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黄化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预防及防治?
桃树黄化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
桃树黄化病偶见,有的局部枝梢上黄叶、有的全株变黄,严重的黄化病可致树叶落光植株死亡。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缺素症、水肥营养缺失或失衡、土壤问题、病虫害侵扰等。
缺素症:桃树生长也需要多元素营养,氮磷钾及各种微量肥、有机肥,缺乏哪一种元素,都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症状。如缺乏钾肥、铁、硫、钙、镁、硼、钼等元素,尤其是镁。但某些元素过量也可出现黄化现象,如锌、钼元素过量会导致全树黄化。
水肥营养:水肥供应不足,营养缺失,也会出现黄叶。
土壤问题:这个多表现为居部地点,亦可表现为大部区域,如土壤受其它有害物质或水污染、农药药害(某种除草剂)等,居部地域土壤变质,而影响到植株生长。
病虫害问题:如桃树某枝或全树,受到致病菌侵扰感染,如真菌病害、病菌病害、细菌病害、线虫病害及寄生性病害等,致某树枝或全树患病,破坏干扰或阻断了树体的正常营养供需,而出现黄化或死亡。虫害,如桃蛀螟、小食心虫等,它们食咬树皮,蛀食株心,或产卵树皮等,致树木水分养分流通受阻滞,生长发育受阻,出现树势日衰、叶薄、细瘦色黄、严重时枝梢死亡。
防治方法:要根据情况表现,具体对症处理,单独某个枝梢黄叶、某棵树黄叶,不会全园树木都黄叶。某个枝梢黄叶的,这是较轻的问题,多是病虫害所致,喷药防治,或把某个枝梢除去即可;某棵树整树黄化的,可能是土壤污染、桃树受根癌农杆菌侵染了,应对果树上发现病瘤时,先用刀切除癌瘤,然后用稀释100倍的硫酸铜溶液或50倍抗菌剂—402溶液消毒切口,再涂抹波尔多液保护,也可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涂切口,外加凡士林保护,切下的病瘤随即烧毁或深埋。如果土壤问题(居部),更换土壤。水肥营养问题,加强水肥管理,追肥,叶面喷施微肥。
全园发生黄化的概率极低,如果确实全园发生,那就麻烦了,或是土壤受污染、病毒流行感染,或受灭生性除草剂危害树叶等,那就面临“全军覆没”了,改种其它作物吧!
桃树黄化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预防及防治?
乡下二妹子,你邀请回答桃树黄叶病是什么原来引起的,怎样防治。桃树黄叶病是有很多原因引起的,第一是水涝引起的,只要田沟有水,桃树叶子就会发黄,还有久旱无雨,土层薄也会发黄,还有的是根部线虫病,叶子也会发黄的,桃树根癌病,叶子也会发黄的,桃树缺素症也会发黄的。所以说桃树叶子发黄原因很多。希望你仔细观察找出原因,对症防治,一般都会有效果的,只有线虫病,就要废掉桃园了。
桃树黄化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预防及防治?
桃树是蔷薇科、桃属植物,属于落叶小乔木。黄化病是桃树叶片部位的一种疾病,引起桃树叶片黄化的因素常有这几种类型:营养元素缺乏型,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病害侵染型和田间操作管理不当型。
下面小浓就以上类型,分别说说引起黄化病的原因及预防、防治措施有哪些?一、缺营养元素引起的黄化现象
1、缺氮
(1)主要症状:土壤缺氮会使全株叶片变成浅绿色至黄色,重者在叶片上形成坏死斑。缺氮枝条细弱,短而硬,皮部呈棕色或紫红色。缺氮初期,新梢基部叶片逐渐变成黄绿色,枝梢也随即停长。当继续缺氮时,新梢上的叶片由下而上全部变黄,叶柄和叶脉则变红。缺氮症多在较老的枝条上表现显著,幼嫩枝条出现较晚且轻。严重时,叶脉间的叶肉出现红色或红褐色斑点。缺氮的植株,果实早熟,上色好。离核桃的果肉风味淡,含纤维多。
(2)防治方法:缺氮的植株易于矫正。桃树缺氮应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适时追施氮素化肥。
①早春或晚秋,最好是在晚秋,按1kg桃果2~3kg有机肥的比例开沟施有机肥。
②追施氮素化肥,如硫胺、尿素。施用后症状很快得到矫正。在雨季和秋梢迅速生长期,树体需要大量氮素,而此时土壤中氮素易流失。除土施外,也可用0.1%~0.3%尿素溶液喷布树冠。
2、缺铁
(1)主要症状:桃树缺铁主要表现是叶脉保持绿色,而脉间褪绿。严重时整片叶全部黄化,最后白化,导致幼叶、嫩梢枯死。
(2)防治方法:防治缺铁症应以控制盐碱为主,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为根本措施,再辅助其他防治方法,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①碱性土壤可施用硫黄粉、生理酸性肥料加以改良,促使土壤中被固定的铁元素释放出来。
②控制盐害是盐碱地区防治桃树缺铁症的重要措施。主要方法有:不用含碳酸盐较多的硬水浇地;修筑排灌设施或台田,以便及时灌水压盐;在灌水后及时中耕,减少盐分随毛细管水分蒸发上升至地面,在泛盐季节,无灌水压盐条件的桃园,可用秸秆、杂草、马粪等进行地面覆盖或覆膜,也可起到减轻盐害的作用。
③黄叶病严重的桃园,必须补充可溶性铁。通常把硫酸亚铁1份与有机肥5份混合,每株施2.5~5kg,可有2年以上的效果;也可以在萌芽前给每株成龄树浇灌30~50倍的硫酸亚铁水溶液50~100kg,或每株撒施硫酸亚铁1~2kg。
桃树缺锌、缺钙、缺锰、缺镁等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枝梢变黄叶片褪绿的症状,这就要求根据其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防治。
二、病害引起的黄化现象
桃树的根部或者枝条等部位发生病变,而使树体营养运输不良都会引起叶片的黄化,这一类型的黄化在果园中多有发病中心株,常伴随有其他表现症状。能引起叶片黄化的病害有以下几种:
1、根癌病
(1)主要症状:根源癌病癌变主要发生在根颈部,也发生于主根、侧根。癌瘤通常以根颈和根为轴心,环生和偏生一侧。球形或偏球形或不定形。数目少的1~2个,多的10余个。大小也悬殊,小的如豆粒,大的如核桃、拳头或更大,或若干个瘤簇生形成一个大瘤。初生瘤光洁柔滑,多呈乳白色,也有微红的,后渐变成褐色至深褐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内部坚硬。后期癌瘤深黄褐色,易脱落,表面组织易破裂、腐烂,有腥臭味。老熟癌瘤脱落后的近处还可产生新的次生癌瘤。发病植株由于根部发生癌变,水分、养分流通阻滞,地上部生长发育受阻,树势日衰,叶薄、细瘦、色黄,严重时干枯死亡。
(2)防治方法:
①培育苗木:A.栽种桃树或育苗忌重茬,也不要在原林(杨树、泡桐等)果(葡萄、柿、栗等)园地种植。B.嫁接苗木采用芽接法,以避免伤口接触土壤,减少染病机会。嫁接工具使用前后须用75%酒精消毒,以免人为传播。C.碱性土壤应适当施用酸性肥料或增施有机肥如绿肥等,以改变土壤反应,使之不利于病菌生长。
②苗木消毒:起苗后仔细检查,将病劣苗剔出立即用K84生物农药30~50倍液浸根(淹没至接口上)3~5分钟,或3%次氯酸钠液浸3分钟,或1%硫酸铜液浸5分钟后再放到2%石灰液中浸2分钟。以上三种消毒法也适用于桃核浸种。
③病瘤处理:在定植后的果树上发现病瘤时,先用快刀彻底切除癌瘤,然后用稀释100倍硫酸铜溶液或50倍抗菌剂—402溶液消毒切口,再外涂波尔多液保护;也可用400单位链霉素涂切口,外加凡士林保护。切下的病瘤应随即烧毁。病株周围的土壤可用抗菌剂—402稀释的2000倍液灌注消毒。
2、桃潜隐花叶病
(1)主要症状:树体感染桃潜隐花叶病后生长缓慢,早春萌芽后不久即表现出黄叶,4~5月份最多,但到7~8月份病害减轻,或不表现黄叶。有些年份可能不表现症状,具有隐藏性。叶片黄化但不变形,只呈现鲜黄色病部或乳白色杂色,或发生褪绿斑点和扩散形花叶。少数严重的病株全树大部分叶片黄化、卷叶,大枝出现溃疡。高温适宜这种病株再现,尤其在保护地栽培中发病较重。
(2)防治方法:对发现的病株及时挖除销毁,防止扩散;修剪工具要消毒,避免传染;对有病株果园要加强蚜虫、螨类的防治;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能力。
此外,桃丛簇病、缩叶病、根朽病、桃黄化病、桃星斑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叶片发黄的现象。在防治时,一定要仔细地辨认病株所属的病害种类。
三、田间管理不当引起的黄化现象
(1)过度修剪: 生长季节剪去大量的枝条,使树体的营养面积减少,根系供给量减少,根系生长受抑,吸收能力降低,使新生梢养分不足而表现出叶片发黄。这是在果实采收后修剪时要加以重视的问题。
(2)果园大量积水: 桃为浅根系果树,不耐涝。桃根呼吸旺盛,耗氧量较多。在短期内积水就会使叶片黄化、落叶,甚至死亡。在多雨地区应高垄定植,注意水淹。尤其在多雨季节应及时排水,以防积水。
(3)土壤盐碱化:有害盐分积累 在盐碱地或保护地栽培下常会出现土壤盐分过高而叶片黄化。这主要是因为高度盐碱化的土壤能对铁、锌、锰起到固定作用,从而影响了必需养分元素的吸收。特别是保护地栽培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也成为桃设施栽培的限制因子。这就要求采取以下措施:坚持多施有机肥;灌水淋洗;深翻除盐。
(4)光照不足: 这也是保护地栽培时才会出现的问题。保护地常因得不到充足的光照使树体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过少,而表现出叶片变薄、变大、发黄的现象。在持续阴雨天应及时人工补光;采用优质棚膜;挂反光幕,地面铺反光膜;清扫棚面。
(5)有害气体: 在保护地栽培的桃树上,由于覆盖的塑料薄膜常是用邻苯二甲酸异丁酯作增塑剂制成的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在10℃以上,这种气体就会挥发出来,温度越高,挥发越多,若通风不及时,植物就会受害,先在新叶的叶尖、叶缘表现症状,一般表现褪绿、变黄、变白等症状,严重时叶片干枯,甚至整株死亡。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都会造成树体叶片变黄。及时通风换气;选用质量好的塑料薄膜。
另外,还有干旱缺水、施肥过多,尤其是微量肥料过多,也会使树叶变黄。在诊断时都应当认真地观察判断,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达到防治的目的。
我是【鄂西小浓】,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喜欢我的回答记得关注我哦!
桃树黄化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预防及防治?
桃树等果树黄化是果树在种植中常见的病害,黄化不仅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也会对果树的产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要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果树黄化,那么,桃树黄化枯死什么原因?如何防治桃树黄化你呢?一起来看看吧!
桃树黄化的表现
桃树黄化最直接的表现是缺铁、缺氮失绿症状,从新梢顶部嫩叶开始表现出来,初期先是叶肉失绿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叶片呈绿网纹状,随着黄化程度加重,新梢嫩叶全叶呈黄白色,下部老叶也出现黄化,继而新梢顶部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点,叶片边缘开始产生褐色焦枯斑,叶片逐渐坏死,严重者叶焦枯脱落,顶芽枯死,甚至导致整株死亡。除叶子表现失绿症状外,果实也表现黄化现象。在生产实践中关键是要分析到底什么原因导致铁、氮等元素吸收不好而导致黄化情况。
分析原因要到果园现场进行调查,看是几个别树黄化,还是整株黄化,分析顺序是从管理入手,果园环境、建园、整形修剪、施肥,整体到局部,单株分析从上到下。这样逐步排除找出真正的黄化原因。
桃树黄化的六大原因
1、枝干溃疡腐烂导致营养运输受阻
枝条溃疡病导致局部营养运输受阻,导致桃树出现局部黄化,具体表现为一棵树出现个别枝条黄化的情况。近年的冬季低温冻害导致根颈部腐烂病时有发生,会导致果园零星出现整株树势衰弱,黄化的情况。
2、缺铁缺氮等缺肥导致黄化
桃树缺铁的主要原因:
①栽植密度大,尤其是保护地栽培亩栽达300-500株,每株树所占土地营养面积小,根系与根系相互交叉,土壤中释放的铁离子满足不了根系的吸收。
②果农普遍留果量多,导致树体负载过重,一般盛果期的桃树产量控制6000-8000斤,不少果农让其结10000斤以上,导致叶片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优先供应果实生长,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根系分泌酸性物质的能力减弱,土壤中的铁离子不能被根系有效地吸收。
③受土壤酸碱度的影响,中性、偏碱性土壤中的铁离子容易被氢氧根离子固定,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铁,不能被桃树根系吸收而发生缺铁症状,并主要发生在新叶上,这类土壤主要是山岭青石黄土地表现症状明显。
3、修剪不合理导致黄化
采果后修剪过重,果实采收前,多种有机、无机营养以供应果实生长为主,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果实采收后根系急需叶片供给有机营养,此时进行重回缩修剪,地上部失掉大量的营养枝条和叶片,引起地下根系生长营养供给不足,造成毛细根因修剪过重而死亡,根系不能很好地吸收养分,致使地上部养分供应不足。
4、药害肥害导致黄化
不少果农在应用农药解决病虫害的过程中存在应用不对路,利用桃树夏季应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导致叶片中毒,出现黄化的情况。另外近几年不少果农户为了除草过多应用除草剂,例如草甘膦、百草枯等,导致果树树干或根系导致腐烂药害,尤其是应用除草剂且下雨后,出现黄化的情况,与应用除草剂有关系。化肥多,有机肥少长期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理化性状差,土壤瘠薄,结构不良,有机含量低,土壤活性菌减少,影响土壤养分的分解和释放。也有果农应用肥料种类不对,大田作物的肥料应用在果树上,例如桃树应用氯化钾肥料,导致根系氯离子中毒。
5、根系病害导致黄化
桃树根系病害是引起桃树叶片黄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植株患有根癌病、紫纹羽病、白绢病、根朽病等,影响植株根系生长,妨碍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造成树势衰弱,严重时植株枯死。
6、果树旱涝不均
建园是选址不对,选择的地块土壤黏重、通透性差,就会直接影响根系的生长,另外该起垄的没有起垄,遇到下雨就出现涝害情况,或者干旱时满足不了浇水条件,像今年的旱,有地方就出现黄化落叶的情况。
桃树黄化防治措施
1、重视病害防治
尤其是注意枝干病害防治,平时用药注意喷施树干。如发现病斑,技术应用溃腐灵加敌腐涂抹。喷涂结合进行。
有根部病害的进行有针对性防治。若发现根癌病植株,用快刀切除根瘤,用1%的硫酸铜100倍液消毒或者用1000倍根癌灵灌根,新建园苗木用10倍K84蘸根后再栽植。
紫纹羽病、白绢病、根朽病,用恶霉灵1000倍、2%宁南霉素1000倍、碧护10000倍、聚肽蛋白液400倍灌根,同时按相同倍数叶面喷施。
2、合理施肥,注意地下地上补肥
增施优质有机肥,控施化肥,土壤黏重的地块,秋季增施优质有机肥,同时注意深翻桃园,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如土壤较黏重,在定植坑内填一些河沙,有一定的效果。另外有条件的果园要进行果园生草,可以种植鼠茅草,即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环境,也减少了应用除草剂对果树的伤害,效果良好。
同时加强叶面喷肥,可以选择应用聚肽蛋白液、螯合铁、磷酸二氢钾等便于桃树叶片吸收的肥料。
3、果树修剪变集中修剪为周年修剪
桃树全年要修剪4-5次,应用萌芽、摘心、疏枝、回缩等众多方法在萌芽时、5月份、6月份、9月份分别进行修剪,这样树体结构合理,通风透光,叶片质量好,不仅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同样对于叶片生长也极为有利,避免出现黄化的情况发生
桃树黄化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预防及防治?
北方土壤大部分呈碱性和中性土壤,冲积小盆地、低凹处一般是碱性,丘陵地大部分是中性。特别是运城大盐湖地域,碱性土壤更多。近几年,苹果效益大缩水,农民又把致富路瞄准到好管理见效快的桃树上。可是,大部分农民对土壤肥料和桃树知识了解甚少,光知道栽植,管了3~5年结果了,丰产了,桃树叶片黄了、发白了,小叶了,果子小了,品质差了,客商拒收赔钱了,丰产不丰收。大家都很茫然,不知道该咋办?要叫桃树不黄叶正常生长结果,必须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要清楚土壤pH值含量。
桃树最适合土壤的酸碱度一定要清楚,最适宜pH值5~6的弱酸性土壤上种植,允许pH值范围是5~7.5,超过允许范围达到7.6以上时,可通过栽培措施加以矫正也可进行栽植,防黄叶成本随之加大。
二、选好砧木把好第一关。
我地方品种很多。有毛桃砧(家毛桃和山毛桃)、山桃砧(三不象、山桃、山樱桃),还有红叶砧。通过调查发现,毛桃砧嫁接品种相对来说抗盐碱性能力差,长势强旺品种嫁接在此砧上还不丰产,极易出现缺铁、镁、锌等元素发生黄叶、小叶,它适合嫁接极丰产品种、土壤碱性较小地域栽植。山桃砧:三不象、山桃砧木嫁接的品种抗逆性好,相对来说耐盐碱,丰产。适合全面发展。山樱桃嫁接的品种有矮化效果,长势弱,开花晚3~5天,成熟期晚7~10天,耐盐碱性较差不适合作砧木发展。全国砧木较多,北方可选当地抗逆性、丰产、长势强壮、耐盐碱的砧木嫁接品种为好,把好第一关!
三、做好土壤pH值检测工作。
我们知道了各种砧木的耐碱特性,也必须知道土壤的pH值含量的高低,你才能通过针对性栽植避免减轻黄叶等生理病害发生。检测可用传统方法进行,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多点采样土,用pH试纸对照色卡判断pH值含量,也可用电子仪器进行全方位检测,确定土壤的酸碱度。
四、栽植在碱性较大土壤上怎样管理
1、土壤pH含量适合桃树生长的,可按常规栽培管理模式进行。
2、土壤pH值含量达到7.6以上的最高pH值可达8~9。大都是垆土地,有机质含量高,适耕性差,升温慢,容易板结透气性差,使根系生长不良。碱性较大的土壤,容易抑制固定铁、锌、镁等元素,根系无法吸收利用极易出现黄叶现象发生,黄叶使光合作用降低,树势变衰,从而诱发多种生理病害,如:根系生长不良、流胶、穿孔病等。如何解决需从以下二方面做起。①、坚持增施有机肥、生草、种草、秸秆还田,深翻改土是最基本方法之一。当土壤有机质含量达5~6%以上时,土壤中的有益菌群,它会产生大量有机酸、葡萄酸,把土壤pH值碱性降下来,同时把土壤酸性降低,(双向作用)能把固定的铁、锌、镁等元素重新分解成可溶性、容易被根系吸收利用的肥,桃树根系生长在合理的土壤pH值含量中,根就能正常生长,黄叶病自然消失。达到良性发展,根好、树壮。②应施弱酸性肥料,平衡酸碱度,能提高肥的利用率。
四、解决桃树黄叶最隹时间——秋施基肥。
通过试验证明,生长季节矫正黄叶难度较大、见效慢。例如,用阿道姆生产的鳌合铁肥——必益铁,一般需15~20天才能见效,30天可完全黄叶复绿。
通过结合秋施基肥和早春发芽前用必益铁土施矫正,就不会出现黄叶现象发生。即使碱性达到pH值8以上的土壤,可保证2~3年不会有黄叶现象发生。碱性土壤不会影响根系对鳌合铁肥的吸收利用。
也可在秋施基肥的同时,对于碱性较大,有大片黄叶现象的桃树亩施硫磺粉或生石膏粉,可迅速降低pH值含量,通过试验,50千克硫磺粉可降低pH值1度。土壤pH值达8以上,建议用100千克可降低pH值2度。可使桃树根系生长在最适宜的pH值内,可使第二年恢复正常生长。
黄叶较轻的,可通过叶喷阿道姆生产的微力多铁矫正,在地下补养时用蒙力28冲施,都可把较轻的黄叶复绿,增强叶片的光合作用。
禁止用含盐碱高的井水浇地。今年,临猗县牛杜镇有家桃联盟户,用肥很到位合理,天旱了用井水断续浇了几次,越浇反而叶片越黄,几乎占到总株数的85%以上,户主都想放弃管理。通过用pH值试纸检测,井水含碱量达8以上,所以,越浇黄化越严重。改用天上来的黄河水全面浇水一遍。3~5天90%以上桃树叶片复绿正常。
以上四个方面把好关了,做得到位,就不会发生缺素症的生理病害——黄化病。
作者:中农乐果业科学研究院讲师 王万魁
桃树黄化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预防及防治?
桃树的叶子出现发黄的现象,很可能是缺乏营养、土壤不适、光照不足等原因造成的,通常在生长季节里,需要及时的浇水施肥,并摆放在有阳光的环境下,才能避免桃树患上黄叶病,若是患上黄叶病,需剪掉发黄叶片、更换土壤、追施肥料。
桃树黄叶病的解决方法
若是桃树患上了黄叶病,很可能是缺乏营养、土壤不适、光照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在春秋两季是桃树的高发期,建议在这两个季节栽植在充足的阳光下,并需要及时的给桃树浇水施肥,才能避免桃树患上黄叶病。
如果桃树不小心患上了黄叶病,首先需要将发黄的枝叶全部剪掉,若是看到土壤板结了,需要适当的疏松一下土壤,也可以直接的更换新的土壤重新栽植,使桃树能在土壤里逐渐的恢复生机。
说到桃树黄叶病的防治方法时,需要及时的给其追施肥料,但也不要施太多的肥料,不用给其浇太多的水,不然会使情况更加严重,给桃树提供足够的养分,才能使叶子逐渐恢复绿色。
其实也可以在土壤里适量添加松针,或给其添加硫酸亚铁铵、泥炭等物质,能使土壤呈现出微酸性,有利于桃树吸收土壤里的肥料和水分,千万不要将其栽植到碱性的土壤里,不利于桃树生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