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的暑假里要准备什么?应该如何做好安排充分利用暑假学习?

我女儿小升初那个暑假只干了三件事。

阅读 运动 旅游

多准备些课外书,特别是中外名著的原著。

趁这个假期没有作业,让孩子进行大量有效的课外阅读(言情小说除外),如果您附近有图书馆那就最好了,只要是积极阳光正能量的书都可以涉猎。

阅读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也是投资最小收益最长的,这两项在课堂上是必不可少的。

培养孩子至少一项运动爱好,有条件的可以学游泳,现在好多大学都要求游泳必须过关。

我女儿大一第一学期,第一科考的就是游泳课。这也是一项必备技能。

条件允许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比如西安、南京、洛阳等这些历史名城,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了解到真正的历史,做到知行合一。

品尝各地不同的美食,开阔孩子的眼界。

我孩子就是在旅行途中定下了自己大学要来的城市。

培养一个兴趣爱好。

可以选择一种喜欢的乐器,单纯就是为了兴趣,在学习很忙很累的时候,可以用来缓解压力和情绪。像葫芦丝和口琴,投资小上手快。

小升初的那个暑假,我带女儿夜爬华山,让她体验征服一座大山的辛苦、兴奋和登顶看日出的喜悦,同时感受到陌生人的鼓励和帮助,学会分享。

个人观点,仅供讨论。

小升初的暑假里要准备什么?应该如何做好安排充分利用暑假学习?

小升初暑假自律计划,开学逆袭成学霸。

暑假又要到了,但是小学毕业这个暑假,和任何一个暑假都不一样。

很多学校在初中开学时都有一个分班考试,主要是为了提前了解孩子的情况,

并且根据成绩会进行分班!这个分班考的内容,小学的内容占80%,初中的内容要占20%,所以小学毕业的暑假一定一定不能全部拿来玩,还是需要系统的学习,针对性的搞定复习和预习两件事,这样才能让孩子进入初中后领先一步

那么初中与小学的学习究竟有何不同呢?这个假期又应该如何提早做好准备呢?

1初中教材更难

小学是对兴趣的激发,初中考的是记忆、理解和应用,语文增加了许多文言文,英语和数学跨度更大,对于小升初的还在来说是一个大挑战。就包含了七年级上学期三科的学习重点,像是语文的字音字形,记叙文,数学的方程式,英语的核心词汇,提前做好预习,为进入初中打好基础。

2考试难度加深

单语文而言,小学主要要求默诵和默写,但初中多侧重于阅读理解与赏析,数学增加了数与式,还有初步的几何图形,英语题不断难度增大,题型还变多了,更注重语法和词汇。除了基础巩固,还着重于培养知识运用能力,用许多趣味拓展题,帮助孩子学会灵活运用,思维打开了,解题自然就会举一反三了。

3学习规划问题

初中除了语数外,还增加了四门新科目,生地史政,一天至少要做四门学科的作业。对于不会安排学习计划,自律能力弱的孩子,很容易跟不上节奏。建议大家和我一起暑假就行动起来,安排学习时间表。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4天的学习计划,明确自己每天的学习目标,坚持打卡培养学习习惯,学会自评,总结收获,查漏补缺。

这个假期,逆袭成真正的中学生吧。

小升初的暑假里要准备什么?应该如何做好安排充分利用暑假学习?

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大学一年级,新的一年级,孩子都要面对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知识,他们的学习,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接下来把小升初的孩子做一个详细的阐述

一、学习上的变化

小升初的暑假应该预习一下初中的课本,因为初一的知识变得比小学更难,而且还增加了政史地生四门功课,所以孩子要预习课本,熟悉一下自己要学的知识都是什么样的内容?有多少能看懂?有多少自己看不懂?然后做好笔记,开学的时候带着问题听课,效果会更好,很多孩子就是因为适应不了初中难度突然加大,成绩出现了下滑。

二、生活上的变化

小学早上8点上学,下午5点放学,上了初中以后,早上7:30就要到校,晚上6点才放学,有的学校还要上晚自习, 同时小学的作业比较少只写语数外三门功课的作业,而上了初中以后要写七门功课的作业,经常十一点才能写完作业,这就让孩子们学习的时间比小学长了很多,玩耍的时间少了很多,很多孩子也适应不了,家长要做好思想工作, 迅速进入初中生的角色,初一的基础很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初一的基础打好了,孩子在初二才能稳中有进,否则初一基础太差到了初二就会被两极分化,提前掉队。

三、心理上的变化。

上了初中以后孩子进入了青春的叛逆期。这个时候家长就会明显地发现孩子对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像小学的时候那么乖巧听话,父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上了初中以后,他们变得很任性,很叛逆总和父母唱反调,贪图玩耍不好好学习,沉迷游戏成绩直线下滑,最后连一所普通高中都没有考上,

所以上了初中以后,家长要孩子培养中考的责任感,告诉孩子中考是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只有把自己的排名排在本校前50%以前才能得到下校指标生名额才能让自己考上普通高中, 让孩子做好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

小升初的暑假属于“真空期”,小学毕业了,小学的老师不再管他们。还没有上初中,这个时候也没有初中的老师管他们,只有家长管他,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制定好小升初的预习计划,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狠,要让孩子慢慢收心,做好上初中的心理准备。

以上内容和图片选摘自《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

小升初的暑假里要准备什么?应该如何做好安排充分利用暑假学习?

女儿还有5天就要中考了,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小升初的那个暑假可以更好的规划,七上应该不会过得这么煎熬。

对女儿来说,初一上学期是最难熬的,因为班上大多数同学都在外面报班提前学习了初中内容,所以刚开学的大小考试大多发挥出色,而她从一名小学从没掉过前三的优等生,变成了一个倒数十名的差等生,可想而知心里有多煎熬,好在她意志还算坚定,没有被暂时的困难吓倒,积极调整状态,抓住疫情期间网课那三个月时间,成功逆袭,等到七下恢复线下课的那场开学测,直接冲到班级第一名,让所有老师同学大吃一惊,从此也找回了自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在之后的大小考中基本保持在班级前五。

下面我想分享一点自己的小小的经验,希望对即将踏入初中的小升初孩子们有一点小小的帮助。

提前购买一套教材

注册成功后进了学校群,有前辈家长建议购买一套教材,一来可以利用暑假把各科教材浏览一遍,大概清楚七上的学习内容,二来书本比较重,家里有备用课本的话有些课本可以放在学校不用带回家。

不要太依靠补习机构,应该趁早培养孩子的自习能力

从初中三年对班里孩子的观察来看,长期排在前五的,有三名孩子是很少在外面培优的,其中有一名同学是一科培优都没有 因为这名同学是学奥信的,平时花在奥信的时间很多,每天中午要到学校机房练习一个小时,周末在家也要加练,时不时还要代表学校出去比赛,根本没有时间再上其他培优班,但是他没有偏科,理科和语文英语在班上属于顶尖选手,文科稍逊,因为没有太多时间背书,但是分数也在班级平均值以上,所以他的总分很高。这得益于他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升初这个暑假就是培优孩子自习能力和习惯的最好机会。

适当进行七上知识预习,预习以语数英为主

数学方面,利用教材自学有理数绝对值部分,同时准备一本配套的练习题,先理解教材里面所涉及的知识点,然后独立完成练习题里相应的内容,务必把这两部分学好学透了,错题要及时整理到错题本,遇到不会的题目, 可以借助作业帮等网络资源。如果碰到自己确实无法理解的知识点或者题目,可以重点标注出来,等到开学时请教学校老师。

计算是理科最基本的基本功,一定要在这个暑假狠抓计算题,建议买一本计算题每天固定做2-3页,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因为计算能力也会影响到初二的物理学习。

数学预习不在于速度,不是预习的越多越快越好,而是在于解题时的准确度,在于理解透彻后可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语文方面,可以提前背诵七上的古诗词和古文,借助教辅把它们翻译一遍,其他时间可以用来大量阅读各类书籍,拓展知识面,锻炼自己看书的速度,从最近几年的中考高考可以看出,语文的难度在增加,看题速度不够快的同学可能会导致做题时间不够。

英语方面,可以提前背诵前面几篇课文,预习课内单词,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多看原版电影或者电视剧,娱乐的同时还能提高听力水平;另外最好利用单词书或者看英文小说拓展词汇量,中考英语阅读和作文想要拿高分,光靠课内单词是远远不够的。

道法历史,这两门想要考高分,主要靠理解和背诵,可以等到开学跟着老师的节奏预习即可。对历史感兴趣的孩子,可以多找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看看,对学习历史肯定有帮助。等到正式学习的时候,道法和历史老师每一单元都会有总结,只要孩子不偷懒,按照老师的要求勤背诵,一般分数都不会太低。

物理化学,我认为没有必要提前学,除非你在这方面很有兴趣很有天赋,或者有意走物理化学的竞赛路,否则等到初一暑假再预习物理,初二预习化学就可以了。

重视体育锻炼

首先初中的学习强度比小学大很多,孩子们需要一个强健的体格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里面去;其次,对于广州的准初中生来说,这两年广州提高了体育满分标准,想拿满70分变得越来越难,孩子们可以利用暑假开始做好中考体育的准备,打算选择中长跑(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的同学,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先炼耐力,等到开学以后再跟着学校的计划练习,打算选择游泳的同学,暑假也可以保持锻炼,体育70分,多拿一分是一分。

至于剩余的球类,跳远,铅球这些项目,不用着急练习,可以等到开学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练习就可以了。

小升初这个暑假需要好好加以利用,提前预习一些初一的内容,可以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初中学习节奏,让自己从小学生顺利转变成初中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可以更好的应对初中高强度的学习生活;剩下的时间,请尽情玩一玩吧,毕竟上了初中,学习更加紧张,想玩也没有时间了。[呲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