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郭嘉,曹操还能不能统一北方?

郭嘉字奉孝,是东汉末年曹操帐内非常重要的谋士。郭嘉其实原本是袁绍的部下,后投转到曹操门下。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那郭嘉对于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其实郭嘉可以说是一战成名。当时的北方是两家独大,一个曹操,另一个就是袁绍。袁绍当时的实力多多少少还是要比曹操厉害不少的,但是毕竟一山不能容二虎,袁绍也就是曹操想统一北方最大的敌人。

当然袁绍肯定也是不能满足于现状,袁绍也想统一北方啊,于是率军南下,想要讨伐曹操,这也就是史上的官渡之战。最巧的还是这个郭嘉,以前和袁绍有过接触,是对袁绍有一定的了解的。就这样,郭嘉给曹操献计是先击刘备,再攻袁绍。郭嘉认为袁绍做事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肯定不会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果然,此次郭嘉用奇招为曹操的部队取得了有力的优势。

后来在曹操打扫后患时,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曹操知道孙策是准备起兵偷袭的,但是曹操分不出来多余的兵马回去守卫许都,但是又不能让许都失守。这个时候就连曹操的部下都不看好曹操,都想要转投袁绍了。

但是郭嘉却说“孙策这个人太盲目自信,对于安全防备方面的意识根本不行,就算他带着大军前来,如果有人偷袭的话,那就跟他自己一个人来一样。”果然,孙策最后还没到许都便被刺客杀害,曹操也逃过一劫,最后大败袁绍。

郭嘉其实并不是像诸葛亮那样多么善于谋略,而是十分善于攻心。仔细看过郭嘉的人不难发现,郭嘉其实对每一个国的君主都有一定的了解。甚至这些君主的性格和行事风格,然后从每位君主的性格本身下手。无论再强大的敌人,都会有自己本身的弱点,这也就成就了郭嘉后来的足智多谋的名声。

但是话说回来,曹操统一北方只是早晚的事。郭嘉对于曹操的存在只是锦上添花,并非是雪中送炭。也就是说有了郭嘉能推快曹操统一北方的速度,但是没有郭嘉也不能阻碍曹操统一北方的发展。所以郭嘉是重要的存在,但绝对不是决定性的存在。

没有郭嘉,曹操还能不能统一北方?

不一定,首先不否认历史不是一个人创造的这种观点,但是历史突出人物的确对历史推动进程影响巨大。一、奇谋郭嘉,克敌制胜;

郭嘉是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人(也就是今天河南禹州),郭嘉是建安元年(196年)被曹操主要谋士之一的荀彧推荐给曹操的,而在此之前郭嘉是去见过袁绍的,郭嘉一眼就看出袁绍并非明主,评价袁绍为人是“未知用人之机”、“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从此离开袁绍,赋闲了有6年之久。而曹操召见郭嘉时,与郭嘉谈论天下大事,曹操却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曹操评价郭嘉是能够助他平定天下、成就大业的人;虽然说曹操非常欣赏爱惜人才,平常也会赞扬文臣武将,但是初次见面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的人很少;而郭嘉从曹操营帐出来时也非常高兴的说了一句:“真吾主也”这才是我真正要效力的主公啊;随后曹操表郭嘉为司空祭酒。征讨吕布时,吕布兵败坚守下邳,相持半年士兵都已疲倦,曹操这时候就想退兵,是郭嘉让曹操急攻之,于是决水攻城水淹下邳吕布集团上下离心,最终下邳被攻破吕布也被擒杀。这一战如果不把吕布势力彻底消灭,以吕布文有陈宫出谋划策,武有高顺、张辽等骁勇之士很难不卷土重来,成为曹操心腹大患。

曹操与袁绍两军相持于官渡时,传言江东孙策将趁机渡江出兵袭击许都,这个时候大家都非常担心,只有郭嘉大胆从孙策的性格分析说:孙策虽然席卷江东,但是为人亲率而没有防备,又诛杀了众多英雄豪杰;他虽有兵多将广部下众多,但是来到中原和一个人没什么区别,不用担心;而且郭嘉预测孙策将会被刺客刺杀、死于非命。果然和郭嘉预想的一样,孙策还没有渡江,打猎时就被许贡的三个门客刺杀;孙策脸上中箭,不久伤亡。假如这个时候曹操疑虑提前回师许昌,那么本就处于劣势的曹操,将会兵败官渡,曹操阵营也会瞬间土崩瓦解。

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不久袁绍病逝。这个时候曹操帐下众人皆建议曹操乘胜追击,而郭嘉一反常态建议曹操退兵。因为袁绍迟迟没有立继承人,袁绍死后郭图等人拥立三子袁尚为嗣,所以长子袁谭、三子袁尚一直都有矛盾、彼此互相不服,如果现在对他们穷追不舍,他们就会抱团在一起奋起抵抗;假如曹军退兵,对他们的威胁一消除,两人便会反目成仇。果然曹操退兵回到许昌后,袁谭、袁尚兄弟二人果然刀兵相向曹操趁机发兵,袁谭被杀、袁尚兵败逃走。曹操击败袁绍集团势力,夺得河北后,采纳郭嘉建议在原袁绍所占区域多多招募重用人才,安抚民心。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与其二兄袁熙逃往辽西(今辽宁锦州一带)、投奔乌桓首领蹋顿,这个时候大家都不建议曹操劳师远征担心刘备会趁机劝荆州刘表袭击许都;又是郭嘉认为刘表徒有虚名只会对刘备有所防备、却不会采纳刘备建议;于是郭嘉力谏曹操北征乌桓,以奇兵出奇不易、袭击乌桓,彻底稳定后方;曹操采纳郭嘉建议,于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大将张辽斩杀乌桓首领蹋顿,曹军俘虏了20多万人;而袁尚、袁熙则投奔辽东公孙康,同年被公孙康所杀,首级被献于曹操。自此北方大定,曹操基本完成北方统一;而在曹操西征乌桓回师途中,一代奇谋之士郭嘉病逝,年仅37岁,曹操痛惜不已、数次落泪,上谥号贞侯。郭嘉的存在对曹操有着重要意义,在郭嘉去世前曹操虽然多次面临险境,但听取郭嘉意见最后总能转败为胜;最终平定北方、统一北方区域。曹操和郭嘉君臣相知,因为郭嘉相对年纪小曹操甚至曾经还想把自己身后大事托付于他;建安十二年(207年)郭嘉病逝的那年,碰巧刘备也请得27岁的诸葛亮出山辅助,随后曹操率军南下荆州遭赤壁兵败仓惶回逃时,曹操还发出感叹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感叹;足见郭嘉对于曹操的重要性。

没有郭嘉,曹操还能不能统一北方?

没有郭嘉,曹操统一北方应该也是可以做到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历史上特别是“三国时期”谋士在战争中的作用显然是被夸大了。这不是在否认郭嘉,是针对那个时代所有谋臣的评价。

没有郭嘉,曹操还能不能统一北方?

郭嘉是曹操早期打天下时的一个重要谋士,他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巨大贡献。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一位“奇佐”。那么这样一来,就会有人觉得,如果没有郭嘉,曹操是无法实现统一北方的愿望的。其实不然,没有郭嘉,曹操一样可以统一北方,只不过是会推迟统一北方的时间。因为郭嘉是一个有头脑的人,分析问题,辩事识人方面很擅长。

郭嘉在年轻时见到过袁绍,之后,他就很快发觉了袁绍不知道用人,优柔寡断,不能建立大业,于是离开了袁绍。后来荀彧给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见到郭嘉后,共论大事,结束后,曹操觉得郭嘉能帮助他成就大业,郭嘉觉得曹操才是他要找的明主。那么曹操与袁绍相比,那曹操肯定比袁绍要强,而且官渡之战也是曹操与袁绍的战争,而郭嘉见过袁绍,对袁绍有所了解,这样郭嘉就会针对袁绍的弱点来给曹操出谋划策,来对付袁绍,那么这就让曹操的胜算增加了,而且也会加快曹操灭袁的步伐。

而且郭嘉在当时的谋略是胜人一筹的,张绣打败曹操后,曹操有些担心袁绍的实力,郭嘉就提出了十条战胜袁绍的理由。他的这个分析不但振作了曹军的斗志,而且还帮助曹操制定了近期和远期的作战目标。在郭嘉的谋划下,曹操率军与袁绍周旋,并采用偷袭乌巢的策略,一举将袁绍打败,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去世后,郭嘉利用袁氏兄弟之间的矛盾,建议南下攻打刘表。果然袁氏兄弟互相争斗,然后曹操突然北上,将袁氏兄弟击败,就此稳定了北方,让曹操也掌控了北方。

这使得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加速了。但是不久,郭嘉去世了,但是郭嘉的战略思想留在了曹营,使曹操统一北方,乃至中原,他都有了信心。曹操没有郭嘉,凭借曹军的实力,也能统一北方,但有了郭嘉,曹军就能锦上添花,让曹操的目标实现得更快,更顺畅。

没有郭嘉,曹操还能不能统一北方?

没有郭嘉,统一北方不可能,对手都很强,曹操的势力并不突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