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科动物为什么长胡须?

千寻君来回答。

猫的胡须有什么用?小时候听人说,猫的胡须是用来测量老鼠洞大小的,看能不能钻进去。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因为不是所有的猫科动物都抓老鼠,但所有的猫科动物都有胡须,所以我认为胡须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胡须就是探测器

胡须是猫身上最粗最硬最长的毛发,比普通毛发粗两倍,生长的深度是普通毛发的三倍,而且具备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通过触碰感知外部环境,比如空间大小、地形结构、障碍物甚至气流和风速,以帮助猫科动物在复杂的地形中穿梭自如,在夜晚作用更强大。

2、辅助狩猎

猫科动物之所以成为高效的猎杀机器,胡须功不可没。胡须具有侦测猎物身体轮廓和生命迹象的强大功能。猫科动物擅长咬喉,而如何能够快速咬中猎物的气管使其迅速毙命就需要胡须的帮助,胡须可以探测猎物的呼吸帮助寻找猎物的气管,让猫科动物及时调整咬入点,快速了结猎物。面对体型巨大的猎物时,胡须还有“听诊器”的功效。大型猎物生命力顽强,不会迅速毙命,一般需要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期间猫科动物必须一直咬住它的喉咙,防止它逃脱。而胡须紧紧贴住猎物,感知猎物的心跳和脉搏,如果胡须不再颤动,就说明猎物没有了生命体征,可以松口了。这一点我们通过狮子猎杀角马斑马和老虎猎杀野猪水鹿就可以看出,猎物没断气,它们是不会松口的。

3、表达心情、反映身体状况、装饰作用

胡须也是重要的心情展示器,猫科动物发怒时,胡须就会挺直,配合狰狞的面目,给对手极大的威慑。《三国演义》中描写张飞就有两句“踊出燕人张翼德,手持蛇矛丈八枪。虎须倒竖翻金线,环眼圆睁起电光。”最后两句非常传神,活脱脱就是一只怒目圆睁,凶神恶煞的猛虎。胡须也是一种毛发,所以它也有反映身体状况和装饰的作用。

实际上很多动物都有胡须,但猫科动物的胡须最长最明显,作用也最强大。小时候在我们农村有种说法:如果家里养的猫不听话,喜欢抓鸡或往家里拖蛇,那剪掉它的胡须就行了。效果很明显,被剪掉胡须的猫果然老实很多,可见胡须对猫科动物的重要性。

我是百科千寻君,关注自然,热爱自然,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猫科动物为什么长胡须?

动物经常成千上万年的进化,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进化而来的。猫科动物的胡须其实应该算是它们的触须,以猫为例,胡须可以帮助猫顺利的穿过看似狭窄的通道,或者在光线暗淡的环境中更准确的躲避障碍物或找到出口。

胡须对猫的重要性

猫的胡须看起来无关紧要,其实它在猫的活动和捕猎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猫的胡须末端有丰富的神经末梢,胡须上传来的些许振动也会被猫感知到,并由此判断是有障碍或是空气在流动。

快速通过狭窄的空间

猫因为需要抓捕老鼠等猎物,经常需要进出一些狭窄的区域,而猫够快速而顺利的进出这些地方,胡须的作用很重要。

猫的头部在嘴角和额头上都长有胡须,在通过一些窄小环境时,在进入时猫会用胡须测量这具通道是否能够容它通过,有胡须探路,猫就能快速的通过这些区域。

及时发现障碍物

同样在窄小区域前行时,在视觉环境很差时猫会将胡须往前倾,这样当前端出现障碍物时,胡须就会在第一时间触碰到障碍物,以免出现撞墙的现象。

快速找到出口

当猫进入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视觉条件差时,可能通过胡须去感受空气的流动,顺着气流运动的方向,快速的找到出口。

胡须只能拔不能剪

在生活中,猫的胡须偶尔会出现损伤的现象,比如胡须被折断。胡须折断后不会再重新长到原来的长度,只能将折断的胡须连根拔掉,等待重新长出新的胡须。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祝好!

猫科动物为什么长胡须?

所有猫科动物都具有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长胡须,也被称为触须或颤毛,位于嘴的上角和鼻子的外缘之间的蓬松区域。猫的长胡须和体毛不同,长胡须比体毛长两到三倍,而且深植于富含神经和血管的面部。

猫科动物的长胡须实际上是触觉感受器。长胡须根部有一个充满神经的毛囊,连接着本体感受器,与神经系统紧密相连,向大脑和神经系统发送周围环境信息,帮助猫科动物在空间中导航。本体感受器与身体和四肢的位置有关,能够感受了解身体各部分位置,以便为下一步的即时动作做出反应。猫科动物长胡须的本体感受器使猫所处环境的任何微小变化都非常敏感,可以探测到空气中最细微的震动。即使在晚上,猫科动物也可以避开障碍物追逐猎物,触须会根据周围气流的震动变化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而不会撞到任何东西。

长胡须也是猫科动物在视觉上测量距离的一种方式,比如猫的胡须长度可以等于猫本身的宽度。这些胡须对压力非常敏感,猫在把整个身体伸进洞口之前会先把它的头伸进洞口,通过长胡须估计它是否能通过狭窄开口。

因此,在养猫过程中不能修剪猫的胡须,给猫梳理、修剪或剪掉长胡须都是大忌。没有了触毛,猫会变得非常迷失和害怕,无法判断和感受它们所处的环境。当然,猫科动物的长胡须也会自然脱落并重新长出来。

当然,猫科动物不是唯一有触须的哺乳动物,大多数哺乳动物包括灵长类动物,都具有这种感受器。生物学家认为,哺乳动物长出触须是因为它们需要在夜间感知周围环境。最早的小型哺乳动物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它们必须适应夜间捕食,触须可以帮助哺乳动物在黑暗中活动并寻找食物。这种进化适应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许多夜间或水生食肉动物,如老鼠、海豹和海象的触须特别发达。

猫科动物为什么长胡须?

男人留胡子可能只是为了时尚点,但猫科动物的胡须与时尚无关。猫科动物的胡须或称触须,是一种训练有素的感官工具,可以帮助猫科动物在黑暗中看清东西,避开饥饿的捕食者。

猫科动物胡须是一种高度敏感的触觉毛发,在猫科动物的鼻口、眼睛上方和身体的其他地方,如耳朵、下巴和前腿,以一定的模式生长。这些又长又硬的毛发的根部是一个充满神经的毛囊。 通过用胡须碰物体,猫科动物可以检测物体的精确位置、尺寸和纹理,即使在黑暗中。

事实证明,这一特性对于试图判断是否能适应狭小空间的猫特别有用。胡须还能探测气流的变化,帮助猫探测逼近的危险。 胡须不仅能让猫意识到它们周围的环境,还能让人类对它们宠物的精神状态有所了解。例如,一组绷紧的胡须,向后拉过脸,很好地表明猫感到受到威胁,而放松的胡须,指向脸的另一边,则表明猫咪很满足。

当然,猫科动物不是唯一长胡须的哺乳动物。大多数哺乳动物物种,包括灵长类动物、犬科动物都配备有这些超感觉受体。生物学家认为哺乳动物长出胡须是因为它们需要帮助来感知夜晚的环境。

第一批小型哺乳动物与恐龙共享世界,当它们的捕食者不太活跃时,它们不得不适应夜间狩猎。胡须帮助这些饥饿的动物找到食物,并在黑暗的地形中潜行。这种进化适应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许多夜间活动或水生食肉动物——比如老鼠或海象胡须非常突出。

猫科动物为什么长胡须?

猫的胡须是猫的感触器官,能非常敏锐地感知前方的障碍或路径通过的可能性。相当于昆虫的触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