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勤劳种田的农民重奖、重补,能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吗?

给农民种田重奖重补,能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吗?

这个思路很不错,如果真能做到对农民种田重奖重补,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些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但我认为,这只是个朴素的想法,也根本办不到,没有多大的作用。具体怎么个重奖、重补法呢?首先这个问题就不好解决。

土地60年不变,这个基础条件在这呢!农民人均土地一亩多地(还且不说有多少人没有土地的),怎么奖、补?提高粮食价格、增加种地的福利待遇、保证种田的社会福利待遇等。

为什么说不好办呢?单纯提高粮价吗?怎么保证和粮食相关的物资不同时涨价呢!这是做不到的,也是不符合逻辑规律的。再者,土地有限,即是高产,单独提高粮食价格是办不到的事情。必定拉动“水涨船高”,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提高农民社会福利待遇,种田有工资,退休有退休金,这个办法好,保证农民就不出去打工闯荡了。可是,能办到吗?这些待遇、退休金的资金资源从哪里来呢!这就要求农民在年轻时就需缴纳社保金,到退休后才能领取退休金。

问题来了,人均土地有限,一亩三分地,即使粮食价格提高十倍或更高(事实上绝对也不会提高那么高,那样就会乱套),你一亩三分地能收入多少钱,缴社保,全家人的生活消费,能达到收支平衡吗?所以,种田还是不行。

国家现在对农民种田已经够照顾了,免除一切税费,且每年还给予粮食补贴。为什么许多农民仍然弃田打工呢?最关键的问题是地亩数太少,根本创造不出多大的产值。根本问题不是重奖重补能解决了的问题。也不可能很重奖重补,否则,必然拉动其它链接关系和矛盾出现。

说了一大会,题目的问题还是白说,不能办!重奖重补是好想法,但连带的复杂问题更多,将更加复杂化。

现在唯一可将就着往前走的办法,就是把有限的土地流转了,轻装上阵出去打工创业增收。不具打工条件的中老年人,继续耕种自己的土地,或兼搞些力所能及的家庭小副业如养殖、或特种种植(在有限的土地上扣棚),增加收入,维持着基本生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