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出现靶斑病是如何引起的,该如何预防?
黄瓜褐斑(靶斑)病,属真菌病害,由半知菌类多主棒孢霉侵染所致。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柄和茎蔓。
叶片染病,初在叶片上生黄褐色伴有晕环的芝麻粒大小的水渍状斑点,后扩展成灰白色凹陷斑,严重时一张叶片上有数十个至数白个病斑;进入发病中期病斑扩展成圆形至不规则形状,易穿孔;到发病中后期多个病斑易融合成片,病健分界明显,呈深黄色,后逐渐变成灰褐色,干裂坏死,造成叶片枯死或脱落。
高温高湿条件下易产生大病斑,干燥时多产生小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可见稀疏的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该病发生初期病斑呈多角形,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相近,后期又与炭疽病不易区分,需镜检病原进行确诊。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寄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不要与南瓜为邻;浸种,黄瓜种子在常温下浸15分钟,转入55~60°C水中浸种10~15分钟,不断搅拌,降到30°C后,继续浸3~4小时,再置于25~28°C催芽,可有效清除种子内部细菌。生态防治,棚室种植的使温室内远离该病发病条件,适时追肥,防止脱肥,增强抗病力,注意棚内湿度,加强通风,抑制该病发生。
(2)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及早喷洒75%百菌清800~1000倍液、25%咪鲜胺1300~1500倍液、50%福美霜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900倍液喷雾。
黄瓜出现靶斑病是如何引起的,该如何预防?
黄瓜靶斑病,又经常被称作“黄点子病”,在黄瓜患病后期会出现明显的半透明眼状靶心病斑。该病在温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症状表现比较相似。靶斑病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叶片上会出现灰黑色的霉状物,而细菌性角斑病在叶背上会有乳白色的菌脓流出。患有靶斑病的黄瓜叶片,病斑表面粗糙不平,容易干枯,而患有霜霉病的黄瓜叶片叶片退绿发黄,患病处比较平整。
一、黄瓜靶斑病的发病条件黄瓜靶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诱发,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在高温、高湿、透风不畅、土壤贫瘠、植株黄弱的环境下发病比较严重,而且具有发病快、危害重的特点,一般发生在黄瓜生长中后期,在黄瓜盛果期以后发生率比较高,症状与霜霉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很相似,在防治时要注意辨别区分。
二、黄瓜靶斑病的病害表现靶斑病一般先发生在植株的中下部叶上,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凹陷、黄色、水浸状的小斑点;病发中期时,叶片的病斑会扩大成很多大小不等的(近)圆形、黄褐色或褐色凹陷病斑,病斑中间灰白、半透明,叶面粗糙不平易穿孔;到病发后期,病斑会扩大连片,病斑中央有明显的眼状靶心,造成叶片枯黄、干裂,直至枯死。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病斑的正反面都会出现淡灰色或灰褐色的环状或椭圆形的霉状物。靶斑病主要危害黄瓜的叶片,病情严重时也会危害黄瓜的叶柄、茎蔓和果实。
三、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方法1、种子消毒
55度的温水可以杀死黄瓜靶斑病的病原菌。在黄瓜播种前,可以先用50-55度的温水浸种20-25分钟杀菌消毒,晾干后进行催芽或者用新高脂膜拌种后播种。
2、轮茬种植
重茬种植会加重病害的发生率和病情,发病严重的重茬地可以与芹菜、烟草、萝卜或其他非瓜类作物轮茬种植2年以上,可以明显降低靶斑病的田间危害。
3、合理栽种
采用起垄、覆膜的栽种方式,能够减少黄瓜靶斑病的发生。
4、科学田间管理
在施肥管理上,要多施腐熟有机肥,控制使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及时补充硼肥;
在浇水管理上,采取小水勤浇、膜下浇水或滴灌,严禁大水漫灌,并注意浇水后田间的通风排湿。这些都可以减少靶斑病害菌对黄瓜的侵害。
另外,要做好田间的清洁管理,对于发现的患病株、蔓、叶,应当及时清除并带出地外进行集中焚烧,以切断病菌传播源。
5、药物防治
因为黄瓜靶斑病多由有害真菌和细菌共同侵害发病,再加上靶斑病具有较强的抗药性,对真菌性和细菌性药物产生了较强的抗性(尤其是对链霉素等抗性很强),所以在防治用药时,如果是单一用药往往起不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用药少时,一方面要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防治,并添加适量的新高脂膜等提高用药效果,尽量的减少用药次数,以防抗性。
防治靶斑病的常用药物有:800倍的75%百菌清、500倍的50%多菌灵、1500倍的25%咪鲜胺乳油、1500倍的50%苯菌灵、1500倍的25%阿米西达悬浮剂、500倍的40%施佳乐悬浮剂、3000倍的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的40%腈菌唑乳油、8000倍的40%福星乳油等;一般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喷2-3次,重点喷施叶背,注意交替用药,以防抗性。
点击“上方”关注 每日了解更多农业种植知识
黄瓜出现靶斑病是如何引起的,该如何预防?
你好,农学博士教种植 为您解答。
黄瓜靶斑病是由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一种病害,温暖、高湿环境有利于发病,在全国各个地区均有发生,逐渐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此病害症状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如果错误地按照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效果很差,经济损失严重。
黄瓜靶斑病的主要危害症状
靶斑病又称为黄点病,因为发病初期病斑很小,类似小米粒,排列密集,对光看十分清晰,所以很容易误诊为细菌性病害。这种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生在中上部叶片,病斑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有时叶背面的病斑会出现凹陷,正面突出起泡,类似泡泡病。发病叶片容易老化变脆。在发病初期,病斑为黄褐色小点,当病斑直径扩展以后,叶片正面病斑中部略凹陷,病斑近乎圆形或者稍不规则,外围颜色稍深,呈现黄褐色,中部颜色稍浅,表现为淡黄色,叶背病部稍隆起,好像膏药状,呈现黄白色。一旦环境条件适宜,病斑就会扩展迅速,边缘呈现水渍状,失水后呈现青灰色。到了发病后期,病斑直径可以达到1厘米,圆形或不规则形,对光观察,叶脉色深,网状更加明显,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的眼状靶心。
黄瓜靶斑病的发病条件
黄瓜靶斑病的病原菌喜欢温暖高湿环境,温度20度以上、相对湿度90%以上均可侵染危害。 在温度适宜、湿度大、通风透气不良、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偏施氮肥的温室栽培中,植株发病十分严重。
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黄瓜可以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能够彻底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有效减少初侵染源,同时要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进行消毒处理。推荐种植抗病品种,在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以便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日常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浇水追肥,同时避免进行大水漫灌,注意通风排湿、增强光照,改善通风透气性能。
(2)化学防治:在植株发病前,可以用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连续用药2-3次,每次用药间隔7-10天。到了发病初期,可以用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剂1500-3000倍液、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47%代森锌·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该注意轮换用药,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能够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充分提高防效。
[我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名农学专业博士,点击右上角可以关注我!每天更新农业种植知识,推广植物高产技术,欢迎大家评批指正!]
黄瓜出现靶斑病是如何引起的,该如何预防?
多年来困挠种黄瓜人,一个很头痛的事情,就是黄瓜叶长黄斑点。以前我什么药都用过,不见效果。今年我种的黄瓜分两个地方种的,开始也喷洒药剂,没有反映。于是,我开始把长斑点瓜叶剪掉,扔到远处,共剪过三次。但一次比一次少,黄瓜长势良好。另一块黄瓜叶没剪,结果老早就不行。通过试验证明,即早发现即早剪掉,并没有耽误黄瓜生长结果。但是剪完瓜叶后,用剩菜剩饭,以及各种菜叶果皮,发酵好的酵素水浇灌,这样可以增强黄瓜藤蔓的生长,是等于给黄瓜增强免疫力低下,象人一样有病时,要把营养补上去,不防你试试看,或许会给你带来惊喜。
黄瓜出现靶斑病是如何引起的,该如何预防?
黄瓜靶斑病主要发生在中下部叶片,若有1%的叶片感染时,须尽快使用药剂防治。
一、黄瓜靶斑病的识别黄瓜靶斑病是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真菌和细菌复合侵染黄瓜的叶片。初起斑点为黄色,水浸状,呈不规则圆形,外围黄褐色,中间淡黄色,凹陷或穿孔。中后期病斑整体为褐色,中央灰白色、半透明,可见一明显的眼状靶心。当湿度较大时,叶片的正反两面可产生大量的灰白色絮状菌丝体,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而死亡。
二、黄瓜靶斑病的防治黄瓜靶斑病要早发现早防治。一是农业防治:降低湿度,小水勤灌,增加光照,清除老病叶。二是药剂防治:1000倍液的25%凯润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的天达2116+3000倍液的有机硅+600倍液的2.5%诺氟杀星混合后喷施;或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银离子1000毫升兑水15-20公斤叶面喷雾,如果加入叶面肥效果更好。上述药剂7天喷1次,连喷3-4次。
总之,黄瓜靶斑病主要发生在中下部叶片,若有1%的叶片感染时,须尽快使用药剂进行防治。
黄瓜出现靶斑病是如何引起的,该如何预防?
首先,个人认为题主提供的图片中病害为黄瓜霜霉病,而不是靶斑病。所以,防治用药应选择氟菌、霜霉威,氟菌、烯酰吗啉,杜邦抑快净(恶唑、霜脲氰),霜脲锰锌,氟吗啉锰锌,烯肟菌酯,唑醚、啶酰菌胺等药剂喷雾,以功能性叶片叶背面为主,每隔7~1O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3一4次。但是用药防治仅应作为一种急救措施。应与棚内控制湿度、提高温度等农业防治措施相配合。
那么靶斑病是什么发病症状呢?叶片发病,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直径1毫米左右,当病斑扩大后,叶面病斑稍凹陷,病斑近圆形或稍不规则,有时受叶脉所限为多角形,病斑外颜色稍深,黄褐色,中间颜色浅,淡黄色,病健部交界明显。发病中期病斑扩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多为圆形,少数多角或不规则形,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半透明,后期病斑直径可达1O一15毫米,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有一明显眼状靶心(注意此病状!)。湿度大时病斑上可生稀疏灰黑色霉状物,呈环状。严重时多个病斑连片,叶片干枯死亡。
此病易与多种病症相混淆,应注意辨别:(1)与细菌性角斑病区别是靶斑病病斑叶两面色泽相近,湿度大时生灰黑色霉状物;而细菌性角斑病叶背有白色菌脓形成的白痕,两面均无霉层。(2)与霜霉病区别是靶斑病病斑枯死,病健交界处明显,斑面粗糙不平,而霜霉病叶片正面褪绿、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清晰,病斑很平。
另外还应注意与炭疽病、叶斑病等相区别。
靶斑病发病温度为20一30摄氏度,相对湿度90%以上。其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飞溅传播。黄瓜生长中后期高温高湿,或阴雨天较多,或叶面结露重、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等有利于发病。
防治靶斑病主要有以下措施:
(1)农业防治包括:合理轮作。清理田间病残体,起垄栽培,地膜覆盖,膜下暗灌、避免大水漫灌,减少叶面结露,注意通风排湿,增加光照,以创造不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
(2)温汤浸种,用55度温水浸种15分钟,并不断搅拌,至30度停止,继续浸种4小时,捞出后在28度左右环境下催芽。
(3)药剂防治靶斑病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咪鲜胺,肟菌酯、戊唑醇,氟菌、肟菌酯(露娜森),苯甲、氟酰胺(健攻)等复配杀菌剂喷雾,每隔7~1O天用药一次。以上药剂可兼治炭疽病丶白粉病丶叶斑病等多种病害。
(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