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应该如何防治?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在生产栽培管理上由于气候等诸多因素,易发生一些病害,如小麦白粉病、锈病、全蚀病、纹枯病、丛矮病、根腐病、赤霉病、黑穗病、腥黑穗病等。需要及时发现和防治,否则,将严重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严重时,甚至导致绝收。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病害之一。

【病原】该病由多种镰刀菌引起,都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所致。

【病状】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都能为害,引起苗腐、秆腐和穗腐,以穗腐为害性最大,其次为秆腐。穗腐在发生初期在小穗颖壳上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变为黄褐色或呈青枯状,以后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生出橙黄色霉层,后期在病穗上可形成紫黑色小颗粒。病轻时,局限于一个到几个小穗发病,病穗籽粒干瘪、皱缩,丧失发芽能力。苗腐、秆腐发生时,被害部位变褐色,节上产生红霉,严重时全株死亡。

【发生特点】小麦抽穗以后15~20天内15°C以上的暖阴雨日数超过50%以上,病害就可以流行。故药剂防治关键时期是小麦开花到灌浆阶段,一般当小麦扬花柱率达到10%以上。当时气温高于15°C以上,气象预报连续3天有雨或在10天内有5天以上的降雨天,就要及时开始施药防治。重病区隔7天左右再喷一次药。

【防治方法】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甲霜灵、烯唑醇、咪酰胺、嘧霉胺等按说明倍量施用。

小麦赤霉病应该如何防治?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爆发性流行性的真菌病害,小麦赤霉病病一旦发生,小麦必定会减产,而且还会产生毒素,对人畜有害,因赤霉病危害严重,常被称为小麦癌症。

1、小麦有什么发病症状呢?

小麦赤霉病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在开花至盛花期发病率最高。以穗腐危害性最大,其次为秆腐,苗腐发生不普变。穗腐发病初期,在小穗颖壳基部及小花上产生淡褐色,水渍状病斑,严重时在干燥环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穗部腐烂,气候潮湿时,病穗上产生粉红色霉层。

2、有什么发生规律呢?

赤霉病病菌除在小麦病残体上越夏外,还在水稻,玉米,棉花等多种作物病残体中越冬可通过带病种子,病残体和风雨传播,一般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发病较重。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便施氮肥,郁闭田块发病重病重,花期阴雨多发病重。

3、小麦赤霉病如何预防

①选择抗病品种,苏麦三3号,湘麦1号,扬麦4号,皖麦27号等,属于耐病品种,可因地制宜选择了。

②农业防治。合理排灌,收货后要深耕灭茬,减少菌源,适时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科学施肥忌偏施氮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

③药剂防治。小麦播种前可以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若穗期天气预报有连阴雨,在齐穗期用药预防。若抽穗开花期气温正常,在开花前期用药预防,可每亩喷施40至45毫升30%丙硫菌悬浮剂每亩喷施12至15毫升,每生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或每亩喷施100至200毫升氰稀菌脂悬浮剂等。

综上就是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您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吗?欢迎留言分享。

更多三农文章视频请关注@三农科普 每天持续更新欢迎阅读转发

小麦赤霉病应该如何防治?

把秸秆烧了,能有效放止多种小麦病,赤霉病,条绣病,白粉病。枯萎病,并有效杀死地在害虫。

小麦赤霉病应该如何防治?

赤霉病从小麦幼苗至抽穗都可以发生引起苗枯,茎腐,穗腐,穗腐发生普遍严重。

气浞在25至30度之间,湿度在8O%是小麦发病高峰。

1消灭越冬菌源,清除田间麦秸,玉米秸等病残体。

2选用抗耐病高产麦种,各地因地制宜引种。

3加强载培管理,因地制宜调整播种期,配方施肥,增施磷钾,勿偏施氮肥。

4关键时期对小麦喷药防冶,可以按小麦抽穗前后的天气,苗情,病情预防,在穗齐开花期喷药2至3次,隔7天,可以选用5%多菌灵,70%托布津,45%三唑酮福美和40%三唑酮多菌灵1000至1500倍液喷雾防冶。

小麦赤霉病应该如何防治?

  • 小麦赤霉病应该如何防治?
小麦"赤霉病",又叫"烂麦头"、"红麦头"。小麦发病穗子腐烂,粒瘪不饱,全是病麦,这种小麦含有毒素,人畜不能食用,国家拒绝收购,农民称"赤霉病"是小麦的"癌"症,如不防治,发病就无药可救。(如图)

小麦"赤霉病",是真菌病害引起的,如果每年在一块地里种小麦,多年不换茬,播种小麦时没有用"敌克松"对土壤消毒,有病毒残留,就容易诱发"赤霉病"。有些年景在小麦破口、抽穗扬花期天晴无雨,小麦"赤霉病",发病轻,甚至不发生。如果在小麦破口扬花抽穗期,发生连阴雨天气小麦就容易患上"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防治时间和用药

小麦在破口七天是"赤霉病"的防治期,可选用中国德国拜耳公司的,“戉唑唑醇",每亩10克60斤水喷雾防治,每十天一次,连喷2次,用药量不可超标,从小麦破口期到抽穗期喷施,防效很好。也可以喷施“高效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每亩100克~150克左右,兑水60斤喷雾,每十天一次,连喷两次,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喷药防治小麦"赤霉病"时,也可以加入"磷酸二氢钾"或"芸苔素内脂"叶面肥,这样小麦无病,成熟时穗大粒多,秆青籽黄,产量大幅度增加。

入驻三农领域,向农民提供精准的种植技术,为你农作物丰收保驾护航。欢迎大家留言关注。声明:原创问答不准抄袭。

小麦赤霉病应该如何防治?

在我们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因小麦整体生育期不同,会导致种植户防治阶段不能正确判断小麦是否抽、扬花等问题。同时需要结合当地近期天气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施药的时期。

小麦不同生育期防治小麦赤霉应抢在雨前施药,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防治赤霉病;其次,根据小麦生长的环境条件,可在一喷三防中加入优质的叶面肥,来增强小麦的免疫能力,为后期小麦的灌浆打好基础。

对于小麦赤霉病防治需要正确掌握小麦的最佳生育期施药,应看准最佳施药时期并结合小麦生育期。扬花、抽穗阶段的小麦是防治赤霉病的最佳施药期,第二次防治时可加入以钾肥为主的叶面肥,以促灌浆和籽粒饱满,同时也能防干热风。(根据个人经验建议优多钾、磷钾能量、磷酸二氢钾)

温馨提示:小麦半成处于打苞孕穗期需要注意查看小麦抽穗情况进行防治,不过前提一定要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合理掌握防治的最佳时期。

现在农村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很多,首先主要选择正式登记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其次选择内吸性比较强、耐雨水冲刷且剂型对小麦扬花影响小的药剂。因小麦抽穗扬花与其他作物不同,小麦扬花时从穗子中部往上部,然后往下部逐渐花色由黄变白。

在选择药剂的过程需要注意药剂的复配和能否兼治白粉病、纹枯病、锈病。这些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最上面三片功能叶。同时针对很多农村集中发放赤霉病药剂,有不少农民朋友拿到药剂时不知如何施用。

建议各位农友一定要到当地零售店或农技站去咨询,同时根据小麦种植田间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调换、组合配方完善一喷三防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小麦建立良好的生长条件。

以上所述均为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农人顾流芳 ,共同探讨农村创业话题,感谢您的阅读和评论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