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共有八子,康熙非嫡非长,为何最终会被传位当皇帝?

孝庄主张立康熙,但是顺治帝则更喜欢福全,就在这犹豫不决的时候,顺治帝询问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意见。而汤若望的意思是支持立康熙为太子,因为在当时天花流行的情况下,康熙是皇子中唯一一个出过天花,获得终身免疫力的。

 立康熙为太子,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顺治帝的八子:

一、爱新觉罗·牛钮(1651年—1652年)早夭。

二、皇次子爱新觉罗·福全(1653年—1703年)

三、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

四、皇四子(1657年—1658年),早夭。

五、爱新觉罗·常宁(1657年—1703年)。

六、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1659年—1665年)。

七、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1660年—1679年)。

八、爱新觉罗·永干(1660年—1667年)。

顺治皇帝和满清的其他皇帝一样都是早婚,早育,加上近亲结婚,当时医疗条件限制,成年的皇子只有4位。

顺治皇帝一生有四位皇后,第一任皇后因与顺治皇帝不睦,三年后被废,第二任皇后顺治帝不喜欢,也没有生育。顺治皇帝最爱的董鄂妃,后追封为皇后,所生儿子三个月早夭,封为亲王,第四位康熙生母,康熙继位,追封为皇后,康熙二年去世。

顺治在世时,没有嫡子,顺治染了天花,天花的治愈率不高,只能安排后事。就在几位皇子中选择。只能在福全和康熙之间选其一,其他在世的皇子都太小。

顺治属意福全,孝庄太后推荐康熙,在举棋不定时,采取了传教士汤若望的话,康熙出过了天花,最后顺治采信了汤若望的建议,立康熙为新帝。染天花的顺治5天后就去世了。

康熙是他们兄弟八人中寿命最长的,以康熙一生的文治武功,可见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

康熙成年的哥哥福全封裕亲王和恭亲王常宁一起出兵征讨噶尔丹和俄罗斯勾结的边疆战场,凯旋归来后,于同年病逝。福全终年50岁,常宁46岁。

顺治帝共有八子,康熙非嫡非长,为何最终会被传位当皇帝?

咱纵观一下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王朝的习惯,一般都有一个惯例,就是在皇位的继承人的事情上,基本遵循着有嫡则立嫡,无嫡则立长的办法。这个嫡子呢说成大白话就是皇帝的正宫老婆,也就是皇后生的儿子,一般情况下如果皇后的儿子正常(不傻不捏不疯不闹)这个皇位基本上就是他的了,但如果皇后不给力,没有生出儿子来,那么除去皇后其他的嫔妃,贵人,答应什么的生的儿子就可以作为预备队,最大的儿子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这个就是所说的无嫡则立长。但是问题来了,到了大清的顺治朝,这个惯例没有执行下去,因为玄烨被选为了下一任皇帝的接班人,而玄烨是顺治的第三个儿子,非嫡非长。。。

虽然顺治非常短命,只活了23岁就早早挂了,但是他的生孩子却一点没耽误,他在这短短的一生中竟然有四位皇后,将近三十个妃子们,总计生了14个孩子(8男6女),其实玄烨作为老三能成为皇帝也是非常幸运的巧合,大家都知道虽然顺治有四个皇后,但是前2个都是政治婚姻,顺治几乎没有和她们有过多的情感和肉体交流,所以他们也没能生下一儿半女,第三个皇后就厉害了,她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董鄂妃,在后来电视剧中的常客,顺治爱她爱的不行,几乎天天黏在她的宫内,就这样的恩爱程度,董鄂妃很快的怀孕了并且生了顺治的第一个嫡子(大排行第四子),顺治高兴的几乎美到骨子里,但是好景不长,这个生于顺治十四年四月初七日的儿子,到了顺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便夭折了。如果此子不死,毫不意外他肯定就是顺治的皇位继承人了。

在大清朝,天花是最厉害的疾病之一,由于那阵子没有研究出如何破解天花(牛痘法还没被发现)基本得了这种病就是必死无疑,顺治就是得了此病才早早挂掉的,在顺治得病期间,咱盘点一下顺治此时能够接班的儿子们,他们分别是除皇长子(挂了)、皇次子福全(没得天花,但是今后肯定得),皇三子玄烨(得了天花,命大竟然没死), 皇四子(挂了)、皇五子常宁(没得天花且太小)、皇六子奇绶(没得天花且太小)、皇七子隆禧(没得天花且太小)、皇八子永干(没得天花且太小)。从意大利来的汤若望在顺治病中,曾经就立嗣的问题上被皇帝问询,汤从科学的角度上给顺治推荐了刚刚得天花痊愈的三子玄烨(因为按照汤若望的经验,如果得了此病未死,便今后不再会被此病困扰,因为体内有了免疫力),后来孝庄太后(顺治的亲妈)也得知了此事,为了大清江山能万年延续,她也站出来坚决的支持皇三子玄烨作为继承人,就这样顺治死前大笔一挥,便把三儿子玄烨选定为了下一任的皇帝人选。

后来,玄烨亲政后发生的事实证明,立康熙立对了。

顺治帝共有八子,康熙非嫡非长,为何最终会被传位当皇帝?

与其说顺治帝(福临)有个八个儿子,倒不如说他只有三个儿子,五个儿子英年早逝,有机会接掌皇位的只有二皇子(福全),三皇子(玄烨),五皇子(常宁)。

按照律例皇后如生男子,必定是要接掌皇位的,被立为储君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是也不排除意外。

然而意外正好发生在了顺治帝(福临)的身上,皇长子(牛钮)年仅一岁就早早的夭折了。

英年早逝的皇子自不必说,死人是无法和其他三位皇子争夺皇位的,而且去世的皇子当中也有皇后所生的儿子。

大家都知道康熙帝(福临)是八岁登基的,八岁登基的原因是因为同年顺治帝因患恶疾天花(死于天花稍有争议),御龙归天。

但是顺治帝(福临)为什么没有立排行老二的二皇子(福全)为嗣呢?

而且五皇子(长宁)也是有机会被立嗣的。

其实三皇子玄烨被立嗣和以下四大原因密不可分:

1,深得孝庄太后的喜爱(60%)玄烨:皇祖母,老祖宗,我快死了吧,老祖宗:“孙儿不会死,不会”; “不会死的,不会”; “皇祖母绝对不会让孙儿死”, “你长大以后还要做大事呢”,

看过《康熙王朝》的人老祖宗孝庄非常喜欢孙子玄烨,而且在玄烨不慎被董鄂妃传染天花后更是“暴露”了孝庄对玄烨的疼爱和重视。

从孝庄的口中说出孙儿福临长大后要做大事呢,这句话也间接的表露出孝庄内心的真实想法,也为玄烨被立嗣埋下了伏笔。

2,行森(慈翁)的“点化”(20%)

在行森的“教化”顺治帝(福临)信仰佛教,而且早心有与青灯黄卷长伴终生的想法,

而且顺治帝(福临)对行森和尚的话甚是相信,在阿哥们廷试的时候行森评价玄烨皇子如月驻西天,鹤立鸡群,气定神闲,朴素无华,心似古井,身如磐石。

此话落顺治帝(福临)对皇子玄烨更是另眼相看,夸赞皇子玄烨下笔之前已有成竹在胸,并且告诉阿哥们好文章不在笔墨上,而在心坎里,心上有笔墨才有,得人心才可垂千古。

这很明显是在各阿哥面前公然夸赞玄烨,也表明了顺治帝(福临)对玄烨的肯定与认可。

3,廷试第一名的光环(10%)

顺治帝(福临)听完皇子玄烨的文章,根本没有审查其他皇子的试卷,直接把玄烨列为廷试第一名,这又是对玄烨才华的一种认同。

4,战胜病魔天花,上天的庇护(10%)

玄烨从死神手中“复活”,体现了玄烨命不该绝,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真真切切的体现在了玄烨的身上,外加老祖宗的看重,也算得上是天命所归,天时地利人和,怎能不被立嗣?

以上是个人见解,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我追溯历史传奇,下一个传奇历史更精彩。

感谢您的阅读,期待您的点评。

顺治帝共有八子,康熙非嫡非长,为何最终会被传位当皇帝?

可能是康熙幼年得过天花病后痊愈了,因为得过天花病后痊愈了就不会再得,因为当时天花病是非常难治愈的,所以才选择了炫烨做皇帝的。

顺治帝共有八子,康熙非嫡非长,为何最终会被传位当皇帝?

1661年正月初二顺帝驾崩。1661年正月初九,8岁玄烨在孝庄皇太后的主持下继承皇位,改次年为康熙元年,玄烨即为康熙帝。那么康熙即不是长子,又兄弟有八人,怎么就继承皇位呢?

康熙比较顺利继承了皇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四皇子的突然夭折。四皇子就是顺帝与董鄂氏所生,因为当时董鄂氏非常得顺帝的宠爱,董鄂氏做妃子不到一年就生下小四皇子,在宫里子随母贵,所以顺帝把这个皇子名为天下第一子,就是太子的意思,可惜天不随人意,小太子不到三个就夭折了,为寻找寄托,康熙才被顺帝关注!

第二个原因,康熙生下来时,正赶上天花流行,二岁不幸患上了天花。由于康熙出生时,天花病大流行,所以康熙不得不被抱出宫外扶养,但是在康熙二岁时,被“天花痘”染上,

在那时,天花痘就是恐怖的瘟神,只要谁得

上就难逃一死。在康熙幼小的心灵留下可怕的阴影,可是老天眷顾康熙,竟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这真是天花给康熙带来幸运,这也是他即位的先决条件,因为他的父亲顺帝就是被可怕的“天花痘”夺去了帝命!他的儿子有这等的造化,定是真命天子!

康熙得天花痊愈之后,回到皇宫,深得孝庄皇太后垂爱。由于顺帝不宠爱康熙的母亲,又加上康熙得上天花,有几年又不在父母身边,得不到真爱,加上子随母爱,难得顺帝垂爱。回到皇宫却得到孝庄皇后的喜欢,并加以培养和教诲,叫人教他读书学习儒家经典。随着长大,叫他骑马射箭。还经常教育他关心天下人民疾苦,做个宽厚仁慈之人。这样在孝庄皇后的栽培下,在文武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都有特别的提升!为做太子打下深厚基础!

第三个原因就是康熙的聪明才智征服了众人。康熙从小聪明过人,自己又努力好学,再加上孝庄皇太后的调教,在各方面更加出色。

康熙6岁时和兄弟们看望父亲顺帝,顺帝就问他们长大了有什么志向?多人回答做个贤能王,康熙却答到:要做就做像您一样,勤奋努力治天下的人。顺帝非常满意,心想,这才是做人君的人。还有一次,孝庄皇太后问康熙,你希望天下是什么样的?康熙回答:希望天下太平,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孝庄皇太后非常满意,这正是她所要的答案。心里暗喜,自己的辛苦栽培终于看到了结果!

顺帝1661年,顺帝知道离开世界的日子不多了,召集重臣立太子,在孝庄皇太后坚决支持下,汤若望等人的推荐下,终于顺帝决定立康熙为太子。随后1661年正月初九8岁的玄烨即位。改年号康熙元年,即为康熙帝。这正是因得天花不死,在孝庄皇太后辅导下,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使8岁丧父,10岁丧母的康熙登上皇位,康熙不负众望,终于开创了康熙盛世,成为中国历史上名垂千古的杰出帝王!(图片来自网络)

顺治帝共有八子,康熙非嫡非长,为何最终会被传位当皇帝?

在顺治帝的8位皇子中,爱新觉罗·玄烨既非嫡又非长,他的生母佟佳氏亦不得宠,然而他却小小年纪就被选为皇位继承人,那么他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少年康熙剧照)

玄烨出生于顺治十一年,他的生母佟佳氏是满清开国功臣佟图赖之女,14岁入侍宫中。在位份上,仅是个比格格强一丁点的小福晋。

说起来,玄烨是皇三子,在他之前,还有皇长子牛钮和皇次子福全。

牛钮早夭,福全比玄烨大不足一岁,再加上两人的母亲等级相当,因此两人自幼便在一处玩耍,兄弟情深。

据《圣祖廷训格言》记载,玄烨出生不久正赶上宫里闹天花,于是她便在孝庄太后的安排下,被乳娘抱出宫外“避痘”。

谁知躲在宫外,玄烨依然感染了时疫。

当时,医疗条件相当薄弱,御医对天花也束手无策。一般得了天花只能看造化,大多数皇子往往因此夭折。

玄烨虽然被天花侵害,但他的乳娘曹氏却对他照料得极为细心,因此他才得以从天花的魔爪中拣回了一条命。

虽然是皇子,但玄烨并不得顺治的重视,当然和他同命运的还有福全。

顺治十六年,顺治召来福全和玄烨,问他们长大了想干什么。

当时福全说,想为贤王。

玄烨则说,待长而效仿皇父。

(顺治剧照)

没想到,仅仅过了两年而已,两人的话居然都变成了现实。

顺治十八年,顺治病重,立储君的事情就被提到了议程上。

当时,顺治由于受儒家文化影响,再加上他比较喜欢福全,所以就想仿照汉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制度,让福全继承皇位。

由于福全和玄烨自幼都得到过孝庄太后的抚养,因此孝庄太后对他二人颇为了解,玄烨的聪明伶俐让孝庄太后认定他更优秀,因此孝庄太后不赞成立福全为储君。

顺治又想到自己幼年登上帝位,一直是叔父多尔衮代为摄政,以致他迟迟不能亲政,而外藩竟只知多尔衮而不知有他。这种君臣相悖的关系,自然让顺治不愿意再发生在下一代的身上,因此他便想从堂兄弟中,挑选一位贤明的人来继承皇位。

当然,顺治虽然坚持,但孝庄太后绝不允许皇位花落别家,因此他的想法最终还是作罢。

孝庄太后,一心想让玄烨继承帝位,但是她又不能完全说服顺治,于是她想到顺治一向厚待传教士汤若望,且对汤若望的建议往往会加以考虑。

所以,孝庄太后请来了汤若望,希望他能说服顺治立玄烨为帝。

(孝庄太后剧照)

好在,汤若望没有辜负孝庄太后,他主张推举一位得过天花的皇子为继承人,这样避免皇帝在任上没干多久,会染上天花崩逝。

顺治觉得很有道理,毕竟皇帝在任上,若是能长长久久,国家必然能得到稳定。

就这样,孝庄太后全力支持的玄烨终于被定为了储君。

孝庄太后极力推荐玄烨为继承人,还有一种说法。

据史书记载,佟佳氏有一次向太后问安,待她出门的时候,孝庄太后看到有龙盘绕在佟佳氏的身上,经过查问,才得知佟佳氏有了身孕。

当时,孝庄太后非常高兴地说,她当时怀顺治皇帝的时候,就是这番景象,没想到佟佳氏如今又是如此。

所以,当玄烨出生后,孝庄太后对他极为看重。不仅亲自抚养,还言传身教,让他不仅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在他品德和行为上多加约束,一心把他培养成仁善贤明,心怀天下的未来之君。

当然了,由于有“君权神授”的思想,古代的人当皇帝,都有这样的说法。孝庄太后这样说,或许也是她为了坚定顺治传位给玄烨的决心,因此才既让汤若望出面,又编出这样的传说吧。

当然了,玄烨登上帝位后,他也的确没有让孝庄太后失望,他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他还励精图治,让清王朝跑步前进,进入了“康乾盛世”。

(参考史料:《清史稿》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