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快成熟了现在生全蚀病打药能救吗?

小麦快成熟了现在生全蚀病打药能救吗?

先说说什么是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病性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

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的根部和茎基部15Cmm以下,地上部的症状是根及茎基部受害所引起的。轻病地块,小麦抽穗前一般不显症状,至灌浆期病株始显零星成簇早枯白穗;重病地块,于拔节后期即出现若干矮化的发病中心,麦田生长高低不平,中心点病株矮、黄、稀疏,极易识别。

不知道友友是哪里的麦区,麦子现在处于什么生长状态,比如扬花期、灌浆期或灌浆已完成了。总说起来有点打药偏晚劲了,防治效果没什么大意思了。

防治小麦全蚀病等病害,到现在防治效果不大理想了,因为,这类病害始发于植株中下部,由于麦叶遮挡,药剂很难将麦子打匀,绝对不会喷淋到植株中下部,自然就没有什么防治效果。

再者已发生了,越发麦子快到成熟期了,有点偏晚了。防治小麦病虫害,要掌握做到治虫不见虫、防病不见病,及时施药,不可等到病虫害大大生后才施药。

现在发现了,只要麦叶尚绿,灌浆还没完成,喷施应该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喷总不不喷强,起码心理上平衡点吧!一定要打透使中下部茎叶都着药最好。

防治方法:

1、注意播种前拌种,或用50%多菌灵拌细土施入播种沟内,进行土壤处理。

2、抽穗至灌浆期,喷药防治。可结合防治病虫害,混合防治。可选用氰烯菌酯、咪酰胺、烯唑醇、氯氟氰菊酯等药剂兑水喷雾。

3、喷施一喷多防套餐。如氟环唑、苯甲吡唑酯、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氯氟唑吡虫磷、噻虫嗪。

小麦快成熟了现在生全蚀病打药能救吗?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俗称黑脚病,从小麦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小麦快成熟了打药已经晚了,病害对小麦植株的损伤已经形成,造成小麦零星白穗或导致麦粒灌浆不饱满,打药虽然能控制全蚀病进一步发展,但发病的植株挽救不了,而且每种农药都有安全间隔期(少则三五天,一般十到十五天),快成熟打药会增加农药残留。也有部分农户存在打药比没打强的心理,早之前怎么就忽视对这种病害的防治!

小麦穗期病虫害的防治关键在于预防,小麦孕穗至灌浆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发生赤霉病、全蚀病等,都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灌浆,导致减产。在小麦苗期、返青分蘖期发生点病虫害还不要紧,用药控制住了,再补充点速效肥就能促进小麦恢复生长,到了生长中后期是没法补回来的。当然,小麦全蚀病在苗期、返青分蘖期用药后防效也较差,能控制扩展但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更多还是通过种子处理和苗期喷药预防。

小麦全蚀病一般发生在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厘米以上,在茎秆表面可看见黑褐色菌丝层,拔起植株看,根部和茎基部1-2个节变成黑色,病斑黑亮,也就是常说的黑脚。田间病株呈簇状或点状分布,轻者有少量白穗,严重的有近半的麦穗发白。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种子是否带菌存在争议。该病的发生与温湿度条件、栽培管理、品种等因素有关。土温为12-20℃、相对湿度80%-90%有利于病害侵染发病。营养条件不佳、土壤偏碱性、黏重的,小麦生长较差,该病容易发生。目前缺乏抗全蚀病的小麦品种,冬小麦播种过早容易发病重。

小麦全蚀病防治:发病后可选用戊唑醇、烯唑醇、苯醚甲环唑等药剂防治,可结合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等一起喷药防治,达到一喷多防的目的。在播种前可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适乐时、硅噻菌胺等药剂拌种包衣,可以预防苗期发生全蚀病,减轻生长中后期发病。除使用药剂外,建议适当安排播种期,既能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又能达到减轻全蚀病发生;采取健身栽培,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小麦抗病抗逆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