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根腐病如何防治?
防治小麦病虫害,播前药剂拌种很重要。虽不能保证生育期不受病虫害的侵扰,起码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什么是小麦根腐病?
病原,为禾旋孢腔菌,属真菌性病害。
病状:多发于幼苗期和成株期。
幼苗受侵,芽梢和根部变褐色,甚至腐烂;分蘖期,根部产生褐斑,叶稍发生褐色腐烂;成株期在叶片或叶梢上产生褐色梭形病斑,以后病斑扩大,中央灰白色至淡褐色,边缘不明显。在多雨期间,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用手很容易抹掉。
发生特点:
小麦根腐病病菌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部越夏、越冬;分生孢子和菌丝体也能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夏或越冬。
因此,土壤带菌和种子带菌是苗期发病的初染源。不耐寒或返青后遭受冻害的麦株容易发生根腐病,高温多湿有利于地上部分发病。重茬地块的发病逐年加重。
防治方法:
1、整地时施入杀菌剂,深翻土地,清除病残体,可减少初侵染病源。
2、适时播种,播前药剂拌种,促进早苗壮苗,可有效减轻病害发生。
3、药剂防治,现在农资门市都有小麦“一喷多防”丰产配方,效果不错。通常在拔节初期、扬花期各喷施一次。
配方:
1、唑醚戊唑醇、联菊啶虫脒、芸苔素内脂、磷酸二氢钾等水溶肥。
2、氟环唑、苯甲吡唑酯、芸苔素内脂、氯氟吡虫啉、磷酸二氢钾、噻虫嗪、盼收洺。
也可在抽穗扬花期,大田用农药50%福美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兑水喷雾防治。
小麦根腐病如何防治?
回答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小麦根腐病。
所谓根腐病就是指小麦的根部变褐,在小麦的生长中前期发病,根系腐烂,幼苗不出土,或出土后细弱,枯死,分孽期发病,会导致无效分孽增多,生长后期根系不腐烂,但易倒伏,有白穗。
小麦根腐病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病害,极难防治,一旦感染很难治愈。
小麦根腐病的感染来源是种子和土壤,是一种土传病害,而土壤中的菌则来自田间病残体,也就是麦秸,这就是为什么秸秆还田多年的小麦田发病重的原因,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的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
小麦根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因气候条件不同而发病不同,土壤过干或过湿都会造成小麦的生长不良,抗病力下降,易感染此病。
如何防治呢?
1,小麦拌种是防治根腐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可用三唑酮等拌种。
2,选择抗病品种。
3,利用药剂进行土壤处理,如多菌灵,甲托,代森猛锌等,兑水地面喷施,然后翻耕入土。
4,增施磷钾肥和锌肥,及时防治地下害虫。
5,在小麦的返青期用恶霉灵,甲霜灵,或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喷雾防治。
小麦根腐病如何防治?
小麦根腐病防治措施怎么做较科学?根腐病的防治措施非常的重要。特别是在苗期没有做好防治工作,从而导致了小麦得根腐病,如果情况不严重会导致小麦大量减产,如病害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颗粒无收都有可能,后期给广大小麦种植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今天主要讲解下小麦根腐病的一些防治措施,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根腐病分布与为害小麦根腐病分布极广,在国内凡有小麦种植的地区均有发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较严重些。近年来该病害不断的扩大,包括广东、福建麦区也有发现。能为害小麦幼苗及成株的根、茎、叶、穗和种子,造成小麦叶片发黄枯死或整株、成片枯死,千粒重严重降低。种子感病后颗粒瘪瘦,胚部变黑,发芽率低。一般发病田感产10%~20%左右,如重病田减产50%以上,所以在早期的预防非常的重要。
根腐病症状特征① 小麦根腐病在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表现症状因气候条件、生育期而异。干旱或半干旱的地区、多引起茎基腐、根腐,多湿地区除以上症状外,还会引起叶斑、茎枯、穗颈枯。返青时地上部多表现为死苗,成株期地上部多表现为叶枯、死株、死穗、植株倒伏等。
② 种子带菌发病重者多不能发芽,发病轻者在胚芽鞘、地下茎、幼根、叶鞘上产生褐色或黑色病斑,小麦茎基部近分蘖节处出现褐色病斑,近地面的叶鞘出现褐色梭形病斑,一般不深达茎节内部。种子带菌的小麦根部受害后生长势极弱,易提早死亡。
③ 小麦生长期根部发病后,常造成根系发育不良,次生根少,种子根、茎基部出现褐色或黑色斑点,可深达内部,严重的次生根根尖或中部也褐变腐烂,分蘖节腐烂死亡,分蘖枯死,生长中后期部分或全株成片死亡。
④ 被害籽粒在种皮上形成不规则病斑,以边缘黑褐色、中部浅褐色的长条形或梭形病斑较多,严重时胚部变黑,称为“黑胚病”。小麦根腐病的根皮层易与根髓分离而脱落,而全蚀病的根皮层通常与根髓成一体,不易脱落,以此可区分两种病害。
根腐病发生规律①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种子上越冬越夏,分生孢子经胚芽鞘或幼根侵入,引起地下茎或次生根,或茎基部叶鞘等部位发病。带菌种子是引起叶斑的重要初侵染源。小麦拔节后至成株期,根腐菌继续扩展,叶斑也从下向上不断扩展,地面上的病残体和植株病部,不断生产大量的病菌分子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② 播种过迟、过深、多年连作、土壤内积累源量大、种子带菌率高时发病重。土壤过干过湿、土壤黏重或地势低洼时发病重。幼苗受冻,地下部根系发病重,高温多雨地上部发病重。气温18~25度,相对湿度100%,叶片、穗部发病重,易引起枯白穗和黑胚粒,种子带菌率高。采取深翻、中耕、合理施肥、浇水等栽培措施发病轻,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根腐病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和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合理轮作,深耕细耙,适期早播。增施有机肥、磷肥,科学配方施肥,培肥地力。合理灌溉,及时排涝,避免土壤干旱或过湿。
☆化学防治: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mL,或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20mL,或15%多-福悬浮种衣剂150~200mL,拌小麦种子10kg 。发病重时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保护小麦功能叶,第1次在小麦扬花期,第2次在小麦乳熟初期。
大家好我是乡村徐哥!小麦根腐病防治讲的较详细,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以上的方案可供参考,如有不同见解的朋友可以在下方留言,谢谢转发+关注。小麦根腐病如何防治?
小麦种植应选择好的抗病毒的品种,播种前可以用药剂进行拌种,可以选用12.5%烯唑醇乳油,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2%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
2. 小麦根腐病发病初期可以喷施20%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1 500倍液喷雾。7~10天后再喷1次,进行防治。
3.田间一旦发现腐烂或者烂苗,要及时的进行清除,尤其是秸秆还田后要翻耕,埋入地下。
小麦根腐病如何防治?
小麦根腐病,一种很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在小麦幼苗时就会有发生,一直到小麦中后期,继续危害根系、茎杆以及麦穗等,它的发病很广泛,基本在小麦种植区域都有发生,并且近些年来,有加重的趋势。
今天小帮手就收到了2位朋友发来的咨询信息,通过发照片以及详细询问后得知,就是小麦根腐病引起的,小麦根腐病的症状,先从根部看起,会有褐斑产生,同时伴随着腐烂,如果严重时,直接导致小麦死亡;从叶片上分析,会有发黄的症状,严重的直接枯死;再从植株上来说,患有根腐病的小麦植株,长势会比较矮小,提前早衰,影响最终的产量。
实际种植过程中, 根腐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4点:
1、天气原因
天气原因有多种,比如常见的多雨、低温,在这样的情况下,小麦自身抵抗力较弱,根腐病的发生几率要大的多。
2、田间管理
在整地以及播种时管理不到位,比如播种过晚或过早,播种过深或过浅,以及田间整地质量差,这些情况下生长的小麦,很容易感染根腐病。
3、多年连作
常年只种植小麦的地块,除了根腐病发生严重外,其他病虫害的发生都会严重,这点不用多说,该地块土壤的问题。
4、根系问题
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小麦根系出现伤口或断裂的情况,也是很容易感染根腐病,在同样的情况下,完整的小麦根系更能抵抗病害的侵袭。
了解了以上4点原因外,下面要说的预防和防治措施,大家一定要记住,也分4点说:
1、轮作倒茬
如果某个地块根腐病发生很严重,用了多种药剂进行预防和防治,但是效果都不理想,可以轮作倒茬种植几年,降低根腐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量。
2、播种方面
播种要适时,既要避免苗弱、苗黄,又要控制旺长,同时整地质量的好坏,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3、播前拌种
播前拌种是预防根腐病一种很有效的措施,可用多菌灵、福美双、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一般都是和杀虫剂一起拌种,既能防虫又能防病。
4、合理施肥
从底肥开始,不要过度的追求某一个含量的元素,比如过度追求氮肥,要合理施肥,除了氮磷钾外,中后期可补充中微量元素,另外,有农家肥的,结合农家肥施用,效果更好。
以上4点是预防措施,有人会问了,如果田间已经发生,该怎么防治?
针对已经发生根腐病的地块,可以购买一些杀菌剂,比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多菌灵等进行喷雾,除此之外,小麦因根腐病导致的弱苗、发黄现象,可以在喷施杀菌剂的时,加入一些磷酸二氢钾以及芸苔素进行缓解。
综上所述,小麦根腐病要以预防为主,如果后期田间已出现根腐病,尽量在发病前期进行防治,越早防治,小麦产量受影响越小,希望大家在种植过程中,多多注意。
关于小麦根腐病的相关内容,小帮手就说这么多,如果你有其他更好的观点或看法,欢迎在下面评论中分享,大家一起共同讨论学习。
小麦根腐病如何防治?
小麦根腐病如何防治?小麦根腐病一般发生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
苗期染病植株,首先在芽稍上发生褐腐斑,后变褐腐烂,同时无效分蘖增多,并呈矮小丛生状,严重时逐渐萎黄枯死,根部发病后会导致根系腐烂,造成死苗。
发病原因,一是播种晚,麦田长势弱,易被病菌侵染;二是种子本身带菌;三是土壤带菌(小麦收获后,遗留在土壤里的病残组织中的菌丝体,遇到适宜的条件便开始侵染蔓延);四是其它原因,如耕作粗放,播种过深,地下虫害引起根部损伤等均可诱发此病害。其主要防治措施是:
一、选用抗病和抗逆性(抗旱、寒、涝)强,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对曾有根腐病发生的麦田坚决不能作为留种田。
二、对发病重的地块,要在一至两年内与豆类、棉花、油菜、蔬菜等非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以控制病害蔓延。
三、加强栽培管理。要做到适期播种,防冻、防旱、防涝、防地下害虫,同时还应增施有机肥,及时追肥和实行浅耕灭茬,消灭杂草。
四、为防止危害,可在小麦苗期、反青期进行叶面喷施黄腐酸(亩60~80ml)500~800倍液;或爱农(亩一支)1000倍液,或保多收(8~10ml)4000~5000倍液,以增强小麦抗病能力,减轻病害发生。
五、搞好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的1%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可减轻苗期根腐病的发生,达到保苗效果。在孕穗至抽穗期喷施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发病重的地块,在第一次喷药后,七至十天再喷一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