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实的安乐公主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真正的安乐公主,其实就是个被父母宠坏了的娇蛮丫头。因为父母觉得亏欠她,对她十分纵容,最后导致这位公主殿下无法无天,干出了很多荒唐的事情,最后甚至亲手干掉了自己的父亲。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太子李显即位,史称唐中宗。

李显虽然顺利即位,但手里其实没多少权力,因为此时他头上还有个老妈武则天。在李显登基后,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参与朝政,基本架空了李显这个儿子。

对此,李显自然不能忍,就想着要扶持自己媳妇韦氏他们家的人,扶持外戚党,和老妈争权。可是李显万万没想到,就在他刚刚露出想要和老妈争权的意思时,武则天更狠,直接以太后的身份,废了他的皇帝之位,改封其为庐陵王。

从登基到被废,一共就只过了55天。

李显被废后,被武则天强行流放到均州(湖北省丹江口市)。然而就在李显被废的这个时候,他的皇后韦氏,已经身怀六甲。对于韦氏这个儿媳妇,武则天也没有任何宽容,直接让韦氏带着身孕,和李显一起离开京城。

就算是放在现代,孕妇临近生产,都需要小心养护,更何况是古代?在流放的路上,韦氏果然动了胎气,不得不提前生产,生下了一个早产儿。

是个女孩。

因为这个女孩出生的时候,条件实在太过简陋,李显不得不以自己的衣服将其包裹起来,才让她活了下来。所以后来,这个女孩,就被取名为李裹儿,也就是后来的安乐公主。

到了均州之后,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困苦。俗话说,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废太子这种东西,基本上还不如一个报废的轮胎有价值。报废轮胎好歹还有机会废物利用,但是废太子,在李显之前上千年的中国历史当中,就没谁能够再翻身。

所以,到了均州之后,李显虽然还顶着一个庐陵王的帽子,但日子却过得很凄惨。而且按照武则天的意思,周围的看守对李显一家看管极严,根本不允许李显一家外出,还敢克扣他们家的补给。

安乐公主的童年,基本上就是这样的。

而且,这还没完。

李显退位之后,武则天将老四李旦扶上位,做了下一个傀儡皇帝。又过了几年之后,武则天觉得自己的权力已经达到了顶点,干脆更进一步,从儿子李旦手里抢过了皇位,登基做了女皇。武则天的这番操作,自然引起了很多李氏藩王,以及一些忠于李家的大臣们的反对。一时间,各地风起云涌,开始出现各种反武的叛乱。

这些叛乱当中,尤以扬州的徐敬业,势力最强。而徐敬业那边打出的旗号,就是尊李显为帝,反对武则天。

这下子,李显这边的日子更难过了。

虽然谁都知道,李显现在已经被层层见识,根本不可能和这些叛军勾结。但既然人家打了你的旗号,你自然就要受到波及。后来武则天为了防止扬州叛军,抢夺李显,干脆让李显再次搬家,从均州搬到房州(今湖北房县)。到了房州之后,当地的环境更加恶劣,看守也更加严密。最惨的时候,李显一家甚至只能住茅草屋,真是连普通的老百姓都不如了。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安乐公主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直到安乐公主十四岁这一年,情况才稍稍有些变化。

武则天登上皇位之后,最开始的时候,还是很高兴的。但很快,随着这位女帝逐渐衰老,继承人的问题,就渐渐摆到了眼前。

当时的武则天,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另一个是传位给自己的侄子。

对于以往的历代皇帝来说,这个问题可能根本就不是个问题。有儿子在的时候,怎么可能传位给侄子呢?但是到了武则天这儿,这个问题还真的很严重了。因为武则天是个女人,如果传位给儿子的话,就等于是将皇位重新传回了李家。而如果传给侄子的话,就等于是传给了武家。

这个问题,真的是很难抉择啊!

就在武则天最纠结的时候,大名鼎鼎的狄阁老狄仁杰站了出来,对武则天说了一番话,让武则天终于做出了选择。

“太庙祭祀当中,我只听说过有儿子祭祀母亲的,没听说过有侄子祭祀姑姑的。”

就这样,武则天最终还是决定,将皇位传给儿子。不过,传给哪个儿子也是个问题。之前武则天抢了四儿子李旦的皇位后,曾将其封为太子。但要是按顺位继承制的话,老三李显则要排在李旦前面。

最终,武则天决定,传位给李显。

公元698年,武则天秘密召回了李显。等到李显回到洛阳之后,当即封其为太子。

已经被软禁十四年的李显一家人,终于回到了京城。而李裹儿,也是第一次回到了皇宫,开始享受公主的待遇。对于这个早产的小女儿,李显和韦氏都极为宠溺,倾尽一切,希望能够给安乐公主更好的生活。

被父母极度宠溺,而且姿容极佳的李裹儿,终于开始渐渐走上了一条歪路,行事越来越肆意妄为。

李显重新成为太子后,这次终于学乖了,不敢再和老妈争权,而且积极和武家联姻,巩固自己的地位。最后,李显将自己和韦氏所生的大女儿李仙蕙,嫁给了武承嗣的长子武延基;小女儿安乐郡主,则被许配给武三思的次子武崇训。

面对这桩婚事,李裹儿倒是没做出什么抗婚的举动,而是做了另外一件让大家目瞪口呆的事情,那就是未婚先孕。李裹儿还未和武崇训成亲之前,就和武崇训走到了一起。两人成婚仅仅六个月之后,李裹儿就生下了一个男婴。

这件事,当时闹得满城风雨。不过,碍于李裹儿的身份,大家也不好说什么。

但是,就在李裹儿这边,美满幸福生活即将开始的时候,命运似乎和她开了一个玩笑,又一场噩梦袭来。

武则天召回李显,将其重新立为太子之后,开始放心养老。武则天的养老方式,和其他人不太一样,她选择养了很多帅气的面首。这其中,又以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最为得宠。

李显和韦后一共育有一子四女。儿子叫李重润,四个女儿则是以李仙蕙最大,李裹儿最小。因为某种原因,李重润和李仙蕙的丈夫武延基,得罪了二张兄弟,让两人怀恨在心。后来,李重润和武延基私底下议论二张兄弟,谈到了武则天的宫闱之事,这下可终于让二张兄弟抓住了把柄。二张兄弟当即向武则天打小报告,武则天一怒之下,直接将李重润、武延基杖杀。而李仙蕙当时已是临近生产,听到这个噩耗之后,直接难产而死。

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李显一家人,再次陷入了绝望。

接下来的几年里,二张兄弟权势熏天,联合酷吏在朝中为非作歹。就连李显这个太子,也不敢有任何违逆。不过,二张兄弟的所作所为,也激起了众怒。公元705年,以张柬之为首的一众大臣,发动了政变,诛杀了二张兄弟,并且逼武则天不得不彻底交出权力,还政给李显。

就这样,李显终于再次登上了帝位。

至于武则天,则是在这一年的年底,因病去世。

李显登上帝位后,更加溺爱自己这个小女儿。尤其是在李重润和李仙蕙死后,李显和韦皇后就只剩下了三个女儿。这三个女儿当中,又以李裹儿年龄最小。不疼爱她还能疼爱谁呢?但是,李显和韦后的这份疼爱,却也让李裹儿变得更加跋扈,更加的无法无天。

首先,是生活奢侈。

照理来说,李显都已经当上了皇帝,又觉得对小女儿心有亏欠,李裹儿多花点钱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问题是,李裹儿这个花钱的速度,实在是太恐怖了。

住的方面,李裹儿将自己的公主府,直接按照皇宫的标准来,严重逾越礼制,俨然是再造了一座皇宫。公主府造好后,李裹儿又看上了皇宫边上的那座昆明池。因为这座昆明池实在是意义太过重大,所以李显难得拒绝了女儿一次,没给她。但结果,李裹儿回去之后,直接让人再挖一座数里方圆的人工湖,并且取名叫定昆湖。

这个消耗,已经极为恐怖了。

穿的方面,李裹儿更是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直接以百鸟的羽毛,制造成所谓的雀金裘。据说光是一条雀金裘,就花了近一亿钱!一亿钱是个什么概念?以当时唐朝的国家财政计算,李裹儿这一条裙子,大概花了整个唐朝年税收的百分之一!

如果类比成现在的话,2020年全国的财政税收为13.68万亿。李裹儿这一条裙子,就花了一千三百多个亿……

这已经不是单纯地烧钱了。

这是把钱堆成山,然后一座山头一座山头地烧过去!

其次,为了方便自己敛财,李裹儿开始公开的卖官卖爵。而李显这个当爹的,在知道之后,非但不制止,反倒故意纵容。当时李裹儿手下,靠钱当上官的,竟有五六千人之多!

如此行事,朝政还能有个好?

但是,即便这样,身为皇帝的李显,依然对李裹儿宠溺依旧,只恨自己无法给得更多。不过李显万万没想到,他作为父亲,毫无保留地溺爱,并没有换来女儿的理解,反而让女儿的欲望无限制地开始膨胀。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很快,李裹儿开始不满足于单纯的烧钱,开始要求李显,立她做所谓的皇太女。

她想当皇帝了。

虽然对女儿宠溺至极,但李显好歹还算保留了一些理智,皇太女这种事情,还是不敢答应的。李显虽然和韦皇后只有一个儿子李重润,而且李重润此时也死了。但除了李重润之外,李显还有其他的儿子。李显重新当上皇帝后,便立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李重俊为太子。

对于这个李重俊,李裹儿是一万个不满意。

在她看来,有资格做这个太子之位的,或许只有自己的同母哥哥李重润。就算李重润已经死了,也轮不到李重俊做太子啊!再说,自己的奶奶都能做女皇帝,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做皇太女?

欲望,让李裹儿渐渐迷失了自己。

出于嫉妒的心理,再加上有个老公在背后不断地说坏话,李裹儿开始不断为难太子李重俊。李重俊也不敢反抗,谁都知道安乐公主是李显和韦后两口子的掌上明珠。如果他敢对李裹儿不利,估计连李显这个当爹的都会直接废了他。

但是,不敢反抗,不意味着不想反抗。

李重俊一直忍气吞声,无非是在积攒实力。他虽然身为太子,但处境却十分艰难。李裹儿对他的羞辱,只是表面上的。更要紧的,是来自韦后的打压,以及武家的步步紧逼。韦氏虽是皇后,但却也想像武则天那样,成为一代女皇。而身为太子的李重俊,自然就成了韦后的挡路石。

不是不可以反抗,但机会只有一次。

公元707年,李重俊联合羽林军,发动政变。

可惜,失败了。

李重俊起事后,先是跑去武家,大杀一通,将武家很多人,包括李裹儿的丈夫武崇训在内,全部干掉。在干掉武家之后,李重俊才带领羽林卫,进攻皇城。但此时的皇城内部,早已率先得到了消息,及时封闭了城门。最终,李重俊政变失败,随后被手下的羽林卫背叛杀死。

这场政变,虽然没能成功,但却彻底改变了当时朝堂的局势。原本自武则天死后,武家在朝中的权势还是很大的,但经过李重俊这么一杀之后,武家掌权的几个人,几乎全部被杀掉,武家就此失势。自此,朝中大权,全部落入韦后之手。

而对于安乐公主来说,这场政变,则带走了她的丈夫。

在这场政变之后,韦后在朝中权势越发惊人,安乐公主行事也越发得无法无天。很快,失去了丈夫的安乐公主,就勾搭上另外一个幸存的武家人,武延秀。在发现两人私通之后,李显和韦后很快同意了这桩婚事。

出嫁那天,李裹儿更是严重逾越礼制,被李显准许以皇后的车马,从宫城送入武家。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李裹儿在太极殿还礼。在她向李显叩首两次之后,便是群臣向她叩首。

虽然没有皇太女之名,但这份待遇,好像也差不了多少了。

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好像就再也找不出来比李显更溺爱女儿的皇帝了。但李显这样的‘富养女儿’,最终却只是将女儿推向了深渊。欲望已经膨胀到极致的李裹儿,终于将目光投向了老爹的那个皇位。

公元710年六月,李裹儿和母亲韦氏,为了夺取父亲李显的皇位,以一杯毒酒将李显毒死。

弑父。

这一年,李裹儿27岁。

李显暴毙之后,韦氏彻底掌控了朝局。接下来,韦后便想要重演一遍当年武则天的旧事。先是立李显的另一个庶子李重茂为帝,然后开始向京城内各个要害部门,安插韦家的人,并且从外面调来了五万府兵,保护京城的安全。

做完这一切之后,韦氏距离皇位,似乎已经不再遥远了。当年武则天就是先立自己的儿子为帝,然后从儿子手里抢过了皇位。以韦氏对女儿的溺爱,只要韦氏登基,李裹儿还真的是大概率会被立为皇太女。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出现了。

之前同样做过皇帝的老四李旦,虽然性情懦弱,但他却生了个好儿子。这个好儿子,就是李隆基。面对韦后的一系列操作,李隆基暗中结交了皇宫守卫军万骑的将领,最终联合万骑,发动了政变。

相比当年仓促行事的李重俊,李隆基这次政变,可以说是筹划已久。不但在禁军中结交了很多靠谱的帮手,还联合了他那位同样拥有实权的姑姑。所以,政变发生后,李隆基迅速带兵攻入皇城,掌控了局势。

当李隆基攻入皇城的时候,李裹儿正在宫中对着镜子画眉。最终,李裹儿被攻入皇城的万骑士兵所杀。而她的母亲韦后,也在同时被斩。

李裹儿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溺爱的悲剧。李显和韦后之所以溺爱她,无非是觉得她小时候过得太不容易,想要对她进行弥补。但他们却忘了,没有止境的溺爱,非但不是好事,反倒会害了孩子。

李裹儿的故事告诉我们:养孩子,有时候还真不能太溺爱了。过分的溺爱,往往比什么都可怕。

正史上真实的安乐公主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安乐公主 (685年——710年),原名李裹儿,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韦皇后所生,大唐时期最能“作”的女人。

武则天为了自己登基称帝,将唐中宗李显发配于庐陵,做了“庐陵王”。韦氏在跟随李显赶赴庐陵途中,生下了安乐公主,因当时情况危机,韦氏只得在慌乱之中解下衣服包裹女婴,所以取名为“裹儿”。

生于困苦中的李裹儿,从此和父母一起,开始了在房州的流放生涯。对于这个生不逢时的公主,父母给予了尽可能多的关心和爱护,也算是弥补她因父母而受到的牵连。

当李裹儿长到十三岁时,出落成翩翩美女,风姿矍铄,敏达伶俐,深得李显与韦氏的溺爱,逐渐养成了刁蛮任性和目中无人的秉性。《新唐书》记载:“光艳动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门。”

701年时,为了实现李家和武家的政治联姻,同时也由于她自身的不检点,与武三思之子武崇训私通导致未婚怀孕,不得不匆忙嫁给了武崇训。婚后不到半年,就为武家生下了一名男婴。

705年,面对武则天晚年时的乱政,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重病的武则天传位给李显,恢复了大唐的国祚。也同时宣告了武则天建立的“武周”退出了历史舞台,政权重新回到李家手中。

老爹李显恢复帝位后,安乐公主开始更加的牛逼哄哄,甚至于权倾天下。她多次擅自书写诏书,捂住前面的内容,直接让中宗皇帝盖玉玺,李显这个糊涂皇帝竟然完全照办,看来,武则天当年废除李显不无道理。

由于太子李重俊并不是韦皇后所生,所以安乐公主开始肆意地刁难太子。之后,甚至要求老爹李显废除李重俊的太子之位,改册立她为皇太女,将来继承大唐皇位。若不是一帮老臣死活不同意,李显真的会答应她的荒唐要求。

707年,被逼无奈的太子李重俊,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矫诏召集羽林军三百多人,攻击武崇训的府第并诛其亲信党羽数十人,可惜,被安乐公主逃脱后进入皇宫报信。

  李显和韦后得报后大怒,命令右羽林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兵太极殿前平乱,全部绞杀太子的叛乱。很快,李重俊的三百人马被全部剿灭,自己也被杀。

  武崇训死后,安乐公主丝毫没有悲伤,很快开始和武延秀打得火热,随即决定改嫁于他。出嫁时,安乐公主肆意妄为,公然逾制却无人敢言。她直接使用其母韦氏的皇后车驾,从宫中送至夫家。李显与韦后为她送行,朝中的公卿和大夫,全都伏地叩拜她的车驾。

710年六月,昏庸懦弱的唐中宗李显驾崩,韦后立即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全部掌控在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手中。意图非常明显,韦后想学婆婆武则天,自己也要做女皇帝。老实说,唐朝的女人,地位太高,直接导致了想法太多!

为了平定乱局,太平公主召集李唐的宗室大臣起草了一份遗诏,推举李重茂继位,由李旦辅政,韦太后摄政。可是,韦后压根不予理睬,继续朝着自己登基称帝的目标冲刺,反正此时她已经大权在握。

710年七月,太平公主联合侄子李隆基,发了“唐隆之变”,率兵入宫斩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拥立李旦即位,这样,大唐的运行才再次进入了正轨。

回答完毕!

参考资料:

《新唐书》

《安乐公主》

正史上真实的安乐公主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和韦氏所生,因为她出生于李显被贬的路上,以衣服为裹,所以又叫李裹儿。大概是因为过了一个不太好的童年,毕竟李显被贬,所以中宗李显和韦氏对这个女儿十分宠爱,应该是溺爱,恃宠而骄。

后武则天在狄仁杰的建议之下,重新立李家后代为太子,所以将李显从房州召回,立为太子。这次李显为了讨好自己的母后,先后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武家。其中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神龙政变之后,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而韦氏为皇后,安乐公主也开始受宠,便逐渐野蛮娇惯,竟然渐渐有了野心,想要和自己的奶奶武则天学,想要称帝,并提出想让李显立她为皇太女。

虽然有政治野心,但是她的政治水平离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还差了一大截,她凭借手中的权力和父亲的宠爱无法无天,到处卖官鬻爵,更可气的是她竟然不把太子放在眼里,看不起太子,让中宗立自己为皇太女,太子怕自己地位不保,发动政变,丈夫武崇训被杀,但安乐公主却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她又下架给武家另一人,武延秀,,嫁娶的场面更是声势浩大。

后李显突然猝死,据说是安乐公主和韦氏毒杀,但很可能是死于家族遗传病,之后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韦氏和安乐公主均被杀死,这个被宠坏的公主死于乱军之中。

安乐公主只是个被父母宠坏了的女人,她具有政治野心却没有政治能力,最终自己因为自己作,死在了政变军队手中。

正史上真实的安乐公主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唐朝的安乐公主是武则天的孙女,有效仿武则天做女皇的野心,然而她也只是图有野心,却骄纵、高调,有政治野心却无政治手段。并且到处树敌,嚣张跋扈、不知收敛,让自己如临深渊。最终被太平公主玩死也是情理之中了。

安乐公主十分有野心,一个人的野心必然是实力和环境促成的。有她爹唐中宗和她娘韦氏的过分宠溺,野心的膨胀对于安乐公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并且武则天开一代女皇的先河,这些皇室稍有实力的女人们自然想去争位,安乐公主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

(安乐公主剧照)

父母的宠溺对她而言,不过是慢性夺命毒药。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7个女儿,也是中宗最疼爱的一个,是妃子韦氏在被武则天流放的路途中生的,路上仓促生了这个孩子,李显实觉得不易,脱下衣服把她抱起放在胸怀,就给女儿取名李裹儿。不难看出,这个名字也饱含心酸之意。

李裹儿逐渐长大,遗传了好基因,容貌清秀,活泼伶俐,在外流放的十几年中,裹儿是他们的精神依靠,这让李显和韦氏对这个孩子视若珍宝。

唐中宗李显复位以后,给了安乐公主的食邑高达三千户,远超她的那些个姐姐们。

这样的宠溺也让安乐迅速跌进罪恶的深渊,她和姐姐长宁公主、母亲韦皇后还有韦后的妹妹等人,居然干起了买官卖官的勾当。不论贩夫屠夫,只要给三十万钱,就能得到一纸任命书。

这些个官员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考核认定,人们就称他们叫“斜封官”,经过安乐公主之手的“斜封官”就高达数千人,各个衙门已经官满为患,椅子上坐都坐不下,简直霍乱朝纲。

(唐中宗李显剧照)

安乐看到姐姐长宁公主在长安洛阳霸占官地,修了几处大宅子,十分眼红,不甘示弱的安乐也开始大修庭院,请求父亲把昆明池赐给她做私人“游泳池”(池沼)。

但是昆明池是长安城非常重要的休闲场所,是汉武帝时为训练水军开挖的人工湖,李显再宠自己的女儿,还是有那么一点理智,知道昆明池对于长安的意义,就拒绝了安乐。

安乐公主此后就霸占了唐太宗之女临川公主的故宅,搞得大家议论纷纷,宅子建好后,还办了一个盛大的入住仪式,跟她爹借来中央禁军之一的万骑,以及宫廷乐队护送她一家人进宅子。

除此之外,更无法无天的是,安乐公主经常自己写好诏书,把诏书内容遮住,让李显在上面盖上玉玺,哪个朝代的公主有这等权利,足见李显已经把她宠上了天。

她妈比她还有野心,韦氏这对母女可谓皇家最没有脑子的典范了。

李显复位之后,立了安乐公主的妈韦氏做皇后,在流放的这些年,韦氏已经被武则天折磨得家破人亡,心中既恨,又对九五之尊的权力很眼红,想学武则天有朝一日也能过过皇帝瘾。

安乐公主自然是很顶她妈的,毕竟韦氏仅存的两个公主长宁和安乐,她是最有希望获得皇太女身份的。然而韦氏虽然有足够的野心,却没有武则天的耐心和能力。

韦氏母女的智慧和手腕不要说比武则天了,就是比太平公主都不知道差了多少里地,但是往往这种人最无知无畏。太平公主向来会收买人心,经常向贫寒的儒士学者送钱财,但是韦氏母女所作所为,除了招人唾骂,也没多少人待见了。

回看下韦氏母女的No Zuo No Die作路历程,似乎除了给自己树一堆政敌,耍耍威风就没有什么别的建树了。

也是这个时候,恃宠而骄的安乐公主更是开始动了想替代皇太子李重俊的心思。如果说以前的作都是小打小闹,那这个时候可就来真格了,李重俊为了自己的皇冠也要拼尽全力啊!

(太子李重俊剧照)

给自己树立政敌,搞完太子,又向太平公主宣战。

皇太子李重俊是李显庶出的儿子,韦氏母女一向看他不起,经常在李显面前说他的坏话。这还不算,有一次安乐居然请求李显废掉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李显虽然没同意,但也没责备她。

这件事被李重俊知道了,他知道如果长此以往,他的太子之位必定保不住,说不定连人头都要奉上。公元707年,李重俊联络兵部尚书魏忠元、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还有成王李千里等人,发动了政变,杀死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杀进了皇宫。

中宗带着韦皇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登上玄武门的城楼,向参与政变的士兵喊话,结果士兵纷纷倒戈,反杀李多祚等人,李重俊也在逃亡途中被杀了。

如果你觉得这样就算完了,那就太小看安乐公主的“作”劲了。李重俊死后,为了扳倒一切障碍,安乐公主居然诬陷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参与政变,搞得御史中丞萧至忠已经看不下去了,流着眼泪跟中宗说:“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乎,而使人罗织害之乎!”

萧至忠的意思是,陛下啊你有广袤的疆土,可以容得下四海,怎么就不能容下自己的弟弟妹妹呢,却还让人编织罪名想要谋害他们呢?

李显听后心中悲伤不已,虽然没有追查太平公主和李旦的事,却也没有处置安乐公主。这为安乐与太平的决裂埋下隐患。

李隆基发动玄武门之变,也证明太平公主智商绝对碾压这对母女。

如果说前太子李重俊勇大于谋,那太平公主的智商足以碾压韦氏母女。

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都想独揽朝中大权,早有利益冲突,至此,两人已经明牌,关系也彻底的断裂了。

此前韦氏母女这样嚣张,还能一路平安活着,和上官婉儿的庇护也有一定关系。但是李重俊被杀之后,韦氏母女行径越发放肆,韦后和几个情夫的事已搞得人尽皆知,而安乐公主在前老公武崇训还没死之前,就和前任的堂兄弟武延秀搞到了一起。

上官婉儿一看,不行啊,不能再这么站队下去了,这母女俩私生活都混乱得很啊,早晚要把我一块连累了,开始暗中和太平公主筹划。

公元710年的6月,中宗李显突然去世,人们都怀疑是韦后和安乐公主下的毒。如果真是这母女下毒,那是活该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李显这辈子都被这对母女玩于股掌之间,真不知该说他是好老公、好老爸呢,还是说他无能。

此时,韦后立中宗最小的儿子李重茂做了皇帝,自己临朝听政,等于控制着傀儡。韦氏母女和太平公主、相王李旦的争斗开始进入白热化。

韦后掌权后首先对朝中重要官职进行一轮大换血,尤其是禁卫部队。然而韦氏母女并不得人心,没有考虑到万骑将领陈玄礼等人和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关系特别铁,不愿听从韦氏子弟的指挥。加上韦氏子弟在营里整日耀武扬威的,士卒们更加不满和怨恨。

7月21的夜晚,李隆基与陈玄礼等人发动政变,率万骑军从玄武门杀入羽林军大营,斩杀了营中的韦氏子弟,羽林军立马倒戈也加入了政变的行列。

(李隆基画相)

韦后听到政变的消息,慌忙逃入飞骑军营,被乱兵所杀。安乐公主这妹子居然还不知道发生了政变,凌晨起床,她正在对着镜子画眉毛,这时候乱兵冲了进来,把她和丈夫武延秀都给杀了。

这件事太平公主派儿子薛崇简也参与了李隆基的行动,之后太平公主向群臣宣布,要想天下稳定,就必须传位给李旦,把小皇帝李重茂从御座上牵下来,拉着李旦的手把他领到御座上,群臣伏拜,三呼万岁。就这样完成了政权的交接!

(李隆基剧照)

安乐公主把自己害死,在于她图有野心,而没有政治手腕。并且到处树敌,嚣张跋扈、不知收敛,在还没有真正实力情况下,让自己如临深渊。

正史上真实的安乐公主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安乐公主原名李裹儿,她的父亲是唐中宗李显,母亲是皇后韦后。

提到唐代的美女大家一定会想到闭月羞花的杨贵妃,其实安乐公主的美貌一点不输杨玉环,否则她不可能被誉为长安城里最美丽的公主。

安乐公主是武则天的亲孙女,可她丝毫没有得到奶奶的爱怜,反正因为这个女皇奶奶而受尽苦难。

公元684年,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废‬去‬皇‬位‬,离开长安贬为‬庐陵王‬。‬

唐‬中‬宗‬被贬途中,韦皇后生下了一个‬女‬儿‬,可‬怜身‬为‬一国‬之‬君‬的李显竟然找‬不到可以包‬裹‬女‬儿‬的襁‬袍‬,‬无‬奈之下只能用自己的衣服包住娇‬嫩的女‬儿‬,所以这个女‬儿‬取名为“裹儿”。

武则天对被贬在外的李显并不放心,多次转移他和家人的住地,最后李显与妻子韦氏及儿女们落脚房州。

在房州的日子也不好过,武则天经常派人来监视李显,早就吓破胆的李显几次都要拔剑自刎,多亏了妻子韦氏从中劝说,李显这才有用勇气活了下来。

父母每天都在担惊受怕,身为女儿李裏儿能好到哪去,她与父母在房州郁郁闷闷地度过了很多年。

李裏儿13岁的时候,年迈的武则天迫于形势,迎回了李显一家。

李显被武则天立为太子,韦氏为太子妃,李裹儿成为了安乐郡主。

武则天虽然立了李显为太子,但并非真正放下手中的权力,李显的两个女儿都奉命嫁给武姓男子,显然这都是武则天的意思,她想通过联姻让李武一家亲。

李显什么事都听从母亲的安排,但厄运还是降临在他的儿女身上。

大足元年(701)九月初三,韦氏之子邵王李重润和妹夫武延基、永泰郡主李仙蕙,私底下议论武则天男宠二张专政的事,不料被人告密,龙颜大怒的武则天打死了李重润和武延基,身怀六甲的李仙惠也死于非命。

自己的哥哥姐姐只是说了一下话,就被女皇奶奶处死了,安乐郡主见此情景一定会有所触动,也许在这个时候她已经知道了权力的可怕。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李多祚等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传位给太‬子‬李显。

恢复帝位的李显觉得以前太亏待自己的妻女了,所以对韦后、安乐公主百依百顺。

安乐公主仗着父皇的宠爱,权倾天下,为所欲为,迫害忠良。

不仅如此,安乐公主还一心想要仿照奶奶武则天,成为第二个女皇帝。

韦后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多次要求李显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李显虽然宠爱自己的妻女,但还没有完全糊涂,他坚持不立乐安公主为皇太女。

韦后及安乐公主只看见武则天的威风,却没有武则天的才智,她们平时奢靡无度,朝廷上下怨声载道。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突然驾崩,现在主流说法是韦后与乐安公主毒死了他,但也有观点认为李显是自然死亡。

总之,李显猝死,韦后加紧了篡权计划,她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撒换成自己的党羽和族人,自此朝政大权尽落韦后母女之手。

为了稳住局面,韦后假传圣旨,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摄政。

按照韦后和安乐公主的想法,等到时机成熟后,废了李重茂,安乐公主登基称帝。

可惜韦后和安乐公主千算万算,漏了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

7月21日,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之变,‬韦‬后‬与‬安‬乐‬公主‬的女‬皇‬梦‬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至于韦后与安乐公主是怎么死的,《新唐书》和《旧唐书》的记载有所不同……

《新唐书·公主传》记载——

“当时安乐公主正在揽镜画眉,闻知乱起,逃至右延明门,追兵赶到,斩其首级,终年二十五,追贬为“悖逆庶人”。唐睿宗李旦复位之后,下诏按二品的礼节予以安葬。”

《旧唐书·外戚传》则记载——

“公主与武延秀在内宅与士兵格战良久后双双被斩。”

不尽哪种记载是正确的,反正韦后与安乐公主死了,而且死得很惨。

安乐公主原本苦尽甘来,她的死是自己作出来的,女皇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正史上真实的安乐公主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安乐公主是唐中宗和韦皇后之女,出生于唐中宗被废黜帝位、被贬房陵的途中,唐中宗将自己的衣服解下来作为婴儿的襁褓,特取乳名为裹儿。安乐公主资质美丽,天性聪慧,唐中宗又愧疚于多年来带给妻女的苦难生活,对她倍加宠爱,养成她骄横任性的性格。

神龙元年,唐中宗通过政变推翻了母亲武则天的统治,再度登上皇位,恢复李唐国号,安乐公主也恢复皇女的身份。在众多姐妹中,安乐公主最受帝后疼爱,实封高达三千户,并以亲王的规格配置属官。帝后对她言听计从,因此她势倾朝野,卖官鬻爵,甚至自制帝王的诏令,掩盖上面的文字,要求唐中宗签署生效,唐中宗总是笑着满足她所有的要求,当时宰相以下的重要官员很多都出自她的门下。

安乐公主唯一的同母兄弟李重润死于祖母武则天之手,不甘心现任皇太子李重俊将成为下一任王者,经常羞辱他视他为奴仆,甚至多次请求唐中宗废了李重俊,立她为皇太女。安乐公主虽然拥有不可复制的勃勃野心,但完全不具备祖母武则天的能力和魄力。唐中宗也不希望重现女主天下的浩劫,没有答应她的要求,但也没有训斥她,因此安乐公主变本加厉的凌辱李重俊。李重俊不胜忿恨,仓促间便起兵谋反,杀死安乐公主的公公武三思和驸马武崇训,并向唐中宗索要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最后唐中宗派兵平定叛乱,李重俊自杀,唐中宗将他的头砍下来祭武三思父子。

安乐公主又改嫁给小情人武延秀,使用皇后的仪仗出嫁,唐中宗为她曲赦一城。她的儿子刚出生就被封为太常寺卿、镐国公,唐中宗又为外孙曲赦一城。景龙四年六月,唐中宗暴崩,有说他被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毒杀,但他是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唯一的靠山,很有可能是李隆基为增加宫变的合理性而找出的理由。不久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率禁军攻入皇宫,诛杀韦皇后,还在揽镜画眉的安乐公主一同被杀。唐睿宗将她追贬为悖逆庶人,以二品的规格下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