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是生命之根,如何解决农民增收和土地荒废现象?

谢悟空问答邀请!我来交流交流!

就目前土地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农民现有人土地不均,及人均土地不足2亩地,解决农民增收和土地撂荒都是空谈。

土地有限,产值有限,一家老少几口人,守着那3~5亩地,所收入糊口都困难,何谈发展和适应当前高消费的现代生活?种地就等于自寻死路。所以,农村人唯有弃地打工或搞其它任何事业增收谋生。

那么,怎么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又能使农民种地增收,保证正常的生活呢?个人观点:

一、国家立法,把种地作为农民种地的强制任务要求。

具体做法,土地按现有农村户口的人员,平均分配到各人名下,每亩地每年制定定购任务向国家无偿交售多少斤粮食或交折款。土地收入的剩余归农民自己所有。

在按土地亩数缴纳定购外,不缴粮食的以现金抵扣(按当时市场粮食价格)。就是所,也不限于农民就必须种地,也可以搞其他事业,但缴纳粮款的任务必须完成。

另重要的是,农民也必须和职工一样缴纳社保费,60岁以后也有相应的退休金。

二、国家把土地全部收回,作统一安排,以指定或竞标的承包方式,承包下去。

这些承包者经营土地生产粮食,运作方法也需按土地亩数向国家缴纳税费。剩余收入归承包方。

那农民怎么办?和城市下岗工人一样,自谋职业,可以打工搞任何事业(在合法的前提下)。且免缴税费。

不具打工创业的农村鳏寡孤独、失能、残疾等人群,由国家负责一切生活。减免所有社保、医保等费用。

能做到以上所说,土地就不会撂荒了,也保证了粮食安全,同时农民也有了社会福利待遇,也能够体面的生活了,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人都能够幸福生活。

以上纯属个人想法,不一定合乎实际,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交流讨论!谢谢!!!

粮食是生命之根,如何解决农民增收和土地荒废现象?

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在我们这里一口人六分地,分半菜园,栽过西红柿,芹菜,收入的时候够家庭开支,粮食卖点玉米,小麦花生油自家吃,喂了几十年猪羊等,算算基本上挣不了多少钱,养猪大户,也有不挣钱的时候。

贵了不收,贱了又卖不多少钱,猪姜蒜葱,贵贵贱贱,年年养猪,年年种的有收入,都是力气活,年龄大的种不了,栽上杨树的,一亩地,十年收入八千元,荒地基本没有,养殖户几家,大多数收入一般。

家家种庄稼,这里不收,那里收,确实有保障。

粮食是生命之根,如何解决农民增收和土地荒废现象?

粮食问题讨论了好多次了,我认为要提高粮食产量,避免土地荒废,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粮补和实际产量相挂钩。一是能提供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可以杜绝基层干部从中截流。

粮食是生命之根,如何解决农民增收和土地荒废现象?

要想解决农民增收,就必须增加土地的产出,单靠农业不可能解决农民增收,要靠农业副业俩条腿走路。

农民增收除了依靠国家的补贴外,还需要农民提高种植技能同时发展养殖业和小微企业,不能单纯的种植普通农作物。

我觉得在很多农村,要想农民增收,离不开乡村俩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要让农民清楚什么地方可以搞养殖业,什么地方可以办企业,让农民吃下定心丸。也可以招商引资,增加农民就业增收,工厂越多的农村,农民越富裕。

对于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部流转是不可能的,要循序渐进,毕竟还有很多人靠土地维持生活,农业部门在技术上指导他们种植一些高效农业。

对于农业合作社,我不是十分看好,在我们这里没有几个成功的,缺少的是有能力有资金真正想带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我感觉土地流转是今后农村发展的一个方向,可以减少投入成本,增加收入。农民可以用多种方式加入,但不能操之过急,因为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其中有很多漏洞和弊端,需逐步完善流转的规章制度,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伤害,让农民真正受益增收。

大家都明白粮食是生命之根,离开粮食谁也活不了。那么当前是粮食重要还是钱重要呢?我相信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因为有钱就可以买到粮食,而且粮食也很便宜,一个人打一个月的工就够一家人吃一年的了。有的地方这就出现了一小部分撂荒现象。特别是一些条件艰苦不利于耕作的地方,出现了大面积土地荒芜,人口外流的现象,国家就要征求农民的意愿,或种地或流转。流转不出去的话,国家就收回土地,再妥善按排失地的农民,国家总不能让土地无休止的荒芜下去,肯定想办法解决。

土地已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种地的越来越少,一定会找到解决农民增收土地荒芜的办法,心急吃不下热豆腐。二十年后农村肯定不是现在的样子,会变得更好更美。

粮食是生命之根,如何解决农民增收和土地荒废现象?

农民增收我个人认为有两方面的含义:1.农民增收指的是在土地上的增收,也就是粮食的高产,粮种的优化,农民通过高产多产粮食,把粮食换成钱。2.农民增收必须从思维上转变,成立合作社,基地+农户,或者农村带头人办企业 ,农民可参股,农民又能工作增加收入,这重点是看农村的干部。农村流行这样的话,“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如果农村干部都能向王宏斌学习:“群众不富,我不富,民穷我富 ,是耻辱”。向黄诗燕学习:“功名利禄全放下,一心只为千万家”。农民不增收都难,想不富都难。所以,农村、农民需要好干部。上级要把脑子活,有开拓创新意识,不在村委会净等着拿工资的能人,推荐、推选、安排到农村村委会、党支部。让农民快速增收 ,快速富起来,快速奔小康,乡村振兴也就能快速实现。

土地荒芜现象在农村最近几年基本上没有,有的农户本户不种地,可通过土地流转,流转给种地大户,流转土地的农户,流转土地有收入,出外打工有收入,何乐而不为。再者,政府土地、村委会等部门单位,加大宣传查处力度,对土地荒芜的农户进行政策法规上教育,对教育感化仍然荒芜土地的农户,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个人观点及看法,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老师及网友批评指正,虚心接受。)

粮食是生命之根,如何解决农民增收和土地荒废现象?

千万不要跟风,人云亦云。农村土地荒芜,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造成土地荒芜往往是特殊情况,并不是农民主动放弃。比如有人到农村流转土地,讲好价钱,尤其能领到当地补贴的,合同一定就开始租种了。当等到第二年,亲自耕种一下后,承包者发现利润不大,尤其政府不再补贴,就出现违约现象。承包人撂挑子走人,由于有政府担保,农民也不接手再种,这就出现土地荒芜情况。这是矛盾产生的,确实不是农民主动放弃土地。实际情况是,那怕某一家庭,确实无力耕种,他也会租出去,多少收个租金。不是有的干脆临时种些蔬莱什么的,白白不种实在不多见。

至于如何保证农民增收。这需要国家立法,农民手中有粮食,就不要去进口粮食。并且保证农民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如今农民卖粮,价格不是自已定,而是粮贩来定。农民辛苦一季收的粮食,利润没有粮贩收一车粮食挣的多。只有规定最低粮食收购价格,不行由国粮代收,这也许才能保证农民利益。现在国粮不收,全由个人经营,农民增收确实没保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