熊猫黑白相间的颜色是不是一种保护色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变色龙)

熊猫的身体颜色是不是保护色

当然,熊猫黑白相间的毛发颜色确实是一种保护色。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点。

01 栖息环境

野生的大熊猫主要栖息在高海拔的竹林深处,这里终年光线比较的暗,因此,大部分为黑色毛发的大熊猫在这种环境下不容易被发现。

02 生存环境

大熊猫是大型的食肉目熊科动物,虽然现在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是竹子,但是它的牙齿结构、爪子锋利程度以及消化道都没有退化。而且本身生活在竹林中的食肉动物就比较的少,能够威胁到大熊猫的只有成群的豺,但是即使是成群的豺也只会对未成年的大熊猫发动攻击。也就是说,成年的大熊猫是没有天敌的,再加上它的食物主要以竹子为主,不需要捕猎其他动物。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它不需要伪装。

03 演化

在大熊猫漫长的演化史上,它是由400多万年前的始熊猫进化而来的。而始熊猫可是凶猛的食肉动物,在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始熊猫慢慢的变成了杂食性动物,比如早期的大熊猫巴氏亚种为了生存就把栖息地搬到了高海拔的地区,为了更好的捕猎和躲避天敌,所以毛发的白色区域开始变多。但是到了现在的大熊猫,它因为天敌稀少而且食物争夺者也少,成为了一个专心吃竹子的“美男子”。而它的肤色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了。唯一的变化就是,现在大熊猫的白色不那么纯正了,而是黑偏褐的一种颜色。

所以,没有天敌,加上与世无争(吃竹子的动物太少了),使得大熊猫依然不需要太刻意的再去进化和伪装自己的外表。

(巴氏熊猫化石)

显眼的外表其实不一定不是保护色

其实,在我们人类看来显眼的颜色并不一定不是保护色,比如蝴蝶,蝴蝶开起来非常的漂亮,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在我们人类看来非常的显眼,但是,常在花丛中生存的蝴蝶正是靠这种五彩的颜色与环境融为一体。

再比如斑马,斑马在非洲大草原上,看起来非常的显眼,因为它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纹。但是黑白相间的斑纹其实对于斑马来说正是一种保护色,因为斑马是群居动物,一群拥有黑白相间斑纹的斑马站在一起,本身对于食肉动物来说就容易眼花缭乱,不利于锁定目标,而且大多数的动物不像我们人类一样有着强大的视觉神经(锥细胞),它们大都属于我们人类认知范围内的“色盲”,因此,通常黑色能与环境融为一体,而斑驳的白色在食肉动物眼中,更不容易被判断是一种动物。其次,根据科学研究发现,斑马的黑白斑纹有利于影响蚊虫的判断。

以上这些都是一种保护的手段。

因此,并不是说在我们人类眼中显眼的颜色就不是保护色了。

总结

尽管现在的大熊猫没有天敌,不太需要伪装了,但是它的毛发颜色与早期的大熊猫巴氏亚种极其相似,而黑白的颜色对于一百万年前的大熊猫巴氏亚种来说是一种保护色,所以,对于大熊猫来说也是一种保护色,只是用不到了而已。

很多动物的颜色都是保护色,和环境混为一体,可熊猫的颜色是黑白的,这样能保护自己吗?

谢邀!

可能主要是为了同伴之间沟通,伪装的成分也有些。因为熊猫天敌少而且它有能力应对。人类本来是最危险的天敌,但因为熊猫是国宝大家都倍加爱护了。

很多动物的颜色都是保护色,和环境混为一体,可熊猫的颜色是黑白的,这样能保护自己吗?

你见过哪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存在是需要进化出保护色的

很多动物的颜色都是保护色,和环境混为一体,可熊猫的颜色是黑白的,这样能保护自己吗?

谢谢邀请!关于“很多的动物颜色都是保护色,和环境混为一体,可熊猫的颜色是黑白的,这样的颜色能保护自己吗?”这一议题倒也有意思!

应当承认,在自然生物界的动物的毛色,大体上均是有维系物种延续生命生存的“保护色”,尤其是天敌较多的弱势物种更是种保护自己的天然优势,倘不然就有灭种的危险。不过,任何事物均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然生物界的动物亦然,像熊猫就是个例外。熊猫之所以黑白毛色皆有,除其天敌较少之外,与其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而且其习性善于在竹林高处栖息,其夲身也是自我保护的一大特色,同时食物丰富也是一大优势,因此足可以保护自身喽!

当然,这只代表个人的一种看法,仅此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