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驾崩,新皇帝上任,后宫的嫔妃将会怎么处理?
古代老皇帝驾崩之后,接下来怎么处理他的妃子,这事在不同朝代的处理办法是不一样的。大体上来说,最开始的时候,是直接跟着老皇帝陪葬。后来因为大家觉得殉葬太不人道,所以就改成了出家、软禁深宫等多种方式。
反正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作为先皇的妃子,你以后不能嫁人,绝对不能给老皇帝戴帽子。
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联系一下不同朝代的实际情况。不同的时代,遇到的问题以及发生的事情,都截然不同,
首先是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开辟性质的。在处理妃子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在秦朝之前,很多观念并没有那么严苛。就连诸侯国国王的王后,在国王死后,也是可以再嫁的。
比如秦始皇他高祖母,那位宣太后芈月,在她老公秦惠王去世后,还和旁边的义渠王生活了一段时间。就连秦始皇他妈,在秦始皇他爸死了之后,还和假太监嫪毐生了两个儿子。后来,甚至还想弄死秦始皇,让这两个儿子做秦王。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殊经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对于妃子这个事就显得特别慎重,甚至连皇后都没立。而在秦始皇晚年的时候,如何处理自己妃子的问题,也摆到了他的面前。
当时秦始皇想了一下,觉得按以前的惯例来说,自己死后,这些妃子多半是有可能给自己戴帽子的,而且可能还会影响朝局。所以,干脆自己死的时候,把她们都埋了算了。
自秦始皇开始,妃子陪着殉葬这个传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秦始皇去世后没多久,秦朝就亡了,汉朝紧随而来。汉高祖刘邦临死之前,觉得秦始皇当年的做法不太人道。毕竟都是自己的枕边人,直接就埋了,好像确实有点残忍。所以刘邦最后决定:如果妃子有儿子,在他死后,妃子可以去儿子的王国做王太后;如果没有儿子,那就养在深宫里好了。
刘邦死后,吕雉独掌大权,吕雉看着后宫一大堆女人吃干饭,觉得好像也有点不太合适。所以后来,吕雉把这些女人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被刘邦临幸过的,以后还得留在宫里,或者也有可能被吕雉直接杀了。还有一类,是没被刘邦临幸过的,这一类直接被赏赐给了那些大臣王爷,用以拉拢人心。
自此之后,整个汉朝,基本上都延续了这个制度。不过,到汉武帝的时候,略微小改了一下。因为汉武帝的时候,诸侯王的王国,基本上都被裁撤了。所以,就算是有儿子的妃子,也很难再去王国就藩,因为压根连王国都没了。这样的妃子,也同样被养在宫里,这也成了后来很多王朝的常态。再之后,霍光辅政的时候,又想了个新招,干脆直接让这些被养着的妃子,去给老皇帝的陵墓守陵。
汉朝之后,紧接着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是一个比较混乱的时代。而且,因为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游牧民族的道德观念,和中原不太一样。很多游牧民族的父亲去世后,儿子可以直接继承父亲的女人。所以这就导致不同的政权,处理这个问题的结果不太一样。
比如南方的几个王朝,因为自诩继承了中原正统,所以在这方面基本上和汉朝差不多。但也存在拉一些没有子嗣的妃子,去给老皇帝陪葬的现象。
而北方的很多政权,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老皇帝死了之后,妃子有可能被拉去陪葬,也有可能被关在深宫一辈子。还有一些尊崇游牧民族传统,新皇帝直接继承老皇帝的妃子,都是有可能的。更有甚者,北魏还有立子杀母的传统。如果某个妃子生了儿子,这个儿子又被立为储君。那么这个妃子在儿子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就一定会被老皇帝杀掉。
南北朝之后,就是隋朝。隋朝有点特殊,因为只传了两代。而作为开国皇帝的杨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一个皇后,没有任何妃子。直到最后几年,娶了两个妃子。在隋文帝死后,杨广又让其中的宣华夫人再次入宫,做了自己的女人。
隋朝之后的唐朝,在这方面的情况,则更加近似于汉朝。有儿子的妃子,在老皇帝去世后,去跟随儿子就藩上任。没有儿子的,高等级被留在后宫颐养天年,顺便给老皇帝烧烧香。低等级的则是直接去庙里出家,去庙里给老皇帝祈福。
不过,唐朝的情况也有点特殊,因为唐朝离南北朝太近,还是深受北方游牧民族思想的影响,所以皇室内部的关系比较乱。老皇帝的妃子,就算出了家,也有可能被新皇帝看中后再召回来,比如武则天这个特例。但总的来说,老皇帝死后,没儿子的妃子要去出家,这个制度是没错了。
唐朝之后的宋朝,文化更加开明,所以基本上就已经废除了人殉制度。宋朝的皇帝死后,妃子基本上就不用陪葬了,要么被养在深宫,要么去给皇帝守灵。因为宋朝王爷没有封地,所以那些妃子就算有儿子,也没法去随儿子一起就藩,自然也就只能继续留在宫里了。
宋朝之后的元朝,因为最早出身游牧政权,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则相对野蛮一些,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殉葬。另外,元朝的历史比较乱,开头的忽必烈和结尾的元顺帝,这俩位加在一起,就几乎占了半个元朝的历史。剩下的那些皇帝,因为各自情况不同,所以处理妃子的情况也不太一样。但大体上来说,要比宋朝稍微残忍一些。
再之后的明朝,则要分成两段。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出了名的狠人。他临死之前下旨,全面恢复了人殉制度。那些有儿子的妃子,还可以活下去,没有儿子的就直接拉去陪葬。但是这个传统,只传了几代。到了明英宗朱祁镇在位的时候,朱祁镇临死之前,彻底废掉了人殉制度,这些妃子便又能活下去了。
自朱祁镇之后,后来的明朝,以及最后的清朝,基本上都再没有过人殉的行为。那些妃子,要么就是被养在深宫,要么就是被派去守陵。虽说日子可能清苦一些,但至少不会有性命之忧了。
从古代嫔妃的这些结局,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古代的时候,女子的地位真的是很低,受时代限制,只能成为男子的附属品。相对而言,还是生活在现代更好一些。那些大女主的言情小说当中,现代女性穿越回古代,被一群王爷和皇帝追求,看着确实挺爽。但如果真的穿越了,最大的可能,恐怕还是会独守深宫,等老皇帝死了就被拉去陪葬了。
皇帝驾崩,新皇帝上任,后宫的嫔妃将会怎么处理?
喜欢看宫廷戏的亲们都知,后宫争斗一点也不亚于前朝。皇帝的嫔妃们,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却也过得战战兢兢,如履溥冰。那皇帝驾崩后,她们的归宿也不尽相同。
1,奉养于皇家养老院。紫禁城的西北角有专门为先皇的嫔妃们修建的养老院。像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英华殿、慈宁花园这些行宫,都是。但是并不是所有皇帝的女人都可以在这里养老,只有嫔位以上才有资格。
2,跟随儿子。有子嗣的,那生活还是相当不错的,不但可出宫跟随自己的儿子,还有王太妃称号,享朝廷俸禄。不过电视剧《甄嬛传》中果郡王的母亲是舒太妃,她却是个例外。她本想在康熙死后殉情,结果被救了下来,于是请求出家修行,但不能离开安栖观。
3,发配出家。那些位份低,又没有子嗣的嫔妃们,则会被发配出家当尼姑。唐太宗去世后,虽然美貌动人,与新皇帝李治友谊深的才人武则天,也不得不去当尼姑。
4,守陵。在《汉书·安帝纪》中就有注明“谓宫人无子,守陵园者”这就是说,没有儿子的妃嫔只能去给皇帝守陵直至老死,她们还有一个雅称:诸园贵人。唉,名字是好听,但想想,那些妃嫔其实多数还是如花似玉的年龄,但却只能守在陵前,直至死去,也是十分可怜的。
当然,比起上面那同种归宿,最惨的还是殉葬。殉葬自秦朝就有,凡是没有子者,都必须陪葬。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后宫的女人,都想尽办法想要生下个龙子了。一来可母凭子贵,再来,不必担心哪天皇帝体力不支西去时,自己还得陪葬。
要说殉葬人数最多的,可能是明太祖朱元璋了。他死后,陪葬人数达到了46人之多。本来殉葬在汉朝以后,被已被废止,但朱元璋他却重新恢复了殉葬制度。朱元璋死后,朱允炆按照朱元璋生前的遗嘱,下令将没生育过的嫔妃一起陪葬。一时间让那些没啥心理准备的嫔妃吓得哭天喊地,场面是十分的惨烈。
不过这惨无人道的制度被明英宗在临终前给废除了。
皇帝驾崩,新皇帝上任,后宫的嫔妃将会怎么处理?
其实大家都知道古代是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很低,而且就算是皇族、外戚都不例外。都说皇宫佳丽三千,那么皇上死了之后这三千佳丽到底要怎么处理,估计是很多男性同胞们很是关心的问题!其实这很大一部分会看去世的皇帝的遗言。
1.下一位皇帝继承
如果皇帝没有特别要求的,那么这些佳丽就会有最好的境地,就是被下一任皇帝继承。因为后宫佳丽人数众多,皇帝找妃子的条件也是十分的苛刻,很多的妃子可能到了皇帝死了那天都见不到皇上一面(晚上),而且皇帝找妃子大多是征民女,很是劳民伤财。总的概括来说找妃子要求人数够、长得漂亮、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出于这几个原因,有些时候皇帝死后,对自己的妃子不做明确要求的就会让下一代皇帝继承自己的妃子。
2.守陵
其实这是一种稍好一些的方式,自汉朝开始的。所谓的守陵就是在先皇的陵墓附近建立妃子们住的宫殿,让妃子们守着皇帝的陵墓直至老死。守陵的妃子们其实也是很痛苦,毕竟有些还是十几岁的黄花大姑娘,要守寡到老当然受不了。所以古代也有很多因为受不了这种方式的妃子自杀或者被抓到不守妇道被处死的例子。
3.留在宫中
这种情况一般是需要妃子在先皇在世的时候比较受宠爱或者有了皇上的龙种。这两种妃子都是在宫里有较高的地位,正应了一句话就是母凭子贵。毕竟皇帝的儿子即使最后有一些当不上皇上,但是最差的也是一个王爷。
4.殉葬
这个是最惨的方式,如果皇上对自己的妃子们的去向很是介意的话也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妃子们一般听到这样的消息都会进行逃跑或者直接自杀,但是逃跑的结果大多数的时候也是会被抓回来处死。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秦始皇妃子的处理方式,秦始皇死前就下命令,所有服侍自己的宫女、太监、妃子统统殉葬,殉葬人数达到了一万多人。正应了最是无情帝王家。
除了上述的四个大多数的妃子的处理方式外,还有几个其他的方式,比如:当尼姑、打入冷宫等等,但都是少数。
皇帝驾崩,新皇帝上任,后宫的嫔妃将会怎么处理?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天子没了放宫人。
皇帝与先皇,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兄弟,有的是叔侄。这几种关系,都逃不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范围。台面上的事情是朝廷,台面后面的事情是后宫。光明正大的朝廷好说。先皇的后宫嫔妃该如何处理呢?
至于新皇帝,他会按宗法制度和个人爱好,把他的后宫打理得清清楚楚的。帝位、权利交割后,先皇的嫔妃去留就是个问题了。
这里面又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新皇帝能作主,牢固地掌握了实际权利,处理起来就是快刀斩乱麻,比如汉武帝,对于先皇的,一概不要,至于魏文帝,选自己喜欢的留下,他们可以按自己的要求处理先皇的嫔妃们;一种是皇帝作不了主,由皇帝的母亲作主来处理先皇的嫔妃们。比如吕太后,邓绥皇太后,王政君太后等等。
相比较而言,新皇帝能做主的,先皇的嫔妃们的去留,一般按朝廷制度办事,应该回家的回家,希望留下来的留下来,愿意跟先皇守陵的就去,没有家可以回的,国家养起来,被新皇帝看上的,就在新皇帝身边伺候。
如果新皇帝做不了主的,由皇太后作主,这些没有了老公的嫔妃们的日子一般都比较惨。为什么呢?因为她们这些女人在伺候先皇时,免不了得宠不得宠,免不了争风吃醋,免不了争权夺位。因为先帝在压得住场子,没有人敢乱来,比如刘邦在,吕后再牛,也只有哭了份。
皇帝的雨露要均沾,不能只在皇后或者宠妃的床上滚,各位嫔妃对于皇帝,都是虎视眈眈,准备好羊儿爱吃的草住步停留。这样一来如果皇后或者宠妃的嫉妒心强大的话,这些被皇帝睡了的嫔妃们就会被秋后算账。
比如吕太后,她得了权利,升级为皇太后。她就开始整治刘邦在世生时的嫔妃们了。只要稍微得罪了她的人,都会被清算。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吕太后整治戚夫人,不仅是戚夫人被残忍地杀害,连她儿子刘如意也被毒死。汉文帝的母亲薄夫人,因为长得丑,刘邦没有对她有多大的恩泽,所以外出代地躲过了吕太后的伤害。后来吕太后还是不放心,要刘恒回赵国当赵王,被刘恒推脱了,没有回长安或者赵国,才没有事情。吕太后残害刘氏王,说明他对这些王的母亲们争风吃醋过,所以成一股恼二地害了刘邦的嫔妃们儿子们。
至于刘邦身边伺候过的宫女,吕后把宫女分配出去,一个诸侯王分几个,眼不见心不烦,这样年轻的宫女们都走了。吕太后的目的有两个,她儿子汉惠帝身边要不了那么多先皇留下来的宫女,二来用这些漂亮的宫女去腐蚀刘姓王的意志。
吕太后就这样代替新皇帝处理了先皇的嫔妃和宫女们。这是新皇帝做不了主而太后们做主处理先皇的嫔妃们都典型案例。
三国时的曹丕,他在处理先王曹操的嫔妃们的事时,被他母亲卞太后大骂猪狗不如。一个太后这样骂自己的皇帝儿子,一定是有原因的。原来曹丕把先王的一部分嫔妃留在自己的后宫。这在民间就是“爬灰”,最可恨的是儿子扒了父亲的灰,这些嫔妃本来就是卞太后的“姐妹”,她们一起伺候国先王曹操,现在她们落在儿子曹丕后宫中,卞太后当然就觉得儿子“侮辱”自己。
隋朝的隋炀帝,在隋文帝还没有死的时候,就调戏父亲的宣华夫人。隋文帝死的当她晚上,隋炀帝就收留了宣华夫人以及先皇的后宫佳丽们。如果这些嫔妃不从新皇帝,结果一定不堪,非辱即死。
总而言之,先皇的后宫嫔妃,先皇在时,多数被冷落。先皇不在,就听天由命了。所以,曹操临终前,要哭,要给嫔妃们分香,交代她们要自食其力。结果呢?她们又被曹丕选入宫中,铜雀台也不是安度岁月的地方。
皇帝驾崩,新皇帝上任,后宫的嫔妃将会怎么处理?
皇帝死后,老婆便成为了太后。妃子们就惨了,有的殉葬,有的成尼姑。
皇帝驾崩,新皇帝上任,后宫的嫔妃将会怎么处理?
皇帝死了,他的嫔妃主要有以下五个处理方方式,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了。
第一种:有儿子女儿的嫔妃,这一类的妃子呢,一般是留在皇宫养老啦!亦或者是跟随自己的诸侯王儿子去封地享福,毕竟是母凭子贵嘛!
第二种:就是释放回家,就是因为当权者比较开明,让那些没有后代的嫔妃回家另外改嫁,重新生活。
第三种:就是电视剧上面比较常见的殉葬了。
第四种呢,就是为皇帝守陵。这种的话,也算是比较悲催的一种了,一般被派去守皇陵的呢,是一生都会在那里待着了,回不来了,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芈月传里面的芈月,最后不是回来皇宫宫斗了吗?所以呢,也是不一定的啦!主要还是看朝代和当权者。
这最后一种呢,就是有点匪夷所思了,那就是,上一届的妃子呢,由下一任的皇帝继承,历史上还是有不少的例子,比如杨广就把他老爸的两个妃子给接手了,还有著名的武则天也是唐高宗从他父亲唐太宗那里继承来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