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和貘是远方亲戚吗,犀牛和貘长得为什么那么像?

千寻君来回答。

犀牛和貘确实是远亲,两者同属奇蹄目,源自5500万年前的共同祖先。▲上图就是犀牛和貘的演化示意图▲马来貘

貘是现存最原始的奇蹄目动物,5000万年前就已出现,模样自诞生之初到现在基本没变过,保留着前肢4趾后肢3趾等原始特征。貘现存一科一属5种,马来貘(亚洲貘)、中美貘、低地貘、山貘、卡波马尼貘。除马来貘分布在亚洲之外,其余分布于拉丁美洲。马来貘是体型最大的貘,中美貘是美洲最大的貘。而犀牛则是经过数千万年的演化之后诞生的新物种,其中一小部分得以挺过气候剧变,存活至现在。犀牛前后肢均3趾。

犀牛现存5种,非洲有白犀和黑犀,亚洲有印度犀、爪哇犀、苏门答腊犀,5种犀牛现存野生数量27300头左右。其中爪哇犀和苏门答腊犀数量不过百头。▲巨犀

奇蹄目曾经是个非常繁盛的大家族,在史前时期诞生过许多巨兽,比如地球史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巨犀,重达数吨的雷兽、爪兽、披毛犀、板齿犀等。但随着后来地球气候剧烈变化,大型奇蹄目动物灭绝殆尽,幸存至今的奇蹄目只有3科——马科、犀牛科、貘科。最大陆生哺乳动物的位子也被迫让给了长鼻目。而长鼻目的境况比奇蹄目还遭,幸存至今的只有一科——象科。▲现存最大陆生偶蹄目——大河马

而原本体型和数量不如奇蹄目和长鼻目的偶蹄目却后来居上,现存种类超过300种,是陆生食草哺乳动物中最多的一目,猪、牛、羊、鹿、长颈鹿、骆驼、羊驼、河马等都是偶蹄目,甚至有一个分支重返海洋,演化为鲸目,鲸目就是偶蹄目的分支,鲸豚类与河马关系最近。目前陆生动物体重排名是:长鼻目-象科第一,奇蹄目-犀牛科第二,偶蹄目-河马科第三,偶蹄目-长颈鹿第四。

在地球史上,最大的动物是偶蹄目的分支-鲸目-蓝鲸。

但在南美洲,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是奇蹄目-貘科-中美貘。

所以说,犀牛与貘确实是亲戚,两者和马科是仅存的奇蹄目成员,犀牛和貘确实在体态上很相似,但两者在5000万年前就已经分化了,演化速度太慢可能也是奇蹄目衰弱的重要原因。

犀牛和貘是远方亲戚吗,犀牛和貘长得为什么那么像?

犀牛体型巨大,看起来像史前动物一样。它们主要以植物为食,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地区,曾经遍及世界大多数地方。今天,所有的犀牛都面临被偷猎以及栖居环境惨遭破坏的境地。

貘是一种原始的、中等大小的奇蹄动物。数百万年以来,它们的外形几乎没什么变化。它们主要生活在中南美洲,以及亚洲的森林中,但也面临着栖居环境被破坏以及被猎捕的噩运。

亚洲的犀牛

独角犀长着深灰色、像盔甲一样的兽皮,兽皮上布满疣子和一道道深深的皮肤褶痕。它们可能是看起来最原始的品种。在亚洲犀牛中,这是最大的品种。它们体长约3.8米,高约1.85米,重约2.2吨。在它们的口鼻上只有一支角,长约45厘米。独角犀的体形就像一个巨大的水桶,它们长着厚厚的兽皮,但是在兽皮下有一层血管,这些血管吸引着讨厌的吸血的苍蝇。大多数时间里,犀牛都在泥地里打滚,或者站在水中,借此摆脱讨厌的苍蝇,以及保持身体的凉爽。

小独角犀的外形有些像独角犀,也只有一支角,长约25厘米。它们的皮肤呈深灰色,皮肤上有粒状物和很多褶皱。但是,小独角犀的体型要小得多,重量仅有1.4吨。它的口鼻部很长,上唇具有抓握能力,适合吃树叶。

双角犀是一种原始品种,长有两支角,主要生活在东南亚的雨林中。在所有犀牛中,它们的体型最小,站立时高约1.3米,重量大约只有800千克。

它们的兽皮是灰色的,皮上分布着稀疏的红色长毛。雄性的前角长约38厘米,但雌性的前角很短。它们的上唇具有抓握能力。虽然它们的唇部不像小独角犀的那么长,但是吃的东西都差不多,如植物的根茎、叶子,以及丛林中的果实,包括攀缘植物和竹子。

双角犀以块茎为食。这些犀牛会沿着固定线路穿越丛林,寻找植物性的食料。它们每天至少要到水坑中去两次,在水坑里打滚,缓解被昆虫叮咬的痛苦。一般来说,它们是独居动物,但有时也会看见成对的犀牛——通常是母亲带着自己的幼仔。

在印度北部和尼泊尔的洪泛平原、草地,以及森林的沼泽边缘,生活着独角犀。图中这头独角犀停留在一片高草和灌木前,用具有抓握能力的上唇帮助自己进食。如果它想吃短草,可以把这种特殊的上唇卷起来。

奇特的貘

貘科家族中也有4个品种,其中3个品种生活在南美洲,另外一个品种主要生活在亚洲。

貘的体形矮壮,四肢短而结实,臀部比肩部高。这种体形使它们能够顺利地从茂密的丛林底部穿过。貘的脖子很短,但是头部很长,鼻子短而多肉。貘主要是夜行动物,它们的视力比较弱,但是听力和嗅觉非常发达。它们的后足有三个足趾,但是前足上却长着第四个足趾,这个足趾比其他的足趾小,位置较高。

在黑夜里,它们用鼻子在地面上嗅着穿越森林,在河岸边沿着“之”字形的路线前行,从而漫游到开阔之地。

它们边走边吃,主要吃植物的叶、芽、嫩枝、水生植物和草。它们敏感的鼻子能帮助抓住植物,并把叶子朝着嘴里面拉。它们会沿着固定路线前行,并用尿液标记领地。在生育时节里,貘会参与嘈杂的交配。它们在交配中,会尖叫,会嗅来嗅去,会啃咬对方的足和耳朵,还会用鼻子触碰对方的腹部。

生活在美洲地区的貘——南美貘、山地貘、中美貘,颜色都是红棕色的。

它们的皮肤粗糙,但是长有稀疏的毛。山地貘的皮毛比其他的貘厚,因为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安第斯山区。南美貘和中美貘的脖子上都有鬃毛,能保护它们免受豹子的攻击。在所有的貘中,成年印度貘的特征是最明显的——它们的头部和前腿都是黑色的,后腿也是黑色的,身体中部是白色的。白天,它们躲藏在茂密的浓荫下;夜晚,黑白花纹的兽皮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伪装。在夜色中,它们很难被认出来。

如果被什么吸引住了,或者当一股香气从山野的植被中散发出来,这头生活在伯利兹城的雌性中美貘就会用灵活而敏感的鼻子嗅来嗅去。中美貘和南美貘的脖子上都有鬃毛,这使它们能够免受豹子的攻击。

这头雌性印度貘紧紧盯着自己的孩子。所有的貘在刚出生时都是红棕色的,身上有白色斑点或条纹。两个月后,这些斑点和条纹就会隐去。这种“外衣”能使它们在丛林地面斑驳的阳光中很好地隐藏起来。

在湿地中

▲南美貘在啃咬水边的植被。它的鼻子将可以移动的上唇和鼻孔连在了一起。它吃东西时,上唇就像手指一样能帮助它“采摘”植物。貘擅长游泳,它们经常游到水中进食,或者在水中保持身体的凉爽——淹没在水中甚至还能帮助它们避免危险。此外,水还能帮助它们征服身上的寄生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