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农业不实行集体化就无法实现机械化,这种观点对吗?

这种观点不够确切,利于实现机械化的基本条件是土地连片规模化经营模式。集体化可以说是其中一个方式,其它方式也很多。

比如,现行的土地流转就是一个规模经营的方式,因为土地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做到统一管理,就有利于实现机械化。

还有如大型农场、兵团、大规模竞标承包等方式,都利于机械化作业。

唯独原先的单家独户分田单干的模式,最不利于机械化的实施。农户种植的作物不同,收获时间不同,地块小而布局零散,难以做到统一管理,怎么做到机械化或现代化作业?

所以,我认为题目说不实行集体化难以实现机械化只是其中一种方式。而实现机械化、现代化是有多种模式的。并不局限于集体化的一种方式。

不过机械化的含义也很广泛,比如,山坡零散的小地块,有小型微耕机械,可以做到耕种收割等系列化机器作业,这应该也算是机械化吧!

而大面积、大规模的土地经营更适宜于大型机械、无人机、智能程控化的现代化管理,这应该更算机械化。

说了一大回,把我自己也绕糊涂了。总之,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及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普及,国家一定会有相适应的土地政策和管理方法的。

有人认为农业不实行集体化就无法实现机械化,这种观点对吗?

谢邀!

一,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哎哟!这不是李奶奶吗?”街上遇到了年近七十的李奶奶,看着她腰胯不直,面有痛苦的表情,我急忙问:“你这是咋了?”

“腰痛!”

“是收麦累的吧!”

“收麦?”她慢慢地说道:“现在收麦简单的和一一样!”

她接着说:“收麦把收割机一叫,到地里一收,付钱。麦子直接拉到面粉厂,一卖或一存,吃的时候提面粉就行了!”她又加了一句“都十几年了。”

我不由感慨:

过去收麦马叫人欢,

个个累的王朝马汉。

现在掏钱机器收脱,

轻轻松松夏收就完!

我们这里是渭南北部山区,沟壑纵横,地块高低不平。

但即使这样,小麦玉米等庄稼都是机子一收,直接拉着卖了。

由此看来,不实行集体化就无法实现机械化这种观点,在我们这里,不符合事实!

收割机收麦

二,家庭承包责任制好,多种经营效益高。

“哪你这腰是怎么了?”我接着问道,

“唉!”她叹了口气,说:“套袋累的么!这果园比种庄稼苦的多,把人都能忙死!”

……

和李奶奶分手后,想着她的话,不由人思绪万千……

红富士果园

我们陕西省白水县,从1985年率先种植苹果,至今已有37年。全县有五十五万亩果园。

是中国苹果之乡,优质、有机苹果生产基地!

“白水苹果,亿万人民的口福”,传遍国内外!

每家都有二三个果园(因地块不集中)。

每家都有几本苹果管理知识书籍。

套袋苹果

三十多年和扬凌农业科技大学挂钩,结对,专家、教授、学生指导,会议、电化教育、现场、果园年年培训……

50、60、70后的果农,基本都成了苹果技术员!

苹果让山区贫困县脱了贫!

苹果让贫困山区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现在讲解示范

三,不仅仅是实现机械化,更重要、更急需解决的是这些问题!

(一),果园工作量很大,长年忙!

施肥、涂白、剪树、拾树枝、刮树涂药、拉枝,疏花、疏果、定果、打药,套袋、抹袋、铺反光膜,采摘、装车、分级……

约有二十多道工序!

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精细作业!

而最忙人的就是疏花疏果,套袋抹袋,时间紧,工作量太大!

雹果

(二),防冰雹。冰雹对苹果是毁灭性灾害,一打当年就没收益。且果树三年才能恢复正常。

现在虽有防雹网,但仅仅是极少数果园,还没有普及。

果农经常提心吊胆的!

(三),霜冻。霜冻往往在开花期,一冻,就不坐果,当年没有产量,自然就没有收入。

大风大雨过后

(四),大风大雨。大风大雨往往把套袋苹果刮落一地,损失很大。

(五),沙尘暴。沙尘也影响授粉坐果。

(六),红富士苹果大小年难题。红富士一年花多,一年花很少,基本没有产量。

如果科技攻关解决这个问题,果农的收入可能增加一倍!

大学生

(七),农业后继无人。

现在的青年人,上学、外出打工,都不回来,不愿当农民。

当然,城市条件好,务工收入高,城市化发展是大趋势。

也是农业国走向工业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将来理想的方式,农业走上公司化,工厂化,青年人成为新式农民。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操作管理。住在城市,到公司上班。领工资,有社保。

农业有补贴,有保险。

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农民收入更上一层楼!

农业机械化

四,实现农业机械化,应学习、借鉴各国的先进经验。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1920年就宣称: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他号召引进德国和英国的先进科学技术,促进苏联的经济建设。

世界上的一切先进科学技术、经验都可以学习、借鉴。

美国的农业机械化,欧盟的观光农业,日本的精细农业,以色列的滴灌技术……

中国地域广阔,东西南北地形、气候等差异很大,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学习、创造、创新,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农村致富

五,概念要明确。

农村的土地是集体的,这一点没有变;

过去是集体(生产队)经营,改革开放后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家庭经营。这是经营方式不一样,但不是土地私有制。

如果有人拿这种观点作为突破口,否定家庭承包责任制,进而达到否定改革开放,那是违法违规违纪!

别有用心,不得人心!

也绝不会得逞!

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一孔之见,难免错误之处,请师友们指正!

谢谢!

有人认为农业不实行集体化就无法实现机械化,这种观点对吗?

这种认为是非常错误和荒谬的,请问改革开放前就是大集体,可为什么没有实现农业机械化,为什么现在包产到户了还实现了机械化了?

其主要是国家重视农业,重视农业机械化,才能减轻农民的生产强度和劳动压力,使国家安排生产农业机械,不管大、小型农业机械,大机械适合平原,小机械适合山区丘林,各种大中小型农业机械都生产,所以现在不管平原、山区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了,那种认为只有大集体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是非常错误的!

有人认为农业不实行集体化就无法实现机械化,这种观点对吗?

这是极左思维。老和改革开放过不去。挖空心思地想在鸡蛋里挑骨头。

请问:放眼世界,农村高度机械化的国家,哪个是集体化?

再看看中华大地,南街村有的农业机械,大包干的村没有吗?

最近几天,我们这里(山东潍坊)的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纷纷南移。中华大地小麦收割,从南到北,逐渐开始。请问,这些小麦,有几亩是集体的?

有人认为农业不实行集体化就无法实现机械化,这种观点对吗?

现在的农村除山地外,平原从种到收早已实现机械化!山地也达到半机械化,微耕机也能上山。当年集体化那些农机和现在农机比就是老牛破车和汽车的区别!

有人认为农业不实行集体化就无法实现机械化,这种观点对吗?

“农业不实行集体化就无法实现机械化”,这种观点不对。

实现机械化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一、土地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的规模;二、经营者有经济实力,有购买农业机械的资金和设备运行的费用;三、有操作、维修农业机械的技术人员。

这三条,种粮大户、股份制合作社都能具备,照样实现农业机械化。长城内外,大河南北,机械收麦景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们都不是集体化。

相反,集体化如果没有资金,农业机械化照样无法实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