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是一条怎样的河流?为什么除了楚汉战争时期,中国历史上对它均很少再提及?
鸿沟,是古代运河的名字,在今天的河南省荥阳市。楚汉相争曾经以鸿沟为界限,也就是“楚河汉界”。后亦指疆土的分界。
鸿沟的出现要源于战国时期。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出于对国家的需要,曾两次动工修建了这条鸿沟。鸿沟是自西向东引黄河之水为源泉,经中牟,开封,后而南下,入颍河通淮河,把黄河与淮河之间的一些主要河道连接起来。
公元前前364年,秦国入侵魏国,斩首魏军六万有余。而魏惠王还没想好如何面对秦军,所以直接选择躲避,下令迁都。
当然,迁都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却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普通人家搬家都是一个大工程,更何况是一个国家的国都呢?所以,当时魏国的这次迁都,一搬就用了四年,才算搬完。
魏国国都变动之后,在大梁附近修了两条运河,其中一条就是我们所说的鸿沟,另一条叫做深沟。这两条流域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为在战国时期,中原是各个国家战争的主战场。但是中原的一些河流,都是自西向东的,只有鸿沟是南北流向,沟通了许多条中原各种河流。所以,这条河对于战争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直都是兵家必争的地盘。
而这两条运河的开通,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也让商业沟通变得更加顺畅,让魏国的国民经济变得更加繁荣。
但是,在汉初时,因诸侯国的割据,在鸿沟的系统流域,这些诸侯国经济独立,租税方面往往不输送到京城,就影响到了鸿沟的运输。
汉初时采取的政策是休养生息,这样就是鸿沟开始萧条,并导致年久失修,渐渐地开始淤塞,逐渐的开始破坏。由于鸿沟本身就是人工开凿的,本身并没有多深,黄河水所含的泥沙日积月累的沉积,开始越来越高。后来鸿沟部分遭到破坏,就导致与其他段落的联络受到了影响。在后来越来越严重,慢慢的鸿沟就不再被用了。
鸿沟是被学术者们称为中原最早的运河,但是楚河汉界中的“鸿沟”只是单单指的是南北走向的一条鸿沟河流,而不是整条鸿沟水系。鸿沟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鸿沟是一条怎样的河流?为什么除了楚汉战争时期,中国历史上对它均很少再提及?
作为中国古代一条古老的运河,鸿沟的“走红”,却是拜楚汉战争所赐:公元前202年,打得精疲力尽的楚汉双方以鸿沟划界,约定“中分天下”。紧接着刘邦把脸一翻,趁项羽麻痹大意时呼啦啦杀过去,越过鸿沟把项羽怼得乌江自刎,从而开创两汉四百年江山。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鸿沟”也就从此知名,不但成了汉语里一个重要词汇,还成了象棋里的楚河汉界,叫多少后人耳熟能详。
但相比之下,历史上真实的鸿沟,那条曾叫项羽刘邦双方杀红了眼,隔岸对峙的河流,知名度却小得多了。甚至大概是受字面意思误导,好些古装剧导演,都把“鸿沟”真当做一条“小水沟”,在拍楚汉战争影视剧的“楚汉鸿沟对峙”的桥段时,都干脆安排项羽刘邦这哥俩,找条小水沟划线对骂。事实是,鸿沟就算真是水沟,那也是从战国至东汉的四百年里,最值钱的水沟——中国北方最重要的运河主动脉。鸿沟的开凿,可追溯到公元前361年。当时的魏惠王刚刚把都城从安邑(山西夏县)搬到大梁(河南开封)。搬家后的魏国,东面是齐国西面有秦国,南方还有楚国,等于受着夹板气。严峻的现实,也叫魏惠王下了决心:要强国,先挖沟——挖鸿沟。
于是,战国历史上又一个不惜血本的大工程,就在中原大地迅速实现了:这可不是挖个“小水沟”,而是工程量空前的新型运河——整个鸿沟从荥阳开挖,引黄河水为水源,经行今天中牟开封等地,最终经颍河注入淮河。战国时代的北方大地,与今天的气象水文大不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于是以倾国之力开凿的鸿沟,也聪明地利用圃田泽等湖泊调节水系,历经两次大规模开凿,终于完工。
魏惠王为什么要执着开凿鸿沟?原因是,魏国刚搬家时,黄河南北的地区,彼此还都是分割的,一条引黄河水的鸿沟,恰好将其连接起来。而在魏国新都市大梁的南面,是物产丰富的江淮平原区。这里虽然农业发达,也有睢水、颍水等河流,但当时却流量较小,交通十分不便,一条崭新的鸿沟,正好可以将其连接在一起。而以工程效果说,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完工的鸿沟,可以说超额完成任务。通过这条全新的航线,鸿沟形成了“涡水”“睢水”“获水”“涣水”等支流,与早已成型的淮河邗沟水网无缝对接,形成了两千年前中国赫赫有名的“鸿沟水系”。以《史记》的形容说:这一整套水系“以通宋、郑、陈、 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堪称古代水路版的“高铁”。
如此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当时就叫魏国尝到了甜头。在战国的科技条件下,凭借这样一套鸿沟水系,魏国能成功转运十万石粮食。就连战国合纵家苏秦,也感慨魏国“南有鸿沟”。鸿沟,就是当时魏国争霸列强的重要本钱。以这意义说,这整条鸿沟的价值,远胜多少场楚汉战争。
而随着战国纷争的结束,秦王朝的一统天下。曾是魏国“心肝宝贝”的鸿沟,意义也更加升级。对于一个完成统一的封建王朝来说,四通八达的鸿沟,就是至关重要的交通主动脉。从秦至汉的二百年里,鸿沟水系担负着向关中平原转运粮草的重任,作为鸿沟与黄河交界点的荥阳,更是秦始皇时代的粮草转运站,建有著名的敖仓。为什么后来项羽刘邦会在荥阳杀得天昏地暗?没错,吃的就是这里的粮食。
比起战略价值外,鸿沟的经济价值,更是影响深远。淮河、黄河两大水系,通过鸿沟完美对接,密集的水网带动了沿线农业的发展,畅通的交通,更催生了商业的繁荣。早在战国末期时,鸿沟水系覆盖的范围,就已是知名富庶的产粮区,位于鸿沟水系里的定陶、淮阳、寿县、徐州(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定都的彭城),早都是名噪一时的大都市。
所以,当年项羽灭秦后,坚持要回彭城定都,哪里只为了“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家乡的好风光,如何不叫他与他的子弟兵们魂牵梦萦?
而随着西汉王朝的建立,中国进入了持久的和平年代,运输发达的鸿沟,也成了汉朝盛世的助推:西汉年间倘若在鸿沟里行船,往东南可以沿着淮水邗沟,一路直抵达钱塘江,甚至可以经钱塘江进东海,向东北也可以进入济水,直达齐都临淄。向西则可抵达洛阳。可以想象,在京杭大运河诞生前,这样一条发达的运输网,对汉王朝“休养生息”“平定七国之乱”“反击匈奴”等大事件,有着何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汉武帝时代,多场令后人心向往之的重要战事,都有以鸿沟有条不紊的转运撑起。经济上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如《河渠志》所说,鸿沟所过之处,沿途百姓纷纷引水灌溉,多少荒田从此变成肥沃良田。它所带来的财富“以万亿记,然莫足数也”。秦汉中国多少大事,“楚河汉界”后无比低调的鸿沟,都是背后的助推。
当年魏惠王开凿鸿沟的决定,没有带来魏国的霸业,却为未来的中国,带来了至少四百年的财富。
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西汉末年,由于黄河两年泛滥,大量泥沙侵占,曾经水量充沛的鸿沟,航运能力也连年下降。历经西汉农民战争等战乱,鸿沟水系也就彻底瘫痪。后经过东汉名臣王景的治理,昔日作为鸿沟支流的汴渠后来居上,成为这条水系的主干道,即赫赫有名的“汴水”。而昔日作为主干道的鸿沟,也就渐渐断流,直到今天,已只剩下一些历史残留的遗迹。
鸿沟消失了,楚汉争霸的传奇也在代代相传。但鸿沟水系昔日的繁华背后,中华民族祖先们的勤劳智慧,或许比成王败寇,更值得铭记的记忆。参考资料:《淮河水利简史》、王奥《鸿沟水系的历史变迁》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鸿沟是一条怎样的河流?为什么除了楚汉战争时期,中国历史上对它均很少再提及?
关于这件事情我们必须得搞清楚的,便是这个鸿沟,事实上是一条人工河流,在战国时期有多条人工运河起到了灌溉运输等很多重要的作用,比如说秦国哇的灵渠以及郑国渠,而这个鸿沟则是魏国为了满足自己的军事作战需要,开挖出来的一条连通黄河,淮河的人工渠道。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造就了鸿沟,在这之后悲剧一般的命运,我们知道黄河这条河流它其中的泥沙含量特别大,无歧视到了现在黄河,每年他的河床都在不断的抬高,这是因为黄河的河水里面携带的大量泥沙沉淀以后抬高了河床,而在黄河里面水流的作用比较明显,冲刷的力度明显偏大,而在运河和人工河流里面黄河水则会面临较小的水的阻力和冲刷力,这些河水中的泥沙会更加有机会沉淀于河床之上,阻塞河床。
这一点在历史上面的多条著名的人工河流里面都有体现,比如说北宋的汴京就有一条专门的人工河流,也就是《清明上河图》上面的那一条河,这条河是人工挖的,每年由于黄河带来大量泥沙以及这条河本身比较微弱的水流,所以每年到了冬季河流结冰的时候,都必须得花大量的资金派人到水面上去吧,河底的泥沙清淤!
等到了北宋灭亡之后,便经被女真人践踏的破破烂烂之后,汴京这条河流就开始逐渐被荒废了起来。
楚汉相争时期鸿沟由于刚刚经历战国乱世,而且再加上其独有的作用,所以鸿沟的地位特别稳固,其他的一些地方势力也知道,每年都得花一定的心思去替这条鸿沟清淤。
但是楚汉战争结束之后,我们知道函谷关东迁了,函谷关的冬天并不是因为某个人自己的意志主导,而是当时老的函谷关,确实由于黄河改道的问题失去了独一无二的军事防御能力,本来函谷关后面的黄土塬,你靠着黄河利用黄河独一无二的防御优势,(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可以做到天下第一险关,但是在这之后黄河改道留下了大量的河滩平原,敌人的部队完全可以沿着这些河滩平原攻入你的关中腹地。
所以在这之后函谷关东迁了不仅函谷关受到影响,就连潼关也受到影响,只不过潼关更多依靠的是中条山的防御,所以对于黄河的依赖并不太大,一直沿用到了抗日战争。
但我们得说的就是对于这些险要的关卡来讲,一半儿靠河流一半儿靠山地,但对于这些人工的河道来讲,他们对于河流的依赖更加的深。
而且在这之后更加严重的问题,开始诞生也就是整个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粮食中心,从关中地区不断的向东迁移。
都可以看到,在这之前隋炀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和在这之后的京杭大运河相比二者有着天差地别,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经济中心东迁的问题。
经济中心的东迁再加上黄河改道造成的河流不稳定,所以鸿沟的知名度越来越低,再加上在这之后直接把名字都给改了,所以这条鸿沟所起到的历史作用仿佛在楚汉战争时期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既然如此,鸿沟仍然还是在这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继续执行着自己沟通黄淮两条流域的重要使命,但是随着在这上面的船只越来越少,随着这条河流越来越荒废,鸿沟也离开了历史。
鸿沟是一条怎样的河流?为什么除了楚汉战争时期,中国历史上对它均很少再提及?
两山之间的就是著名的鸿沟!对面是汉王城,近处是霸王城。定位点,河南郑州荥阳广武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