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盐为什么归国家管?

首先,食盐关乎到国家的税收,所以要实行专卖。同时,食盐也关系到所有人的健康。古代朝廷害怕影响到人口质量,所以更应该实行专卖。

从古到今无论何时,盐都是人们生活的必备品之一,是人人都用,人人都离不开的东西,所以食盐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盐这个东西有很便宜,没办法把盐弄得跟奢侈品一样去买买。

古代的食物都可以自己种植,有百姓农民自己耕种,但是这个食盐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食盐的产出方式并不像粮食蔬菜那样简单,有人有地有水就可以生产。

古代有两种东西是重要物资,一个就是食盐,另一个就是铁。人民群众不可一餐无盐。而在春秋时代以前,人们的农具武器,也不能不用铁来打造。所以在我国古代,这两种东西都是有国家来严格控制的,都是要实行专卖的,这样一来不单单能增加国家的收入,还是有效的维持社会的稳定,就跟我国不可买卖枪支是一个道理。

“食盐财政”是早在我国春秋中期就开始实行了,是由齐国的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率先在齐国对食盐实行了国家专卖,铁也是一样。对此司马迁曾评价道:“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后来到汉元狩三年明,汉武帝也正式实行了盐铁专营专卖的政策。开始由政府招募百姓来制作,运输,销售食盐。

唐朝时期的盐收入利润,更是达到了国家总收入的二分之一,少的时候也能达到五分之二之多。宋朝时期的国民富饶更是食盐的贡献首当其冲,庆历年间的盐高达715万贯。元朝时期的盐最多的时候是766万余锭,财政支出基本靠盐。

因为食盐的利润巨大,所以各个朝代历来都是国家来对盐实行专营专卖实时控制的。基层百姓也有吃不起盐的时候,也就出现了贩卖私盐的诞生,但是贩卖私盐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是绝对的犯罪。不过,还是有不少人为了钱财,愿意以身试险的。

古代的盐为什么归国家管?

马克思曾说过: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毫不畏惧。

这句话放在古代治盐售盐贸易上可以说是十分贴切,制盐本身就是一个一本万利,高额暴利的事情。首先大家对于盐的需求量巨大,而盐完全取之于大自然,可以说是无穷无尽。对于盐的制作方法更是简单,就是把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所以说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赚钱之道。对于朝廷来说,控制好盐利,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财富。在古代,盐和铁这两样利润极大的商贸往来一直都是政府管控的主要对象。

盐铁专卖的始因:

盐和铁专卖的制度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就提出了“官山海”政策。也就是由政府来垄断山川林泽以及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权和经营权。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当然由政府来管辖。但后来因为各个朝代的实际情况不同,这项政策并没有持续实行。

汉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御史大夫张汤在汉武帝的授意之下,上书建议“笼天下盐铁”。于是汉武帝起用桑弘羊,孔仅,东郭咸阳来专门推行盐铁专卖事宜。

其实在汉武帝时期,汉朝达到了鼎盛时期,人口增长快速,这是社会经济最直接的表现。那么汉武帝为何还要收归盐铁呢?这还要从汉武帝进行大规模的疆域开拓有关。

从刘邦开始,到文景时期,国力远不能震慑到北方的匈奴,只能采取忍气吞声的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充沛,加上汉武帝雄心万丈,终于要对匈奴采取强硬措施了。

在于匈奴的和平关系彻底破裂之后,汉武帝在十余年间屡次发动北击匈奴的战争,在取得辉煌的战绩的同时,汉朝的国力也被消耗殆尽。

西汉初年为恢复经济,不仅轻摇赋税,还开放了自然资源,山林川泽任由民间自由开发。由此民间出现了一批富可敌国的大商人。在国力被战争消耗殆尽的时候,朝廷不得不向这些大富豪来借贷。而这些商人偏偏的不识好歹,不愿借贷给朝廷。在此情况下,汉武帝便开始实行专卖制度,把盐铁贸易集中归国家管辖。

盐垄断政策的影响:

:对于盐,汉政府采用“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专卖制度。汉朝在27个产盐区的郡设立35处盐官,平民制作完成后的盐由官府统一收购,再由官府统一进行售卖,最后除去平民的制盐成本外,所有售盐所得的利润都纳入国库之内。短时间内汉政府筹集到了大量财富,度过了由于战争造成的财政危机。

:同时,在国家有了稳定持续的财政收入之后,百姓的税收负担也减轻了,社会矛盾得以缓解。

:再者这项政策打击了地方豪强,稳固了中央集权。

为了防止民间私自制盐售盐,汉朝还出台了专门的法律来保障盐铁专卖的实行。如私自制盐售盐,售盐者要受刑罚,斩左脚趾,没收制盐工器具等。

综上所述,古代的盐归国家管对于朝廷而言有着极大的好处,所以这项政策也被传承下来。

古代的盐为什么归国家管?

汉武帝以前,盐、铁等利润很大的行业均为民间豪强经营。汉武帝时期,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他采纳了桑弘羊改革经济的建议,实行盐、铁专卖,将其管理和经营权从豪强手中收回,归中央所有。

从汉武帝时开始,全国设立盐官,煮盐业归政府经营,称官盐。盐官多设在滨海地区,内地产盐区如河东郡安邑县出产池盐,蜀郡临卭县出产井盐,也都设了盐官。但官盐价比私盐价贵,许多贫民买不起盐,只好吃淡飯。

古代的盐为什么归国家管?

你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盐是生活的必需品,从汉朝开始盐和铁的经营就只有政府有资格,私自贩卖就是重罪。

尤其是盐,盐是每家每户每日必须的生活用品。并且盐的获得在古代并不容易,不产盐的地方要获得盐就更加不容易。

古代交通不便,如果允许私人贩卖非常容易产生垄断,导致盐价过高引起动乱,才规定有政府统一对全国的食盐进行管理和分配。以前我奶奶曾给我说过,旧社会都吃不起盐,由于盐贵做饭的时候都是放很少的盐。

还有就是国家管控销售食盐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在古代也有取消盐铁专税的时候,实行和普通商品一样的市税,但不代表政府就放弃了对盐铁的管控。

自唐安史之乱后,此后历朝历代,都加强了盐专卖,对铁的管控则有所放宽,不再与盐同例看待。盐铁专卖使封建国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特别是盐,一直是历代封建政府牢牢掌握的最重要的专卖商品,其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

现在我们吃的食盐仍然是国家专卖,但现在国家控制食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垄断,在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全国人民的健康,必须符合健康标准的食盐才能上市销售,并且不准随意加价。

古代的盐为什么归国家管?

盐,自古以来都是归国家管理,说的严谨一点,就是由国家严格控制买卖大权。为什么呢?一句话:利税高。

盐,放在今天也不是很贵的价格,那么它哪里来得这么高的利税呢?

数年前,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有一个地方负责定制食盐包装袋的人,贪污了数十万元,那时的盐才卖一块来钱一袋,他一个负责定制盐袋的人,怎么会贪污这么多的钱呢?其实,他在一个盐袋上所贪的钱也不多,只是几厘钱而已,但是,架不住量大呀!

的确,盐的利税,全在量上呢。每个人天天都要吃盐,虽然吃得很少,但是全国数以亿计的人,您说这一天得吃掉多少盐啊!

看到这您或许会问了,粮食人们吃得更多,为什么在古代不实行国家专卖呢?因为粮食的产量大,且每户农家的地里都产,自产自食。而盐则不同了,盐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井盐、再一个是海盐。而且,古代的盐不像今天加工的那么精细,比如:在海边的晒盐池子里把海水晒干,剩下的盐就可以吃了。所以成本极低,利润极大,故而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不会放弃这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的。

在古代,都会设置专门管理食盐生产和买卖的部门和官员,而盐官通常都是极肥的差事。那么有没有商人做盐的生意呢?有,但是必须要有国家发放的“特许经营”的资格。而且,盐商上交的税金也非常高。即使这样,江南的许多大富豪依然还是盐商。

由于盐的利润大,私下做食盐买卖的人也屡禁不止,这些人被称为贩私盐的或者私盐贩子。如果被官方抓住,轻的坐牢,重的死刑。在有些盐碱地带,刮土熬制土盐买卖的人,都要冒着坐牢的风险。

在没有什么工业化生产的时代,盐税在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占有着相当大的比例。所以,这就是国家管控食盐生产和买卖的根本原因。

古代的盐为什么归国家管?

食盐是我们今天生活和美食都离不开的重要东西,虽然我们现在的食盐价格已经很低,让人经常忽略其重要性,可是它的作用依旧是不容小觑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食盐都是国家专门进行严格把控的东西,足以说明其重要性。

也许有人并不明白食盐的重要性是什么,或者说有人搞不懂国家为何要控制盐,我们大可结合古代的一些现实情况,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答案了。

盐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今天吃的美食,都会专门放上一些食盐以调味,要是没有食盐,就算看起来再美好的美食,想必吃起来也会食之无味,枉费一番精心准备,由此可见,盐在饮食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就连我们今天生活在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都需要食盐调味,那么在古代那种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用食盐调味就更是至关重要了,要不然人们吃的东西肯定会更加没有味道,想必这一点我们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此外,食盐还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比如我们现在的加碘食盐,就是一个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的东西,一旦和健康扯上关系,就已经不仅仅是一件普通流通商品了,还和整个国家的人民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是国家不出面进行控制,任由市场经济自己调控,那么我们现在吃的盐则可能存在很多劣质产品,这些东西对人们造成的损失以及危害不可估量,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古代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是有着很大影响的,本身当时的盐价格就很高,基本上是今天的十倍左右,要是国家再不进行严格把控,必然会导致市场混乱,到时候百姓不仅吃不起盐,还可能因为一些无良商家的劣质产品,导致百姓失去生命。

一旦一个国家连百姓的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那么底层百姓自然会产生过激行为,古代历史上的很多农民起义,本质上就是因为大家生活不好,官方又不理不睬,久而久之,百姓只能揭竿而起,诸如陈胜、吴广起义以及李自成农民起义等等都是如此,就连朱元璋当年参加红巾军,也是因为元朝统治阶级过于残忍,对百姓生命安全置之不理,所以大家只能为自己着想,发动起义推翻腐朽政权。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切,我想我不必多说什么,大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当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东西和人们的生命安全有联系的时候,这件事情和这个东西代表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其重要性自然也就不言而喻。

实际上盐在古代百姓生活中的作用,还有一个是比较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那就是它在当时充当了保存食物的重要物品,大家都知道古代没有冰箱,对食物的保存技术相当落后,那么古人要如何保存食物呢,尤其是一些肉类的东西?

我们今天都会用盐腌制腊肉,之所以用盐,就是因为盐可以将肉里边的水分脱去,同时还可以保护肉类,防止其被苍蝇之类的东西污染,腌制好的腊肉通常都能够存放很久还不腐烂,这是现在人们保存肉类的一个不错办法。

现在人们已经拥有了冰箱等东西保存食物了,都还依旧使用盐来腌制肉类,达到美味以及长期存放的目的,在古代没有冰箱的情况下,使用盐来保存肉类,自然就是一个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了,经过腌制之后的肉类,不仅美味,还能够长时间保存,不管是自己食用,还是用来送人或者进行买卖,都是不错的选择。

盐和国家安危息息相关

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各种税收,比如我们今天国家的财政收入中,中国烟草的税收就占据了很大比例,公务员以及很多基层工作人员的的工资主要就来自于这些税收,还有国防、科技、军队建设等等的费用,都来自于税收,要是没有税收,同时又没有其余财政收入,这些费用怎么处理呢?

我们今天的财政收入,尚且还有其余来源,在古代比较单一的环境下,国家的财政收入最主要就是来自于税收了,可是从百姓手中收税,不仅所得很少,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收税,最终算下来可能得不偿失,这是任何一个领导人都能够明白的简单道理。

既然来自于百姓的税收很少,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国家的日常开销,那么国家要怎么才能保证财政收入足够正常使用呢?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到盐税了,结合古代历史来看,盐税基本上占据了国家财政总收入的八成以上,比如清朝宣统三年的史料记载中,当年仅仅盐税收入就高达4900万两白银,要知道当时的国家财政总收入也就五千多万两而已,盐税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古代的盐税就几乎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多少又可以决定这个国家的军事、科技以及国防水平,要是国家有钱,大力用于国防以及科技的话,这个国家必然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其实力将会超越周围那些没有盐的国家。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当时齐国开启了铁盐专营的历史,率先垄断了食盐贸易,周围的其余国家想要用食盐,都需要从齐国购买方可,用今天的话来说,齐国将食盐卖给其余国家,就属于出口,其价格自然比国内要高,齐国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国家有钱了,就可以招兵买马、补充装备,在那个战乱年代,强大的军事实力就几乎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齐国靠着垄断食盐贸易所得到的收入,不断扩充自己军队,终于成为春秋时期一大霸主。

反观周围的国家,因为没有盐以及盐税这个重要的财政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完全没有剩余的钱财购买装备,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越穷越要挨打,越挨打就越穷,最终国家都可能直接被强国灭掉,这就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在真实的历史上,没有什么同情可言。

结语

在古代历史上,盐不仅仅和百姓的生活乃至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还和一个国家的发展以及江山社稷息息相关,要是国家不对其进行管控,别说是保护好百姓了,恐怕就连自己的江山社稷都可能被人抢夺!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