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播种密度怎样做比较科学?
玉米种植密度怎样做比较科学?
玉米种植上合理密植是农业八字“宪法”里重要的一环,“水肥土种密保工管”。密即科学的合理密植。当然,其它几项都得做好,才能保证玉米稳产高产。
合理密植又和品种特性、土壤水肥条件及管理紧密相关。所以,这些因素均须考虑到,根据品种,土壤条件综合考虑种植样式、行距、株距及亩株数。随着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普及实现,无论春播夏播玉米,主要是以机械播种为主,且播种机品种多多,性能好,株距行距、播种粒数可调,使用方便。再者,考虑到利于机械化收获作业。
玉米种植密度和播种样式相关一、玉米种植样式:是指玉米种植时植株在田间合理布局的形式,主要涉及行距宽窄、株距大小及植株在田间布局的均匀程度等。总的来说有三大种形式,即等行距种植、大小行种植和穴播。确定种植样式的原则是:
(1)最大限度地协调群体密植与个体充分发育的矛盾,使群体中个体间均衡生长;(2)调节田间生态小气候,提高光、热、水、肥的资源利用率,毕竟这些资源在田间是均匀分布的;(3)利于控制病虫害的发生;(4)便于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与简化栽培。
二、玉米合理密植的科学种植样式等行距或大小行种植是与现代化农业技术及简化栽培相适应的两种种植样式。两者相比,孰优孰劣,一直存有争议。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种植平展型品种居多,以及种植的多是抗大、小斑病能力较差的品种,普遍认为大小行种植利于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害发生。目前,大小行种植形式多见于种植植株高大、平展型品种的春播区和省外一些超高产攻关田。大行距70~80cm,小行距30~35cm。
近年来,由于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玉米杂交新品种,抗逆性强、稳产高产,株高适中、穗大位低、株形紧凑、耐密、叶片多为上扬样式。一般玉米种植更多倾向于等行等距种植,植株在田间分布较为均匀,个体间相互影响小利于充分发挥出玉米生长特性的潜能。
无论大小行距或等行距种植,缩行增密已成为玉米栽培上一项普遍共识的高产栽培技术。合理密植、缩小行距、适当增大株距,使植株在田间分布的均匀度增加,有利于提高光能、水肥资源利用率,缓解个体竞争,同时还可抑制田间杂草生长。一般种植行距在60cm左右,高密度种植可在50cm左右,株距可调,在25~30cm左右,亩株数一般在3500~4500株之间(根据品种特性调整)。安全高产的适宜密度多在4200株/亩。据说M国有亩株数达5000~6000株/亩的。
总之,玉米密植的问题,要因种制宜、因地制宜,不可盲从片面。水肥、土壤条件与密度对产量的作用是协和作用。地力好、施肥量大、水利条件由己的地块,个体能得到更多的养分得以充分发育,适当增加密度就可获取高产。否则,就不可过密。另外气候条件风灾等、采用化控降秆等技术也需考虑到。玉米播种密度怎样做比较科学?
玉米茬距6O公分至7o公分,苗距25公分至3O公分,一亩667平方米,一米4棵苗,一亩地4o0O棵左右,在中原,南方北方,东北,都实用,光照,透风棒结的大,苗壮,
太密棒小,苗细。
在生产过程中,追两次肥。
玉米播种密度怎样做比较科学?
大家好,我是农村燕姐,
感谢平台邀请答题
玉米播种密度怎么样做比较科学
大家好今天我把在四川宜宾农村种植玉米的经验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种植玉米的密度要根据你地方的环境比如说地方是平源 ,丘陵,还有就是山坡,还有要根据阳光等等这些来栽培的,如果是平源阳光充足的环境我们可以用线来拉好移栽线线直,宽在80公分,徒步在一尺五左右,这样移栽的玉米产量高,好浇水好管理,这样会保持阳光充足,不容易得麻叶病,干花病等等。
玉米播种密度怎样做比较科学?
我在大集体的生产队当过会计,教师退休后继续种田 ,平均每年产四五万斤玉米,对种田我内行,看我的回答靠谱不?
一、计算方法
现在的新品种玉米,眼花缭乱,把老农民搞蒙圈了,有亩株数2400~2800棵,有3500~4000棵的,有4000~5000棵的……究竟株距多少合适?
首先确定地块垄多大,如垄宽60厘米,亩株4000棵,计算方法是667÷0.60÷4000=0.28米=28厘米
(亩面积667平方米÷垄距÷亩株数=株距)
二、因地制宜
上述计算得到株距大概率。
具体地块可根据经验适度选择株距。
坡地、高岗地、小地块、总之通风好的地块适度密些,但不能超出种子要求亩株数上线。
平坦地、窝风地、洼地、大块地,即通风差的地块要适度稀些,但不能低于种子要求亩株数下线。
农民多年种地,自己承包田哪块适密适稀,哪块光照好,哪块好招风,心中有数,在计算大概率的基础上适度调整稀密。
三、合理施肥
因为地块不同,亩株数不同,化肥施肥量也要适度调整。
卖化肥的会告诉农民一亩地一包,如果密度偏高的种子,要适度增加化肥用量,三个人的用餐要五个人来吃,是吃不饱的,必须加餐,才能确保丰收。
经验之谈,仅供参考。祝农民兄弟鼠年大吉,喜获丰收!
玉米播种密度怎样做比较科学?
既然谈到科学,那我们就必须遵循客观事实,去寻找最科学播种方法,适时适量播种,合理密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的肥力条件,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条件来确定每亩种植玉米的株数。并能突出该品种的生育特征,增强个体生长空间及充分协调群体生长关系。能够高效利用光,热,水,气,肥等资源。使玉米产量值最大化。以此达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玉米合理密植应把握哪些细节原则?合理密植首先我们要调整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来改善群体关系,种植方式也影响着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在实际生产中,能够充分将二者恰到好处的融合,方能更好的发挥密植增产作用。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种植选择品种,最注重两点,一是高产抗病抗倒伏,二,粮质。生育期先别管,只要能高产,粮上差不多就行,至于所购买的品种适宜种植什么样的土壤,从来没考虑过,栽培密度,自然是一边倒,必须密度够用,不缺苗就行。
玉米种植,想要高产,密度必须合理,因地制宜,把握好以下几点细节原则。
1.因地制宜种植适宜品种
(1)沙土宜密,黄,黏土宜稀
土壤的通透性对玉米根系生长影响较大,沙壤土通透性要好于,黄黏土,在沙壤土中的玉米根系明显比黏土中长的好,长的多,因此同一品种在沙壤土上种植密度比黏土上种植密度要大一些,更能发挥其产量优势。
(2)肥地宜密,瘠薄地宜稀
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土壤肥力条件下,适宜种植的密度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土壤肥力差的瘠薄地块适宜稀植,肥力好的有机质含量高沃土田适宜密植。同一品种在瘠薄田种植适宜密植每亩,以66厘米垄距,1000跑米,计算,每跑米,3~3.3株,亩株数,3000~3300株,株距,9寸~1尺。在地力肥的土壤上种植,每亩密度为4000~4500株,株距7寸~7.5寸。公顷保苗6万~6.8万株。
2.根据品种特征特确定种植密度
(1)收敛型品种宜密
大田生产,株型紧凑收敛,叶片上举的玉米品种,茎秆和叶片间夹角小,通风,透光性,优势明显,光,热资源效率高,适宜密植,实际生产中,株型紧凑,株高相对较矮的玉米品种适宜栽培密度会更高些。但也不要过密种植,适宜地块公顷保苗7万~7.5万株。
(2)平展型品种宜稀
株型平展,这类型品种的叶片,多为湾垂,遮阴挡光,密植,田间密闭性过大,通风,透光性差,影响光热资源的利用,所以这类型品种不适宜密植,适当稀植更能够有效利用光热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高产潜力。这类品种亩保苗3000~3500株为宜,公顷保苗4.5万株~5万株。
3.根据播种时期确定栽培密度
(1)早播宜密
实际生产中,春播早播玉米,生育期长,幼苗生长阶段,处于较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水肥供应受到一定的抑制,有利于蹲苗,促进植株根系下扎,同时植株上部生长素受抑制,顶端优势减弱,长势缓慢,有利于茎秆横向发展,促底部节间健短,到中后期表现出植株不高,秆粗,空秆少,适宜密植。
(2)晚播宜稀
晚播玉米,苗期高温多湿,茎叶生长快,没有蹲苗时间,若种植密度过大,植株就会增高,节间相对增长,穗位同时上移增高,倒伏风险加大,通风,透光性差,很难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所以,此时播种应降低种植密度。
4.根据光热的生态条件确定栽培密度
(1)南方夏播宜密
短日照,气温高,可促进发育,从出苗到抽穗所需天数相对缩短,反之,生育期就延长,因此。同一类型品种,南方种植密度略高于北方。
(2)北方春播宜稀
对于北方春播玉米来讲,大穗,植株高大的晚熟品种,生育期过长,密度过大光合效率低,干物质积累少,会影响中后期生长,所以种植密度要比中熟品种和早熟品种稍稀些。
小结
玉米种植,要本着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进行合理密植。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与合理的种植密度,来调整改善群体生长结构,而种植方式决定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更好的发挥密植增产的作用。一般多采用小垄等行距种植方式,包括,穴播,条播,等距精量播种。所以合理密植需要配套的种植方式。方能充分体现,合理密植优势面。
以上浅析,对此您有哪些不同观点欢迎一同探讨交流。
玉米播种密度怎样做比较科学?
玉米的种植可以分为春播和夏播玉米,由于我们这里随遇咱们国家的中原地带,所以我们这里一般都会选择种植夏播玉米,也叫麦茬玉米。玉米的种植现在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播种,对于玉米播种的密度怎么样比较科学,同时又能够高产呢?
首先来说要根据玉米的品种属性来进行合理的调拨玉米播种机。玉米有密植性的品种也有要求种植稀的品种,可以从玉米种的包装袋上可以看出来,比如说我这几年种植的商都农禾518它就属于种植比较稀的一个玉米品种。每亩地建议留种3800株左右。如果说每亩地留种在4500株以上的话就属于密植性玉米品种。
其次就是在种植玉米的时候可以根据玉米植株长势高低来合理的选择宽窄行。对于玉米植株比较高大的品种可以选择和玉米长势比较低的品种搭配种植,即选择种植一行隔一行的选择。也就是咱们老百姓常说的套种,这样的话就能够降低玉米在生长后期倒伏的情况发生。
第三点就是我们这里现在种植玉米大都选择的是宽趟种植,即8趟小麦种植3趟玉米,这样的话不但能够提高玉米叶片的伸展,而且也能够起到很好的合理的密植的效果,同时在玉米出苗以后要及时的间苗。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择留单苗,留双苗的情况应该是两颗玉米长势都比较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同时也要注意留双棵的株距,不能太稠了,这样的话对于玉米的高产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对于玉米播种密度的把握,一定要根据自己家土地的肥沃程度,玉米品种,以及玉米种植的方式的选择进行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玉米不倒伏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