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是怎么死的?
在目前我们已知的史料当中,其实并没有详细地记录赵云的死因,只是记录赵云在蜀国因病去世。所以,赵云的死因,就成为了后世很多人猜测的谜团。目前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赵云死于年老和心中抑郁,最终导致的猝死。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出生于河北石家庄地区。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这地方叫做常山郡。
青年时代的赵云,有勇有谋,深得乡邻百姓的认可。所以,赵云成年之后,恰逢东汉末年的乱世,便被当地官员推荐给了公孙瓒。所以,赵云起初是跟随公孙瓒打天下的,并不是一开始就跟着刘备的。
那么,赵云又是怎么和刘备联系到一起呢?
要说我们刘皇叔的发家史那可就长,刘备起初其实没有任何势力,多数都是先依附他人,再暗中积蓄力量,对袁绍如此,对曹操也是如此,和孙权联合也是如此。
最开始的时候,刘备刚刚拥有一支小部队,自身便依附于公孙瓒。公孙瓒是刘备的同学,两人很早就有了深厚的交情。就是在公孙瓒这里,刘备见到了很投眼缘的赵云。
此时,公孙瓒与袁绍正在交战,刘备也就帮着公孙瓒一起打袁绍。在此期间,刘备帮公孙瓒打仗,公孙瓒也不能完全放松对刘备的监管,所以便派遣赵云随行。岂料这一手,便将赵云更加推向了刘备这一边。
再之后,由于赵云家中兄弟去世,急匆匆向公孙瓒请辞回家料理丧事。刘备料到公孙瓒必定不是诸雄的对手,心中便有了计较,明白赵云不会久居公孙瓒处。临别之时,刘备向赵云打起了感情牌,赵云心中尚存对公孙瓒的感激之情,所以暂时拒绝了刘备的邀请。
但从这个时候开始,赵云对于刘备,已经有了很大的好感。
在赵云回家料理家事的这几年,天下群雄并起,各方势力混战。公孙瓒想与袁绍共分河北。但没想到的是,袁绍率先占领河北,再也不提瓜分地盘的事情。于是公孙瓒派自己的弟弟公孙越前去讨要土地未果,竟然还被袁绍利用计谋将其诛杀了。
自此之后,公孙瓒与袁绍有不共戴天之仇,但是最终却不敌袁绍,落得自焚的下场。在其自尽后也未能落得完整的尸首,他的头颅被袁绍割下来送给了曹操。
此时,赵云也得知旧主公孙瓒已经死去,心中便了却了最后一丝顾虑,便只身来到了邺城。刘备当时正依附于袁绍,刘备与赵云二人在邺城会面后,彻夜未眠,相见甚欢。赵云得知刘备有胸怀天下之意,愿意助其一臂之力。
此后,赵云暗地里帮助刘备招兵买马,刘备便表面上与袁绍打哈哈。
两年过后,刘备又离开了袁绍,依附于刘表。到了刘表这边之后,转眼间又是好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在此期间,曹操几乎统一了北方,而刘备在南方则是没多大进展。
此后,随着曹操统一北方,曹操派大军南下,准备直接扫平刘表和孙权,彻底统一天下。在此期间,刘表又忽然病逝,荆州危在旦夕。
关键时刻,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上演了一出火烧新野的好戏,将曹洪打得半死,几乎全军覆没。而赵云在新野之战中,俘虏了自己的发小夏侯兰,出于内心的不忍,赵云替他向刘备求情。刘备见状只好答应,并且让夏侯兰在自己的军中任职,但是赵云并没有对自己的发小夏侯兰多加照顾,这也体现了赵云的忠心耿耿和公私分明。
接下来的岁月中,赵云多次立功,堪称刘备麾下最忠心的将领。赤壁之战时,曹操率领20万军队沿江而下,刘备不愿意归降曹操,于是率领百姓逃亡。
由于人数众多,又不愿意抛弃百姓而败坏自己的名声,所以刘备的行军速度很慢。最后,在长坂坡附近,刘备被曹操所率领的几千轻骑兵追赶上,刘备为了逃命丢盔弃甲,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也走丢了。
混战当中,刘备率领一部分残兵逃跑,在混乱之中又不见了赵云。众人皆言赵云投降了曹操,而刘备很有信心地说,赵云绝不是那样的人。没过多久,赵云抱着刘备的孩子刘禅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赤壁之战之后,赵云跟随刘备,收复了荆州四郡。赵云被任命为偏将军,取代了赵范当上了桂阳太守。在此期间,赵范多次贿赂赵云,想凭借着自己嫂嫂的姿色,来色诱赵云。然而,赵云却在美色面前不为所动,反倒因为赵范的这个举动,知道并非心甘情愿投降,处处提防与他。
果然,不久之后,赵范率领一部分心腹偷偷溜走。也正是因为赵云的防范,赵范未能动摇刘备在桂阳郡的统治。这对刘备后来的发展来说,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刘备拿下了荆南四郡,当上了荆州牧。此时的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实际地盘,成了一方诸侯。此时的孙权,见到刘备势力迅速膨胀,便提出与刘备结成亲家,将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
而两人成亲之后,刘备不安于现状,要想成就帝王伟业,必须得到西蜀。之后不久,刘备率领几万人马,进入益州地区,留下自己的兄弟看家。孙尚香在此期间比较骄横,她的随从也行为不举。
多亏了刘备让赵云负责军务和内务,在此期间,孙权打算接回孙尚香和刘禅。赵云得知此事后,与张飞拦江设卡,这才成功接回了刘禅。
如果没有赵云的话,估计刘备就算成功建立了蜀汉政权,后来也没人能接班。
再后来孙刘交恶,关羽被孙权部下所杀,刘备失去了最后一点理智,打算率军亲征。然而赵云对此事提出了明智的意见,但是刘备没有听劝,继续攻打孙权,导致惨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夷陵之战结束后,没过多久,刘备便积郁成疾,因病去世。而赵云则是以老将的身份,开始继续辅佐幼主刘禅。
辅佐了刘禅数年之后,诸葛亮又开始指挥蜀汉政权,出兵北伐。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年迈的赵云不减当年之勇,随着诸葛亮出征。多次为蜀军冲锋和断后,将蜀军的损失降到最低。但结果,在这次北伐过程当中,因为马谡不听军令,导致蜀军大败。
在这场大战之后,赵云似乎是耗尽了一生的心血。不久之后,蜀军撤退,赵云也一病不起。一年多以后,赵云在蜀地去世。至于去世的原因,史书上则没有太多记载。后世史学家认为,赵云应该是因为觉得北伐无望,心力交瘁,最后郁郁而终了。
纵观赵云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相比演义小说里那个举世无敌的赵云,真实的赵云,确实是一个非常勇猛的猛将,但却并不足以独当一面。这样的赵云,是一个典型的猛将型人才,但却并非一个帅才。
而赵云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儿子,也继承了他的意志,继续为蜀汉政权战斗。尤其是他的次子,后来更是常年追随姜维,与魏国交战,最后战死沙场。
这样的赵云,或许远比演义小说里那个无敌的形象,更值得让后人去尊敬。
赵云是怎么死的?
赵云身强力壮,之所以在第一次北伐后突然去世,其实和诸葛亮有很大的关系!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赵云都是蜀汉响当当的猛将,虽然很多人说赵云只是一个“保镖”,能力不强,但是在《三国志》中,陈寿直接把赵云和黄忠一同比作刘备的爪牙,这说明在当时人的心目中,赵云是一个相当厉害的猛将,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弱!赵云一生忠勇,结果在蜀汉第一次北伐后,很快就去世了,令人遗憾,而遗憾之际,我们不禁也要好奇了,为何强悍的赵云在北伐过后突然就去世了呢?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传闻中赵云是被他妻子用绣花针扎了一下,最终去世,这种说法太有神话色彩了,不值得轻信,而正史中关于赵云的死,记载也是非常简单,看不出什么原因,但是我们从赵云临死前发生的事情,倒是可以推测一番,得出赵云去世的真实原因!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刘备去世后,蜀汉动荡,国内混乱,于是在曹魏和东吴看来,蜀汉似乎已经没有发展前途了,很难再恢复巅峰实力。曹魏上下更是一致认为,东吴才是最大的目标,集结重兵对阵东吴。不过令众人都没想到的是,诸葛亮的能力竟然能有这么强,短短几年时间,不仅平定内乱,稳定了蜀汉,还为蜀汉拉死了一支强军,更甚者,诸葛亮还主动北伐,进攻曹魏!
北伐之初,魏延曾献上子午谷奇谋,想要兵出子午谷,突袭长安,但是诸葛亮用兵谨慎,没有同意魏延的计划。诸葛亮的计划是这样的:赵云、邓芝率一支军马作为疑兵,由箕谷摆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形势,吸引魏军,然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向祁山发起进攻。由于魏国一致认为蜀汉没啥实力了,所以对蜀汉的防备非常松懈,陇右三郡很快望风而降,只有两个郡还在坚守待援,这可吓坏了魏国,连忙命令大军前去增援。
诸葛亮第一次带兵,也犯了些小错误,反正就是迟迟攻不下剩下的两个郡,而魏国的援军又来得非常快,诸葛亮只能分出一部分军队前去守卫街亭,延缓魏军的行进步伐,结果由于马谡不听调度,被张郃轻易击败,街亭失守,诸葛亮有被截断后路的风险,只能无奈撤退。而诸葛亮派出的疑兵赵云呢,他这一路打得怎么样呢?
关于赵云这一路军队的作战情况,记载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反正最终的结果也是败了,至于是怎么败的,不同史书说的理由不一样。三国志赵云传中说,赵云之所以战败,是因为曹军比较多,而赵云这支部队是疑兵,没有多少人,所以打不赢曹军。
《三国志》: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从这一段记载来看,似乎这场战败并非赵云之过,而且赵云还敛众固守,减少了很多损失,看起来赵云似乎还有点功劳,至少没有大败。不过我们从另外两处记载就能看到不一样的情况。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诸葛亮因为第一次北伐失败,把原因上奏给了刘禅,而在这份上奏中,我们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三国志》: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注意那句“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从这句话可以看到,诸葛亮是把街亭之失和箕谷之败放在一起说的,可见箕谷这一战并非小输,赵云不仅仅是因为魏军比较多就退兵了。街亭之战失败的原因,诸葛亮说的是马谡违抗命令,而箕谷之战的失败,诸葛亮说的是不戒之失,这个不戒是不是指的是赵云没有做好戒备,遭到了魏军的偷袭,所以被打败撤军了?而诸葛亮后面那句“咎皆在臣授任无方”,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于自己,说自己不会用人,用人出现了失误,这样一串联起来的话,那诸葛亮的意思岂不是在说这次用马谡用错了,用赵云也用错了?再结合赵云被贬官来看,很可能箕谷一战,赵云是被魏军偷袭打败了,所以才撤退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汉晋春秋的记载,更加能确定,赵云在箕谷一战,表现确实不佳。
《汉晋春秋》: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我们看诸葛亮说的这段话,他说大军在祁山、箕谷两处的兵马都多余敌军,也就是说,赵云其实是在自己拥有优势兵力的时候,被魏军击败的,这就让人有点匪夷所思了。赵云也是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实力非常强悍,在汉水之战时,他还曾临阵反击,打败过曹操,怎么到这一战,他却在占据兵力优势的情况下被打败了呢?谁有这个能耐呢?
实际上这个人就是曹魏的曹真了,这个曹真可不得了,他是曹操的养子,军事素养非常高,一生罕有失败,连诸葛亮在他手上都曾吃过亏。站在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赵云败给他,似乎并非多大的耻辱,但是当时的人不这么看啊,赵云身经百战,到老了却遭受了这么一次战败,心里肯定是过意不去的,而且从诸葛亮的话语来看,似乎他对此也非常不满。注意那句“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这话一出,谁受得了?赵云作为刘备时期的老将,哪里受得了这种刺激?
看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了,赵云在去世前经历了什么。箕谷之战,赵云统领大军做疑兵,牵制曹真,结果赵云用兵不如曹真,反被曹真以少量兵力偷袭击败,当赵云重整兵马时,曹魏大军杀到,赵云只能撤退。虽然赵云保住了大部分军队,但他的撤退也是非常狼狈的,他甚至烧毁了部分栈道,才得以阻止魏军的追击。撤退回去后,赵云因作战失利,受到了贬官的处理,最终郁郁而终。
赵云之所以郁郁而终,也是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心中有愧
赵云是一个忠勇之人,当初他离开公孙瓒,就是觉得公孙瓒这个人不够仁义,所以才心向刘备。之后刘备怒而伐吴,赵云劝谏,也是因为赵云太过忠勇,看重大局,他认为曹魏才是真正的敌人。终赵云一世,都在为匡扶汉室、打回中原做努力,谁知道这一次北伐,他竟然遭到大败,心中非常羞愧,觉得自己对不起蜀汉,愧对先帝,所以心中非常郁闷。
二、来自诸葛亮的刺激
诸葛亮在对刘禅的上书中,将赵云的箕谷之败和马谡的街亭之败相提并论,令赵云非常难堪。而且诸葛亮说到最后,把原因都归结于自己用错了人,这让赵云怎么想?打了一辈子仗,就败了这么一场,就这么说我?尤其是那句“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这话怎么听怎么刺耳,马谡已死,这一人指的又是谁?赵云本身就比较羞愧郁闷了,一听到诸葛亮的这番话,这还有什么想头?于是悲愤交加中,赵云身体每况愈下,最终气绝身亡。
结语
关于赵云的死,史书中并没有明说,不过本文根据赵云去世前发生的三件事情做出推测,认为赵云其实是悲愤交加而死的。箕谷之战,赵云被曹真击败,心中十分郁闷,觉得愧对丞相,愧对先帝,而回到蜀汉的赵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抚,反而因诸葛亮将自己和马谡之败相提并论更加感到羞愧,当诸葛亮说出,蜀军之所以败,不是因为兵少,而是因为大将不行之后,赵云更是羞愧得无地自容了,最终,他在悲愤交加中,郁郁而终。
赵云是怎么死的?
郁闷而死的!
赵云是怎么死的?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书中描写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公元194赵云初仕公孙瓒,。《三国演义》里,赵云在磐河之战解救了公孙瓒,并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
小说里描述,赵云是一名万人敌的猛将,他一生中与他交手的名将并不多,所杀名将则更少。在公元201年汝南与曹操军作战时斩杀“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览,三十余合战败“河北四庭柱”之一张颌。
刘备初到荆州时,赵云斩杀山贼张武,抢得的卢马献与刘备。公元207年赵云斩杀来犯新野曹仁部将吕旷,并以十数合战败李典。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刘备丢下妻子南奔,赵云一面抱着幼主刘禅,一面保护刘备之妻甘夫人,母子二人因此得以幸免,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
长坂坡是赵云的成名战,赵云进出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杀夏侯恩夺得名剑青钢,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惇部将钟缙、钟绅,唬退张郃,力战焦触、张南、马延、张(岂页)四将,在曹操军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营名将50余员,当时曹操亦赞曰:“真虎将也!”。
诸葛亮对于智勇双全的赵云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借东风毕后就是依靠赵云接应,那时赵云射断吴将徐盛船上篷索,也显示出了他过人的射技。刘备到东吴娶亲时,诸葛亮也放心地将保卫工作交给赵云,而赵云也不负所托达成了诸葛亮的计谋,这也是与赵云本身谨慎细致的个性分不开的。
孙权为了夺回荆州所使用长使张昭的计谋,欲将刘备之子刘禅作人质换取荆州,“赵云截江夺阿斗”更是他勇武与见识独到之处。公元211年赵云入川沿江西上江阳,与诸葛亮会师成都。
攻克成都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因劫粮被魏将张he、徐晃围困,赵云于汉水营前往接应,斩杀魏将焦炳,冲入曹军重围,战退张郃、徐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曹操见亦惊叹:“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
后在汉水以拒曹军,占得曹军营寨,刘备赞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称赵云为“虎威将军”。公元223年,赵云升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再迁为镇东将军。公元225年,南蛮叛乱,赵云、魏延为大将随诸葛亮征讨南蛮,赵云斩杀三洞洞主之首金环三结。
小说里,赵云于公元228年随诸葛亮北伐,在凤鸣山与西凉魏将韩德一家作战,赵云刺死长子韩瑛,刺倒四子韩琪,射死三子韩琼,生擒二子韩瑶,后再刺杀韩德(灭门?),威震诸军,而此时赵云年已七旬。
《三国志》里,公元228年赵云与邓芝与魏帅曹真对阵,兵少敌强,在箕谷失利,但由于赵云召集部众,固守阵地,不至大败,撤军后赵云被降为镇军将军。
而小说里是,诸葛亮因马谡失守街亭而撤兵,赵云、邓芝断后,赵云抵挡郭淮,刺死苏喁,杀退万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
公元230年,赵云于成都病故,享年76岁,追谥为顺平侯。在小说里纵观赵云一生,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得善始善终,与他同为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则显得不如他了。赵云有二子,长子赵统,承袭父爵,官至虎贲中朗,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任牙门将,随姜维出征,参加沓中之战阵亡。
赵云是怎么死的?
这个我知道。
关于赵云之死,有很多民间传说。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其中的一个传说。在此我要特别说明,这只是民间传说,不是真是历史,仅供大家消遣娱乐。
传说,赵云是被针扎死的。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百战百胜,人称常胜将军!
据说赵云武艺太过高强,大小百余战从未逢敌手。千军万马中几经生死,但是从来没有受过伤!连一根毫毛都没有伤过。
赵云自己也极为得意。年纪大了以后退休在家养老。有一天赵云又跟老婆提起自己的得意往事,说从来没有受过伤。他老婆当然知道他的光辉事迹,也知道他从来没有受过伤。
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老夫老妻的忽然想调皮一下。于是拿着绣花针,对赵云说,将军武艺高强,不怕千军万马,能防住我这绣花针吗?
说着就在赵云身上扎了一下。赵云刚开始根本没当回事。没想到出了大事。
血越流越多,怎么也止不住。一代英豪赵云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挂掉了。
这个故事流传已久。如果是真的。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血小板太少,伤口没法凝结。
我再次声明,以上故事,纯属虚构。只为博君一笑。
赵云是怎么死的?
赵云的死,是千古之谜。
那夜赵云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将近天晓,衾寒枕冷。耳边呼呼刮了北风,他睁开眼睛,却是下起雪来。
好雪!真个是六出花,片片飞琼,千林树,株株带玉。忽听得远处有踏雪之声,赵云抬头去看,是一个道人,年近四旬,满身风尘。浓眉掀鼻,黑面短髯。道袍竹冠,皂绦素履。赵云呆了一呆,失声惊呼:“庞军师,原来是你!”
庞统慢慢地转头望去,见是赵云、轻叹道:“子龙,我们还是相逢了”。赵云心头颇为惊异,须知庞统军师早年丧在“落凤坡”,今朝怎么会出现在这儿?但他还是作了个揖,笑问:“庞军师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
庞统想了想,正色道:“不瞒子龙,我如今身死,在“酆都城”做掌管“生死簿”的阴司判官。只因子龙阳寿将满,特来奉告。”赵云怔了怔,仰天长叹:“可惜再不能重扶汉室,阵前讨贼!悠悠苍天,奈何奈何”!
庞统听罢,心底愈发伤感,捻髯沉吟道:“子龙莫要如此!我虽救你不得,倒也有一策相助。你且附耳过来”。一番话直说得赵云半晌作声不得。庞统哈哈一笑,伸出手轻轻一推:“子龙好自为之,我去也”。赵云含泪拜别,举步相送。不知怎地,脚下一软,跌了一个筋斗。赵云叫声:“啊也”!猛然惊醒,却原来是南柯一梦。
赵云这声,早惊动了夫人。当下走将起来,急叫道:“老爷为何大呼大叫”?赵云的夫人,约莫三十二三岁,容貌秀丽,年轻的时候更是一个出色的佳人。关于赵云的夫人,故老相传,有人说是桂阳太守赵范的寡嫂,有人说是锦衣马超的胞妹马云禄。实质上赵云的夫人胜珠,是镇北将军黄权的嫡女。只是后文书黄权降了魏主曹丕,所以正史并无相关记载。
赵云起身穿上衣服,呆呆坐在椅内,此时将已五鼓了。夫人胜珠连问数遍,赵云只是摇摇头,低声道:“夫人,明日是我的生辰,午后府前会来条黑狗。你无论如何,一定要把狗捉住带回。要紧!要紧!”胜珠和丫鬟仆从见他话说得厉害,忙各自点头应下。
第二天午后,府前果是摇头摆尾来了一头黑狗。看上去:体大如驴、奔驰如虎、吼声如狮。胜珠吩咐仆从过去捉狗。俗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即有五、六个健仆抢步上前。那黑狗也不抗拒,乖乖的被带进了府中。胜珠得报,松了一口气,内室飞报与赵云。
谁知府前又来了一个老婆婆,白发苍苍,瘦骨嶙峋。她的怀里抱着一幅画,沿街高声叫卖。远处走来了两个少年,面如冠玉、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正是赵云的公子——赵统、赵广。
老婆婆干瘪的嘴唇抖动了几下,嚷道:“霍去病“封狼居胥图”,东汉“画僧”三木禅师遗作。价值千金,有缘之人情愿送他,不收分文!”赵统和赵广对视一眼,低声道:“今儿是爹爹寿诞,霍去病是西汉大司马,封狼居胥,爹爹素来十分钦服。这“画僧”三木禅师,书画更是东汉第一大家。如果能拿这幅画作为寿礼,爹爹必定欢喜。”
赵统道:“老婆婆,这画如何卖”?老婆婆干笑道:“你俩莫不是常山常胜将军赵子龙的公子?”赵统和赵广嗯了一声,点了点头。老婆婆道:“赵云将军,当世虎将,天下闻名。老婆子的这幅画,就送与你俩了。”赵统皱皱眉头,道:“这可不行,你只管开出价来,我们买下便是。”老婆婆嘿嘿笑道:“两位小公子若是觉得、不能白拿了我的画儿,还请把府中那头黑狗放出,老婆子瞧那狗生得雄壮,可是真个儿喜欢的紧。”
赵统和赵广,怎知个中厉害?听说一头黑狗,可以换“封狼居胥图”,满口答应。俩人一前一后进了府门,没有片刻工夫,就把黑狗牵了出来。老婆婆看了大喜,瞧也不瞧,顺手将那幅画儿塞在赵统手里,拽了黑狗转身就走。
赵云听说夫人胜珠,按约定带回了黑狗,这才长长的舒了口气。原来庞统指给一条生路,今日是赵云生辰,正应着“天狗流星坠”。如果天狗安好,过了今儿,赵云便可增寿一纪(十二年)。
夫妻二人正说笑间,赵统、赵广手捧“封狼居胥图”,兴冲冲来给赵云拜寿。赵云变色道:“此画如何而来”?赵统叉手施礼:“启禀爹爹,是拿府中一头黑狗,与门前老婆婆换的!”赵云不听还则罢了,这一听忽地双眼一翻,大叫一声:“好苦”!连叫数声,吐血三升,昏然而倒。
是夜三更,赵云赵子龙病势沉重,死于家中。后人有诗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