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窦漪房是个怎样的人?汉文帝刘恒真的很宠她吗?
历史上的窦漪房是一个比较幸运的太后,也是汉朝继吕后之后最出名的太后,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皇太后,汉武帝的太皇太后。贫民出身的她一路走上来,这中间并没有太大的波折。
窦漪房本身是清河郡津县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刘盈继位,为汉惠帝,但是其实是实际的权利都在吕雉的手里。当时的窦漪房服侍吕雉的,窦漪房比较深的吕后喜爱,后来吕雉为了羁靡诸刘,每个诸侯国都送去五位美女,而窦漪房则是被派到了代国。
一开始的窦漪房到了代国之后,还是深得代王刘恒的喜爱,一开始刘恒的确是很喜欢他,因为窦漪房是吕雉派来的人,所以刘恒再怎么喜欢,其实心里还有猜忌和防范的,当然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之中也避免不了试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这样,刘恒仍然是十分喜爱她的。
在得到了刘恒的宠爱之后,窦漪房很快就生下了长公主刘嫖,汉景帝刘启以及梁孝王刘武。其实窦漪房起初到代国的时候刘恒是有王后的,并且当时的王后也生下了四个儿子,但是因为王后过世的很早,以至于之后的刘恒并没有在立王后。
紧接着就到了吕后去世的时候,周勃,陈平,刘章等刘派开始奋勇起兵,诛杀诸吕,并迎刘恒入京为帝,也就是汉文帝。但是在刘恒继位之后,之前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全部相继病死,至于死因则并没有记载,是否有阴谋论之说暂且不提。长子死后,窦漪房的长子刘琦,毫无疑问就是嫡长子了,紧接着窦漪房也被立为了皇后。
其实窦漪房会被立为皇后,这其中有很多都是薄太后的功劳。刘恒的母亲薄太后,是刘邦后宫之中最不起眼的一位妃子,十分的不受宠。也正因为不受宠的关系,才在吕后大肆杀害刘邦宠妃的同时,给自己留下了一条命。本来刘邦死后,刘邦的嫔妃们应该去自己儿子的封地安享晚年,但是吕雉并没有放过这些宠妃,放走的只有几个不受宠的妃子而已。
刘恒继位之后,在立后的问题上,薄太后说,这些诸侯都是同姓都是一家的,就立太子的母亲为皇后好了。于是刘恒紧接着就立窦漪房为皇后。
因为当时窦漪房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薄太后还下令追封窦漪房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之后还找回了窦漪房的兄弟们,赏赐田宅。薄太后之所以对待窦漪房这么好,想必也是因为窦漪房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十分的受的薄太后的喜爱。
这个时候窦漪房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单单自己的丈夫喜爱自己,就连自己的婆婆也十分的看好自己,可以说人生赢家了,跟吕雉比起来,待遇好的太多了。
但是老天总是喜欢开玩笑的,窦漪房在做皇后没几年之后就失明了,失明的原因也并没有详细记载。而刘恒对窦漪房的宠爱,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不再像往日一般。
窦漪房失明之后,慎夫人深得刘恒的宠爱,还有一个伊姬也是刘恒的心头好,当时刘恒甚至默许了慎夫人的礼仪以及待遇是跟窦漪房这个皇后平起平坐的。由此可见,刘恒是有多么宠爱这个妃子,但是唯一能值得庆幸的是,这两位一直都没有子嗣,所以对窦漪房的地位也不存在什么威胁。
窦漪房在自己老年的时候还推行无为之治,但是这个观点并不是窦漪房发明的,最早是吕雉最先提出的,窦漪房的一生可以算是十分幸运的了,并没有过多的波折,并且屹立三朝,历史上像窦漪房活这么就的太皇太后也是比较少见的了。
历史上的窦漪房是个怎样的人?汉文帝刘恒真的很宠她吗?
人到中年的窦漪房双目失明年华老去,汉文帝渐幸慎夫人与尹姬。
年轻时的窦漪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上了年纪之后就被汉文帝扔到了一边。
窦漪房,就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她乃汉景帝生母,窦氏身世坎坷,悲剧与幸运同在,从孤苦无依的宫人,再到大汉朝的皇后、皇太后与太皇太后,窦氏的人生也是传奇。
感情方面,窦漪房曾与汉文帝刘恒鹣鲽情深,但随着年华老去,她也失去了文帝的欢心。
从家人子到大汉朝的皇后,窦漪房的确曾经盛宠窦漪房出身清河,从小就失去了母亲,而其父亲也在钓鱼时落水离世,成为孤儿之后的窦漪房又跟两个兄弟失散,辗转之下进入了汉宫侍奉。
吕后称制时期,将大量的家人子作为礼物赏赐给各诸侯王,窦漪房也在其中。
为了离家乡更近一些,窦漪房塞钱给内侍,希望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去赵国的家人子名单里,没想到她的钱实在太少,内侍根本没放在心上,最终窦漪房被送去了代国。
但窦漪房没有想到,这一次的阴差阳错,却成就了她的命运。
当时的代王刘恒,乃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其生母薄姬并不得宠,母子俩在汉宫谨小慎微行事低调,在刘邦驾崩后被吕后善待,得以全身而退。
刘恒与其母薄姬都是温和宽厚之人,窦漪房也的确是幸运,因为早年经历的苦难,窦漪房心思缜密温婉贤淑,加上容貌出众,很快就得到了刘恒的欢心。
尽管被送去代国的家人子不止窦漪房一个,但她却是最得宠的,可以说是专宠。
《史记》记载:窦姬至代,代王独幸窦姬。
在窦漪房来之前,刘恒就有自己的王后,并且与王后生下了四个王子,这也看得出原本的王后还是很得宠的,可窦漪房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
刘恒的心思,几乎全都在窦漪房的身上,对别人根本就没有兴趣,之后,窦漪房连续生下馆陶公主与刘启刘武,一共两子一女。
不过,这里有个很怪异的事情,那就是刘恒的元配代王后。
刘恒毕竟是个诸侯王,但他的王后却没有留下任何姓名家世的信息,只是称作代王后,并且馆陶公主出生时,刘恒才13岁。
窦漪房在代国是专房之宠,那代王后的四个孩子自然是在此之前出生的,倘若这么说,那刘恒的初次为父年龄,实在是有点雷人。
不管怎么样,窦漪房在代国的时候虽然是个侧室,却深受刘恒的宠爱,刘恒的母亲薄姬也很疼爱窦漪房,年幼成孤的窦漪房并不识字,都是薄姬后来所教授。
吕后崩逝之后,刘氏宗族与吕氏之间积累许久的冲突彻底爆发,由此引发诸吕之乱,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刘恒的王后意外离世了,刘恒也就没再册立王后。
不仅如此,在诸吕之乱基本平定时,代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也纷纷夭折,窦漪房所生的刘启成为了刘恒实际上的长子。
刘恒最终被长安的群臣迎立为新帝,也就是汉文帝,在即位后不久,刘启被册封为太子,而窦漪房作为刘启生母,从代王侧室,直接成为了大汉朝的皇后。
与影视剧中描述的不同,窦漪房从没做过代国的王后。
窦漪房成为皇后,也算是母凭子贵,因为先是刘启被册封为太子,然后在薄太后的建议之下刘恒才让窦漪房以太子生母的身份入主椒房殿。
既然成了皇后,窦漪房的娘家也得以尊宠,其双亲被追封厚葬,而窦漪房的兄弟也被寻回加以厚待,窦漪房的封后经历,真的是灰姑娘逆袭的故事。
人老珠黄色衰爱弛,窦漪房也不例外在代国的时候,还有刚做皇后的时候,年轻时的窦漪房在刘恒眼里,就是人生挚爱,两人之间的感情也的确非同一般。
然而,刘恒并非专情之人,而窦漪房也无法青春永驻,时间改变了一切。
随着年纪渐长,窦漪房不再年轻美丽,她逐渐失去了刘恒的心,而刘恒终究也是个男人,他对窦漪房也没有那么专情,慢慢的,他喜欢上了别人。
尤其是后来,窦漪房双目失明,又因为长时间生病容颜憔悴,不复当年。
在典籍记载之中,文帝之后最宠爱的嫔御有两人,即尹姬与慎夫人。
刘恒对于慎夫人等的宠绝非是一时兴起,因为之后的刘恒出入宫苑,身边都带着慎夫人,甚至在宴会上让慎夫人的座次与皇后窦漪房对等。
若非盛宠,刘恒断然不会公然逾越礼法,让慎夫人与窦漪房平起平坐,而这也反映出了当时窦皇后的真实处境,那就是她已经失去了刘恒的宠爱。
不过,比起当年的吕后,窦漪房也是幸运的,因为刘恒也没那么绝情,而慎夫人也不像戚夫人一般不识好歹,还算是比较识趣儿,何况慎夫人没有子嗣。
尽管失了刘恒的宠,可窦漪房毕竟有两个儿子,还有个女儿,刘恒膝下子嗣不多,窦漪房凭借着这几个孩子,地位也算是无可撼动。
更重要的是,刘恒虽说不爱了,可薄姬还是非常宠爱这个儿媳妇的。
薄太后非常喜欢窦漪房,而汉文帝刘恒又是出了名的孝顺儿子,窦漪房有婆婆庇护着,刘恒就算后来不喜欢了,也不可能将窦漪房怎么样。
面对刘恒的变心,窦漪房也坚持着自己的黄老之思,不争也不抢,毫不在意。
虽然被刘恒冷落,但窦漪房好像也根本不怎么在乎,或者说她也觉得没办法,而这样就一直熬到了汉文帝驾崩,窦漪房成为了皇太后。
偏宠幼子,辅佐三朝的汉家守护者文帝时期,其实窦漪房并没有发挥什么重要的作用,毕竟窦氏也并非什么大族,窦漪房也不是什么强势之人,所以窦漪房真正权倾朝堂,还是在景帝登基以后。
景帝继位后,窦漪房的弟弟窦广国与侄儿窦彭祖都被封侯,窦漪房成为皇太后。
相较于长子刘启,窦漪房格外宠爱女儿馆陶公主与小儿子刘武,尤其是刘武。
文帝时期,刘武改封梁王,作为皇帝唯一的亲兄弟,梁王极其富有地位尊崇,而窦太后还是觉得不够,最终竟然想让景帝册立刘武为储君,将来兄终弟及。
其实这也正常,虽然皇家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可窦漪房也是贫苦出身,刘武年少分封离开了母亲,窦漪房心里自然很思念。
对于刘启,由于母子俩在很多朝政事务方面意见不一致,常有冲突,所以感情比较淡。
偏宠溺爱幼子,算是窦漪房人生之中一个很大的不好的地方,尤其是窦漪房迫使景帝传位梁王刘武的事,但好在最终群臣反对,窦漪房也没有继续坚持下去。
文帝时期,窦漪房如同花瓶,就算是在后宫,毕竟薄太后还在,窦漪房也不是说一不二。
到了景帝时期,窦漪房开始发光发热。
汉朝又尊母崇孝的传统,所以新帝登基太后监政非常正常,窦漪房也因此开始走向汉朝的权责中枢,这一时期的窦漪房,才真正发挥出在朝堂上的影响。
窦漪房崇尚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非常厌恶儒学,景帝虽然很想奋发有为,但因为窦漪房的存在也不好太过明显。
终景帝一朝,由于窦太后的缘故,深受景帝宠爱的诸位儒家博士没有被重用的。
景帝驾崩后,继位的汉武帝刘彻尚且年轻,因此成为太皇太后的窦氏实际掌握了朝堂,朝中大事都由长乐宫进行决策,武帝根本无法悖逆祖母的意思。
直到建元六年窦漪房驾崩,汉武帝才真正掌握朝政。
整体来说,窦漪房更像是汉王朝的守护者,辅佐了文帝景帝,又帮助年轻继位的汉武帝度过了最不安稳的交接时期,是个相当了不起的女人。
历史上的窦漪房是个怎样的人?汉文帝刘恒真的很宠她吗?
在西汉近两百年的历史上,有过两个非常有名的太后,一个是吕太后,一个是窦太后。其中这位窦太后,就是窦漪房,汉文帝刘恒的皇后。
虽然窦太后的知名度远远赶不上吕太后,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却要比吕太后厉害太多。因为,在吕太后去世后,她的吕氏家族就被人屠戮干净,而窦太后的窦氏家族,一直到东汉后期,都还是非常显赫的外戚。
最初,窦漪房只是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在她14岁时候,因为面容姣好,被朝廷招募为宫女,后来分配去侍奉吕后。后来,吕后成为太后之后,欲将一些优秀宫女赏赐给各诸侯王,窦漪房恰好就在这其中。
当时窦漪房通过贿赂宦官,想分配到离家乡清河近的赵国,宦官得了好处满口答应。谁知道等到分配结果下来,窦漪房却被分配到代国,为此她悲伤难过好长一段时间。
但是,有些事往往就是让人意想不到,等到窦漪房到达代国后,代王刘恒一眼就看中她,随后把她封为美人。 不久,窦漪房就给刘恒生下一女两男,分别是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
不过,当时刘恒有自己的代王王妃,这位王妃还给刘恒生下四个儿子。所以从当时的情况下,窦漪房不要当皇后,就是当代王妃,都是遥不可及的事。至于她的儿子,就更没有希望成为世子。
但是,老天似乎特别眷顾这位农家女孩,先是刘恒的王妃突然病逝,接着她的四个儿子也全部都夭折,再接着就是吕后病逝后,功臣集团趁机诛灭吕氏,然后拥立刘恒为皇帝。就这样,刘恒成为大汉朝第三位皇帝。而在刘恒当上皇帝后的第二个月,大臣们上书请立太子。
因为代王妃的四个儿子都先后夭折,于是窦漪房所生长子刘启自然而然成为刘恒的长子,再加上刘启本身就聪明伶俐,所以他毫无悬念的成为大汉朝太子,而窦漪房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大汉朝的皇后。
从这次意义上说,窦漪房的成功,与其说是刘恒宠爱她的结果,还不如说是她的命好。
等到窦漪房坐上皇后位,她的好运似乎也就此走到尽头。她先是因为一场病导致双目失明,接着汉文帝又有了新的宠妃慎夫人和尹姬,从此对她愈发冷淡。
此时的窦漪房,只能孤苦伶仃的呆在自己的后宫中,哪里也去不了,汉文帝也是一连数月都不来看她一眼。唯一的慰藉,就是她的三个孩子经常来陪伴她,尤其是她的小儿子梁孝王刘武,几乎是天天服侍在她身边。
当然,还有更可怕在后面,当时慎夫人因为受到刘恒得宠爱而愈发骄横,甚至到后来她开始处处压制窦漪房,并要求在后宫中与窦皇后并起并坐,她得所有待遇都按照皇后标准,而刘恒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直到后来,大臣袁盎看不过去,他就以吕后和戚夫人的事情来劝谏刘恒,让他管一管慎夫人,否则后宫的尊卑很快就会乱套。而经过袁盎的解释劝导,刘恒也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错误,所以他及时纠正了这种现象,这才让窦漪房不至于更惨。当然,也避免了慎夫人的悲剧。
此后不久,汉文帝就因病去世,窦漪房的长子刘启即位,即汉景帝。窦漪房也由此成为皇太后,而此后22年,大汉帝国的真正掌权者,实际上就是窦漪房。
历史上的窦漪房是个怎样的人?汉文帝刘恒真的很宠她吗?
这天,吕后送了5个美女给代王刘恒。刘恒将他们上下打量一番后,便将目光看向容貌娇美,身姿婀娜的窦漪房。窦漪房被这炽热的目光羞红了脸。晚上,刘恒便召窦漪房侍寝。从此,窦漪房便圣宠不断!
说起窦漪房,那可是一个厉害的女人,她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生母,汉武帝的奶奶。也因为有她,得以让“文景之治”延续了足足39年。才能让汉武帝有足够的实力征伐四方。
那么这么厉害的一个女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她又是怎样从一个贫家女,一步步变身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的呢?
1“家人子”窦漪房其实,在早年,窦漪房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子,父母去世得早,而长姐如母的她,便担起了照顾两个弟弟的责任。
年幼的窦漪房去了大户人家做丫鬟,干最苦最累的活,只为养活两个弟弟。
后来,皇上刘邦要充实后宫,13岁的窦漪房便以“家人子”的身份入宫。但却被分配到了吕后身边。
后来,吕后要送给各个诸王美女,窦漪房也在其中。本来窦漪房买通宦官将自己送去离家近的赵国,却被收钱不办事的宦官送去了代国。
为此,窦漪房郁闷了许久。
但有句话说得好,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当时,吕后送了5个美女给刘恒,但刘恒却偏偏看中了窦漪房。
她为什么会受到刘恒的喜爱呢?
其实,可能跟窦漪房当时的心境有关。当时,窦漪房因为被宦官坑了,不得已才来的代国。
而加上窦漪房本就没像其他女子一样,有那么强的上进心。
就如她选上“家人子”去伺候刘邦一样。窦漪房本就没有想着要去做刘邦的小老婆,只是想好好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每月领银子养好弟弟就行。
而正是因为她当时的这种不争不抢,才让刘恒选中了她。
毕竟,吕后送来的人,有太大的可能是奸细,但刘恒又不能拒绝,所以只能宠信一个,选个没什么野心的,总比野心太大的要好。
而窦漪房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所以,在得到刘恒的宠爱后,她并没有恃宠而骄。而是主动地去伺候婆婆薄姬。
不得不说,窦漪房这一步走得很漂亮,因为刘恒是一个很孝顺的人,他在中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以皇帝身份载入“二十四孝”的人。
所以,只要刘恒的母亲薄姬喜欢自己,那么刘恒那里就事半功倍了。这就是窦漪房的智慧。
很快,窦漪房就拿下了薄姬的芳心,薄姬很喜欢窦漪房,经常在刘恒面前夸她。并且当薄姬知道窦漪房不认识字后,还亲自教她写字。
而在一年后,窦漪房就生下了一个女儿,馆陶公主。几年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
从生孩子的速度来看,能看出刘恒当时很宠窦漪房,但窦漪房却经常劝刘恒不要总是待在这里,要懂得雨露均沾。
薄姬听到这话后,更加喜欢窦漪房了。
吕后去世后,刘恒的王后和王后生的四个儿子也离奇死亡。
这时,刘恒被长安的大臣们请去做皇帝。而窦漪房的孩子刘启就成了长子,被立为太子。当时,刘恒并不想立皇后,但在薄太后的劝说下,窦漪房母凭子贵,成为了皇后。
其实许多人都猜测,刘恒的王后是吕后的人,所以吕后倒台,王后就死了,而且王后生的四个儿子也一个不剩。
其实想一想,还是细思极恐的。但为什么窦漪房也是吕后派过去的,她却没事,还成为了皇后?
其实这就是窦漪房的智慧,她知道,吕后这个老板只是暂时的,而刘恒是自己的老公,他好,自己才能好。
所以,在吕后活着的时间里,她并没有胡作非为,而是处处小心,处处讨好。
2皇后窦漪房窦漪房当上皇后,刘恒后宫的人也多了起来,对她也并没有以前那么宠爱了。但是窦漪房却并没有任何不满,反而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
她的所作所为,婆婆薄太后都看在眼里。薄太后念窦漪房的父母去世得早,便下令追封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并且还她双亲建了园邑,一切礼法皆按薄太后父亲灵文侯的制度执行。
可见,薄太后有多喜欢她。
后来,窦漪房的两个弟弟找到了。姐弟相认后,抱头痛哭。刘恒也赏赐给窦漪房的两个弟弟许多财产和田地。
官员们见窦太后突然冒出两个年轻力壮的弟弟,怕她走了吕后的老路,便朝廷上奏,让皇上只给窦皇后的弟弟们赏赐田地金银,让他们做个富贵闲人就好。
当时,刘恒并没有表态,而是回去问窦漪房。想看看窦漪房的反应,窦漪房听后,没有表现出一丝生气或不满,而是笑着说:“这个建议很好啊!”并且,窦漪房为了防止弟弟们仗着自己的关系胡作非为,还请了两个德行很高的老师和弟弟们一起住。
而皇上赏赐给弟弟们的东西,窦漪房也尽量用自己的首饰月钱补上。
不久后窦漪房生了一场大病,导致她双眼失明。而这时候,刘恒却对她不闻不问,还有了一个新宠,慎夫人。
史书上记载:慎夫人,有美色,能歌舞,擅鼓瑟。
刘恒有多宠爱慎夫人呢?无论去哪里,刘恒都会带着她,并且还允许慎夫人和窦皇后平起平坐。
窦皇后也知道自己年老色衰,留不住帝王的心。对于刘恒的喜新厌旧,窦漪房看的很开,对于慎夫人的恃宠而骄,窦漪房也只是淡然处之。
一天,刘恒又带着慎夫人去游玩,官员按照惯例,把慎夫人的座位安排在和窦皇后对等的上席。
但中郎将袁盎见到,却立刻让侍从把慎夫人坐的座位撤至下席。见此,慎夫人不愿入坐,刘恒也当场甩脸,拉着慎夫人拂袖而去。只留下尴尬的兜漪房。
还是后来,袁盎私下找到皇上,告诉他,应该尊卑有序。并反问皇上,皇上难道忘了吕后是怎么处理那些夫人的?
刘恒听了这话,心里一惊,才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便将这话说给慎夫人听,慎夫人也害怕了,毕竟她无儿无女,也怕窦皇后秋后算账。
从此,慎夫人见了窦皇后表现的毕恭毕敬!
而对于丈夫的不喜欢,窦皇后始终表现得很淡然。因为婆婆喜欢自己,而自己的儿子又是太子,未来的皇上。所以皇上如果宠她,那是锦上添花,不宠她,也无所谓。
公元前157年7月6日,汉文帝刘恒驾崩。太子刘启上任,而窦漪房也成了太后。
说刘恒真的很喜欢窦漪房吗?其实我感觉并没有。因为刘恒对窦漪房始终是有猜忌的。
而就算刚开始的宠爱,也是碍于吕后的面子,不得不宠信一个人,而窦漪房就是那个幸运儿。
但从后来,刘恒对窦漪房所做的事,却看不出半点宠爱,让窦漪房当上皇后,是薄太后的提议,封窦漪房父母的,也是薄太后。
而刘恒对窦漪房却始终是试探,和怀疑。
什么是真正的宠爱,就如刘恒对慎夫人,走哪里都带着她,并且还给她皇后的待遇。虽然最后收回,那也是为了慎夫人的安全才如此。
而窦漪房能够成为皇后,成为太后,主要也是因为她自己懂事。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3太后窦漪房而当窦漪房成了太后,便开始她的作妖之旅了。
可能是刘恒在的时候,她被压的太狠,当老公去世后,儿子成了皇上,她终于放飞自我了。
都说皇上爱长子,百姓疼幺儿。而窦漪房就是从一个老百姓成了太后的,她也爱自己的幺儿。
幺儿刘武要什么,窦漪房就给什么。甚至连皇位,窦漪房都让刘启死后交给刘武。
刘武因平定七国之乱有功,景帝摆酒席为他庆祝,而窦太后趁机逼景帝,将来把皇位传给梁王。刘启不敢违逆母后,只得嘴上答应,而大臣窦婴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这让窦太后心里很不开心,并因此给窦婴小鞋穿,窦婴以生病为由要辞官。窦太后二话不说,直接在进出宫的名册上把窦婴的名字删了。
有一次,窦太后又提出景帝死后,让他传位给幺儿刘武。但这次提议又招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窦漪房才作罢。
刘武却因此恨上了那些反对的大臣,还派自己的手下杀了十多个反对的官员。
刘启查出来后,刘武忙找人去窦太后那里求情。而疼爱幺儿的窦太后丝毫不追究刘武的过错,并且让刘启也不要追究了。
注重孝道的刘启也没办法,只好答应。
没过多久,刘武上京请罪,又怕被刘启责备。便私下逃离队伍,躲去了姐姐刘嫖家里。
思念幺儿心切的窦漪房,没见到自己的幺儿,直接指着刘启的鼻子,哭着说道:“是皇上杀了我儿子阿!”
弄得汉武帝诚惶诚恐,连忙解释自己没有,但窦漪房却不相信他。后来,刘武背着刑具俯伏在宫廷门下,认罪自请处罚。刘启才松了一口气。
如果刘武真的出了什么事,那刘启真的就成了背锅侠了。
出了这些事后,兄弟两的感情已经出现了裂痕。
后来,刘武请求长久留在京城,而刘启不同意。刘武回到封地后,不久便郁郁而终了。
听到这消息,窦漪房倒地大哭,说道:“果然是皇帝杀了我的儿子啊!”并且不吃不喝,整天哭泣,弄得景帝也很头大。
后来还是刘嫖给景帝出主意,把梁国分为五个国家,刘武的5个儿子都封为王。窦漪房这才破涕为笑。
面对如此偏心的母亲,刘启心里也委屈(宝宝心里苦,但宝宝有苦说不出啊!)
等到景帝临终时,想要见自己亲娘最后一面,但窦漪房却不愿意去见他,原因竟然是窦漪房一直认为是刘启害死了自己心爱的小儿子。所以不愿意相见。
直到景帝驾崩,都没能如愿见到自己的母亲,真是可怜!
从这些事情里,可以看出,窦漪房很偏心幺儿。而且,还有点“作”,利用刘启的孝顺,胡作非为。
可能,是因为在自己老公刘恒那里过得太压抑,所以当有人愿意无条件包容自己时,就开始变得作了起来。
也不知道后来,她有没有后悔这样对待如此孝顺自己的大儿子。
4太皇太后窦漪房。景帝刘启去世后,他的儿子刘彻继位,这时的窦漪房,也不怎么作了。
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但是朝廷大权却在太皇太后手里。
汉武帝想要推行新的政策,但窦漪房却不愿意,她很喜欢老子和皇帝的无为而治。所以对于汉武帝的新政总是被打压。
并且命令汉武帝,不论什么事都必须要告诉自己。
汉武帝很不愿意,便私下告诉官员,不要把朝廷上的事情告诉给太皇太后。
窦漪房听后非常生气,暗中收集推行新政的主要官员的错误,并将他们关进监狱,最后导致那两个官员自杀。
而一些参与新政的官员,都被免职,窦漪房还任命自己信任的人补位。并且将武帝推行的新政策全部废除。
有些人会认为窦漪房的做法太过激进,对汉武帝太过打压。但是对于当时来说,可能正因为窦漪房对汉武帝的新政的打压,才成全了更好的汉武帝。
因为,窦漪房知道,刘彻的新政是需要许多钱财去维持的。汉武帝想要扩张国土,攻打匈奴,但是那时候国家的经济只能打个平手。
而打个平手并不算胜利,所以窦漪房才一直压制着汉武帝。因为她知道,自己死后,汉武帝肯定会实行他的新政。所以窦漪房能压几年就压几年。
就如被雪压的松树,只有压得越狠,才能反弹得越高。
换种方法来说,也就是窦漪房对汉武帝新政的打压,而成就了汉武帝。
所以,总结窦漪房的一生。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精明的女人,总是能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而她也有自己的任性妄为,但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那都无伤大雅。
窦漪房的成功,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她的运气,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她很清楚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并且能看清自己所处的环境。
历史上的窦漪房是个怎样的人?汉文帝刘恒真的很宠她吗?
窦漪房即西汉的窦太后,汉文帝刘恒之妻,汉景帝刘启之母,汉武帝刘彻的亲奶奶,算得上是一代传奇女子。从身份卑微的宫女到母仪天下的皇后,她只用了16年!
窦猗房也是平民皇后的代表,她的出身并不好,穷苦人家出身的窦猗房,能够一生平顺,受人尊敬,全因自己不争不抢!
窦猗房踏入皇宫的第一步,身份是宫女,那个时候的她只有13岁,因为人长得讨人喜欢,再加上小姑娘非常地机灵,所以当时的吕雉看中了她,成了太后的贴身侍女。
宫女如此之多,能够有些机遇,并不是窦猗房走了狗屎运,而是这个小姑娘脑子聪明,一副能够帮主子办事的模样,所以吕雉才让给予她机会。
吕太后将身边的宫女送到诸侯王身边之时,窦猗房也位列其中,窦猗房心想自己如果可以被分配到赵国的话,那么,自己就可以有机会找一下两个弟弟的下落,这两个弟弟在她入宫时就已经失散了。
可能是命运的安排,她被太监分配到了代国,邂逅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男人刘恒。幸好窦猗房没有被分配到刘如意身边,不然的话,人生可就惨兮兮了。
窦猗房跟刘恒,从相遇到相爱,那是一段美好的爱情。
那个时候刘恒身边的女人并不多,算是没有那么地复杂,虽说代王妃被他冷落,不过,窦猗房并没有趁势爬上代王妃的头上,这样子的一个女人,因为自己心思比较温顺而单纯,所以自己没有给自己添麻烦,也正是自己的这种性情,使得当时的薄王太后对她印象相当不错。如果这个窦猗房恃宠而骄的话,薄王太后当时肯定不会让她那么顺利地登上皇太后这个位置的。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窦猗房得宠之后,失散的两个弟弟,最后也自己找上门来认亲姐姐。这对于从小缺乏亲情的窦猗房无疑使一件好事儿,窦猗房是个好姐姐,对弟弟们都很不错,一家人很幸福。
当窦猗房很幸福地享受这一刻之时,朝堂上有大臣向刘恒建言,说要派人管教跟监督皇太后的这两个弟弟,避免再一次发 生象吕雉干政的事情出来。刘恒只是觉得很为难,窦猗房是聪明人,她主动建议刘恒要听从这些臣子的建议,并约束自己的弟弟们。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窦太后蛮横一点霸道一些的话,这些大臣可就得倒大霉了。当然,她让自己的老公派人去管教自己的两个弟弟,也是为了让自己的老公放一百二十个心。
很多人在羡慕这个窦猗房之余,都会说这个穷苦人家出身的女人,能够一生平顺,全因自己不争不抢。如果当时的窦猗房玩弄小聪明,处处为了争夺权利的话,那么,也就不会有当时百姓心中的贤德美誉了,更不可能会得到刘恒的专宠,夫妻感情如此之好,全因窦猗房懂得经营自己的婚姻,这一点是值得人们去关注到的。
当然,后来在汉景帝死后,汉武帝刘彻年少无权,窦太后掌握过朝政大权,当时的窦氏家族也一度成为朝堂之上最有权势的外戚集团,汉武帝的新政也因为窦太后的阻挠一度进展缓慢,但毕竟是亲孙子,窦太后没有过分为难。
最终窦太后于汉武帝建元六,与汉文帝合葬霸陵,夫妻团聚!
历史上的窦漪房是个怎样的人?汉文帝刘恒真的很宠她吗?
中国历史上,以太后身份专权的,吕雉是第一个,窦漪房是第二个。但吕后专权只有八年时间,而窦漪房专权长达二十二年之久。
吕太后宫中遣女,窦漪房代国受宠窦漪房的出身相当惨,她本随着父亲和两个兄弟在清河郡观津县过着隐居生活,虽然清贫,但也其乐融融。但是,在窦漪房很小的时候,其父不幸掉到河里淹死,家里没了顶梁柱,兄妹三人只好各自出来讨生活。
窦漪房别无所长,但长相还可以,于是就以良家子的身份入宫,分配到了吕后身边侍奉。汉代良家子是一个特殊身份,代表这个人出身清白人家,男子多抽取当兵,女子多被选入宫中或权贵之家,比普通人家的社会地位要高一等。
入宫之后,窦漪房尽心侍奉吕后,很受恩宠。大约在公元前190年,汉惠帝继位的第五年,吕后决定释放一批宫女出宫,把她们赏赐给各诸侯王。
此时,吕后还没对刘邦的儿子大下杀手,只有赵王刘如意在四年之前被毒死,新任的赵王是刘邦第六子刘友。窦漪房因为自己的家乡清河郡离赵国较近,就向负责遣送的宦官行贿,希望可以把她分到赵国去。但不知是礼送得不够,还是那个宦官忘记了,在最后确定的遣送名单上,窦漪房被安排去了代国,即代王刘恒的封国。
窦漪房对此非常不满,但是她又不敢反抗吕后的命令,只好哭哭啼啼的上路,但她却不知道,去代国而非赵国,不仅让她躲过了一场灾难,更让她的人生从此走向了巅峰。
当时赵国的王是刘友,王后却是吕后的侄女。很显然,赵王后是吕后派去监视刘友的,因此刘友不喜欢她,而是喜欢其他的姬妾。赵王后受到冷落,十分不满,竟然向吕后诬告刘友谋反,吕后便将刘友召到京师饿死了他。
虽然此事发生在公元前181年,距离窦漪房出宫还有九年的时间,但可以想象,窦漪房如果在赵国受宠,则免不了被赵王后妒忌,下场不会好,而如果不受宠,那么也不过是保住性命,孤单冷清的走完一生而已。
但如今窦漪房去了代国,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代国是刘邦第四子刘恒的封地,此时年仅十三岁,但也有一个代王后,史书上并未记载她的任何资料,包括姓名、籍贯等等,但这个女人肯定心地善良,而且没有心计,因为窦漪房一去了代国就受到了刘恒的宠爱,却没遭到代王后的打击报复。试想,如果换作是吕后的侄女,窦漪房会是何种下场。
在窦漪房去代国之前,代王后已经给刘恒生下了四个儿子。这一点让人很难想象,十三岁的刘恒,是如何有四个儿子的,而且这四个儿子还是一个女人所生。即便按照一年生一个的速度,刘恒也早在九岁时就有了第一个儿子。
和窦漪房一起去到代国的还有其他四名宫女,但受宠的只有窦漪房一人。第二年,窦漪房就为刘恒生下了女儿,即后来的馆陶长公主。之后,窦漪房又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即后来的汉景帝刘启和梁孝王刘武。仅从生孩子的速度来看,窦漪房必定非常受宠于刘恒。
刘恒应运登基称帝,窦姬母凭子贵为后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陈平、周勃趁机发动兵变,诛杀诸吕,随后拥护代王刘恒回京继位。在此之前,那位仁厚的代王后已经病死,跟随刘恒入京的是代王妃窦漪房。
刘恒继位,是为汉文帝。但文帝还没来得及立太子,他和代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先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病亡,史书没有交代具体怎么回事,但四个儿子相继夭折,且都是代王后所生之子,窦漪房所生的两子一女却没事,不能不令人遐想。但关于这段历史,委实无任何资料可查,有人猜测代王后可能姓吕,在平定诸吕时,她的儿子们也被误杀。
不管怎么说,刘恒的儿子中,窦漪房所生的刘启变成了长子,因此当朝臣请求册立太子时,刘启就被立为了太子,而窦漪房也凭此一步登天,从代王妃变成了大汉的皇后。之后的两年中,女儿刘嫖被封为长公主,封邑馆陶。小儿子刘武被立为代王,后徙淮阳王,又徙为梁王。
窦漪房成了皇后之后,想起自己幼年失散的哥哥和弟弟,于是派人去寻找。弟弟窦少君,即窦广国,四五岁的时候就被拐卖了,一直给别人做仆役。后来跟随主人来到长安,听说新皇后姓窦,知道是自己的姐姐,于是请人上书告知窦漪房。窦漪房召窦广国来,两人见面,说起幼年时的往事,不禁抱头痛哭。事后,文帝赏赐了窦广国宅子和很多财物,并把窦氏的族人迁到长安居住。不久之后,哥哥窦长君也来到了长安,兄妹三人终于团聚。
色衰则爱驰,漪房渐失宠大约在公元前177年左右,窦漪房生了一场大病,导致双眼失明。而且此时她的年龄也渐渐大了,可能超过了三十岁,色衰则爱驰,慢慢地窦漪房失去了文帝的宠爱。
汉文帝有了新欢,开始宠爱邯郸的慎夫人和尹姬,甚至让慎夫人与窦漪房同席而坐。要知道古代最讲究尊卑有序,文帝让慎夫人与窦漪房同席而坐,意思就和让大臣坐在龙椅上差不多。而窦漪房对此毫无办法。
当时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还在世,窦漪房有这个婆婆压着,自然翻不起什么浪花来。好在大臣袁盎看不下去了,有一次宴会上,袁盎故意将慎夫人的席位往后移了一点,落后于窦漪房。慎夫人看见后非常生气,不肯入席,文帝也很不高兴。
袁盎说,“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接着又问文帝,“陛下独不见‘人彘’乎?”汉文帝这才明白过来,命慎夫人赐袁盎金五十斤。
窦漪房晋升太后,掌朝政权倾天下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崩,太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窦漪房身为景帝的生母,自然水涨船高,变成了窦太后。
但此时,她仍然不能掌控大权,因为她的婆婆薄太皇太后仍旧在世。好在仅仅过了两年,薄姬就去世了,从此之后窦漪房彻底翻身把歌唱,开始主掌朝廷政事。
窦太后很喜欢小儿子刘武,就希望景帝将来能把皇位传给弟弟,而景帝为了讨母亲欢心,在一次酒醉之后,还真的说出了“千秋万岁后传与王”这样的话。窦太后非常高兴,梁王刘武也很高兴。
但是有人反对,谁反对呢?其实也不是外人,是窦太后的侄子、詹事窦婴。窦婴说,“这天下是太祖皇帝打下来的,规定是父传子,陛下凭什么让给梁王呢?”因为这件事,窦太后将窦婴从出入皇宫的名册中去掉,不准他进宫朝见。窦婴一气之下,辞职回家了。
景帝大肆削藩,引起了七国之乱,景帝遍观皇室和外戚,觉得没有人能比得上窦婴,于是召窦婴出山。窦婴托病不肯答应,这让窦太后感到非常惭愧,不过最后窦婴还是出任大将军,和周亚夫等人一起平定了七国之乱。
窦太后在景帝一朝是不是专权乱政,史书中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她的权力很大。窦太后信奉黄老学说对儒家学派不屑一顾,所以凡是儒生她都不喜欢。有一个叫辕固生的人,在和窦太后讨论《老子》的时候,显得不屑一顾,言语中不够尊敬,窦太后因此大怒,就下令把辕固生丢到野猪圈里去。
辕固生是一个文弱书生,让他去和野猪搏斗,就是摆明了要弄死他。虽然辕固生的职位不过是掌管图书的博士,但好歹也是朝廷官员,窦太后一言可决其生死,可见其权力之大。不过汉景帝偷偷塞给辕固生一柄利刃,辕固生得以杀死野猪逃生。
辕固生虽然没死,但在汉景帝一朝,儒生都得不到重用,就是因为窦太后的缘故。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至少在朝廷官员的任命上,窦太后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
汉武帝欲推行新政,窦漪房展铁腕手段公元前141年,汉景帝病逝,汉武帝即位。武帝继位时只有十六岁,正处于叛逆期,对祖母窦漪房的专权十分不满。且因为年轻,锐气十足,决定和祖母斗一斗。
汉武帝的策略是推行新政,通过推行新政提拔自己的亲信官员,进而掌管朝政。汉武帝继位第二年,罢免了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直不疑,任命窦婴、田蚡分别为丞相和太尉,又任命赵绾和王臧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开始组建自己的班底。
窦太后虽然眼瞎了,但心里明白的很,她对汉武帝的意图了如指掌,但她岿然不动,任由汉武帝折腾。大约半年之后,汉武帝自觉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于是接受御史大夫赵绾的建议,不再将政务汇报给窦太后。
直到此时,窦太后才表现出大怒的样子,斥责赵绾等人居心叵测,同时拿出了早已收集好的赵绾、王臧非法牟利的罪证,将两人逮捕关入了大牢,不久两人皆死在狱中。随后,窦太后又以雷霆之势,罢免了丞相窦婴、太尉田鼢,汉武帝的小班子被打了个稀碎。
从此之后,汉武帝再也不敢挑战窦太后的权威,安心当起了快乐天子。直到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病逝之后,汉武帝才开始展现自己的雄才伟略。
窦漪房出生年龄不详,但她在公元前189年就生下了馆陶公主,年龄至少应该有十五岁,所以我们大致推断,窦漪房去世时,应该有八十高龄了,这在古代是十分难得的。窦漪房死后,与汉文帝合葬霸陵。临死前留下遗诏,将自己所有的财富都赐予了长女馆陶公主。(小儿子梁王刘武在汉景帝时期就已死了。)
综上所述,窦漪房的一生可谓一波三折,幼年丧父,殊为不幸,以致不得不入宫侍奉吕后。但在此之后,窦漪房的人生就像开了天眼一样,总是能趋利避害,从宫女成了代王妃,然后是大汉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完美的避开了所有陷阱,走上了人生巅峰,可谓传奇的一生。
窦漪房在年轻的时候,当然是很受汉文帝宠爱的,但当她年龄渐大,双目失明之后,就失宠了。可是,她的儿子、孙子先后为帝,奠定了她在汉朝的地位。这也再次说明,儿子才是古代女子的安身立命所在啊,依靠美貌受宠只是一时,有儿子才是一辈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