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为何存在感那么低?

千百年以来,人生最难成全的东西不是金银财宝、玉宇琼楼,而是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的名声、口碑。

“卧龙”与“凤雏”虽然齐名等身,但两人的境遇、生平,事迹却天差地别。

庞统初次登场时在吴国大都督周瑜手下任“人事部经理”,负责选拔人才、管理人才、考核百官。可见庞统在吴国打工时,周瑜对庞统的才华和学识十分认可,并且毫不吝啬的委以重任。

210年,周瑜暴毙,孙权暗中拆分周瑜辛辛苦苦建立的人才班底,并将周瑜所信赖的旧部打入万劫不复之深渊。诸如庞统这种才华横溢、谋略过人的天纵英才居然被孙权无情的雪藏,心灰意冷的庞统只好投奔刘备谋求发展。

(孙策死于巫蛊,周瑜死于暴毙,陆逊被逼死,搞不好都是孙权干的……)

庞统历经了种种波折,万般无奈,终于被刘备接纳,刘备知人善用、亲和待人,庞统在刘备帐下获得了不亚于诸葛亮的礼遇。庞统感念刘备的恩德,遂费尽心力辅佐刘备入川,庞统在刘备入川的过程中表现不凡,若不是不幸中箭身亡,将来的作为不见得低于法正、姜维之流。

庞统匆匆登场,匆匆登场,挥一挥衣袖,身上全是箭……

反观诸葛亮。诸葛亮千呼万唤使出来,忠心护主定蜀川,只恨苍天情义薄,将星陨落五丈原,一生戎马尽臣贤,武侯美名永流传。

诸葛亮与庞统的“剧本”,暗示了两人在“历史成就”方面的不同。

诸葛亮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多如牛毛,而庞统的人生刚刚进入正途就遭遇了不幸,命运留给庞统施展才华的机会少而又少。倘若庞统不死,蜀国的政治格局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庞统的政治才华、外交才华、治国能力虽然略逊于诸葛亮,但是军事才华和战略格局却稍胜诸葛亮一筹。

庞统加入刘备阵营之后立即被奉为上宾,刘备走西川把庞统待在身边,而让诸葛亮坐镇荆州,就可见其对庞统能力的肯定。据我猜测,刘备的战略构想是拜诸葛亮为国相,统管经济、政治、民生、秩序。拜庞统为军师,统管军事、战略。因为诸葛亮的才能其实更多的就是在内政上,无论是荆州还是成都,在他的手下那都是井井有条。而军事则相对没那么耀眼,其在加入刘备集团后,一直到刘备去世,这段期间,其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军事建树,更多的是在内政上。真正掌兵在当上丞相以后,南征北伐这些过程。

诸葛亮虽然“智多而近妖”,但智者千虑终有一失,诸葛亮在北伐后期的几次战略性失误直接造成了蜀国的颓败,当然这一切不能怪罪于诸葛亮,如果没有诸葛亮蜀国早就颓败了……

如果蜀国形成诸葛亮主内政,庞统主外侵,一内一外一阴一阳的政治格局,那么当诸葛亮失误时有庞统弥补,庞统失误时有诸葛亮托盘,那么蜀国也不至于在诸葛亮过世后陷入人才凋零、国力退步的境地。

综上所述,并不是庞统不如诸葛亮,而是苍天过于薄情,抹杀了庞统成就人生理想的机会。

最后纠正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大家常说如果庞统不死,荆州就不会失。因为庞统死了,刘备身边没有军师,这才调了诸葛亮离开荆州,留下关羽独自镇守,最终被人乘虚而入。但事实上,在庞统战死之前,刘备就因为前线战事吃紧,调了诸葛亮以及赵云等人入川。

不是庞统死了之后才发生的。而且对于关羽失荆州这一点,我是觉得谁来都没用,除非是刘备在荆州。关羽这个人狂妄自大,水淹七军已经让他膨胀得不得了,当时不是没有人提醒过他,小心东吴偷袭,是他自己没当回事儿。这说明他过于自负,听不进他人建议,以他的地位,当时没人能说的动的。

庞统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为何存在感那么低?

急功近利用武之时活的太短,不过还算可以火烧赤壁之战他不献计,曹操不会败的那么惨!

庞统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为何存在感那么低?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路过水镜庄园,拜见隐士司马徽,他对刘备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而安天下。”庞统不是平凡之辈,他是当时襄阳著名人士庞德公的侄子,自幼饱读兵书,才高志傲,投奔东吴孙权时因外表丑陋,没有得到重视,后来又得罪了太后,一怒之下去投奔刘备,刘备也因其相貌只让他做了县令,后在诸葛亮的说服推荐下才启用庞统,而庞统在出谋划策上也突出了他的才能,在刘备与刘璋关系决裂后,他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因而刘备用其计外出征战拜他为军师。三国书中讲,是因为他贪功心切,想与诸葛亮比高低,在入川进攻雒县时,因大队人马受阻,他率领精锐部队从小路突袭,不幸中箭身亡。《三国志》陈寿这样评价庞统。“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庞统虽然智谋能力不在诸葛亮之下,还没等到发挥出来,就意外身亡。”志长命短”,因而使读者产生他存在感很低。

庞统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为何存在感那么低?

这应该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大败笔。为了刻画庞统,小说不厌其烦的用了许多篇幅,把他捧的简直就是神仙一样,连曹操这样的奸雄也佩服的五体投地,可惜到了(当时还只能称荆州)那里就只在小县里露一回头角,便从此毫无建树了,令人惋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