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百里奚有多牛?李白为何盛赞他“名播天壤间”?

历史上真实的百里奚,绝对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完美的宰相模板。

他智慧过人,辅佐君王开创霸业,内修国政,倡导文明教化。他制定的政策,直接决定了秦国此后两百多年的国运。但同时,手握重权的百里奚,却又不贪图权力,老老实实做国君的副手。身居高位,却又生活简朴,百里奚出门甚至连辆牛车都不舍得坐。堂堂秦国二号人物,每天出门就靠两条腿。

在所有封建时代的皇帝君王眼里,这就是最完美的大臣模板啊!要是天底下的官员,都能像百里奚这样,国家何愁不强大呢?所以,后世对于百里奚的评价,基本上也就是一边倒的趋向于赞美,这就逐渐把百里奚捧上了神坛。

当然,哪怕剥掉这些后人强加上去的吹捧外衣,光是正史中记载的那个百里奚,也绝对算是超级牛人了。

百里奚生于春秋初期,据后世史学家推断,百里奚应该生于周平王在位后期。这位周平王,就是把周朝都城从西安搬到洛阳的那位,东周历史上的第一位天子。

周平王在位期间,随着周王室急速衰落,周王室开始无力弹压天下诸侯。也正是从这个时代开始,各大诸侯国开始疯狂兼并,中原地区开始进入了一个诸侯混战的时代。

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百里奚出生了。

如果百里奚能够出生在一个强国大国,或许还好一些。但问题是,他恰恰出生在弱小的奚国。奚国祖上确实曾经阔过,奚国的初代国君,是周文王二大爷家的曾孙,虽然关系稍远,但也算是姬家子孙。所以武王伐纣之后,就封给了他们家一个虞国。

另外,因为家世比较显赫的关系,虞国国君的爵位,是最高等的公爵。要知道,在整个西周时代,周王室虽然封了一大堆的诸侯国,但公爵就只有八个而已。就连大名鼎鼎的姜子牙,最后也只捞到了一个侯爵,比公爵要低一等。所以,拥有公爵爵位的虞国,在西周时代,绝对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国了。

可惜,到了东周之后,连周王室自身都已经衰落,虞国这个所谓的公爵国,自然也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等到百里奚出生的时候,中原地区几个一流大国,比如晋楚齐秦之类的国家,都已经开始崛起。如此一来,虞国的生存环境,自然更加艰难。

除了出生的国家不太好之外,百里奚本人的运气也不太好。对于百里奚到底是贵族还是平民,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知道,百里奚从小家里就很穷。所以,就算百里奚是贵族,那也是家道中落,和虞国的处境一样。

这样的出身,这样的国家,百里奚想要出头,自然不容易。所以,百里奚人生前三十年,据说一直都在给人家放牛。直到三十多岁以后,百里奚好像突然觉醒了,觉得自己不能这么浑浑噩噩过一辈子,所以就跑去齐国那边游学。

在这趟游学过程当中,百里奚虽然走了很多地方,学到了不少东西,却依然没有任何没捞到一份好前程。这倒也不奇怪,毕竟当时基本上只有贵族才能做官,讲究一个‘世禄世卿制’。百里奚作为一个外来户,既没有出身又没有声望,本人穷得叮当响,自然没人愿意用他。

据说最惨的时候,百里奚路过宋国,身无分文,差点被饿死,只能沿街乞讨。不过,就在这个时候,百里奚遇到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当时有个叫蹇叔的宋国人,看百里奚可怜,就施舍了一下百里奚。而两人交谈过之后,蹇叔很快发现,百里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所以就把百里奚收留在自己家里。

再后来,蹇叔恰好有个朋友,名叫宫之奇,正好在虞国做官。而百里奚也是虞国人,所以接下来,在宫之奇的引荐下,百里奚就和蹇叔一起回到虞国,开始在虞国做官。

不过,遗憾的是,回到虞国之后,百里奚并没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因为当时在位的虞国国君,是一个典型的庸才。只知道享受国君的待遇,贪图富贵,却不知道发展国家。就这样,在他的治理下,虞国越来越弱。而当时的百里奚和蹇叔等人,虽然多次进谏,奈何这位虞国国君根本就不听,所以虞国也就彻底没希望了。

再后来,山西地区的晋国,开始派人来虞国交涉。当时晋国已经崛起,已经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大国了。不过,此时正是齐桓公称霸的时代,晋国虽然强大,但还没有后来那么强。而晋国此番前来拜访虞国,则是带上了一份厚礼。

当然,这份厚礼也不是白给了。晋国的真实目的,是想借虞国的道路,派军队穿过虞国,去进攻虞国旁边的虢国。虢国也是一个老牌强国,同样也是当年西周时代的八个公爵国之一。只是如今虢国也和虞国一样,彻底衰落了。而晋国此番,就是想借虞国的道路,把晋国军队运过去,直接灭了虢国。

对于晋国的这份厚礼,当时虞国这边很多智商在线的大臣,都十分警惕。显然,虞国和虢国这两个国家,都已经衰落了。如果两国抱团取暖,面对强大的晋国,或许还有机会生存下去。可是如果虞国借道,让晋国灭了虢国,那接下来虞国势必会势单力薄,根本无法在晋国的眼皮子底下生存,只有被灭的这条路。

然而,面对大臣们的劝阻,当时在位的虞国国君,却根本不理不睬,反倒是被晋国送来的厚礼蒙住了双眼。此后,虞国国君开开心心的下令,让虞国军队让出一条通道,让晋国军队通过自己国家的领土去进攻虢国。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正如百里奚等人所预料的一样:虢国被灭之后,晋国自然要从虢国撤军,还得从虞国这边撤退。可是撤退途中,晋国忽然翻脸,直接袭击了虞国。虞国这边,根本就没有任何防备,自然抵挡不住。所以最终,晋国没费什么力气,就彻底吞并了整个虞国。

这一下,百里奚可就苦了。

之前在虞国的时候,百里奚好歹还是一个官员。可是虞国被灭之后,百里奚直接成了晋国的俘虏。而按照当时的制度,成为俘虏的百里奚,以后就彻底变成了奴隶了,连原本的平民身份都不如。

此时的百里奚,无疑是跌到了自己人生的最低处。而且,据史书记载,当时的百里奚,已经快七十岁了!

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历经无数风雨,临了却又成了人家的奴隶。这种事情不管发生在谁身上,恐怕都承受不了。

但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接下来,百里奚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同时也是真正成就他的男人。

这个人,就是秦穆公。

百里奚被俘之后,成了晋国的奴隶。当时恰好晋国要嫁一个公主去秦国,所以百里奚就被当成了陪嫁奴隶,一起送去了秦国。到了秦国之后,百里奚不甘心受辱,所以直接找了个机会逃走了。但是,就在百里奚刚刚逃离秦国,跑到楚国那边的时候,却又被楚国人抓住,直接被当成了逃奴。

所以接下来,百里奚就成了楚国的奴隶,继续做他的老本行,帮楚国人放牛。

兜兜转转几十年,百里奚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而且甚至还不如最开始的时候。最开始的时候,百里奚虽然也很穷,但好歹还是平民。可是如今,却连平民都不是了,只是最低等的奴隶。

大概也是老天爷觉得,百里奚这一辈子太惨了。所以,就在百里奚逃到楚国后不久,秦国这边就开始出现了转机。

秦国这边,当时在位的正是秦穆公。当时秦国已经逐渐崛起,而秦穆公为了让秦国进一步发展,所以才求娶了晋国的公主。而这位晋国公主嫁过来,做了秦穆公的正妻之后,秦穆公无意间听公主身边的下人,提到了百里奚的名字,并且提到百里奚之前在虞国的时候,是多么多么有能力。虞国国君要是听了他的话,虞国根本就不至于灭亡。

这一下,秦穆公的心头彻底火热了起来。

要知道,当时的秦国,虽然已经逐渐崛起,但是却严重缺少人才。而且因为秦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在短时间内,这个问题似乎也无法解决。

秦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中期。秦国的先祖,最早就是周王室的马夫,主要工作就是给周王室养马。后来,为了方便马夫们养马,周王室就把今天甘肃天水一带,分给了秦国的先祖管理。不过,此时的秦国,只是对这块地方有管理权,还并不算是一个诸侯国。

直到西周末年的时候,随着那位周幽王玩坏了整个西周,犬戎攻破了镐京。此后,秦国的先祖作为周王室的直属臣子,自然也要率兵前来救援。而且赶跑了犬戎之后,周平王把首都从镐京搬到洛阳,这一路上也是秦国先祖护送。如此一来,秦国先祖也就有了拥立之功。

正是因为立下了这样的大功,所以当时周平王就甩给了秦国先祖一张空头支票。除了册封秦国诸侯国的地位,以及一个伯爵头衔之外,周平王还许诺,以后秦国赶跑了犬戎,从犬戎手里夺回了地盘,可以完全归秦国自己所有。

这个许诺,虽然只是一个空头支票,但是却给了秦国扩张的合法性。所以接下来的上百年里,秦国的几代国君开始不断扩张,逐渐从甘肃天水扩张到关中地区。而到了秦穆公时代,秦国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关中,相比其他诸侯国来说,地盘已经算是很大了。

此时的秦国,已经隐隐成了一个大国。但同时,秦国国君出身马夫,这个身份还是让很多中原诸侯国瞧不起。所以,当时很多中原诸侯国的人才,都不愿意来秦国做官。甚至在他们眼里,秦国人和犬戎没什么两样,都是所谓的‘野蛮人’。

如此一来,秦国对人才的需求,自然就越发强烈了,而且短时间内还无法解决。所以当秦穆公听说,公主的陪嫁奴隶当中,有个顶尖人才,而且还让他给跑了,顿时懊悔不已。

所以在这之后,秦穆公就开始琢磨,怎么把百里奚找回来。没过多久,秦穆公就得知,百里奚离开秦国之后,逃去了楚国,而且此时还被抓起来做了奴隶。所以这时候的秦穆公,就想了一个招:他直接派人去楚国,用五张羊皮作为代价,把百里奚给买回来了!

一个顶级人才,永远是无价的。而一个七十多岁的普通奴隶,按照当时的价值观来说,给五张羊皮都算是高价了。所以在这之后,楚国人没有任何为难,直接放百里奚回了秦国。而百里奚回到秦国之后,秦穆公则是当即解除了百里奚的奴隶身份,并且和百里奚畅谈了三天三夜。

经过这番畅谈之后,秦穆公算是知道,百里奚确实是最顶尖的人才,当即就想把百里奚封为上大夫,让百里奚帮他来管国家。而百里奚则是首先推辞不受,但是在秦穆公的坚决要求下,百里奚最后还是当上了上大夫。但同时,百里奚还把自己的朋友蹇叔和宫之奇等人,都叫到了秦国做官。而他们的儿子,则是成了秦国的大将军。

从这时开始,以百里奚为首的这个外来小团体,开始在秦国扎下了根。不得不说,百里奚确实是很有能力的。此后的七年时间里,百里奚帮秦国系统制定了各项制度,而且还把很多中原诸侯国的文化风俗,带到了秦国,逐渐改变了秦国人野蛮彪悍的风俗习惯。

与此同时,在百里奚等人的坚持下,秦国在秦穆公这一代,彻底控制了整个关中,并且拥有了函谷关这样的天险要塞。而且后来,在百里奚的建议下,秦穆公不再执着于东出,而是开始逐渐统一西方。也正是因为占据了整个关中,并且在西方拥有超大的战略纵深。凭借着关中地区的天险优势,后来秦国才能进可攻退可守。

可以说,后来秦国所有的谋略和规划,都是建立在占据关中地区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占据整个关中,后面的一切,恐怕都是空谈。

除此之外,百里奚还在秦国的外交和内政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秦国正是靠着百里奚的谋虑,所以可以在晋楚两国之间进行摇摆,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好处。后来,秦国联楚抗晋的国策,也是百里奚生前有所规划的。而这个国策,在整个春秋时代,都被秦国视作基本国策,从根本上决定了秦国的国运。

而且,百里奚的儿子,后来更是率领秦国的军队,击败了晋国,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如果没有百里奚一家的贡献,秦穆公想要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几乎就是痴人说梦。而且,秦国占领整个关中这个优势,后来更是直接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百里奚虽然仅仅在秦国执政七年之后,就因病去世了。但他所制定的很多政策,则是被秦国坚持了上百年的时间。一直到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其实都是按照百里奚的规划在前进的。

最为难得的是,这样一个超级猛人,本人不贪不占,生活简朴。就连他的后代,也没有在秦国建立什么强大家族,去威胁秦国国君这一脉的地位。

这样的百里奚,作为大臣,简直就是完美的。

大概也正是因为百里奚太过完美,所以千年之后的李白,才会发出‘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的感慨了。

南阳百里奚有多牛?李白为何盛赞他“名播天壤间”?

李白到南阳游历,写有一篇《南都行》,其中有诗句“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李白说,南阳人杰地灵,英豪辈出,陶朱公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称霸,五羖大夫帮助秦穆公称霸西戎,他们都建立了巍巍不世功业,难以企及呀。在诗中李白提到的南阳名人还有东汉帝王刘秀,以及他的皇后,有沉鱼落雁,闭花羞月之貌的阴丽华,还去武侯祠拜谒了诸葛亮。

百里奚自古以来,有口皆碑,一直是南阳的历史文化名人。(下图为南阳百里奚墓碑)

现在南阳市郊还有百里奚村,百里奚墓,百里奚路。宋代黄庭坚路过其墓,感慨万千,赋诗一首《过百里奚大夫冢》。我开始也很纳闷,百里奚是虞国大夫,怎么会是南阳人呢?后来在《史记》商君列传中,看到商鞅的客卿赵良曾说,百里奚为荆之鄙人。荆,指荆棘杂草,代指荒蛮,未经开化的楚国,鄙人,指身份低贱的人。可见,百里奚是楚国北境的南阳人。百里奚到底有多牛?为何有如此高的名声?

百里奚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大器晚成。

百里奚和姜尚,苏秦有相似的坎坷经历,一生命运多舛,历经磨难。年少时,百里奚就刻苦求学,遍览群书,立志建功立业,扬名诸侯。他游学齐国,花光了路费,只能四处讨饭,这时他一生的贵人出现了,他遇到了当世的高人蹇叔,蹇叔一看,觉得这个人言语不凡,就主动接济他,两人便成了莫逆之交。后来到七十多岁才被秦穆公拜相。

仗义蹇叔助百里,三阻朋友显神威。

一个人能不能成材,朋友很重要,百里奚就结交了一位能洞察形势,见微知著的蹇叔。当百里奚要去齐王手下做事的时候,蹇叔就劝阻他,说跟随齐王很危险,很快,齐王无知和他的手下都遭到灭门之灾。这就是平常说的伴君如伴虎。百里奚于是到了周朝,以养牛为名,接近,拜谒了周王,周王动了心,准备起用百里奚,这时,蹇叔又马上提出反对意见,说周王的王位获得的名不正,言不顺,很危险。结果呢,周王不多久就被赶下台,百里奚躲过了第二次灾祸。到第三次出仕虞国的时候,蹇叔还不同意,百里奚明知道虞国国君不会听他的,但为了获取一份俸禄养家,便做了虞国的大夫。

些小五张公羊皮,换来一世贤宰相。

社会上最缺的是人才,最浪费的也是人才,人才往往屈陈下僚,不被重用。虞国国君没有接受百里奚的建议,接受了晋国贿赂的良马和碧玉,借道给晋国,晋国还师时,顺手牵羊,灭了虞国。百里奚没有听从蹇叔的建议,从上大夫沦为阶下囚,被晋国送给出嫁到秦国的公主做仆人。百里奚不甘受辱,半路上,逃回家乡宛,就是现在的南阳。被守城的人抓住,依旧做奴隶,按照周朝的制度,亡国之君臣都会沦为奴隶的。就这样,一个治世良才,晋国错过了,楚国错过了,只有秦穆公用最小的代价,得到了最大的人才。

秦穆公听说百里奚很贤明,有才干,想出重金赎回百里奚,又怕引起楚王的注意,就派使者拜见楚王,请求说,我们秦穆公夫人的奴仆被你们抓了起来,我们想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回去。楚王就答应了。秦穆公向百里奚请教治国之道,两人谈了三天,秦穆公就起用百里奚为相国,授之于政。百里奚可没有象庞涓那样,嫉贤妒能,残害师兄,而是极力推荐料事如神的蹇叔。

孔子曾称赞秦穆公,能从囚犯之中,起用五羖大夫,遂称霸诸候,秦国虽小,但有并吞天下之志,位置虽然偏僻,但能实行仁政,称王也是应该的。孟子也曾说,百里奚举于市,对其非常赞赏。

内修政治,外阻强晋,开地千里,称霸天下。

秦国在春秋时期,地处偏僻西境,受到各国歧视,不能参加诸侯大会。百里奚为相国后,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大力发展农业。存恤老人,顾念幼弱,实行仁政,以仁义教化百姓。使秦国摆脱了愚昧,贫困的境况。

百里奚胸怀天下,施德诸侯。阻止东伐郑国,三次帮助晋国新君登基,晋国大旱,同意转运粮草,帮助晋国度过难关。秦国国内大治,国富兵强。巴国主动进贡,西戎由余拜服。后来在由余的帮助下,吞并了十几个西戎小国,广地千里,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从此,秦国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结束语:《史记》中这样形容百里奚的:他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功名藏于府库,德行施于后世。死后,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舂者不相杵,此五羖之徳。意思是,百里奚步行上下班,天气再热,也不打伞。他行遍秦国的各个地方,从来都是一辆车,独来独往,没有随从车辆,没有全副武装的护卫,名垂史册,德泽后人。他死后,全国人都痛哭流涕。

南阳百里奚有多牛?李白为何盛赞他“名播天壤间”?

百里奚个人品质高尚,其高尚品质和爱民思想对中国传统士人的人格形成有很大影响。唐宋以前,南阳城西就有百里奚的墓冢(七星冢)并有石麒麟,麒麟岗由此而得名。

百里奚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结束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区的征战,开始了关中的崛起。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

大诗人李白,多次来南阳游览,感于百里奚伟业,热血沸腾,慨然留下了“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和“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的佳句。

李白盛赞的百里奚名播天壤间,不是说他的业绩有多么多么宏大,而是指其高尚品质和爱民思想对中国传统士人的影响。

南阳百里奚有多牛?李白为何盛赞他“名播天壤间”?

百里奚,那可不是一般人,说他的才能可比管仲、乐毅一点都不夸张,而且他德才兼备,品德高尚,为后人称颂,由于其传奇的一生,对秦国后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逐渐引起现代历史学者重视,现在就来说说他与多牛:

史上第一个传奇人物

百里奚,字井伯,也称百里傒、百里子,楚国宛城人,自幼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可是家境贫困,但楚国宗法制度森严,平民没有希望入仕为官,幸得秦穆公赏识,以五张黑公羊皮从楚国换到秦国,并被秦穆公重用,秦穆公甚至把秦国的军政大权都赋予他,并封他为五羖大夫,随后百里奚通过内政、外交等手段,使秦国第一次在春秋战国时期崛起。

中国古代的道德典范

百里奚作做为秦国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品质高尚,作为一个儿子,他努力地工作,补贴家用;作为丈夫,百里奚一心记挂着糟糠之妻,即使在自己飞黄腾达之后,也并没有忘记远在农村的妻子,这是担当也是职责;作为人臣,他尽忠职守,为国家着想为人民着想,劳作不乘车马,暑热不张伞盖,在都城里行走不用车马随从,不用甲兵护卫。他一直是君子心目中的榜样,也是完美人格的化身。

使秦国崛起的千古名相

百里奚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晚年建树了辉煌的业绩。他依靠出众的才智和超群的谋略,使僻处一隅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秦国取得霸主地位,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正象《史记》所载孔子的评论,“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圣人孔子对百里奚评价中肯,秦穆公得到千古明相百里奚的辅佐,才成就了秦国霸业也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白为何盛赞他“名播天壤间”?

“诗仙”李白,多次来南阳游览,感于百里奚传奇,热血沸腾,慨然留下了“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和“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的佳句。李白盛赞的百里奚名播天壤间,不是说他的业绩有多么宏大,而是指其高尚品质和爱民思想对中国传统士人的影响,即不管是在贫寒还是在富贵的时候,他总能保持自己的品性及清廉、刚正,出淤泥而不染的心性。

总结:百里奚是不容置疑的南阳人,其去世后,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连小孩子也不唱歌谣,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发出相应的号子。做为一个南阳土著,深深的为百里奚的品德和才华所震撼,也为之骄傲。

我是宛都说事儿,80后南阳土著,说南阳人感兴趣的事儿。

欢迎朋友们关注、评论、点赞。

南阳百里奚有多牛?李白为何盛赞他“名播天壤间”?

百里奚:我只值五张羊皮?可是我不作践自己!

宋代黄庭坚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过百里奚大夫冢》

客行感时节,况复思古人。

何年一丘土,不见石麒麟。

断碑略可读,大夫身霸秦。

虞侯纳垂棘,将军西问津。

安知五羊皮,自鬻千金身。

末世工媒孽,浮言垢道真。

幸逢孟轲赏,不愧微子魂。

百里奚的出身我在这就不多说了,我相信感兴趣的人都略知一二。

他的一生发生了几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五件事情成就了他秦国名相的一生!

一、羊皮换相

也许五羖大夫的名声太响亮,以至于我们大家都以为,百里奚就是一个陪嫁的奴隶。其实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有点先入为主地想当然的想法。

百里奚本来就是虞国的大夫,后来晋献公灭了虞国俘获了百里奚,为了讨好秦国,晋献公才把百里奚作为陪嫁奴隶送给了秦穆公。

后来百里奚逃到楚国之后,秦穆公才知道原来晋献公礼单上有百里奚这个人,秦穆公当然也知道百里奚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要是秦穆公是一个聪明人就是从他要百里奚的手段可以看出非同一般。

配图-1

假如秦穆公要大张旗鼓地给楚王开价,说百里奚是个人才,我想花重金给他买过来,我想楚王必定不允许,人才进入秦国必然对楚国不利,这种事情换谁谁都不干。

秦穆公怎么问楚王要呢?他想到的是不透露百里奚真正的价值,而是谎称自家的陪嫁奴隶逃到了你的地盘。现在我愿意用五张上好的山羊皮来换取我自家的东西,这总说得过去吧?

就这样五羊大夫落到了秦穆公手中,也得到了秦穆公的重用。

二、相堂听琴

百里奚被俘获时,他的家室都留在了故土,因为那个时候常年战乱,他与发妻就这样失散了。

照理说百里奚都是秦国的大夫了,要娶个三妻四妾也不是什么难事,况且那个时候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很多事情可以放下了,但是他依旧没有放下发妻。

有一次他在相府举行宴席,席间他准备了歌舞演奏来款待宾客。

这个时候相府的一个仆人请求为大家演奏一曲,经过同意后这位仆人开始了弹唱:

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初娶我时五羊皮。临当别时烹乳鸡,今适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坟以瓦,覆以柴,舂黄黎。

搤伏鸡。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贵捐我为。

百里奚听到这曲词,大为惊讶,谁这么大胆敢编排我相爷的故事?

结果他让人带入近前一看,是百里奚失散多年的发妻杜氏,两人阔别多年重新再见,抱头痛哭,百里奚认妻的故事在当时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配图-2

三、筚路蓝缕

公元648年,晋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导致大量的百姓落为难民。

这个时候秦穆公想趁机灭了晋国,因为在地缘上,晋国是秦国东进最大的障碍,只要灭了晋国那么秦国称霸天下的步伐又进了一步。然而百里奚却反对这样做,他认为趁他人国难之危而取其地,胜之不武!即使夺取了地盘也守不住。

其实百里奚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在那个时候你即使征服了晋国,也得不到晋国国人的支持,是很难长久的!百里奚不仅不同意攻打晋国,还建议秦穆公给晋国百姓送粮食,没错!就是送粮食!

秦穆公后来才明白这是攻心之计,只有征服了晋国百姓的人心,才有可能彻底征服晋国!秦穆公听取了百里奚的建议,给他们送去大量粟米!

百里奚之所以不同于其它的名相名将,他不会为了取得成绩没有底线,最起码他是不愿意看到黎民百姓经历痛苦的。所以他在民间的声望之高,很多同时期的国君都望尘莫及!

配图-3

张嘉谋《梅溪东村晚归》:

风逐梅溪带冰流,村前响彻晚钟收。

欺它水浅思横渡,让彼岸高不系舟。

雪满柴门车撤少,烟笼野寺树梢稠。

草枯渐觉舒青眼,山老犹争露白头。

西望残碑百里墓,南来古柏三顾楼。

卧龙耐冷等归鹤,奇兽辟邪护牧牛。

麦陇斜移人影健,夕阳时听犬声幽。

而今莫下陈蕃榻,怕有月明上玉钩。

南阳百里奚有多牛?李白为何盛赞他“名播天壤间”?

南阳尽出牛人,姜子牙、百里奚、范蠡、张衡、张仲景、诸葛亮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牛人,其中,姜子牙称谓谋圣、范蠡称为商圣、张衡称为科圣、诸葛亮称为智圣,这就是“南阳五圣”。在这“五圣”,我认为以范蠡最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