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那么多斑马,为什么不用驯化来骑和拉车?
千寻君来回答。
驯化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研究表明,马大约是在5000年前的铜器时代在亚欧大陆被驯化,而这个时间段非洲大陆除了古埃及之外还是一片蛮荒,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草原是斑马的主要分布区,那里至今还保留着诸多原始部落,可以想象在5000年前那里是什么景象。
那里的早期原始人类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生产方式非常落后,没有发展出种植业和畜牧业,自然就用不着斑马。目前我们所见的家禽家畜几乎都是在亚洲大陆上被驯化的,猫是在北非地区被驯化的,而撒哈拉以南的广阔非洲拥有丰富的动物资源,数千年来却没有驯化出一种野生动物,文明进程远远落后于亚欧和北非。
近代,西方殖民者进入非洲之后,发现了斑马这种长相奇特的马类,就尝试着将其驯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极少数斑马被成功驯服,并用于拉车和骑乘。但当时欧洲已经有许多优质的马种,斑马的奔跑速度和耐力比不上优质跑马,力量又比不上挽马,自然没有市场,因此多数时间都用于马戏表演和观赏。而且工业革命开始后,交通工具飞速进步,自行车、火车、汽车相继出现,对传统畜力造成巨大的冲击,斑马的市场就更窄了。
既然不能用来拉车和骑乘,为什么不饲养斑马杀来吃呢?
斑马看起来膘肥体壮,但肉质比不上牛肉,而且斑马性格暴躁,智商很低,攻击性强,易惊易怒,需要宽阔的场地,因此饲养难度很大,成本也很高,很难大规模养殖。
总的来说,就是斑马除了花纹奇特之外,没有任何优点,除了养在动物园里用来观赏,几乎没有其它用处。既然没有用处,就没必要花大力气来驯化了。
非洲那么多斑马,为什么不用驯化来骑和拉车?
谢邀。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斑马是马科的成员之一,既然马能骑,斑马这种外形与马相似的动物为什么没人驯化来骑呢?而且斑马身上还有黑白相间的斑纹,骑起来岂不是更加的拉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为什么人不驯化斑马来骑或是拉车?
斑马和马斑马是马吗?答案是肯定的。斑马与马是同目同科同属的动物,它们都属于奇蹄目马科马属动物,而不同的是,斑马属于马属下不同亚属-斑马亚属。所以说,从宏观上来看斑马其实就是马。但是从细分上看,斑马与马还是有区别的,毕竟亚属不同,种也不同。
在我国的古代,马是古代人的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无论是送信、战争都离不开马。想当年金军的铁骑更是让南宋吃尽了苦头。虽然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时至今日,除了一些马场,马已经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且马也被现在各种各样的车取而代之。
斑马与马都是马属的成员。马的种类超过了200种,但是大部分的马都可以用来骑乘或是拉车,就算是身高在60公分左右的矮马都可以供人骑乘。那么在即便是野生动物稀少的今天,非洲大草原上仍然有上万头斑马,但是,斑马却从未被人驯化来役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人类不驯化斑马?其实,人类并不是不驯化斑马,而是困难和阻碍实在是太多了,下面我们就一一来看一下人类不驯化斑马的原因。
01 野性难驯
非洲的人们可是连狮子、鬣狗等凶猛的食肉动物都敢驯一下的存在,更不用说斑马这种食草动物了。所以,驯服斑马在非洲已经是经过了无数代人的努力了,但是最后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斑马的野性难驯。
斑马脾气暴躁,而且不受任何的束缚。想要驯服斑马,第一步就是要套住它,但是它除了会躲避绳索外,面对人它还会攻击。而且一旦被斑马咬住,它几乎不会松口,有点像乌龟咬人的方式。
所以,如此之强的野性和危险性,让斑马成为了至今都无法驯服的动物之一。
02 投入和产出比
想一下已经被我们人类驯化的动物,哪一种动物几乎除了能够帮助人们生产和工作外,还能供人食用,比如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贡献的是劳动力和鲜美的肉。但是斑马则不同,马肉我们人类就很少吃,作为同科成员的斑马,更不在我们人类的食谱上。
所以,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驯化,而且虽然斑马吃的是草,但是即便驯化成功除了能骑和拉车外,一无是处。与其这样还不如喂一头牛。
03 繁殖能力
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大都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性情相对温顺,第二投入低(大都是食草动物),第三就是繁殖能力强。
在上面这三点中,斑马只占了第二点。有一是它的繁殖能力,不但不强而且很差。野生的雌性斑马仅仅是孕期就长达1年,而且还是每三年生育一次。这种极低的繁殖能力,显然无法满足人们对饲养动物的要求。
即便如此,从古至今人们也没有放弃过要驯服这种“拉风”的坐骑的想法,但是大都以失败告终,而且失败的代价也是很惨重的。即便是表面上成功了,斑马也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它随时都会攻击自己的主人。
综上,斑马一直没有被人驯服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首先,它桀骜难驯,其次它投入和产出比低,最重要的是它的繁殖能力差,这就意味着要想一直把斑马当坐骑,人就要不断的驯化新的斑马。
所以,人类就把把斑马当坐骑的梦想放弃了。
非洲那么多斑马,为什么不用驯化来骑和拉车?
科学家认为,美洲之所以文明不够强大,是因为人类到达美洲的时间晚,此时人类的工具非常先进,杀伤力强。再加上此时美洲大陆的动物没有见过人类,所以面对人类时没有及时躲避,导致美洲大陆上所有大型动物都被屠杀殆尽。
美洲大地上没有大型动物,导致了当地的文明发展不起来,这是因为大型动物可以帮助人类托运货物,充当交通工具,没有了它们,人类的交流速度大大减缓了许多,所以当地的文明就发展不起来。
和美洲不同的是,非洲有很多大型动物大象,狮子,斑马等,但奇怪的是,人们似乎并没有驯化这里的动物来服务于人类。比如:明明这里有很多斑马,但却没有人将它们用来骑乘或者拉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人类驯化动物人类虽然有能力驯化动物,但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适合被人类驯化,只有满足这6点才能够被驯化。
- 食物来源广泛
人类的农业副产品是麦麸、秸秆等植物,如果有一种动物能够以此为食,那么将非常容易被人类驯化。反之,一些食肉动物由于对能量的需求较大,且主食是肉类。由于人类无法满足食肉动物的食物需求,所以才没有大规模驯化食肉动物。
- 脾气温顺
脾气过于暴躁,或者对人类有威胁的生物很难被人类所接受。
- 能够在人工饲养环境下繁殖后代
这是因为生物的驯化并非是在短时间完成,而是会持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如果野生动物在驯化过程中无法诞生后代,那么人类将要重新开始驯化该生物,既耗时又难以被驯养成功。
- 胆子不宜过小
胆子过小的生物很难被驯化的原因是它们有可能在养殖过程中被惊吓到,从而造成伤亡损失。
- 相对较短的生长周期
生长周期越短,人们的投入回报速度越快;反之则得不偿失,比如大象,生长周期大约为10年,这意味着人类想要得到大象的后代,至少需要养殖该大象10年。
- 喜欢群居
群居是因为人类饲养的环境比较密集,无法做到独居生活状态。如果一种动物在群居过程中会相互打架,将会对养殖户带来严重损失,因此这种生物无法被驯养。
斑马为什么不能被驯养斑马属于食草动物,它们的食物来源非常广泛,不仅以草类为食,还以树枝、树叶为食。而且,斑马属于群居动物,它们有着很强的社会性,不会彼此攻击群体里的其他个体。
除此之外,斑马的性成熟时间在3岁左右,生长周期并不算很长,能够满足人类驯化动物的要求。
斑马还拥有其他马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它们比马更能够适应非洲的环境,普通野马很容易因病毒而患病,但斑马的抗病性较好。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优点,所以欧洲殖民者曾经试图驯服斑马代替马,但均以失败而告终。直到现在,野生斑马都无法被驯服,能够驯服的马匹都是杂交斑马,比如:斑马和马杂交的后代。
之所以无法驯化斑马,其实是因为斑马过于机警以及在压力下非常容易受到惊吓。
19世纪末期,贺瑞斯船长曾经试图想要驯服一匹斑马,于是他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给斑马上了鞍和缰绳,但在接下来几天他都无法给这批马上嚼。对此他的解释是斑马的脖子太硬。但实际上,这是因为斑马的视觉和听觉。
首先,斑马的双眼长在头部的两侧,形成单眼视觉,这种视觉在食草动物身上比较常见。单眼视觉的好处是视野开阔,能够在不转头的情况下预警到更多的视野范围。
除此之外,斑马还拥有非常强大的听觉功能,它们的环绕听觉比普通马好很多,而且耳朵可以随意转动方向,能够准确判断出天敌的方向。
这使得人类在为它们上嚼时,它们能非常容易躲过去。
还有,斑马在压力环境下非常容易受到惊吓,而斑马受惊时,会不顾一切地伤害周围的人,存在着安全隐患。
这就是为什么斑马在非洲大陆上很常见,但人类却没有驯化斑马的原因。
总结并不是所有的食草动物都适合被人类驯化,由于它们的食物、生长周期、脾气秉性等都不同,所以只有少部分生物才能够被人类驯化成功。
非洲那么多斑马,为什么不用驯化来骑和拉车?
斑马看起来非常像马,然而,马和驴已经被人类成功驯化,但斑马仍然是野生动物。 那么,斑马为什么没有被驯化成骑乘和拉车的家畜呢?
它们与马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并且具有新奇的价值,人类已经尝试过骑斑马、斑马拉车或赛跑。 斑马的鬃毛和尾巴实际上更像驴。 虽然马、驴和斑马都是从一个生活在大约5500万年前的欧洲和北美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始祖马),这种差异意味着斑马和驴子彼此之间的关系比它们与马之间的关系更密切。
北美马科动物大约8000-10000年前消失,在欧洲和亚洲,旧石器时代的人在开阔的平原上广泛狩猎野马群。气候变化、植树造林和人类掠夺的综合作用将这些动物向东推到了中亚的半沙漠地带。 今天家养马的野生祖先最早是在欧亚大草原西部驯化的, 马最初是作为食用动物饲养的,但它们作为运输、通讯和战争工具的全部潜力导致它们越来越重要。
那么,如果马对人类文明如此重要,为什么斑马不重要呢?人类起源于非洲,奇怪的是,非洲人错过了驯化这种潜在有用的动物。 然而,与欧亚大陆的马科动物不同,非洲的斑马种群相对安全,并且特别适应环境。 所有的马科动物都是食草动物,有完善的“逃跑或战斗”响应。但是为了在一个有大量大型食肉动物(包括狮子、猎豹和鬣狗)的环境中生存,斑马进化成了一种特别警觉、反应灵敏的动物,在面临危险时会逃跑,但如果被抓住,也会有强大的反应。
斑马可以踢断狮子的下巴。它们被人类用套索套住甚至会咬人。对人类狩猎者的熟悉也可能培养了斑马强烈的回避反应。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斑马并不真正“对人类友好”,作为一种动物,它们不符合驯养的标准。 这些包括表现出对脾气温顺、易于照料和有用处。 曾经有欧洲人试图驯化斑马,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斑马野性、倔强的天性经常会爆发出来,甚至伤人。
虽然看起来可能驯服个别斑马,但斑马不是一个很好的驯化选项。斑马难以驾驭的天性和强烈的生存本能之外,使早期人类对它们的驯化兴趣降低。 驯化和选择性繁殖将毫无疑问已经改变了马的身体和行为特征,在早期阶段可能比现在的马更小、更野、更像斑马。
虽然马可能工作更努力,生活在更城市化的环境中,听从主人的吩咐,但它们也过着更安全、更舒适的生活。驯养使马免于灭绝。事实上,作为一种生存策略,全球大约有6000万匹马,这对马的生存繁衍起了作用。 相比之下,斑马的数量现在可能不到80万,人类对它们的生存构成了最大的威胁。面对这些事实,被驯化好还是不被驯化好?
非洲那么多斑马,为什么不用驯化来骑和拉车?
第一,非洲土著在驯化动物方面基本没经验,世界几大驯养物种如猪牛羊鸡等,跟非洲都没多大关系。
第二,驯化难度大,却收益低。性价比不行,还不如已有的驯化物种,再折腾除了科研之外没多大实用价值。
第三,不具有多功能性和商业特性,主要体现在不好看,不好吃,不好养,不好用。
非洲那么多斑马,为什么不用驯化来骑和拉车?
驯化动物,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人类驯化的家畜、家禽,一共就那么几种。查查驯化史都要万年以上,从上溯4500年起就没有新驯化的大型家畜了。那猫驯化的年代相对短了一点,就还有不少未驯的表现。
斑马驯化,肯定有人尝试过,没有成功,而且看来不止一次不成功。明白了,这种动物是没法驯化的,就不再打它的主意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