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什么时候结束?
小麦赤霉病什么时候结束?
简单地说,看在哪个地域,比如河南十天半月就看不到赤霉病了。在河北冀中南区域,再有23天左右,就开始看不到小麦赤霉病了,因为麦子收获了,就看不到小麦表现症状了。
但是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没有具体结束这一说。只是冬季温度低时,不易发病罢了。一旦遇到温度连续在15~20天达到15°C以上,暖阴雨日数超过50%以上,湿度温度适宜,赤霉病随时即可发生。所以,赤霉病菌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束,仅是在一定条件下,不爆发而已。
防治要及早,此期,小麦再有十几天或二十几天,就要成熟收获,而安徽、河南、湖北等地,麦收即将开始,防治实际有点显偏晚了,已没什么意思了。而我国中北部麦区正处于灌浆期,可以喷药防治,尚且有效。
再浅谈一下什么是赤霉病?
【病原】该病由镰刀菌引起,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状】小麦生长各阶段都能受害,可引起苗腐、秆腐和穗腐,小麦主要以穗腐为害性最大,其次为秆腐。穗腐发生初期在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变黄褐色或青枯状,以后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生出橘橙色霉层,后期在病穗上可形成黑色小颗粒。病轻时,局限于一个到几个小穗发病,病穗局部干枯、籽粒干瘪、皱缩,无肉质,丧失发芽力。严重时,整穗或成片成簇麦穗枯干、死穗,或整株死亡。
【发生特点】在高温、高湿、暖雨连绵,条件适宜时,小麦抽穗扬花阶段最易发生。
【防治方法】在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期是防治关键时期,要及时防治。通常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多效唑、氰烯菊酯、氟唑菌酰羟胺、丙硫菌唑、咪酰胺等药剂,按说明倍量兑水喷雾防治。
小麦赤霉病什么时候结束?
小麦赤霉病一般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发生,当小麦扬花后,如果遇到阴雨天,温湿度合适,赤霉病病原侵染到小麦小穗子上就发病。小麦发病后会形成枯白穗、瘪粒、赤头、出粉率低等,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小麦赤霉病应以预防为主,一般在扬花期染病,灌浆期才会看出症状,一旦发生,很难防治。等到看到小麦赤霉病发生再进行防治已经晚了,已经无法控制病害的发生。所以,如果在小麦抽穗杨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就要在小麦抽穗后扬花初期进行喷药预防,做到见花就打药。若穗期温度高,小麦边抽穗、边扬花,应提前至齐穗期施药。
防治赤霉病,建议使用氰烯菌酯、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丙硫唑,戊唑·咪鲜胺、戊唑·多菌灵、氰烯·戊唑醇等。要注意用量,以免发生药害。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用药,在品种严重感病,或首次用药后遇连续高温、高湿天气,或小麦生育期不整齐,扬花期连续7天以上等情况下,应在喷药后5-7天再喷施一次。
小麦赤霉病什么时候结束?
- 小麦赤霉病什么时候结束?
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期,是在小麦破口初期,可选用:高效多菌灵,甲基硫灵喷雾防治,用量:每亩用高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甲基硫菌灵150克,戊唑醇10克,兑水60斤喷雾防治,每十天一次,防治两到三次,就能有效的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
现在是五月上旬,小麦进入了灌浆孕穗期,离黄熟收获还有20多天,为了安全起见,建议你对没有发病的小麦,再喷药防治一次,防治总比不防好,小麦丰收产量高。
小麦赤霉病什么时候结束?
小麦赤霉病。发现后,在打农莎校果不大,因为是植物受粉期,在打农药受粉对人的身体有不良引响。只有提前预防是规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