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给中国带来哪些重大改变?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在洛阳正式登基,国号为周,改元天授。自此,中国历史上终于出现了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也开始了她十五年的女皇生涯。
在武则天做女皇的这十五年当中,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不光对当时的唐朝有着很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武则天以外,其实还有很多女性执政者。只不过这些女性执政者,都没有正式称帝而已。但相较之下,武则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贡献,要远胜过其他几位女性执政者。
对于武则天的贡献,我们还得从武则天刚刚掌握朝政大权的时候开始说起。
武则天原本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的次女,贞观十一年入宫,成了李世民的才人。在后宫期间,武则天和李世民的嫡三子李治产生了感情,二人从此有了私情。李世民去世后,按照当时的规矩,武则天在李世民去世后需要出家为尼。但是因为李治实在是太喜欢她,所以李治即位后,很快又将武则天从寺庙里接了回来,并且纳为自己的妃子。
此后的几年里,武则天在后宫越发得宠,越发得到李治的宠爱。而且,因为李治刚刚登基的时候,受到老臣集团的制约,急需有人帮助他。而武则天当时则坚决站在李治这边,得到了李治的认可。永徽六年,李治废掉了原皇后王氏,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继续帮助李治打压勋贵集团,彻底抓稳了皇权。
几年之后,当李治终于彻底掌握了大权之后,自己的身体却开始逐渐出了问题。李治有严重的风疾,经常头疼。所以李治此时急需一个助手,帮助他处理朝政,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但问题是,官员集团是他之前好不容易才打压下去的,如今再将权力分给他们,李治肯定不愿意。这样一来,之前一直跟李治并肩战斗的武则天,无疑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公元660年,武则天开始帮李治处理朝政,史称‘二圣临朝’。
武则天帮李治打理朝政期间,其实也和李治发生过矛盾。毕竟皇权这种东西,哪个皇帝都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就算是自己的皇后也不行。李治甚至一度想过要废后,但最后还是被武则天巧妙化解了,而且让李治更加的信任他。
公元660年武则天开始着手打理朝政,一直到公元683年,李治去世。这期间整整23年的时间,武则天都是以皇后的身份,处理政务。在此期间,武则天也开始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势力。武则天很清楚,传统关陇贵族集团,是不可能真正臣服于她的。而且,关陇集团的强大,也不利于她维护手中的权力。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武则天开始大范围启用寒门官员,让那些出身一般的官员,有了身居高位的余地,并且开始紧紧围绕在武则天身边,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
公元683年,李治去世,太子李显登基。李显是武则天的亲儿子,所以在李显登基之后,武则天仍然可以凭皇太后的身份,插手朝政。对此,李显一度十分不满,打算任用自己皇后家的人,建立自己的权力集团,和武则天争权。但这个苗头被武则天发现之后,武则天果断出手。在李显刚刚登基55天之后,武则天便以太后的身份,直接废掉了李显的帝位,改立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李旦为皇帝。
能够直接废帝,此时的武则天,权势显然已经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围绕在她身边的利益集团,也强大到足以完成这个目标。李显被废后,之后即位的李旦,变得聪明了很多,再也不敢违背武则天的意思,老老实实做他的傀儡皇帝。
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武则天开始以太后的身份,把持大权,同时大肆清除异己。尤其是那些对她不满的李家宗室,更是成了她主要的清理目标。同时,武则天进一步提拔寒门弟子,比如历史有名的狄仁杰、张柬之、姚崇等人,就都是武则天大力提拔起来的。这些人被武则天提拔起来之后,自然也就愿意死心塌地地追随武则天。
公元690年,随着武则天做好了所有的准备,洛阳城内的各方代表,开始主动劝进,希望武则天能够登基为帝。此时身为皇帝的李旦,也十分识趣,主动请求禅位,并且提出希望能够被赐‘武’姓。
在经过一番假意推脱之后,武则天于九月初九正式登基,开始了她的女皇岁月。
武则天即位之后,开始做出一系列大改。首先将都城改为洛阳,至于原都城长安,则被降为陪都 。长安是关陇集团的老窝,将都城迁到了洛阳,可以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关陇集团的掣肘。
其次,武则天开始极力推行科举制度,并且设立了试官制度。科举制自隋朝时开始创立,从出现的那天起,便开始对原有的世家体系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因为在之前的社会制度当中,国家一般实行推荐制,主要是各大世家推举人才,然后才能到朝廷当中任职。而科举制推行之后,则是完全凭考试成绩优劣做官。
武则天大力推行科举制度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在于她想打压那些世家,重用寒门弟子,维护自身的权位。但不得不承认,武则天的这个选择,对后来的中国历史,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武则天大力推行之后,此后科举制就成了一个无法动摇的制度。中国历史上绵延千年的世家体系,终于开始彻底走向没落。
在大力推行科举制度的同时,武则天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武举,这也是武则天对中国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除了科举制本身之外,武则天大力推行的试官制度,更是对后来上千年的中国官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试官制度,就是指选拔出人才之后,先给一个‘试用官职’。如果能在试用期内,做出一定的政绩,再彻底转正。不得不说,这项制度真的是相当的先进,虽然不是武则天首创,但却是武则天首先全面推广。此后上千年里,很多王朝都采用了这种思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人,先给一个试用官职,然后再逐渐提升。
在对外战争方面,武则天时代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唐朝历史上,李治在位期间,唐朝版图是最大的。但是,李治在位后期,因为武则天一直在忙着打压世家,朝廷中枢混乱,也没有太多精力再去顾及边疆,所以丢失了一些地盘。武则天即位后,再次组织反攻。不但重新夺回了之前被突厥占领的安西四镇,而且开始以温和的民族政策,接纳不同的文化。
如果说,唐太宗和唐高宗期间,唐朝是以纯粹武力,震慑四方的话。那么到了武则天时代,除了强大的武力震慑之外,还开始改善民族政策,彻底将那些边缘地盘纳入中央政府的管控。
这对后世历史的意义,到底有多重要,实在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除了这些之外,在文化领域,武则天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因为武则天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使得很多出身寒门的人,都能入朝为官。所以武则天在位期间,很多寒门子弟,开始越来越喜欢学习,这使得武则天在位期间的文化,也开始逐渐繁荣起来,留下了不少宝贵的文化财富。
总得来说,武则天在位期间,确实做出了很多的突出贡献。作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则天做皇帝期间,确实贡献很大。但同时,武则天在位后期,任由酷吏,搞得朝政混乱。而且武则天后期本人私生活作风不太好,任用男宠为官,确实也经常被后人所诟病。所以,武则天在位期间,应该算是功过参半。不过,武则天大力推行科举,大范围启用寒门子弟,施行试官制度,施行温和的民族政策,这些都是对后世有着积极影响的举措。这些贡献,也是不容抹杀的。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给中国带来哪些重大改变?
武则天原名武琞,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正统女皇帝。14岁进宫做才人。31岁登上皇后之位。冷血弄权杀死王皇后和萧淑妃,以及长孙无忌等绊脚石。又为自己登基皇位毒死24岁的亲儿子李弘,迫害李贤等。于公元690年9月9日登上皇位,号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执政称帝15年,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虽为权力杀伐不断,六亲不认。但她执政治国有方,延续了唐朝的繁荣兴旺。
其对后世的影响有:①设立殿试制度和武举考试,一直为后世王朝延用。②辅佐高宗修订《姓氏录》,取消门阀制,改为以官品高底排序,打破了氏族大姓排在首位的传统。③让寒门地主有机会进入官场,加速了士族制度的消亡。④不拘一格广纳各方人材参政。⑤公元668年平定高句丽战乱,驻军镇守。
武则天做为一个女辈,执政近半个世纪,称帝15年。励精图治,用她那天才的治国政治手腕,指点李氏江山。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足。其执政能力是好多古代男皇都难于企及的。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给中国带来哪些重大改变?
武则天登上皇位后,政治上实施两大改革。改革之一,把《氏族志》改为《姓氏录》,规定“五品官者,皆升士流”,就是把不在《氏族志》官僚门第名录的五品以上庶族官员,提升为士族,这样打破了原来做官要论资排辈的旧体制,促进了普通庶族人才的使用和提拔,打压了反对她的门阀官僚,扩大了普通庶族地主的支持。改革之二,发展科举制。她首创殿试,由皇帝亲自参与选拔人才。她扩大科举范围,开创武举,选拔军事人才。她加重诗赋考题。发展科举是武则天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的改革,刺激了诗人的大量涌现。此外,武则天规定把发展农业的《臣规》等政令作为考举人、进士的必考科目。她经常向地方官发布诏令,重视农桑业,发展生产。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给中国带来哪些重大改变?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没啥重大改变,他上位时期,唐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他上位时,屠杀大量功臣。
导致突厥、白济纷纷叛乱,朝中无人能抵挡,太宗时期收复的突厥,又独立出去。
武则天上位,跟慈禧差不多,没啥功绩,没有慈禧那么腐败罢了,她自己享受了十多年,在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情况下,她个性刚烈、行事大胆,给中国的历史留下浓重一笔!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给中国带来哪些重大改变?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性皇帝,极大地冲击了当时人们对社会观念,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
女皇武则天对历史的发展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打击了保守门阀世族,为唐朝的持续兴盛铺平道路。二是促进经济发展,维持住了大唐兴盛的国运。三是推动文化发展,极力的发展了科举制度。
第一,武则天打击了保守门阀世族,这里的保守门阀世族指关陇集团。关陇集团,到现如今可以理解为利益集团。他们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与发展,干预国家政策的制定以及统治者的任命。所以,这种集团有着很大的组织以及众多的依附者。而要切断他们的道路,就需要有极大的魄力来面对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武则天成功的打击了他们,这为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武则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她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了“劝农桑,薄赋役”。与此同时,她还注重地方吏治,以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与考察。而且,她还以较为宽松的态度应对土地兼并和人口流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相对的安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都有了极大程度的发展。
第三,武则天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极大影响力的就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而且,武则天用人不看出身门第,也不问是否为高管子孙,只关注这人是否有政治才能。在这样环境下,给普通的读书人提供了相对平等、公正的机会,从而刺激了社会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给中国带来哪些重大改变?
武则天做了15年皇帝,但实际掌权21年,而如果从她开始代理朝政算起,她行使权力长达45年,时间之长,超过了唐朝近300年间的任何一个皇帝。毫无疑问,武则天开创了一个属于她的时代。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内,武则天无疑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了重大改变。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积极改变1. 政治方面:打击士族,强化中央集权,保持了社会稳定。
史学家普遍认为,武则天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对维持唐王朝持续强盛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武则天在这方面的主要功绩包括但不限于:压制门阀士族,打击政治垄断势力;创新开科取士,广招天下贤能,为寒门士子提供出人头地的机会(出身越穷,越是根正苗红);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在人才制度建设方面开创了新气象(狄仁杰、郭子仪等人就是被她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的),全国出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2. 经济方面:重视农耕,减轻赋税,缓和了社会矛盾。
武则天非常重视农业,强调“建国之本,必在务农”。667年,她上表建言十二事,其中头条就是“劝农桑,薄赋徭”。她还鼓励地方政府兴修水利,对产粮多的地方官给与物质奖励。为指导农业生产,她还命人编纂农书《兆人本业》,颁行天下。农业发展又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并实现了人口的持续增长。在她执政时期,全国人口由380万户增加到615万户,几乎增加一倍,总人口达到3714万。由于施政措施得力,武则天执政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社会矛盾。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她的任期给与这样的评价:
“海内晏然,纤尘不动。”
3. 文化方面:重视文化,推动了诗歌、宗教的发展繁荣。
武则天十分重视文化在巩固执政地位方面的作用。这里的文化,不仅指她广开言路、开科取士这一层面,还包括她对宗教、诗歌等方面的推动。她提出了“以文经国”的重要理念。高宗永隆二年发布诏书:
“学者立身之本,文者经国之资。”
在这一政策鼓励下,全国文人竞相奔赴洛阳赶考,一度盛况空前。科举考试主要以诗文为主(也考书法和经典著作),这当然大大促进了诗歌艺术的繁荣。在宗教方面,武则天十分推崇佛教,由此推动了佛教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发展。当然,这既有她自身经历的原因(在感业寺做过尼姑),也有借助佛教为自己正名的考虑。
4. 军事方面:强力治边,有力巩固了西部边疆的稳定。
武则天时期,唐朝中央对西部控制出现弱化,时常面临吐蕃贵族的袭扰。公元692年,武则天派大将王孝杰出师打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在龟兹重置安西都护府,然后又在庭州设置了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上述举措强化了中央对西部边疆的管辖和统治,并在打通丝绸之路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武则天时期还实行戍边屯田制度,既维护了边疆安全,又实现了军需物资的就地保障。
消极方面1. 武周代唐,母鸡司晨,挑战了李唐天下的正统接班人制度。武则天僭越皇位而自立为帝,使唐朝正统出现短期中断。好在她临死前又还政于李唐,可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2. 血腥专制,任用酷吏,滥杀无辜,破坏了国家的法治建设。武则天为了实现政治野心,不仅虎毒食子,而且六亲不认,更是斩尽杀绝。林语堂说她共谋杀93人,含亲人23人,李唐皇室34人,朝廷大臣36人,尚且不包括被株连的人。可谓双手沾满了鲜血。
3. 豢养面首,淫乱宫廷,败坏了社会风气,这一点最为后人不耻。武则天欲望极强,不仅豢养面首,里外通吃,晚年还纵容男宠专权乱政,最终导致“神龙政变”,自己也落得个被逼退位的下场。
4. 好大喜功,奢靡腐化,大搞个人崇拜,浪费大量社会资源。武则天为美化女皇形象,命武三思在洛阳皇城端门外督造“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据说耗费铜铁200万斤,甚至连老百姓的农具都被搜刮走了。至于她为了礼佛而全国各地广建庙宇,耗资更是不计其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