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玉米不掰丫子会减产”,玉米丫子要掰吗?
这个问题已经是讨论了很久的问题了,至今也没有定论。玉米杈子到底掰与不掰掉哪个好?农民是懵圈了!“专家”意见也不一样,各有其辞,理论根据也讲得头头是道。
由于玉米高产与否,由多种原因决定。所以,很难从玉米掰不掰杈子来权衡哪个更高产。
谈谈个人观点吧。有人可能说你又来和稀泥了。
我认为还是掰掉好!有利于土壤养分、植株自身的营养集中供给主茎棒穗上,从而让玉米高产。
道理很简单明了,这玉米杈子明明是在你地里的玉米棵上生长出来的,不吸收养分水分怎么能凭空生成呢?这杈子根本成不了气候,顶部即使结个小棒棒,对大局来说增加不了什么产量。
所以,有条件能掰掉还是掰掉好。
至于,有的专家建议不掰掉好,玉米杈子能起到储存养分及养分回流功用,保证玉米更高产。
掰掉杈子的伤口处最易导致病虫害的侵扰,对玉米生长不利。
依照这个说法,那么,棉花、果树、及有些瓜果类的整枝、打杈、修剪等都不适宜做了,病虫害、细菌病毒不也会从伤口侵扰吗?
其实这些担心都无所谓的,只要日常管理到位,防治工作做得好,也没有病虫害滋生的机会的。
总之,玉米长杈子主要是品种、土壤肥沃、稀植所致。合理密植可减少出杈子的几率。
大规模面积的种植,一般不会每棵玉米上都长杈子。偶尔地头地边有些杈子的,愿意掰就掰掉,不愿意掰就任它而去,对总产量影响极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大面积的玉米都有杈子,这个活也不适合机器作业,人工掰除,那得掰到什么时候啊,人家都过完秋了,你的玉米杈子还没掰完呢!聘请人员掰,还要出工钱,多打的玉米够不够尚且不知道,甚至得不偿失,这又不划算了!
老人说“玉米不掰丫子会减产”,玉米丫子要掰吗?
玉米丫子到底要不要掰?一直是很多农民、专家学者争论的问题。有的人鼓吹“玉米丫子是不用掰的,玉米丫子不仅不会降低产量,相反还有利于增产”,我只想说这是典型的瞎胡闹,就好比“1斤白糖顶2袋化肥”,这不是坑农民吗?
回到主题,玉米苗为什么会长丫子?玉米是一种典型的禾本科植物,几乎所有的禾本科植物都具有分蘖的能力,像水稻、小麦、高粱、甜象草都会分蘖,因此玉米分蘖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玉米每个节位都有一个腋芽,这些腋芽理论上都可以长出丫子(也就是分枝),但是由于玉米是一种顶端优势很强的植物,顶端优势强会抑制腋芽的发育,并且这种抑制能力从植株上部到下部逐渐减弱(通过分泌生长素来抑制侧腋芽发育),因此玉米植株的顶部腋芽不会长出丫子,植株底部的腋芽可能会发育出丫子。我们平常看到的玉米丫子,都是从植株底部长出的。
玉米长丫子主要与品种有关,像有的玉米品种一块地可能就只有几株有丫子。玉米是一种古老的作物,原始玉米品种是一种多分叉的植物,但是经过人们长时间的选育,单主茎单穗结实成为玉米品种的主流。
品种(基因)是玉米长丫子的主要原因,但是环境也能诱导玉米长丫子,一般来说贫瘠的地块、过于潮湿的地块、栽培密度过小的地块就相对容易长丫子。
玉米丫子掰好还是不掰好?赞同掰玉米丫子的人认为,玉米丫子在生长过程中会自己死亡,当玉米丫子死亡时养分会回流到主茎中。我想说的是玉米丫子在抽雄期仅仅少量死亡,就算玉米丫子死亡,其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也不会回流到主茎中,养分根本不存在回流的说法。
其次,有的人说玉米丫子的存在,增加了玉米植株的叶面积,叶面积大,植株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会更多。叶片是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唯一组织,植株的叶面积越大接触的光照就越多,玉米植株对应的光合作用就越强,但是玉米丫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仅仅只会用来供应给丫子生长,而不会供应给玉米主茎,可以说玉米丫子对主茎玉米棒子的形成起不到任何帮助。
还有部分人认为玉米丫子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玉米是一种耐湿的作物,土壤过于干旱不利于玉米植株的发育,玉米丫子虽然具有遮阴作用,表面上看确实减少了土壤水分的争夺,但是玉米丫子的存在增大了叶面积,叶面积大会增加植株的蒸腾作用,对比起来植物蒸腾作物带走的水分会更加多。
很多买种子的人说玉米长丫子不影响产量,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推销种子,玉米到底要不要掰丫子,真正的老农民肯定自有判断。
玉米丫子能掰尽量掰,给玉米掰丫子有2个好处:
1、有利于土壤养分和水分集中供应给主茎。玉米丫子的生长会消耗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会导致养分白白浪费,玉米的主茎长势会相对弱,而独根的玉米植株往往会长得比较粗壮。
2、能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性。玉米丫子的存在会导致田间更加郁闭,田间郁闭会导致病虫害滋生,玉米植株患病虫害的风险会更加大。
此外,玉米田间通风透光性好,会更加有利于玉米主茎进行光合作用,玉米棒子会长得更加大,籽粒会更加饱满,玉米的千粒重会明显提高。
对于玉米要不要掰丫子,根据我多年田间观察,在同一块土地上没有丫子的玉米植株所结的包谷,个头明显比有丫子的玉米植株所结的包谷大,这充分说明玉米掰玉米有助于高产。
可能很多人会问,给玉米掰芽会不会损坏玉米植株?根据实践经验,给玉米掰丫子不会导致玉米植株死亡,也不容易引发病害;在给玉米掰丫子时,尽量在晴天进行,晴天可以加快伤口愈合。
总结,玉米丫子会与主茎争夺养分、且会导致田间郁闭,因此玉米丫子应尽量掰掉。玉米不掰丫子就好比果树不去修剪,结果量会很少,养分也不存在回流的说法,等到玉米丫子自己老去,地里的养分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只有把玉米丫子掰掉主茎才能长得更加粗壮。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如果你对种植感兴趣,欢迎关注!
老人说“玉米不掰丫子会减产”,玉米丫子要掰吗?
这个问题,很早就出现了,我记得好多年前的事了,我看到一篇文章,说玉米不用掰芽,芽会长穗能增产,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留了几棵没掰芽,结果留的芽倒结了穗,籽却瘪瘪的,空长了杆子,主杆的穗也小,没得到增产的目的,而减少了产量。我认为玉米掰芽增产,不掰芽的流失养分,玉米减产。不知大家是怎么认为?
老人说“玉米不掰丫子会减产”,玉米丫子要掰吗?
感谢诚邀!玉米丫子掰与不掰,要看玉米所生长的地块!
如果是水肥都很好的地块,玉米丫子就要掰掉,不然玉米丫子的徒长会影响玉米通风,虽然它也会结穗,但只是在玉米顶端结几颗玉米粒,并且籽粒还不是很饱满,所以不会增产增收的!如果是干旱地块,或者是贫瘠的地块,玉米丫子就不用掰掉,在干旱缺雨的时候,玉米丫子水份便会供给主杆,来缓解干旱,有利于玉米的增产增收!以前种地的时候,也总是怕玉米丫子争夺玉米的养分,每年也会去掰玉米丫子,因为地多,也是费工费时的,后来就用一块地块做的实验,没有掰玉米丫子,结果到秋天收地的时候,地里根本看不见玉米丫子的痕迹,而那块地收的玉米,籽粒也比往年的饱满,同往年相比还增产了不少,从那以后就没有掰玉米丫子!省了好几天的人工!
所以玉米丫子掰与不掰,要根据自家的地块,如果是坡地、贫瘠地块,就不用掰,如果是平地,水肥都比较好的地块就一定要掰掉,不然会影响玉米产量的!这只是我个人建议,也是这些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如有不同意见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老人说“玉米不掰丫子会减产”,玉米丫子要掰吗?
丫子会消耗养份,会减产,得掰掉,才能稳产。
老人说“玉米不掰丫子会减产”,玉米丫子要掰吗?
我家是农村的,小的时候和父母一起种地等玉米长到1米高的时候就会去玉米地里掰玉米丫子然后给牛吃,把长的不好的玉米丫子掰掉,留下粗壮的,这样玉米才会长的好,玉米不掰丫子的话肯定会减产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