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蚜虫该怎样防治?到底用不用防治呢?

南方天气湿、温度高,麦蚜虫有些发生。

蚜虫一定要防治,别小看这小小的蚜虫,对小麦危害太大了,可使小麦减产严重。

蚜虫可以为害多种农作物甚至杂草上也可生存繁衍。危害小麦主要密集在麦叶和穗上刺吸小麦的营养液汁,可致叶片枯黄、籽粒不饱满,对产量影响较大。

发生特点:

麦蚜一年可发生10~20代,以卵在麦田枯叶、土缝及杂草上越冬。以成虫、若蚜群集在植物茎、叶、穗部刺吸组织的营养和水分,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春季气温偏高,雨量适宜,麦蚜发生重。麦蚜的天敌很多,主要有七星瓢虫、食蚜蝇、蚜茧蜂、草蛉等。不过,农民在喷药防治蚜虫的同时,这些蚜虫的天敌也会被统杀掉。

防治指标与方法:

当麦田蚜株率超过30%,百株蚜量达到1000头时,要及时防治。

(1)可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g对水3000倍液喷雾防治、或25%高渗吡虫啉乳油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30~60mL,同时兼防治小麦吸浆虫和麦叶蜂棉铃虫等其他虫害。

(2)可采用小麦丰产套餐进行“一喷多防”。同时达到防治病虫害、增加营养,提高小麦抗逆能力,增收高产。

可选择氟环唑、苯甲吡唑酯、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噻虫嗪等混合喷雾。

注意事项:喷雾时一定要把药液混合均匀,加足水分,每亩地用水不能低于50公斤,要上下打匀打透,全株着药。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尽量避开高温时段,防止中毒。

小麦蚜虫该怎样防治?到底用不用防治呢?

谢谢回答了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全球约有40%的人以小麦为主食。

小麦是我国的第三大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广泛,广大农民具有丰富的种植经验,蚜虫是危害小麦的一大害虫,对小麦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蚜,穗蚜从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开始对小麦危害,最先开始在叶片背后群集危害抽穗后,转入穗的粒间,吸食汁液使叶片提早干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严重时,可达50%以上,老百姓有句不治麦蚜肥料白下的说法,防治麦蚜,主要在五月,对麦蚜的防治一定要勤观察,早防治,药剂可选用40%的氧化乐果,或15%的吡虫啉,加高效氯氰菊酯,结合防治小麦黏虫,一单发现,应及时喷药,喷药时喷头朝上,喷时应周到细致,不可漏喷,一定要治早治小治了。

关于麦蚜到底需要不需要治的这个问题,是麦蚜不但要治,而且要治好治彻底,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使小麦籽粒廋瘪,千粒重严重下降,不治的话,让你后悔莫及。

小麦蚜虫该怎样防治?到底用不用防治呢?

小麦蚜虫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可危害多种禾本科作物。从小麦苗期到乳熟期都可危害, 吸收小麦的汁液, 造成严重减产, 麦蚜还可传播小麦黄矮病病毒。小麦田发生的蚜虫种类有三种,分别为麦长管蚜、 麦二叉蚜、 禾缢管蚜。

1、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

小麦蚜虫在温暖地区可全年孤雌生殖, 不发生有性蚜世代, 表现为不全周期型;在北方则为全周期型。 从北到南一年可发生10~30代。在麦田春、秋两季出现两个高峰,夏天和冬季蚜量少。 秋季冬小麦出苗后从夏寄主上迁入麦田进行短暂的繁殖, 出现小高峰, 危害不重。 春季返青后, 开始繁殖,麦苗抽穗时转移至穗部, 虫田数量迅速上升, 直到灌浆和乳熟期蚜量达到高峰, 气温高于 22摄氏度,产生大量有翅蚜, 迁飞到冷凉地带越夏。 主要天敌有瓢虫、食蚜蝇、 草蛉、 蜘蛛、 蚜虫蜂、蚜霉菌等。

2、小麦蚜虫的危害症状

幼虫、 成虫大量聚集于叶片、 茎杆、穗部吸取汁液, 被害处出现黄色小斑, 后为条斑, 导致受害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 籽粒饥瘦或不能结实, 千粒重下降, 严重的导致整株变枯死亡,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

3、小麦蚜虫的防治措施

除选用抗耐蚜虫的小麦品种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农业防控措施

合理布局,冬春麦混种区, 尽量减少冬小麦面积或冬麦与春麦分别集中种植, 这样可减少受害; 适时集中播种, 冬小麦适当晚播, 春小麦适时早播;合理施肥浇水。早春耙压,清除田间杂草。

(2)药剂防治措施

在小麦扬花灌浆初期百株蚜量超过500头、天敌与蚜虫比在1:150以下时, 应及时喷药防治。 每亩用90%万灵粉10克,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5~7克,或40%乐果乳油50毫升,或2.5%敌杀死乳油10毫升,对水50~60千克,进行均匀喷雾,必要时田间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麦蚜防治次数和时间要看发生量的大小,大发生年份,防治次数达3次,一般发生年份1~2次,喷药时要求均匀周到。

(3) 生物防治措施

减少或改进施药方法,避免杀伤麦田蚜虫天敌。 充分利用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虫蜂等天敌,必要时可人工繁殖释放或助迁天敌,使其有效地控制蚜虫。

所以,小麦蚜虫要早预防,一旦麦田发生蚜虫要尽早防治,否则,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谢谢阅读,仅供参考。

小麦蚜虫该怎样防治?到底用不用防治呢?

小麦蚜虫分布广,遍及世界各国。其中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在国内小麦栽培区分布十分普通,数量大,为害重。

小麦蚜虫发生的重要因素是气候条件,早播的丘陵与向阳地段,如果冬季不冷,春季干早,麦蚜就可能大发生。一般适期播种的地区,春季温度回升后又遇到春寒,小麦生长缓慢,则后期往往长管蚜发生。穗期严重发生长管蚜的麦田,蚜虫大量排泄蜜露。招致煤菌寄生,麦田常发黑呈煤灰状。

小麦蚜虫主要有3种,分别为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禾谷缢管蚜。我们了解了蚜虫的危害,以及危害规律,才能更好有效的防治。

1、危害表现: 小麦蚜虫除为害小麦外,还能为害糜子、高梁、玉米及谷子等禾本科杂草。长管蚜和二叉蚜能在水草、鹅冠草和赖草上寄生繁殖,还能和缢管蚜一起,寄生为害画草、马唐、看麦娘等。禾谷缢管蚜还能为害,桃李杏等蔷薇科木本果树。麦蚜主要以成、若虫吮吸麦叶、茎秆、嫩穗中的液汁,严重影响小麦植株正常发育,以至枯黄死亡。另外,蚜虫还能传播大麦黄矮病毒,使小麦植株矮小,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常减产达40%以上。苗期以禾谷缢管蚜和二叉蚜为主,穗期以禾谷缢管蚜及长管蚜为主。

2、危害规律:禾谷缢管蚜冬季以卵在苹果属的果树上越冬,早春繁殖后侵入麦田或为害禾本杂草。长管蚜及二叉蚜终年在麦田与杂草上寄生,一般每年繁殖10至20代,以成、若蚜或卵在麦田或禾本科杂草上过冬。过冬时期多栖息在麦丛基部或土缝中,越冬卵一般于返青后孵化。

当秋季小麦一出苗,各种麦蚜便自田外飞入麦田繁殖为害,形成各自的越冬群体,到次年抽穗前则会达到猖獗发生阶段。二叉蚜主要在苗期为害,喜爱瘠薄、干早麦田,怕阳光,多分布在植株下部叶背面,小麦灌浆后即迁飞到杂草上寄生。长管蚜喜在肥水条件好的麦田为害,不怕阳光,常分布于上部叶子正面,抽穗、灌浆后往往群集于麦穗上为害。禾谷缢管蚜怕光,喜潮湿,多分布于植株下部根际、叶鞘中间,喜为害茎秆。麦蚜传播的黄矮病往往在冬前麦田即可形成若干发病中心,次年抽穗前期发展到大流行阶段。

根据小麦蚜虫发生的危害影响,可知其防治重要性。根据其危害发生规律,我们要做好苗前及抽穗至灌浆期的物理和化学防治。

1、物理防治:适期冬灌和早春划锄镇压,减少冬春季麦蚜的繁殖基数。保护利用天敌,实行小麦油菜、小麦绿肥间作种植,增加天敌数量,并诱集天敌向麦株转移。返青期肥水要避开瓢虫产卵盛期,保护瓢虫卵和幼虫。

2、化学防治:a、处理麦种,采用吡虫啉悬乳剂,按照用规定用量进行拌种。

b、田间黄矮病多发生地区,在齐苗后半个月,查明蚜情及时喷药,药物主以吡虫啉可湿性粒剂,按照规定用量兑水喷雾,一般发生地区也可略晚些时间。

c、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防治关键期,可根据发生情况适期防治,主要药物还是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也可选用其它药剂进行喷雾,以选择对天敌无害为标准。也可尝试尿洗合剂,即尿素、洗衣粉和水按:1:1:300~500的比例进行喷雾,防治效果好,也不危害天敌。.

图文原创,图片来至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不足,还请及时补充,有兴趣的朋友,愿一起探讨、共进

小麦蚜虫该怎样防治?到底用不用防治呢?

蚜虫也叫吸浆虫,俗名腻虫,属同翅目蚜虫科,刺吸式害虫,是一种比较难致于死地的害虫之一,原因是它除性交产生后代外,还有孤雌繁殖的本能,繁殖速度快且多代,对农作物危害极大,若不及时防治,后造成严重损失。小麦蚜虫防治是必须的,看你用哪个途径防治,防治途径有下列几种,供参考。

1、绿色防治:①、用中药百部熬制兑水喷施;②用洗衣粉、尿素、水(1:2:400)溶液喷施。

2、靠天敌灭蚜,蚜虫的天敌有几十种之多,如;瓢虫、草蛉、食蚜蝇等。

3、农药防治,用高效低毒的呲虫啉等。

我建议大家还是走绿色防治、天敌防治之路,必竟是人食用的主食,不可放肆!

小麦蚜虫该怎样防治?到底用不用防治呢?

小麦蚜虫一般情况下要根据其发生量进行防治,没有必要发现少量蚜虫就喷药防治,也更没有必要向有些回答所言防重于治。小麦蚜虫当前也是比较好防治的,一般只要坚持达标防治即可,不仅性价比高,而且效益最好。

小麦蚜虫是各麦区常发性害虫,其种类以上回答都有所提及恕不在表述,不过不同麦区其发生为害蚜虫种类有所不同。麦长管蚜各麦区均有发生,一般南方越冬,随气温回升北迁繁殖为害,麦二叉蚜则主要在北方麦区为害,而禾缢管蚜主要在华北、华南、西南及华东各麦区,是多雨潮湿麦区主要发生种类,麦无网长管蚜则主要在北京、河北、河南等地为害。不管那种蚜虫,不仅会为害小麦茎叶及穗部,造成叶片发黄、植株枯死,空瘪粒增加,降低产量,同时会排泄蜜露,影响小麦呼吸及光合作用,另外还会传播病毒病加重为害。

据研究表明,麦田蚜虫发生轻重长受气像条件、小麦长势和栽培条件、天敌等多种因素作用影响。一般16-30度时发生增殖为害快,不同蚜虫发生为害田间环境也有差异;一般小麦长势好田块麦蚜发生早,小麦营养条件恶化时,蚜虫密度会减少,并进行转移。而麦田蚜虫天敌对控制蚜虫发生轻重也有重要作用。据调查,麦田蚜虫主要有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蜘蛛等10余种,尤其以瓢虫、食蚜蝇和蚜茧蜂最为重要,若田间上述天敌数量于麦蚜比小于1:150时(即田间蚜虫每100株低于150头),麦蚜不会对小麦造成严重为害的,因此生产上可以不用药防治。当小麦苗期百株蚜量500头以上,或小麦穗期百株800头以上时,及时选用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抗蚜威、烯啶虫胺等单剂及其复配剂轮换交替喷施防治,效果均较好,也可以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时同喷防治,以减少喷药次数。

总之,小麦蚜虫宜根据田间天敌及蚜虫数量等,进行科学达标防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