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而是专心内政猥琐发展,三国可能的发展会是怎样?

诸葛亮可以说是为刘备一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么诸葛亮如果没有六出祁山,而是专心发展蜀汉的经济,三国的结局或者蜀汉的结局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当时的曹魏有八十七郡,十二个州,人口差不多五百多万,占地的面积也差不多达到了二百九十一平方公里。再看蜀汉呢,共有二十二个郡,仅仅只有益州一个州,人口大约有一百一十万,占地面积大约是一百零七万平方公里,这单单是魏国就差不多是打到蜀国的两倍。

孙吴有三十二郡,还有三个州,人口超过二百五十万,占地面积大约是一百四十五万平方公里,虽然刘吴没有曹魏的土地面积大,但是人口也是达到了蜀汉的二倍。

虽然说巴蜀之地最为富饶,在诸葛亮的努力发展下,依照诸葛亮的实力,在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粮食和蜀国经济方面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人口也会随之增加。但是任你蜀汉发展的再怎么好,再怎么快速,人家其他两个国家也在一同发展,就算落不了你一倍,拉你个一半还是轻松的。

而且当时的非常优秀的几位将领也都是英雄迟暮,或者相继战死。对于军士将才方面的并不能及时给与补给,最后导致打仗的时候蜀汉没有什么能打的出手的战将,就算诸葛亮再有才,诸葛亮也终有一日会死,蜀汉江山后面不能一直靠诸葛亮自己来指导。

虽然蜀汉当时占据的属于有利地势,但是这个地势只是在打仗的情况下有利。因为地势环绕,路途艰难,想守住是相对容易。但是如果长期发展的情况来看,只怕是会慢慢封闭,就好像闭关锁国一样。但是外面的曹魏和孙吴一直在不断的进化,最终导致在战略武器,或者人文文化方面都会越来越落后的。

由此可见,如果当时诸葛亮不是挥军北伐,只是保守猥琐发育的话,人多也没用,士兵得不到锻炼,将才也没有合格的人才,最后还是抵挡不住敌国大军的攻势。所以诸葛亮的计划是没有错的,毕竟人家也历史有名的战略军师。

如果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而是专心内政猥琐发展,三国可能的发展会是怎样?

气数已尽?迟早?

如果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而是专心内政猥琐发展,三国可能的发展会是怎样?

猥琐发展,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过关起门来的小日子,这事诸葛亮干不出来。就算他干的出来,想那么干,也没那个条件。原因有3点:

第一:北伐中原,兴复汉室,是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出的纲领,也是刘备一生孜孜以求的功业。如今刘备死了,诸葛亮以“北定中原,还于旧都”作为他的政治使命来报答刘备,也是为了实现自己一生的理想。不可能轻易放弃。

第二: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刘备死的时候嘱咐刘禅:“你和诸葛亮一起,对他要向对待父亲一样。”刘禅一方面恪守刘备的遗言,一方面自己能力确实比老爹刘备差的太远,所以“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大小事都听诸葛亮的。后来发展到“严掸之”---怕的要死。不敢吃,不敢玩,大气不敢出,刘禅是很憋屈的,而诸葛亮呢,也是别扭的很,因为做臣子的,让皇帝怕,终究不是一种能长久的关系。天长日久,必有祸端。那样不用别人来打,自己内部就可能乱起来。诸葛亮虽然智慧,但是他有个弱点,就是爱惜声誉,刘禅真被小人挑唆,诸葛亮未必不被冤死。所以诸葛亮北伐,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要躲开刘禅。

第三:蜀国是三国中最弱的,就算发展,也需要时间,况且你发展,魏、吴也发展,人家基础、条件都比你好,所以你的发展成果到底以后属于谁,还不一定。而且你不打人家,人家未必不来打你,魏国就曾经主动打过蜀国。

从建兴五年三月,诸葛亮进驻汉中。从此,到七年后病逝五丈原,他再也没有回过成都。其五次北伐,七番用兵,岂能撼动曹魏?以诸葛亮做《隆中对》的智慧,他不可能看不出他北伐目标实现的机会基本等于0,那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我觉得明白上面的3个原因,就应该明白诸葛亮在公,他不想坐以待毙,苟活数年。在私,是为了要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完成先帝刘备的嘱托,不愿死于床榻,而选择死于王事。尽人事,听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如果诸葛亮不选择这样做,他就不是诸葛亮了。至于专心猥琐发展,蜀国是否是另外一番景象,那倒未必,主要还是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刘备死之前和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个话其实就是埋下的隐患,诸葛亮真在成都和刘禅一块膘着,专心发展内政,也许蜀国早完了也说不定。

如果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而是专心内政猥琐发展,三国可能的发展会是怎样?

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要明白,为什么诸葛亮-急于坚持北伐。难道诸葛亮不知北伐带给蜀国的危害。只所以急北伐,其一,是完成报帝的夙愿。其二,是想开疆阔土,为蜀国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其三,当然是想在有生之年快速完成统一大业。如果不北伐,搞生产,富国强民当然是好,可是西蜀土地稀少。无法生存。不然当年刘邦就会出川,争夺天下。巴蜀弹丸之地,即便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却无抵御外侵。更何况强大的魏国也不可能让你过太平盛世。被灭亡的命运是迟早的。诸葛亮那么聪明的人不会想不到。所以他选择主动出击。或许还有胜算。

如果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而是专心内政猥琐发展,三国可能的发展会是怎样?

如果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在国内搞发展不符合西蜀国情和诸葛亮诸葛亮的意愿,为报答刘皇叔的三顾茅庐之情,白帝城托孤之恩。为蜀汉统一天下而奋斗,盲目发展等于自杀!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曹魏和东吴早晚要消灭西蜀,因丢了荆州使诸葛亮的“隆中对”无法实现,蜀汉的后期人才缺乏刘备的五虎将以不存在,小将张苞,关兴英年早逝,魏延和诸葛亮志不同道不合,庸庸碌碌无为的刘禅,使诸葛亮对成都的内部事务不放心!诸葛亮只能以攻为守,争取转折点实现统一大梦!

如果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而是专心内政猥琐发展,三国可能的发展会是怎样?

诸葛亮北伐中原也是无奈之举,毕竟蜀国最弱小,只能以攻代守扭转劣势,没想到用进攻都干不掉曹魏,那么不去进攻而是一心发展内政采取防守更加不可能灭掉曹魏吧,这就是命啊,一点不由人啊!

诸葛亮不北伐一心发展内政提高实力以后再伺机而动也不是不可以,问题那样做那就矛盾重重了,不一定会好好发展,也许会造成蜀国内讧也说不定呢,可能蜀国灭亡的更快!首先诸葛亮不北伐专心内政,那么诸葛亮和刘禅之间的权力斗争就白热化了,你你诸葛亮去北伐远在千里之外,刘禅眼看不见心也清净了,现在你不北伐了,天天在刘禅眼前晃悠,刘禅肯定烦了,因为诸葛亮大权独揽,什么事都不让刘禅做主,这让刘禅还有帝王的权威吗,刘禅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也想做个有权力的皇帝,不是做你诸葛亮的傀儡,那么两人天天见面,矛盾自然加深了,君臣之间有了矛盾,诸葛亮就难受了,毕竟刘禅是皇帝,你诸葛亮是臣子,皇帝给你小鞋穿,你也很无奈啊,你工作就难以施展下去了!再者就是益州本地的权贵对诸葛亮不服啊,你刘备和诸葛亮是外来户,刘备死了,诸葛亮当家,可诸葛亮大权在握不分享权力给益州集团,这就有矛盾了,你不能吃独食啊,所有的官员肯定对把持朝政的诸葛亮不服啦,谁都想得到更多权力,诸葛亮挡了很多人的道了!因此益州权贵会和刘禅结合,向诸葛亮发起进攻,削减诸葛亮的权力,这样一来蜀国就内讧了,内部都不稳定,哪有精力去发展什么内政啊,万一搞不好内部发生暴力内讧,反而削减了蜀国国力死的更快!

你蜀国发展,别人也在发展啊!你蜀国处在益州,山地多,人口和粮食都比曹吴少,发展的速度就比曹吴慢,这是蜀国的先天劣势,不是你努力就能赶得上的!如果不北伐了,给了曹魏时间去安稳发展,那么以曹魏地处中原的优势,会更加拉大和吴蜀的实力差距,等到曹魏发展到一定时刻,就是灭亡吴蜀的时候啦,那时的曹魏更强大,你蜀国怎么打的过啊!所以诸葛亮知道蜀国拼发展是比不过曹魏的,所以就北伐以攻代守阻挡曹魏发展的步伐,可是事与愿违,诸葛亮没有达到目标,蜀国最后还是灭亡了!

发展内政也许诸葛亮比历史上还要早点累死呢!毕竟你发现内政,所有的事都你自己处理,政务本来就多,还要应付内部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阴谋方面诸葛亮本来就不很擅长,现在全部来了,每天不但政务劳累,还要勾心斗角,更加心累了,长期下去诸葛亮还真的顶不住啊,比北伐还累,可能诸葛亮比历史上还早点累死呢!那么没有了诸葛亮的蜀国还能和曹魏对决吗,肯定死的更快,这就是命啊,去北伐打过了,还是赢不了,不去打自己发展内政,也发展不过别人,最后还是灭亡,结果都一样,看你怎么折腾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